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史講義》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稿,是有關清史問題研究的代錶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瞭《清實錄》和《清史稿》,又兼采檔冊及《朝鮮李朝實錄》等鮮為人用的史料,通過對各種史料的考證,運用乾嘉學派紮實細密的功夫考訂瞭清之先世源流、揭示瞭八旗製度原貌,剖析瞭清代曆史的核心問題。全書主要分為《開國》、《鞏固國基》、《全盛》、《嘉道守文》、《鹹同之轉危為安》五章,對清代從開國到國運由盛轉衰的過程和重要史實進行瞭有力的論證,特彆肯定瞭康熙帝削平三藩之亂、統一颱灣、收撫外濛古、親徵噶爾丹的重大功績,對雍正帝也作瞭“好名圖治、於國有功”的評述。本書對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經濟、文化進行瞭全麵的簡要敘述,是有關清史問題的重要著作,為研究清史者必讀之入門書。
作者簡介
孟森先生(1869—1938),字蒓孫,號心史,江蘇武進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歸國後,於1913年當選為民國臨時政府眾議院議員。為配閤議會活動,曾撰寫時政論文;與此同時,相繼發錶有關清代曆史的專題考證文章,在當時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1923年,因拒絕參加曹錕賄選而南下,從此脫離政治,專心研究清史。1929年,就聘於南京中央大學曆史係,主講清史課程。1931年應聘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兼主任,專教明清間曆史。 1938年患胃癌卒於北平。長期以來,孟森先生被學界公認為近代明清史研究的傑齣奠基人之一。他學識淵博,考證細密,論析深刻,著述宏富,譽滿海內外。主要著作有《心史叢刊》、《滿洲開國史講義》、《明史講義》、《清史講義》、《明元清係通紀》、《明清史論著集刊正續編》等。
精彩書評
孟心史先生以考證方法施之於清史,成績超卓,以材料之多,任何問題均可作定論。
——曆史學傢 顧頡剛
迄至目前史學界均十分肯定,孟森是我國近代清史學派的開山祖。
——曆史學傢 王鍾翰
迴首百年,給清史學貢獻最大的,首推孟森。他給清史學提供的新的東西,至今無人能及……這是百年中湧現齣的一位令人景仰的清史學大師。
——知名學者 何齡修
目錄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清史在史學上之位置
第二章 清史體例
第三章 清代種族及世係
第四章 八旗製度考實
第二編 各論
第一章 開國
第一節 太 祖
第二節 太宗
第三節 世祖
第二章 鞏固國基
第一節 聖祖嗣立至親政
第二節 撤藩
第三節 取颱灣
第四節 治 河
第五節 綏服濛古
第六節 定西藏
第七節 移風俗
第八節 興文教
第九節 盛明之缺失
第三章 全盛
第一節 世宗初政
第二節 雍正朝特定之製
第三節 武功之繼續一——收青海及喀木
第四節 武功之繼續二——再定西藏
第五節 武功之繼續三——取準噶爾
第六節 武功之繼續四——取迴疆
第七節 世宗兄弟間之慘禍
第八節 雍乾之學術文化(上)——禪學
第九節 雍乾之學術文化(下)——儒學
第四章 嘉道守文
第一節 內 禪
第二節 嘉慶間兵事一——三省苗
第三節 嘉慶間兵事二——三省白蓮教
第四節 嘉慶間兵事三——海患
第五節 嘉慶間兵事四——畿輔天理教
第六節 道光朝士習之轉移
第七節 鴉片案
第八節 鴉片案究竟
第五章 成同之轉危為安
第一節 太平軍(上)
第二節 太平軍(中)
第三節 太平軍(下)
第四節 太平軍成敗及清之興衰關係
第五節 平撚
第六節 平 迴
附:俄還伊犁始末
精彩書摘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清史在史學上之位置
清未有史也,而有《史稿》,《史稿》為辛亥革命後政府所修。若以革命為易代之限,則《清史稿》與史有同等效力。然革命後同為民國,而政府之遞嬗,意義有不盡同。故前一期政府之所修,又為後一期政府之所暫禁。今猶在審查中,卒濛弛禁與否未可知。要之,吾輩今日之講清史,猶未能認《清史稿》為勒定之正史也。則於史學上,無一定之史書可作根據。但論史之原理,一朝之經過,是否有為修正史之價值?能統一國土,能治理人民,能行使政權,能綿曆年歲,則能占一朝正史之位置,意義全矣。政府之意,亦非謂清不當有史,但未認《清史稿》即為《清史》。然則於清一代史料之正確者,懸設一正史之位置處之,史料極富。《清史稿》為排比已有具體之一大件,亦應在懸設正史之位置中,參加史料之一席。真正史料,皆齣於史中某一朝之本身所構成,謾聞野記,間資參考,非作史之所應專據也。
清之於史,自代明以來,未嘗一日不踐有史之係統。中國史之係統,乃國傢將行一事,其動機已入史,決不待事成之後,乃由史傢描寫之。描寫已成之事,任何公正之人必有主觀,若在發動之初,由需要而動議,由動議而取決,由取決而施行,曆史上有此一事,其甫動至確定,一一留其蛻化之痕跡,則雖欲不公正而不能遇事捏造,除故意作僞之彆有關係者外,國事之現象,如攝影之留真,妍媸不能自掩也。有史之組織,清代明時未嘗間斷,故有史之係統未嘗差池。民國代清,獨未嘗留意此事,及今而始議保管檔案。保管檔案,乃抱殘守缺之事,非生枝發葉,移步換形,而皆使之莫可逃遁之事也。中國有史之係統,嚴正完美,實超乎萬國之上。由科鈔而史書,由史書而日錄,而起居注,而絲綸簿,清代又有軍機處檔。具此底本,再加種種之纂修,《實錄》又為其扼要,分之而為本紀,為列傳,為方略,為各誌各錶,史已大備。易代後就而裁定,其為史館自定者無幾矣。《清史稿》即就此取材,故大緻當作《清史》規範。而其原件之存在,因印刷之發達,流布尤多。故以此大宗史料歸納之為《清史》。而此《清史》之在史學上位置,必成正史,則無可糾駁矣。
清史講義/跟大師學國學·精裝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