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問:100種提問力創造200倍企業力 | ||
| 定價 | 59.00 | |
| 齣版社 | 電子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07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美)R.Brian Stanfield(R.布萊恩.斯坦菲爾德) 主編,鍾琮貿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328 | |
| 字數 | 345000 | |
| ISBN編碼 | 9787121293313 | |
目錄
引言方法的緣起 1
第1部分理論與實作
第1章為什麼需要對話,為什麼對話在職場中特彆重要 6
片段式對話 7
傳統心智習慣 8
職場的改變 13
第2章縱覽焦點討論法 17
第3章焦點討論法的架構 24
是自然的過程,也是生活的方法 24
第4章引導一場焦點討論 33
如何依本書範例引導討論 34
應銘記在心的提醒 37
第5章從頭開始準備焦點討論的步驟 41
第2部分100個討論範例
單元A有關評估與迴顧的討論 54
A1迴顧過去的一年 56
A2迴顧一場工作坊 58
A3迴顧一場由顧問做的演示 60
A4迴顧一場規劃會議 62
A5迴顧當日的工作 64
A6迴顧組織的曆史 66
A7評估一個研修班 68
A8評估一個課程計劃 70
A9評估項目進度 72
A10分析一個滯銷的産品 74
A11評估一份營銷資料 76
A12迴顧一份重要的報告 80
A13評估一個員工福利方案 82
A14評估一場貿易展 84
A15評估一個新的工作錶格 86
單元B有關籌備與策劃的討論 88
B1在工作坊開始前幫助團體聚焦 90
B2介紹新的培訓主題 92
B3準備産品簡介 94
B4收集讀書心得 96
B5幫助團隊準備報告 98
B6策劃標誌與口號 102
B7策劃職場中的學習小組 104
B8準備會議的議程 106
B9組織內部誌願者團隊 108
B10策劃員工聚會 110
B11製作宣傳手冊 112
B12整閤預算 114
B13設計新辦公空間 116
B14創想新的裝潢 118
B15選定大會主題 120
B16設計客戶服務手冊 122
B17啓動營銷規劃流程 124
B18準備新産品上市的策略性報告 126
單元C有關教練和輔導的討論 129
C1教練一位同事 132
C2討論工作職責 134
C3嚮培訓師反饋意見 136
C4和員工討論確實負責的問題 138
C5討論一係列的工作標準 140
C6自我思索睏難的情景 142
C7輔導經曆傢庭危機的員工(範例1) 144
C8輔導經曆傢庭危機的員工(範例2) 148
C9查訪新員工工作情況 150
C10化解長久以來的誤解 152
C11迴應針對個人的抱怨 154
C12安撫一位生氣的顧客 156
單元D有關詮釋信息的討論 158
D1詮釋故事 160
D2分享文章 162
D3討論培訓用影片 164
D4討論剛剛看完的電影 166
D5評估社會趨勢 168
D6討論新聞 172
D7思考組織的改變 174
D8評估采購提案 176
D9針對顧客需求設計服務方案 178
D10詮釋係統稽核的結果 180
D11分析預算績效 182
D12迴顧一次混亂的會議 184
D13思考新的政府法規對産品帶來的影響 186
D14討論部門重組的提案 188
單元E有關決策的討論 190
E1幫助一位同事思考以做齣決定 192
E2在團隊中分配任務 194
E3決定工作的優先級 198
E4討論同事對某個策略文件的反應 200
E5化解團體在決策上麵臨的睏難 202
E6決定參加商務展覽的策略 204
E7重新架構團隊的使命 206
E8執行新的董事會政策 208
E9決定計劃的優先級 210
E10為重要的項目評估工作設定委托評估範圍 212
E11編製年度預算 214
E12處理與工作環境有關的議題 216
E13重新調整辦公室的工作規範 218
單元F有關管理及督導的討論 220
F1與員工詳細討論工作情況 222
F2檢視工作職責 224
F3麵試應聘者 226
F4省思一次令人感到挫摺的會議 228
F5進行績效評估 230
F6評估員工的職場需要 232
F7找齣項目停滯不前的原因 234
F8瞭解某次賣場紛爭 238
F9找齣影響市場的因素 240
F10分析銷售統計數據 242
F11處理授權上的問題 244
F12與廠商閤作解決産品供應的問題 248
F13省思組織的轉型 250
F14凸顯公司與競爭者對比之下的特點 252
F15針對組織重整計劃齣階段性的時間錶 256
F16新任經理省思其領導角色 258
F17評估一門培訓課程的成效 260
F18製定參與準則 264
單元G有關個人及慶祝式對話的討論 266
G1對今天的省思 268
G2從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學習 270
G3規劃個人的成長 272
G4引導者在引導團體時的內在省思 274
G5評估一項額外的工作 276
G6慶祝重要的成就 278
G7慶祝一位同事退休:與這位退休同事的對話 280
G8慶祝一位同事退休:團體的迴顧 282
G9為同事慶生 284
G10訪問本月zui佳員工 286
第3部分附錄 289
附錄A可參考的反映性與詮釋性問題 290
附錄B伯姆的深度匯談法 293
附錄C藝術領域中對話的力量 296
附錄D五種武器王子的故事(此故事可搭配討論範例D1) 299
附錄E引導非正式的談話 301
附錄F文化事業學會:使命與分布地點 302
附錄G誰能為我設計討論的內容 306
附錄H引導焦點討論的重點摘要 307
附錄I準備一場焦點討論 309
這本《包郵 學問:100種提問力創造200倍企業力 200倍企業力 ORID方法的基礎及由來》就像一位老友,在我最需要思路碰撞的時刻,靜靜地遞來一杯熱茶。初拿到這本書,我其實是帶著點功利心來的,畢竟“200倍企業力”的標題實在太吸引眼球瞭。我當時正麵臨著團隊效率瓶頸,項目推進總感覺差一口氣,急切地想找到那個“杠杆點”。然而,翻開書頁,我並沒有立刻看到一堆“速成秘籍”,反而是被作者娓娓道來的思考方式所吸引。書中那些看似尋常的提問,在我腦海中卻激起瞭層層漣漪。它沒有直接告訴我“該怎麼做”,而是引導我“如何去想”。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與團隊溝通時,是不是總是急於給齣答案,而忽略瞭深入探究問題本質的提問?是不是因為提問不夠聚焦,導緻大傢在錯誤的賽道上白白消耗瞭精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提問不僅僅是獲取信息的方式,更是一種構建認知、激發潛能的強大工具。我仿佛看到自己過去的一些溝通場景,那些模棱兩可的指令,那些被忽略的細微之處,都在這本書的啓發下,變得清晰而具有操作性。它並非直接教授“100種提問”,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讓我理解瞭“提問力”背後的哲學和力量。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解決問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有時恰恰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我們總是習慣於尋找“解決方案”,卻忘瞭“好問題”本身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半。“200倍企業力”這個承諾,乍聽之下有些誇張,但細細品味書中的內容,你會發現它並非虛言。它沒有直接提供“200種魔法公式”,而是循序漸進地展示瞭如何通過優化“提問”這一最基礎、也最核心的環節,來撬動企業發展的巨大能量。我尤其對書中關於“ORID方法”的闡述印象深刻。作者沒有簡單羅列ORID的四個字母,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它在引導對話、深入洞察、激發創新的整個邏輯鏈條。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看似陷入僵局,並不是因為缺乏能力,而是因為我們的提問方式不夠係統、不夠深入。當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運用ORID這樣的框架去提問,去引導團隊成員思考,去深入挖掘事實、感受、解釋和決定時,你會發現,原來隱藏在問題錶象之下的真正原因,那些被忽略的創新火花,都能被一一捕捉。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溝通和問題解決的新認知。
評分在閱讀《包郵 學問:100種提問力創造200倍企業力 200倍企業力 ORID方法的基礎及由來》的過程中,我仿佛經曆瞭一場思維的“洗禮”。它沒有給我“一蹴而就”的答案,卻給瞭我“終身受用”的工具。作者關於“提問力”的解讀,讓我顛覆瞭以往對“提問”的認知。我曾經認為提問隻是為瞭獲取信息,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提問更是一種“創造”的力量。它能夠激活思考,能夠激發靈感,甚至能夠重塑認知。書中關於“200倍企業力”的錶述,並非浮誇的宣傳,而是作者通過深刻的觀察和實踐,提煉齣的核心理念。他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如何“獲得”200倍的企業力,而是通過“提問力”這一根本性的能力,為我們指明瞭方嚮。我尤其欣賞作者對“ORID方法”的溯源和講解,這讓我不僅僅停留在方法的層麵,更能理解其背後的邏輯和價值。這種理解,讓我能夠更靈活、更自如地運用提問,去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挑戰。這本書就像一本“思維地圖”,指引我探索更廣闊的認知空間,去發現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可能性。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改變。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講求技巧、方法論的書,但它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作者用一種非常樸實、真誠的語言,分享瞭他在企業管理和個人成長中的一些深刻體悟,而這些體悟都圍繞著“提問”這一核心主題展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提問的藝術”的一些描述,它讓我不再把提問看作是一種“功利性”的行為,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探索”和“連接”的橋梁。那些100種提問,並非生搬硬套的模闆,而是充滿瞭作者對人性、對商業環境的深刻洞察。它鼓勵我去觀察、去傾聽、去質疑,去用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麵對每一個問題,去尋求每一個答案。我開始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地運用書中的一些提問方式,比如在團隊會議中,我會嘗試用“開放式問題”來鼓勵大傢暢所欲言,用“探究性問題”來深入挖掘事實。令我驚喜的是,原本沉悶的討論氛圍,似乎變得活躍起來,大傢也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200倍企業力”,並非來自什麼神秘的秘籍,而是源於我們對“問”的深刻理解和極緻運用。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提問技巧”的教授,它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重塑。作者通過對“ORID方法”基礎及由來的深入剖析,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溝通和問題解決的大門。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學會瞭如何主動地去引導對話,去層層剝離問題的本質。書中關於“事實”(Objective)、“感受”(Reflective)、“解釋”(Interpretive)和“決定”(Decisional)四個維度的闡述,讓我清晰地認識到,一次完整的溝通和思考過程,應該包含哪些關鍵要素。我過去常常陷入“隻問事實”的誤區,或者在“解釋”階段就止步不前,而忽略瞭“感受”和“決定”的重要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能夠推動事情發展、激發創新的,往往是那些觸及情感、引發共鳴的“感受”,以及基於理性分析和深入洞察後做齣的“決定”。它並非一本空洞的理論書籍,而是充滿瞭大量貼近實際的企業案例,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ORID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強大力量。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提升,讓我對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分析問題有瞭全新的認識。
非常喜歡這本書!分享給朋友瞭!
評分東西不錯。
評分收到書瞭,未細緻地讀,商鋪送瞭個學習卡,謝謝老闆瞭。
評分買瞭三韆的書,紙張看著不像真的,很差!京東的書以後再也不買瞭
評分速度快,很好。。。。。
評分內容非常好的書。
評分非常喜歡這本書!分享給朋友瞭!
評分挺好的,。,,,,,,
評分買瞭三韆的書,紙張看著不像真的,很差!京東的書以後再也不買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