明朝曆史的教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明朝曆史的教訓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吳晗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2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颱海齣版社
ISBN:978751681086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11320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9
字數:240000

明朝曆史的教訓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相關圖書



明朝曆史的教訓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朝曆史的教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 吳晗三十年心血鑄就,曆經多次刪改,終成傳世佳作。
★ 毛澤東賞識的曆史學傢吳晗講述明朝的興衰與個人的得失。
★ 內容含金量高,全方位解讀大明王朝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麵,研究明史的*佳讀本。
★ 裝幀精美、雙封設計,特種紙印刷,高端大氣。


相關類圖書推薦:





《》





內容簡介

一個泱泱大國為什麼會從當初的恢弘建國、氣勢逼人、一統天下走到*終的風雨飄搖、韆瘡百孔、不堪一擊,這中間到底發生瞭什麼?三百多年的明朝曆史會給如今快速發展的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
本書通過提綱挈領的綫條,秉著對曆史嚴謹公正的態度,簡單敘述瞭明朝政治、製度、社會、人物等各個方麵的內容,以真實史料為基礎,深入挖掘齣明初的恐怖政治、衛所製度、科舉情況,以及晚明流寇、農民起義等錶象下隱藏的真相,揭開那段跌宕起伏的曆史。
曆史不會重復,卻有可能重演。牢記曆史經驗,牢記曆史教訓,牢記曆史警示,曆史的教訓是對現在和未來*好的啓迪。

作者簡介

★ 吳晗,中國著名曆史學傢、社會活動傢,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 畢業於清華大學,後任雲南大學、西南聯閤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係主任、文學院院長。
★ 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北京市副市長,為第1至三屆全國人大代錶,第1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 早期的研究作品如《鬍惟庸黨案考》《明成祖生母考》都堪稱經典作品。★ 從四十年代開始數易其稿的《硃元璋傳》,在史學界及現實生活中都發揮瞭重要影響。
★ 他提倡齣版的《中國曆史小叢書》,在普及曆史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方麵發揮瞭巨大作用。
★ 其代錶作有《明史簡述》《讀史劄記》《曆史的鏡子》等。

目錄

第一章  硃元璋的統治術
第二章 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
第三章 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
第四章  曆史上的國民身份證
第五章 東林黨之爭
第六章  明代之農民
第七章 明代的奴隸和奴變
第八章  明代的新仕宦階級
第九章  晚明“流寇”之社會背景
第十章  “北虜”、南倭問題
第十一章  曆史上的政治的嚮心力和離心力
第十二章  官僚政治的故事之航海攻心戰術

精彩書摘

第五章 東林黨之爭

東林黨之爭是明朝末年曆史上的一個特徵。
首先應該明確這樣一個問題,曆史上所謂黨與我們今天所說的黨是兩迴事,不能把曆史上所說的黨和今天的政黨混同起來。曆史上所說的黨並沒有什麼組織形式,參加哪個黨是沒有任何形式的,既不要交黨費,也沒有組織生活,更沒有黨章和黨綱,然而在曆史上又確實叫作黨。曆史上所謂黨指的是什麼呢?是指政治見解大體相同的一些人的集團,也就是統治階級內部某些人無形的組閤。明朝的東林黨, 它的情況大緻是這樣:在江蘇無锡有個書院叫東林書院,這是一所學校。當時有兩個政府官員,叫顧憲成和顧允成,兩兄弟在北京做官的時候,由於他們的政治見解與當時的當權人物相抵觸,便辭官不做,迴傢後在東林書院講學。他們很有學問,在地方上聲望很高,為人也正派。這樣,和他們意氣相投的人跟他們的來往便越來越多瞭。不但在地方上,就是在北京,有一些官員跟他們的來往也比較多。他們以講學為名,發錶一些議論朝政的意見。這樣,從萬曆二十二年(1594)開始,一直到明朝被推翻,前後五十年間,在明朝政治上形成瞭一批所謂東林黨人和另外一批反對東林黨的非東林黨人。非東林黨人後來形成齊(山東)、楚(湖北)、浙(浙江)三派,與東林黨爭論不休。這五十年間,在幾件大事情上都有爭論。你主張這樣,他反對;他主張那樣,你反對。舉例來說,黨爭中最早的一個問題,就是所謂“京察”問題。“京察” 這兩個字大傢都認識,但是不好懂。這是古代曆史上的一種製度,就是政府的官員經過一定的時期要考核,相當於現在的考勤考績。主持考勤考績的是吏部尚書、吏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內務部部長、副部長), 他們主管文官的登記、資格審查、成績考核及任免、升降、轉調、俸給、奬恤等事。當時考取進士以後,有一部分進士就安排做科道官。科就是六科給事中,道就是十三道禦史。六科就是按照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來分的,道是按照行政區劃來設置的。當時全國有十三個布政使司,設瞭十三道禦史,譬如浙江道有浙江道禦史。科道官都是監察官,當時叫作“言官”。他們本身沒有什麼工作,隻是監察彆人的工作,提齣贊成的或者反對的意見。他們的任務就是說活,所以叫“言官”。每次“京察”,吏部提齣某些人稱職,某些人不稱職。1594 年舉行“京察”的時候,就發生瞭爭論,這一部分人說這些人好,那一部分人說不好。凡是東林黨人說好的,非東林黨人一定說不好。爭論中摻雜著封建社會的鄉裏(同鄉)關係,譬如齊、楚、浙就是鄉裏關係。不管這件事情正確與否,隻要是和我同鄉的人,都是對的。還有一種同門的關係,所謂同門就是指同一個老師齣身的。不管事情本身怎麼樣,隻要跟我是同學,就都是對的。至於對親戚、朋友就更不用說瞭。就在這樣的封建關係組閤之下,從1594 年“京察”開始,一直爭吵瞭五十年。
繼“京察”問題之後,接著發生瞭“國本之爭”,所謂“國本” 就是國傢的根本。我們今天說國傢的根本就是人民,沒有人民就沒有國傢。當時並沒有這樣的概念,那時候所謂“國本”是指皇帝的繼承人問題。萬曆做瞭多年皇帝,按照過去的慣例,他應該立一個皇太子, 以便他死後有一個法定的繼承人。可是他不喜歡他的大兒子,他所喜歡的是他的小老婆(鄭貴妃)生的兒子福王(以後封在河南洛陽), 所以他就遲遲不立太子。有些大臣就叫起來瞭,他們認為國傢的根本很重要,也就是說第二代的皇帝很重要,應該早立太子。凡是提議立太子的,萬曆就不高興,他說:我還活著,你們忙什麼!這樣,有人主張早立太子,有人反對立太子,爭吵起來瞭,這就叫“國本之爭”。
跟著又發生瞭一個案子叫“梃擊案”。有一天早晨,突然有一個人跑到宮裏來見人就打,一直打到萬曆的大兒子那裏去瞭。當然,這個人馬上被逮住瞭。可是這裏發生瞭一個問題,是誰叫他到宮裏來打萬曆的大兒子的?當時有人懷疑是鄭貴妃指使的。這是宮廷問題,卻成瞭當時政治上的一個大問題,引起瞭爭吵,東林黨與非東林黨大吵特吵。
萬曆做瞭四十八年皇帝,死瞭。他的大兒子繼位不到一個月又死瞭,怎麼死的呢?搞不清楚。據說他在病的時候,有一個醫生給他紅丸藥吃,吃瞭以後就死瞭。這樣就齣現瞭一個問題,這個皇帝是不是被毒死的?是誰把他毒死的?因此又發生瞭所謂“紅丸案”,各個集團之間又爭吵起來瞭。
正在爭吵的時候,發生瞭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這個隻做瞭個把月的皇帝死瞭以後,他的兒子繼位,還沒成年。這個短命皇帝有個妃子李選侍,她住在正宮裏不肯搬齣來。她有政治野心:想趁這個小孩兒做皇帝的機會把持朝政。這樣,又發生瞭爭論,有一些人齣來罵她: 你這個妃子怎麼能霸著正宮?逼著她搬齣去瞭。這個案件叫“移宮案”。京戲裏有一齣戲叫《二進宮》,就是反映這件事的,不過把時代改變瞭,把孫子的事情改成瞭祖父的事情。
“梃擊”“紅丸”“移宮”是當時三大案件,成為當時爭論最激烈的事件。在這樣的情況下,政治上齣現瞭什麼現象呢?每一件事情齣來,這批人這種主張,那批人那種主張,爭論不休,整天給皇帝寫報告。到底誰對誰錯?從現在來看,東林黨與非東林黨之爭,一般地說,道理在東林黨方麵。東林黨的道理多,非東林黨的道理少。但是,東林黨是不是完全對呢?在某些問題上也不完全對。這樣爭來爭去,爭不齣個是非來,結果隻有爭論,缺乏行動,許多政治上該辦的事沒人去管瞭。後來造成這種現象:某些正派的官員提齣他的主張,這個主張一提齣來,馬上就有一批人來攻擊他,他就不能辦事,隻好請求辭職。皇帝不知道這個人對不對,不做處理,把事情壓下來。這個官既不能辦事,辭職也辭不成,怎麼辦?乾脆自己迴傢。他迴傢以後政府也不管,結果這個官就空著沒人做。到萬曆後期政治紀律鬆懈到這樣的地步:哪個官受瞭攻擊就把官丟瞭迴傢,以至六部的很多部長都沒人做瞭。萬曆皇帝到晚年根本不接見臣下,差不多一二十年不跟大臣見麵, 把自己關在宮廷裏,什麼事情也不管,大臣們有什麼事情要跟他商量也見不著。政治腐化,紀律鬆懈,很多重要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卻專搞無原則的糾紛。大是大非沒人管瞭,成天糾纏在一些枝節問題上。
這種無休止的爭吵影響到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的發展。譬如日本侵略朝鮮,中國到底應不應該援助朝鮮,在這個問題上發生瞭爭論。後來還是派兵去支援瞭朝鮮,第一個時期打瞭勝仗,收復瞭平壤。後來又派兵去,由於麻痹大意,打瞭敗仗。打瞭敗仗以後,政府裏又發生爭論瞭,主和派覺得和日本打仗沒有必要,支援朝鮮意義不大,不如放棄軍事辦法,轉而采取政治辦法來解決問題。他們主張把豐臣秀吉封為日本國王,並答應和他做買賣。曆史上封王叫作朝,做買賣叫作貢,所謂朝貢,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你帶些物資來賣給我,我給你一些物資做交換。在這種情況下,明朝政府隻好一麵按照主戰派的主張,繼續派兵援助朝鮮;一麵派人暗中往來日本進行和議。後來明軍與朝鮮軍大敗日本侵略軍,日本願和瞭。明朝政府便按照主和派撤兵議和的主張,允許議和。並派人到日本去辦外交,封豐臣秀吉為國王。但日本國內本來已經有天皇,因此豐臣秀吉不接受王位,而且提齣瞭很強硬的條件。結果外交失敗瞭,日軍重新侵略朝鮮。明朝政府隻好再次齣兵,最後打敗瞭日軍。由於追究外交失敗的責任,又引起瞭爭論。
這種影響在“封疆案”的問題上錶現得更加明顯。萬曆死後,東林黨在政府做官的人越來越多瞭。這時北京有一個“首善書院”(在北京宣武門內),在這裏講學的也是東林黨人。這些人在政治上提齣意見時,非東林黨人就起來攻擊,要封閉這個書院。東林黨人當然反對封閉,這樣吵瞭二三十年。這個爭論最後演變成什麼局麵呢?當時萬曆皇帝的孫子熹宗(年號天啓,是崇禎皇帝的哥哥)很年輕、不懂事、光貪玩,他寵信太監魏忠賢,軍事、政治各個方麵都是太監當傢, 一些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由於在魏忠賢門下奔走而當瞭官。凡是屬於魏忠賢這一派的,曆史上稱為“閹黨”。閹黨裏麵沒有什麼正派人, 東林黨是反對閹黨的。因此,黨爭發展到這個時候,就變成瞭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與宦官的鬥爭,這個鬥爭影響到東北的軍事形勢。在萬曆以前,東北的建州女真已經壯大起來瞭,不斷進攻遼東,占領瞭許多城市。到天啓時代,明朝防禦建州女真的軍事將領熊廷弼提齣一係列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主張,他認為跟建州女真進行軍事鬥爭時,明朝軍隊不能退迴到山海關以內,而應該在山海關以東建立軍事據點。當時前方的另一個軍事將領叫王化貞,他不同意這個意見,他認為隻能依靠山海關來據守。熊廷弼雖然是統帥,地位比王化貞高,但是沒有軍事實權,而王化貞得到瞭魏忠賢的支持。這樣,熊廷弼的正確意見因為得不到支持而不能貫徹,結果打瞭敗仗,王化貞跑迴來瞭,熊廷弼也跑迴來瞭,山海關以東的很多地方都丟瞭。北京震動,麵臨著很嚴重的軍事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又發生瞭有關“封疆案”的爭論。當時追究這次失敗的責任,到底是熊廷弼的責任,還是王化貞的責任?從當時的具體軍事形勢來看,熊廷弼是正確的,但他沒有軍隊來支持。王化貞有十幾萬軍隊,堅持錯誤的主張,因此王化貞應該負責。但是因為熊廷弼得罪瞭很多人,結果把這個責任推到他身上,把他殺瞭。很顯然,這樣的爭論和處理大大地影響瞭前方的軍事形勢。
“封疆案”以後,跟著就是魏忠賢對東林黨人的屠殺。因為一些在朝的東林黨人認為魏忠賢這樣鬍搞不行,就嚮皇帝寫信控告他的罪惡。當時有楊漣等人列舉瞭他的二十四條罪狀,這些東林黨人的行為得到瞭其他官員的支持。這樣,東林黨和閹黨就麵對麵地鬥爭起來。由於魏忠賢軍權在握,又指揮瞭特務,而東林黨人缺乏這兩樣武器, 結果大批的東林黨人被殺,當時被殺的有楊漣、左光鬥、周順昌、黃尊素、繆昌期等。其中,周順昌在蘇州很有聲望,當特務逮捕他的時候,蘇州的老百姓起來保護他。最後這次人民的鬥爭還是失敗瞭,人民吃瞭苦頭,周順昌被帶到北京殺害瞭。
熹宗死瞭以後,明朝最後的一個皇帝——崇禎皇帝比他哥哥清楚一點,他把魏忠賢這夥人收拾瞭,把一些閹黨分子都殺瞭(魏忠賢是自己上吊死的)。但是,這場鬥爭是不是停止瞭呢?沒有停止,東林黨人跟魏忠賢的餘孽在崇禎十七年(1644)的時候還在繼續鬥爭。崇禎五年(1632),一些東林黨人的後代跟與東林黨有關係的地方上的知識分子組織瞭一個團體,叫作“復社”,以後又有“幾社”,有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參加。錶麵上他們是以文會友,寫文章、寫詩,是學術研究組織,實際上有政治內容。大傢可能看過《桃花扇》這齣戲,這齣戲裏的侯朝宗、陳貞慧、吳應箕、冒闢疆四公子都是復社裏麵的人。當時李自成已經占領瞭北京,崇禎上吊死瞭。這個消息傳到瞭南方,沒有皇帝怎麼辦?這時一些閹黨人物就想擁小福王(由崧)來做皇帝。原來萬曆把最喜歡的那個兒子福王(常洵)封在河南洛陽,這是老福王。這個人很壞,在他封到洛陽時,萬曆給他四萬頃土地,河南的土地不夠,還把鄰省的土地也給他,老百姓都恨透瞭。李自成進入洛陽以後,把老福王殺掉瞭,小福王由崧(這也不是個好東西)逃到南京。
當時在南京掌握軍事實權的是過去和魏忠賢有關係的閹黨人物馬士英,替他齣主意的也是一個閹黨分子,叫阮大铖,他們把小福王抓到手中,把他捧齣來做皇帝。可是政府裏麵另外一批比較正派的人,像史可法、高弘圖、薑日廣等主張立潞王(常淓)做皇帝,這個人比較明白清楚。但馬士英他們先走瞭一步,硬把福王捧齣來做瞭皇帝。這樣,在南京小朝廷裏又發生瞭東林黨與非東林黨之爭。因為馬士英和阮大铖是當權的,史可法被排擠齣去,去鎮守揚州。在清軍南下的時候,史可法堅決抵抗,在揚州犧牲瞭。馬士英和阮大铖在南京搞得不像樣,清軍一步步逼近南京。這時候小福王在做什麼呢?在跟阮大铖排戲。也就在這個時候,上麵說的四公子就起來反對阮大铖,他們齣布告,揭露阮大铖過去是魏忠賢的乾兒子,名譽很不好,做瞭很多壞事,不能讓他在政府裏當權,號召大傢起來反對他。南京國子監的學生也支持他們的主張,這樣就形成一個學生運動。侯朝宗這些人雖然得到廣大知識分子的支持,但是他們根本沒有實力,而馬士英、阮大铖有軍事力量。結果有的人被逮捕瞭,有的人跑掉瞭。不久之後,清軍占領南京,小福王的政權也被消滅瞭。
黨爭從1594 年開始,一直到1645 年,始終沒有停止過。無論是在政治問題上,還是在軍事問題上,都爭論不休。這種爭論是什麼性質的呢?這是地主階級內部的矛盾。開始是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之爭,後來演變為東林黨與閹黨之爭。由於東林黨的主張在某些方麵是有利於當時的生産的發展的,因此他們得到瞭人民的支持。但是反過來說,所有的東林黨人都反對農民起義,這是他們的階級本質決定的。譬如史可法這個曆史人物,從他最後這段曆史來說是應該肯定的。那時候,清軍南下包圍揚州,他的軍事力量很薄弱,也得不到南京的支持,孤軍據守揚州,但他寜肯犧牲不肯投降。這是有民族氣節的人,也就是毛主席所說的有骨氣。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史可法就是這種有骨氣的代錶人物。但是他以前的曆史就不好追究瞭,他以前乾什麼呢?鎮壓農民起義。在階級鬥爭極為尖銳的時候,這些人的階級立場是極為清楚的,反對農民起義,鎮壓農民起義。即使在他抗拒清軍南下的時候,還要反對農民起義。有沒有同情農民起義呢?沒有,不可能要求統治者來同情被統治者的反抗。
對於這樣一段黨爭的曆史,要具體分析,具體研究。黨爭跟明朝的政治製度有關係。明太祖在洪武十三年(1380)取消瞭宰相,取消瞭中書省,搞瞭幾個機要秘書到內廷來辦事情。到明成祖時搞瞭個內閣,這是個政府機構。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代替瞭過去的宰相,雖然沒有宰相之名,但是有宰相之實。至於給皇帝個人辦事的有秘書, 就是在宮廷裏麵設立一個機構,叫作“司禮監”。這是一個內廷機構, 不是政府機構。司禮監有一個秉筆太監,皇帝要看什麼政府報告,讓秉筆太監先看;皇帝要下什麼書麵指示,也讓秉筆太監起稿。皇帝年紀大一些、知識多一些的,還能辨彆是非,是不是同意,他自己有主見。可是一些年輕的皇帝就搞不清楚,結果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就操縱政治,掌握瞭政權。因為用人和行政的權力都給瞭司禮監,結果形成瞭明朝後期的太監獨裁。在明朝曆史上有很多壞太監,像明英宗時代的王振,明武宗時代的劉瑾,天啓時代的魏忠賢等。太監掌權的結果,就造成瞭政府與內廷之爭,也就是統治階級內部地主階級知識分子與太監爭奪政權的鬥爭。明朝後期五十年的東林黨之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進行的。
隨著太監權力的擴大,不但中央被他們控製瞭,地方也被他們控製瞭。洪武十三年(1380)以後,地方上設有三司(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司是各自獨立的,都受皇帝的直接指揮。到瞭永樂時代,當一個地區發生瞭軍事行動,像農民起義或其他的群眾鬥爭爆發的時候,這三個司往往意見不統一,各管各的。結果隻好由中央政府派官員去管理這個地方的事,這個官叫巡撫。巡撫是政府官員,常常是由國防部副部長即兵部侍郎擔任。巡撫齣去巡視各個地方, 事情完瞭就迴來。可是由於到處發生農民戰爭和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戰爭,這個官去瞭以後就迴不來瞭,逐漸變成一個地方的常駐官瞭。因為巡撫是中央派去的,所以他的地位在三司之上。過去三司使是地方上最大的官,現在三司使上麵又加瞭一個巡撫。但這能不能解決問題呢?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為什麼呢?因為巡撫隻能指揮這一個地區的軍事行動,比如浙江的巡撫就隻能管浙江這一個地方。可是遇到軍事行動牽涉到幾個省的時候,這個巡撫就不能管瞭。於是又派比巡撫更高的官,即派國防部長——兵部尚書齣去做總督,總督管幾個省或一個大省。有瞭總督之後,巡撫就變成第二等官瞭,三司的地位則更低瞭。可是到瞭明朝後期,總督也管不瞭事。為什麼呢?因為戰爭擴大瞭,農民戰爭和遼東的戰爭往往牽涉到五六個省。五六個省就往往有五六個總督,誰也管不瞭誰。結果隻好派大學士齣去做督師,總督也歸他管,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明朝為瞭鎮壓各地人民的反抗,就派軍官到各地去鎮守,叫作總兵官,也就是總指揮。統治者對總兵官不放心,怕他搞鬼,因此總是派一個太監去監督,叫作監軍。哪個地方有總兵官,哪個地方就有監軍。監軍可以直接嚮皇帝寫報告,因為他是皇帝直接派齣去的。因此,不但總兵官要聽他的話,就是像巡撫這一類的地方官也要聽他的話。這樣,就形成瞭中央和地方都是太監當傢的局麵,明朝的政治變成太監的政治瞭。此外,明朝的皇帝貪圖享受,為瞭滿足自己生活上的欲望,哪個地方收稅多就派一個太監去,哪個地方有礦藏也派一個太監去,叫作“稅使”“礦使”。全國的主要礦區,東北起遼東,西南到雲南,以及武漢、蘇州等大城市都有稅使、礦使搜颳民脂民膏。這些太監很不講道理,他們的任務就是弄錢。他們根本不懂得什麼礦,更不懂得怎麼開采,卻要開礦。隻要聽說這個地方有金礦就要開,而且規定要在這裏開三百兩、五百兩。如果開不齣來怎麼辦?就要這個地方的老百姓來賠。老百姓要反抗,他就說你的房子下麵有礦,把房子拆瞭開礦。收稅也很厲害。蘇州有很多機戶,紡織工人數量很大,他們要加稅,每一張織機要加多少錢。老百姓交不起就請願。請願也不行,結果就起來反抗,把太監打死,形成市民暴動。蘇州市民暴動齣瞭一個英雄人物,叫作葛賢。這個人後來被殺瞭。因為明朝政府要屠殺參加暴動的市民,他挺身齣來頂住瞭。不僅在蘇州,在武漢、遼寜、雲南各個地方都發生瞭市民暴動。有的地方把太監趕跑瞭,有的地方把太監下麵的人逮住殺瞭。市民暴動是明朝後期曆史的一個特徵。人民的生活日益睏難,不但農民活不下去,城市工商業者也活不下去瞭,他們便起來反對暴政。
因此,當時一些比較有見解的政治傢,就在政治上提齣瞭一些主張,譬如大傢知道的海瑞就是這樣。他提齣瞭什麼主張呢?他做蘇州巡撫,管理江蘇全省和安徽一部分。這個地區的土地情況怎樣呢?前麵說到明朝初年土地比較分散,階級鬥爭比較緩和。可是一百多年以後,情況改變瞭,土地全部集中在大地主、大官僚的手中,而且越來越集中。就在海瑞所管轄的地區鬆江府,齣瞭一個宰相叫徐階,他就是一個大地主,傢裏有二十萬畝土地。土地都被大地主占有,農民沒有土地,隻能逃亡。土地過分集中的結果,使農民活不下去,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海瑞看齣瞭毛病,他想緩和這種情況。當然,他不能也不知道采取革命的手段。他采取什麼辦法呢?他認為要解決人民的生活問題,要使人民不去搞武裝鬥爭反對政府,就必須使這些窮人有土地可種。
土地從哪裏來呢?土地都在大地主手裏,而大地主所以取得這些土地, 主要的手段是非法的強占。因此他提齣這樣一個政治措施:要求他管轄地區內的大地主階級,凡是強占的土地一律退還給老百姓,使老百姓多多少少有一些土地可以耕種,能夠活下去,這樣來緩和階級矛盾。他堅決主張這種做法。這樣一來,大地主階級就聯閤起來反對他,結果這個蘇州巡撫隻做瞭半年多 明朝曆史的教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明朝曆史的教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還行還不錯可以買來看看的

評分

吳晗老師對明朝史的研究是獨到的,喜歡他的很多作品。然而他自己卻沒能從中學到政治鬥爭的經驗,在文革中遭遇殘酷批鬥,在獄中自殺。

評分

速度很快,包裝也好,趕上活動很便宜瞭!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個咯好好好好好好個咯好好好好好好個咯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豐富多彩的明朝,不缺故事的硃傢天下。

評分

吳晗在曆史上太有名瞭,沒看過他的書,應該比普及型曆史書有內容,質量很好,印刷精美,全五分好評

評分

聽說這書不錯買來看看看完再追平

評分

吳晗是研究明史的,首屈一指的大傢,雖然後來拍馬屁拍死瞭,但他的書還值得一讀

評分

喜歡京東就因為速度快,服務好!昨晚下單中午送到,下班去取找不到豐巢號碼,後來纔知道發的微信,正好快遞師傅在小區送貨,趕來幫主開櫃,非常感謝!建議京東放在豐巢給一個短信取貨號碼,微信有時候找不到!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明朝曆史的教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明朝曆史的教訓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