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围棋天元赛是新民晚报与中国围棋协会共同举办的一项围棋传统大赛,从1987年创办至今整整三十届。中国围棋界几代国手,在这一舞台上演出了许多精彩的棋局。作为国内连续举办三十届的围棋赛事,确实值得用纪念集的形式梳理过往的历史资料,使之长久留存。故赛事主办方约请历届天元赛冠军得主以及其他著名棋手、新闻工作者,用对局记录、回忆录、新闻报道等多种体裁,辑成《天弈新元 别有同天:中国围棋天元赛三十年历程》一书,全方位地记录天元赛三十年来走过的路程。
目录
感谢围棋感谢天元赛●陈启伟
中国天元赛诞生记〇华以刚
传承天元文脉●陈建忠
天元赛的机缘巧合〇徐世平
同里天元棋缘●张攻非
中韩天元战的台前幕后〇张建东
中国天元赛决赛总战况表
中国天元赛前十届综述●吕国梁
为天元赛叫好〇聂卫平
在胜败中成长●马晓春
天元赛伴随我成长〇刘小光
第一届对阵图、马晓春—聂卫平决赛谱
第二届对阵图、刘小光—马晓春决赛谱
第三届对阵图、刘小光—江铸久决赛谱
第四届对阵图、刘小光—钱宇平决赛谱
第五届对阵图、聂卫平—刘小光决赛谱
第六届对阵图、聂卫平—马晓春决赛谱
第七届对阵图、刘小光—聂卫平决赛谱
第八届对阵图、马晓春—刘小光决赛谱
第九届对阵图、马晓春—聂卫平决赛谱
第十届对阵图、马晓春—刘小光决赛谱
天元之缘●常昊(张晓露执笔)
同里美得像梦境〇黄奕中
第十一届对阵图、常昊—马晓春决赛谱
第十二届对阵图、常昊—王磊决赛谱
第十三届对阵图、常吴—刘小光决赛谱
第十四届对阵图、常吴—董彦决赛谱
第十五届对阵图、常昊—丁伟决赛谱
第十六届对阵图、黄奕中—常吴决赛谱
从江南小镇走上人生舞台 ●古力(张晓露执笔)
第十七届对阵图、古力—黄奕中决赛谱
第十八届对阵图、古力—谢赫决赛谱
第十九届对阵图、古力—周鹤洋决赛谱
第二十届对阵图、古力—周睿羊决赛谱
第二十一届对阵图、古力—刘世振决赛谱
第二十二届对阵图、古力—周鹤洋决赛谱
天元同里我的幸运〇陈耀烨(谢锐执笔)
第二十三届对阵图、陈耀烨—古力决赛谱
第二十四届对阵图、陈耀烨—古力决赛谱
第二十五届对阵图、陈耀烨—周贺玺决赛谱
第二十六届对阵图、陈耀烨—周贺玺决赛谱
第二十七届对阵图、陈耀烨—古灵益决赛谱
第二十八届对阵图、陈耀烨—柯洁决赛谱
第二十九届对阵图、陈耀烨—芈昱廷决赛谱
第三十届对阵图、陈耀烨—唐韦星决赛谱
古尚龙马精神今看聂马相会〇李天扬
一盘浓缩中国围棋三十年的棋〇张建东 陶邢莹
同里杯中国天元赛三十届庆典聂马特别棋战棋谱
七天元近景●张晓露 张建东 陶邢莹
“天元”小解〇赵之云
中日围棋天元战战况表
中韩围棋天元战战况表
编后记〇杨柏伟
精彩书摘
《天弈新元 别有同天:中国围棋天元赛三十年历程》:
我是从大学时代学围棋的,至今也有三十多年了。
那个时候,我们班的鲁晓晨(系学生会主席)、孟国治等人经常在昏暗的楼道里下棋,斗嘴调侃,趣味横生。很有意思,便跟着学。
1982年,我分配到《新民晚报》当记者。最初的工作,就是打杂,替老报人打下手。比如,送稿子。当时,编辑部在四楼,印刷排字车间在底楼。老报人都有一种倚马可待的功夫。写稿子,为了抢时间,都是写完一张送一张,且思路连贯,绝不会有错。这种功夫,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我开玩笑,我的“学徒生意”,都是在电梯里偷着学的。
有一天,新民晚报专门报道棋类的老记者蒋是枢先生,带我去看围棋比赛。他知道我喜欢下围棋,不算是完全的门外汉。这位老先生,会下象棋却不懂围棋,报道围棋比赛有点吃力。那天的比赛,由中国聂卫平九段对日本石田芳夫九段。比赛结束,老蒋对我说:“怎么样,明天弄一个消息。”既是命令,也是鼓励。我会下围棋,但写围棋报道,一点底气都没有。那天晚上,我摊开稿纸,正儿八经地写报道。当然是新华体。写完之后,不满意,撕了。再写,再撕。最后写不下去,干脆去睡。第二天,早起,脑子清爽,感觉也好了,动手写了一个夹叙夹议的消息。稿子有点不伦不类,时间来不及,就是它了。体育组领导赵雨先生盖了发稿章,我一路小跑,送去编辑部。年近七旬的老编辑吴崇文先生,拿起稿子,粗粗看了一遍。然后放下稿子,摸烟,点着。翻来覆去,又看了几遍,很欣赏的样子。吴先生盯着我,问:“你写的?”我点头。他哈哈一笑。“不错不错。没有章法,却有味道。”于是,这篇不伦不类的报道,居然一字未改,刊登在新民晚报体育版的显著位置。这位吴老先生,素以刀快著称,很多稿子,都会被他砍得七零八落、体无完肤。此稿能全身而出,不损毫毛,实属少见。我知道,这实际上是吴老先生的一种鼓励和支持。
这篇围棋报道,几乎就是一张“通行证”。从此,我便成了一名专跑围棋比赛的记者。不久,中国围棋国手战在扬州举行,我主动请缨,要求采访,领导欣然应允。短短一周,我在扬州个园结识了当时中国很多知名的棋手,包括聂卫平、王汝南、华以刚、罗建文、马晓春、刘小光、江铸久、曹大元、钱宇平、芮乃伟、杨晖等人,还有当时年仅六岁的棋童常昊。当然,我也从围棋中,知道了许多人生哲理。比如,大局观、平衡观、舍得的理念等等。
1984年底,第6届新体育杯围棋邀请赛在广西桂林市、柳州市等地举行。当时,《新体育》杂志的社长、总编辑郝克强也是棋迷。他喜欢下棋,对普及推广围棋不遗余力。他也是当时某中央领导的亲戚,因此在国家体委的影响较大。“新体育杯”就是该杂志举办的一项赛事。我向体育组领导提出采访,当然也有私心,想顺便看看桂林的山水风光。那次比赛,同吃同住同船,同聂卫平、王汝南、罗建文、华以刚、马晓春、刘小光、曹大元、钱宇平等棋手的关系就更近了。那次经历,我也认识了两个重要的人,一个是金庸先生,他也是棋迷;另一个就是时任《新体育》杂志社长、总编的郝克强先生,他后来促成了著名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也让我同中日擂台赛结缘。当时的杂志社记者刘思明先生,我们也成了好朋友,若干年后,他成了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的主任,中国棋院的院长。
1985年至1986年,中国围棋界发生了~件大事。这就是新体育杂志社推动的中日围棋擂台赛。说实话,当时,围棋在中国还不是很热的体育项目,许多围棋国手也并不出名。擂台赛是一种传统的、也很刺激的对抗性质比赛,一下子点燃了中国棋迷的浓厚兴趣。新民晚报对中日围棋擂台赛情有独钟,凭借着同中国围棋界结下的良好关系,我用擅长的“棋盘拟人化”的写法,写下了大量中日擂台赛的新闻报道,引起不小的轰动,在中国的体育记者圈中突然成名。
当时的新民晚报,围棋爱好者众多。时任副总编辑徐克仁也是一位棋迷,我们经常在工作的间隙“手谈”。他是我的顶头上司,不过围棋的水平,我们不相上下,有输有赢。徐克仁原是文化部的记者,后来在一帮年轻人中间胜出,任副总编辑,分管文化、美术摄影和体育部。徐克仁和我一样,都属猪,但比我大十二岁。我们俩,在新民晚报比较出名,时任总编辑束纫秋称我们俩为“二徐”,既有赞许的成分,也说明我们关系很好,形影不离,有时候臭气相投。因为喜欢围棋的原因,徐克仁通过我认识了曹志林。曹志林当时任《围棋》月刊主编,因得过全国亚军而被“暂定八段”,擅长大棋盘的围棋讲解,拥有大量围棋粉丝。曹志林也属猪,与徐克仁同岁。我们三个属猪的人,有一天酒后突发奇想,决定创办中国第一项“新闻棋战”。
……
前言/序言
天弈新元 别有同天:中国围棋天元赛三十年历程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