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称莲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亲子关系培训师。2013年被评为“中国榜样家长”,2014年其家庭被评为中国首届“书香之家”,2015年其家庭被评为“全国zui美家庭”,2015年被评为年度“zui具影响力的家庭教育作家”。
倡导“和谐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理念,并用于自己的育儿实践,培养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儿,2011年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同时录取,目前女儿已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公派到享有美国“南方哈佛”美誉的范德堡大学继续深造。
我非常赞同刘称莲的观点,让孩子像花儿一样自然生长,否则只会欲速而不达。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即教育的成功;内心安宁平和,乃幸福本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尹建莉
这本书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不妨尝试做孩子的左手,尽管笨拙一点、懒散一点、无所作为一点,却是孩子一生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的要求有多高,孩子便有多累,当孩子的翅膀缀满了父母的欲望,你叫他如何飞翔?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孙云晓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虽然说的是孩子高中的事,但我还是特别想把它推荐给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中生的家长们,因为我们在陪孩子步入高中之前,就必须要先学会如何去做高生的家长,而这本书就是很好的教材!
——新浪教育频道知名博主 晓风残月
前言
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我们把“家长”看作一种职业,那么一旦从事这个职业,就终生不能辞职,且要24小时全天候在岗,没有人领导却最不自由,看似没有规则却工序复杂,还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家长”是一种职业,那么“父母”就是工作岗位。结婚后,我和我先生还没来得及学习如何做父母,万能的上帝就把女儿送到了我们的身边。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们,差不多是被无奈地推到了“父母”这个岗位上的。虽然感觉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有学习一路相伴,边学边做,与女儿一同成长,深深感受着养育儿女的艰辛和快乐。
20世纪90年代初,女儿出生在晋南的一个小县城,那时我在那个县城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小县城很封闭,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文化条件也差。怀孕的时候,我特别想读一读相关的书籍,却买不到。为此,我和我先生特意在一个周末跑到几百里外的市里买了几本书,照着上面写的做胎教。
女儿出生了,我先生从报纸上看到当时风靡的“零岁教育方案”,就通过邮寄的方式从武汉买回来一套,我们自己为孩子做早教训练。虽然现在从专业的角度看来,那套方案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努力了,也确实从中受益了。
虽然我们百般努力,但是仍然觉得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不是太好。
非常幸运,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们把她带到了北京。凭借之前做老师的经历,我进了一家做教育产品的公司,借工作之便,接触到许多经典的教育论著。从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卡尔·威特、蒙台梭利成了我的老师,卢梭更是我的偶像,还有那些苏联的教育家们,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教育书籍,并在实践中尝试。等到女儿大一点,卢勤的书、孙云晓的书……只要是关于少年儿童教育的书籍,都是我阅读的对象。
阅读,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了迷茫,多了理智。于是,在女儿的整个小学阶段,当不少家长都忙于领着孩子去上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时候,我们领着女儿到处去玩,践行着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则;当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再给孩子许多额外的作业时,我任凭女儿做家务,和我们一起玩牌。而且,这样做的时候,我很坦然,不像有些家长,表面上让孩子玩了,心里却十分忐忑,生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拉出差距。我之所以很“另类”地这么做,是考虑到孩子长远的发展。我很推崇孙云晓老师的那句话:“对人一辈子负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读那些教育著作的话,是不是会人云亦云,走大多数家长走过的路,但是我知道,正是因为读了那么多书,我才可以毫无顾虑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特立独行,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女儿初三了,进入青春期,我突然发现,那些理论的东西已经难以应付她的状况了。就沟通来说,往往我一句话出来,女儿就有十句话等着,道理还一套一套的。而且,母女之间、父女之间时不时会有升级的战争,亲子关系不像女儿小时候那么融洽了。
于是,当知道“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课程开课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就是冲着“家庭教育指导”几个字去的。听课与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可以亲耳聆听老师们的教诲,并且可以面对面地和老师探讨当下遇到的问题。
课程结束之后,女儿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你变了,变得不像老巫婆了。”因为在之前一次跟女儿的冲突中,女儿说我是“更年期的老巫婆”,把我气得够戗。
女儿上高一后,我又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心理学课程。学习的结果,就是明白了: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而家长总是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把本来不是问题的事情当作问题来处理,因此亲子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我在遇到女儿看起来有些“偏差”的言行时,就会尽量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自然而然,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孩子和大人的情绪也常处于良性状态了。
女儿上高三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叫作“走进青春期”的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功劳非常大,让我们一家平稳地度过了女儿高三艰难的阶段。因为参加了这个工作坊,女儿高三一整年,我心里都非常放松和坦然,虽然偶尔会有焦虑,但是比起周边的“考妈”来要轻松得多。而且在女儿几次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我都用学到的一些方法帮她调适,让她能够很快恢复状态。2011年我的生日,女儿因为学习紧张没有时间为我挑选礼物,就给我写了几句话,让我很是感慨。她写道:“感谢妈妈在我高三的这些日子里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上的。要不是你操持着一切,我的生活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子,有些坎也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在她写这些话的前两天,我还用从萨提亚课程里学来的“冰山”理论为她解开了心里的一些结,使她在高考前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还能制订严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并保持最好的状态到最后。
其实我认为,孩子的高三阶段,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的调适比生活上的照顾更加重要。毕竟如今的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了,如果能在心理上对孩子多加关照,就可以让孩子在高三的“高压”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最好的心态面对高考。
因为我未雨绸缪,及时参加了一些培训,使得我们全家受益。更让我欣慰的是,我用学到的知识帮助了周围不少需要帮助的朋友。
2011年的7月,女儿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香港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最终她选择了她非常热爱的北大。一路走来,如果说我的女儿还算优秀的话,那都是我和我先生不断学习的功劳。
俗话说“学无止境”,在“父母”这个岗位上,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也还有更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我愿意也乐意坚持不懈地学习,在合格父母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本书应出版社要求,重点讲述我是如何陪女儿走过高中阶段的,以及我自己这些年的一些家庭教育感悟,希望对年轻的家长能有所帮助。
哇,这本《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全新增订版)》简直是解救了我!我女儿是高二学生,最近进入了一个“叛逆期+迷茫期”的混合模式,整天一副“我什么都不想说”的样子,学习成绩也开始出现波动。我这个当妈的心急如焚,但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有时候忍不住唠叨几句,结果她就更加抗拒,我俩的关系真是越来越僵。这本书里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分析太到位了,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女儿很多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书中提到的“放手与支持”的平衡,以及如何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意识到,我不能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态度去对待她了,她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一些适当的空间。读到书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的部分,我更是茅塞顿开,之前我总是想把一切都安排好,结果适得其反。现在我明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主性才是长远之计。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家长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孩子。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更多可能性,也让我对即将到来的高三有了更多的信心。
评分我是在孩子高三那年才接触到这本书的,那时候我已经焦头烂额,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他成绩一落千丈,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尝试沟通,他要么不理我,要么就爆发激烈的争吵。当时我真的觉得快要崩溃了。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带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去读。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后悔,后悔没有早点看到它!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从极度的焦虑中抽离出来,重新审视我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它没有责怪家长,也没有批评孩子,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和、理解的态度,分析了高中生面临的普遍困境,以及家长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书中关于“如何理解并接纳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如何在考前给予孩子最有效的支持”的章节,让我感触颇深。我终于明白,我之前一直是在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而忽略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一种心态上的转变,让我学会了“放手”,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等待”。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但我依然会把这本书珍藏起来,并且会推荐给所有正在经历高中教育的家长,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对我们家长心灵的一次洗礼和成长。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这类教育类书籍一直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是那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儿子高一开学后,我发现自己完全束手无策了。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业压力陡增,加上青春期的躁动,整个人变得有些沉默寡言,我也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去了解他的情况。偶然间,我看到了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了一下。没想到,这本书的视角和内容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空洞的理论,也没有刻意的拔高,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高中三年里,家长可能面临的各种困境,以及如何用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式去应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如何应对学业上的挫折”的部分。这些都是我之前特别头疼的问题。它让我明白,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和独立人格的塑造。这本书像一个温柔的向导,告诉我如何在不伤害亲子关系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跌宕起伏的时光。它给了我很多实用的技巧,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相信,我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陪伴者。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及时了!我儿子今年刚上高一,整个家庭都进入了一种“战备状态”,感觉像是要打一场硬仗。我焦虑得不行,担心他跟不上学习,担心他跟同学相处不好,更担心他未来的升学压力。每天晚上都盯着他写作业,结果弄得彼此都很烦躁,亲子关系也变得有点剑拔弩张。无意中在书店看到这本书,被它的名字吸引了。翻看了几页,感觉作者的切入点很真实,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一起探讨高中三年的挑战和应对。特别是关于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如何应对考试压力等方面,都有很多实用的建议。我尤其喜欢里面提到的一些案例,感觉就像是我自己家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样,让我觉得并不孤单,而且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这本书就像一本“高中生活指南”,让我感觉心里踏实了不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摸索,而是有方法、有策略地陪伴孩子走过这段重要的时期。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希望能和孩子一起,以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式度过这三年。
评分这本书,怎么说呢,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很多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像一盏灯,点亮了前进的方向。我儿子是今年高三的学生,距离高考就剩下最后一年了,作为家长,压力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我之前总是沉浸在各种焦虑里,每天想着怎么给他补课,怎么让他多学点东西,结果发现他越来越抵触,学习效率也越来越低。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太关注“学业”本身,而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书中关于“高考前的心理调适”和“如何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的章节,对我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开始反思自己之前那种“逼迫式”的沟通方式,尝试用更温和、更理解的态度去和他交流。意外的是,儿子似乎也变得 softer 了,愿意和我沟通的事情也多了起来。这本书没有给出简单粗暴的“秘籍”,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认识到在高三这个特殊时期,家长的角色应该是“后勤部长”和“精神支柱”,而不是“监工”。它的建议非常接地气,也很有操作性,让我觉得不再是盲目地往前冲,而是有方向、有方法地去支持我的孩子。
评分亲其师,信其道。要培养学生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评分很不错的书,老师指定妈妈看的书!
评分书质量不错。会好好阅读。
评分儿子上高中了,青春期的叛逆让我措手不及,这时候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让我十分受用,豁然开朗……
评分是真的挺好的,方便快捷,平时生活需要,都会上京东购物,真的很方便,省时省力省心,送货也很快。
评分图书明显在售卖前就有褶皱,变形。为什么还要发出来,不会告诉我这个是物流的吧,送的另外一本可是在上面
评分买了好多。。。。。。。。。。。。。。。。。。。
评分亲其师,信其道。要培养学生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学习,我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京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