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康德 著,邓晓芒 译,杨祖陶 校
图书标签:
  • 哲学
  • 伦理学
  • 康德
  • 实践理性
  • 道德哲学
  • 西方哲学
  • 古典哲学
  • 理性主义
  • 批判哲学
  • 形而上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66834
版次:2
商品编码:1199343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三大批判著作之一,康德的第二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出版于1788年。从内容上来看,如果说“纯粹理性批判”的任务是要确定人类认识能力的先天要素及其先天要素的若干规定,那么,“实践理性批判”的任务就是研究理性的实践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和界限。康德立足于无人可以怀疑的“纯粹实践理性”去批判理性的“全部实践能力”,从人的纯粹理性现实具有的实践能力出发并以之为标准,批评和评价一般的理性在实践活动中的种种表现,从中确认纯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规律,即道德律,道德律使人认识到人在实践中事实上是自由的。康德在本书中提出的自由概念成为“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结合的基石。特别是在本书中提出了他的脍炙人口的两大崇高原则:“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全书除序言和导言外,有纯粹实践理性要素论和纯粹实践理性方法论两部分,外加一个结论。在要素论中又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和“辩证论"。全书18万字。由康德研究专家杨祖陶和邓晓芒合作,直接从德文原版翻译。译文精良,较好地传达了康德的原意,是二位学者十多年合作的又一部精品。

《实践理性批判》并非一本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行为准则或指导人们如何处理日常事务的书籍。它是一部哲学著作,深入剖析了人类理性在道德领域中的运作机制,以及它如何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本基础。这部著作的核心目标在于厘清道德判断的来源,并论证道德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作者在这部巨著中,首先致力于将纯粹理性的能力与实践理性的能力进行区分。他认为,纯粹理性主要负责认识世界,研究事物是什么样的,从而形成关于客观实在的知识。而实践理性,则关注事物应该是什么样的,它指导我们的选择和行动,是道德判断和意志自由的源泉。这种区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为了在形而上学的领域中,为道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摆脱经验因素的偶然性和主观性干扰。 全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定言令式”。作者认为,道德法则不是一种“假言令式”,后者是一种以“如果……那么……”形式出现的命令,其有效性依赖于某种特定的目的或欲望。例如,“如果你想健康,那么就应该多运动。”这是一种条件性的劝告,并非真正的道德命令。真正的道德命令,即定言令式,则是一种无条件的、普遍适用的命令,它不考虑任何外在的目的或个人倾向,仅仅因为它本身是理性的必然要求。 作者提出了几种表述的定言令式,其中最著名和最基础的两种是: 第一种表述:“只依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 这意味着,当我们考虑是否采取某个行动时,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所遵循的这个原则,是否能够普遍地适用于所有人,并且在逻辑上不会产生矛盾?如果一个行为准则无法普遍化,那么它就不是道德的。例如,一个人是否可以撒谎?如果普遍撒谎成为一种法则,那么语言将失去其交流的功能,诚实将不复存在,这个准则本身就包含了内在的矛盾,因此撒谎不是道德的。 第二种表述:“你的行动,要把人(无论是在你自己的人格中,还是在任何其他人的格中)的真正身份,始终看作是目的,绝不仅仅看作是手段。” 这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价值。在道德行为中,我们不能仅仅把他人(或自己)当作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而必须尊重每个人的理性能力和自主性。每个人自身都具有绝对的价值,是目的本身,而非仅仅是达成其他目标的手段。例如,强迫他人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即使是为了所谓的“更大的利益”,也侵犯了他们的自主性,将他们当作了手段。 通过这两个定言令式,作者试图揭示道德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道德法则不是由神明颁布,也不是由社会习俗规定,而是由我们自身的理性所产生的。理性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普遍的道德律,它约束着我们的意志,并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最高原则。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是“意志自由”。作者认为,实践理性之所以能够发出定言令式,并且这些命令之所以具有约束力,其前提在于我们拥有自由的意志。如果我们的行为完全是由外在的因果链所决定,那么道德就无从谈起。自由意志意味着,在面对诱惑或偏好时,理性能够超越这些感性的驱动,做出符合道德法则的选择。这种自由并非指毫无限制的随心所欲,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自主选择。 在论证自由意志的存在时,作者运用了“先验自由”的概念。他认为,从经验的角度来看,我们似乎无法证明自由意志的存在,因为一切经验性的事物似乎都受制于因果律。然而,当我们从事道德判断和实践思考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预设自由的存在。我们之所以感到自己有责任,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有能力选择做或不去做某事。这种自由是实践理性得以运作的必要条件,是一种“思辨的自由”。 作者还深入探讨了“道德动机”。他区分了“出于义务”和“符合义务”的行为。只有那些“出于义务”的行为,即纯粹是为了遵循道德法则而采取的行动,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而仅仅“符合义务”的行为,即使结果看起来是道德的,但如果其动机是出于自私、恐惧或获得好感等外在因素,那么它就不具备道德上的意义。例如,一个商人诚实地对待顾客,如果他是出于害怕法律制裁或维护声誉,那么这只是符合义务。而如果他是出于对诚实本身的尊重,那么这才是出于义务,具有道德价值。 这种对动机的强调,揭示了道德的内在性。道德不仅仅在于行为的外在表现,更在于行为背后的意图和原则。作者认为,只有当我们能够摆脱感性的欲望和倾向,仅仅以理性作为行为的准则时,我们才真正实现了道德。 本书还触及了“自律”与“他律”的对立。他律是指意志受到外部因素(如社会压力、他人命令、宗教教条等)的支配,而自律则是指意志遵循自身理性所确立的道德法则。作者强调,真正的道德行为是自律的,即我们是自己道德法则的制定者和遵守者。当我们按照自己的理性所设定的普遍法则去行动时,我们就是在行使自律,并因此展现了人的尊严。 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对于哲学概念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他 meticulously 地构建了复杂的论证体系,运用了大量的哲学术语,并力求排除任何含糊不清或相互矛盾之处。因此,阅读这部著作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哲学基础和耐心,能够跟随作者一起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 总而言之,《实践理性批判》并非一本指导具体生活实践的书籍,而是一部关于人类道德意识之根源的深刻哲学探讨。它旨在揭示道德的普遍性、必然性以及其独立于经验的客观性,并论证了自由意志在道德中的核心作用。它提供了一个分析道德判断的框架,强调了理性在指导我们行为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并最终将道德的根基牢牢地锚定在人类自身的理性能力之中。这部著作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伦理学和哲学发展,为理解人类的道德主体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文学修辞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风格是极其古典、庄重且冗长的,充满了大量的从句和复杂的嵌套结构,这无疑给现代快节奏的阅读习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精确性,构成了它不可动摇的哲学基础。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道德哲学向度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坚不可摧的决心,试图将自由意志、不朽等概念,从纯粹的思辨领域中,用一种近乎数学推导的方式确立起来。尽管在某些论证环节,我必须反复阅读才能跟上其思绪的飞跃,但最终所达成的那个关于“自律”的伦理学高地,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它不是在劝说你“应该”做什么,而是试图证明在最高层面的道德法则,是如何必然地从我们作为理性存在者的身份中推导出来的。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在参与一场与历史上最伟大头脑的深度对话,而不是简单的阅读。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解放”,尽管它看起来如此沉重和学院派。它通过彻底地解构我们对世界和知识的假设,反而给了我们一种更牢固的立足点。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自由思考,但实际上我们受制于各种未经验证的前提。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这些前提,展示了它们是如何被我们自身的认知架构所预先设置好的。对于那些对科学哲学、认识论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它简直是必读经典。它不是提供一套信仰系统,而是提供一套工具箱,用来检验任何系统是否站得住脚。我发现,即使在讨论那些最抽象的逻辑推导时,作者也始终保持着一种对人类处境的深切关怀,试图在理性所能企及的范围内,为人的尊严和道德实践找到一块坚实的基石。读完后,感觉整个思维的框架都被重新校准了,对“确定性”这个词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成熟和审慎了。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度“反直觉”的,因为它要求你暂时搁置作为普通人的直观感受,而进入一个纯粹、冰冷的逻辑建构的世界。它探讨的那些概念,如“范畴”、“先验综合判断”等,初读时显得晦涩难懂,仿佛是作者自己为自己建立的一套密语系统。然而,一旦你抓住了其核心的“哥白尼式革命”的那个关键点——即不是我们的认知去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须符合我们的认知结构——那么整本书的脉络便豁然开朗。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成功地为人类建立了一套关于“我们能知道什么”的界限,这种界限的划定,既是对形而上学夸大其词的限制,也是对经验科学潜力的肯定。它像一位严厉的导师,告诉你知识的疆域在哪里,而在这疆域之外的领域,理性必须保持谦卑和缄默。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类理性自身结构和可能性的深刻理解,远超一般的知识积累。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哲学爱好者的一场盛宴,特别是对于那些对知识的根源和人类认知的界限感到好奇的读者而言。作者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带领我们穿梭于纯粹理性的迷宫之中,探讨了我们如何能超越感官经验的局限,把握那些超越现象世界的“物自体”。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仿佛在搭建一座通往形而上学的空中楼阁,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坚实的基础上。读起来虽然需要极大的专注力,但每一次拨开云雾见青天时的那种智力上的愉悦感,是其他任何类型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提供答案,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如何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必然性”判断的真正基础。这本书强迫你放下那些约定俗成的看法,用一种全新的、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知识的版图,着实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对后世思想的影响之深远,无需赘述,光是阅读过程中所激发出的那种思维的活力,就值回票价了。

评分

这是一部挑战心智极限的巨著,初次翻开时,我几乎被它那密不透风的逻辑链条和极其精确的术语所震慑。它不像某些哲学入门读物那样和颜悦色地引导你进入主题,而是直接将你投入到一场关于认知结构本身的艰苦跋涉中。作者似乎对任何未经审视的断言都抱持着一种近乎苛刻的怀疑态度,这使得全书的论证充满了力度和无可辩驳的严谨性。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真正理解作者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划定经验论和理性主义的边界,并试图找到一条能让两者都发挥作用的“第三条道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于时间与空间概念的分析,它们被提升到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先验形式的高度,而不是经验中可以抽离出来的对象。这本书不是用来“消遣”的,它更像是一副精密的眼镜,让你能看清自身思维的构造缺陷,进而才能真正开始思考。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任何事物的眼光都变得更加审慎和结构化了。

评分

物流速度很快,包装完好,很及时

评分

书是塑封的 质量很不错 另外这本要慢慢细读 剥离人 社会 国家 政治等缘由

评分

书是塑封的 质量很不错 另外这本要慢慢细读 剥离人 社会 国家 政治等缘由

评分

收下,谢京东自营!

评分

孩子喜欢

评分

一本挺值得看的好书,大家有兴趣可以好好看看

评分

评分

书是塑封的 质量很不错 另外这本要慢慢细读 剥离人 社会 国家 政治等缘由

评分

东京发货速度快,服务好,书质量很好,开始慢慢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