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导读详注版)

傲慢与偏见(导读详注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简·奥斯汀 著
图书标签:
  • 经典文学
  • 英国文学
  • 爱情
  • 社会
  • 婚姻
  • 女性
  • 19世纪文学
  • 小说
  • 人文社科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045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870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64
字数:384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我们真的确信读懂了《傲慢与偏见》吗?

1796年,简·奥斯汀完成小说《第一印象》,后改名为《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出版,距今已超过两百年。如同1791年刊印的《红楼梦》一样,当时的衣食住行、法律制度、道德观念、社会风气、经济条件等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在小说第二卷第十六章开头,她写了这么一段文字:

“其实两位姑娘已经……享用了一份黄瓜色拉。接上两位姐姐以后,她们指着一桌子客栈常见的冷菜,自鸣得意地说:‘不错吧?有没有很惊喜?’‘我们打算请客的啊,’丽迪雅说,‘但要问你们借点钱来结账,因为我们刚才在那边买东西,把钱统统花光了。’”

文中“两位姑娘”是丽迪雅和小琳,“两位姐姐”则是伊丽莎白和简;此处写到伊丽莎白和简出远门回家,丽迪雅和小琳自告奋勇去半路某镇接她们。那些在1813年阅读《傲慢与偏见》的读者看到这里,将会立刻明白丽迪雅和小琳是多么的糟糕,但后世读者却很难体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黄瓜色拉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其实在简·奥斯汀的时代,黄瓜价格特别离谱,昂贵时达到每根10先令6便士,大概相当于一个塾师七天的收入。如果现在的读者看到,有两位姑娘先在饭店吃了燕窝鱼翅,然后点了皮蛋豆腐、凉拌木耳之类的冷菜来招待两位姐姐,还要姐姐们自己付钱,那么肯定能够马上发现她们是多么的奢靡和自私。

再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英文单词dinner,会下意识地翻译成‘晚餐’。但在《傲慢与偏见》中,会发现dinner有时候在下午,有时候在夜里。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当时英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就是breakfast和dinner。一般家庭在下午三点左右吃dinner,伦敦的贵族流行在傍晚六点半吃。所以把dinner译成“晚餐”或者“午餐”都是错误的,应该译成“正餐”。

书中类似例子多不胜数,导致即便是现在英美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读者,也很难真正读懂这本书。为了更完美地翻译这部作品,李继宏亲赴英国、美国考察和查阅数以千计的资料,研究18、19世纪的英国历史文化,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翻译。

作为《傲慢与偏见》详注本,加入371条注释,引用241本专著/期刊,并撰写了16000字的导读。在导读中,李继宏旁征博引,把早批的英国小说从体例、思想价值、文风、写作技巧等多重角度进行对比,阐述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作为英国伟大小说之一的意义之所在。整个18世纪英国政治文化经济气候与文学著作千丝万缕的关系被梳理的清晰而有力,展现了一位学者具有的严谨作风和独立思考能力。

希望通过这个译本,以及译本中尽可能详细的注释,在一定程度上复原《傲慢与偏见》的本来面貌,让今天的读者能够欣赏这部在英语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皇皇巨著。


  

推荐您购买经典畅销书系列:
  
  
  
  
  
  
  
  
  
  
  
  


  

内容简介

  

本尼特先生有五个宝贝女儿,本尼特太太为她们的婚事操碎了心。新来邻居宾格利多金且帅,在一次舞会上,对本尼特家美貌的大女儿简一见钟情。参加舞会的还有宾格利的好友达希,他俊朗潇洒,贵气逼人,但恃才傲物,认为她们都不配成为自己的舞伴,其中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的伊丽莎白无意间听到了达希对她的评论,心生反感。然而,她并不知道,一次次意外的经历,达希已默默爱上了她。

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评论家基布尔评论“简·奥斯汀是一位喜剧艺术家”,并认为她“在纯粹喜剧艺术方面仅次于莎士比亚”。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史学家、诗人和政论家托马斯·马科莱称她为“写散文的莎士比亚”。而《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即便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婚姻的期待仍然没有冲破其划定的范围——婚姻并非人生的必需品,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当然美好,但如果结婚不是为了爱情,那还不如独自生活。


  

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

Jane Austen(1775. 12. 16 - 1817. 7. 18)

1775年12月16日生于英国汉普郡斯蒂文顿。

1796年,完成小说《第一印象》,后改名为《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1月28日出版。

1923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发行《简·奥斯汀小说集》,正式开启了简·奥斯汀研究的时代。

评论家认为“就塑造角色而言,简·奥斯汀仅次于莎士比亚”。

1949年,毛姆主编“世界十佳小说”丛书,《傲慢与偏见》位列第二。

2003年,英国广播公司调查“zui受英国人喜爱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高居榜眼,而达希先生成为英国女性想约会的虚构人物。

2013年,简·奥斯汀的头像被印制在新版10英镑纸币上,以此致敬。

译者

李继宏

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访问学者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英文系客座研究员

译有《与神对话》、《追风筝的人》、《公共人的衰落》等涵盖文学、社科、宗教、经济、哲学等题材的图书三十余部

代表性作品“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已出《小王子》、《老人与海》、《动物农场》、《瓦尔登湖》、《了不起的盖茨比》、《月亮和六便士》、《傲慢与偏见》等七种,出版至今三年半畅销逾三百万册,待出有《简爱》、《喧哗与骚动》、《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十三种。


目录

导读 01

傲慢与偏见 001

版本和注释说明 355


精彩书摘

有个道理众所周知:家财万贯的单身男子,肯定是需要一位太太的。

这个道理极度深入人心,所以每当这样的单身男子乔迁新居,邻居们哪怕对其思想感情一无所知,也会把他当作自家这个或那个女儿应得的财产。

“亲爱的本尼特先生,”他夫人那天对他说,“你听说了吗?内德菲尔庄园终于租出去啦。”

本尼特先生说尚未有所耳闻。

“但已经租掉了,”她回答说,“罗恩太太刚才来过,是她说给我听的。”

本尼特先生没有回答。

“你不想知道是谁租的吗?”他妻子急不可耐地问。

“你要是想说,那我听听也无妨。”

本尼特太太立刻抓住这个机会。

“哎呀,亲爱的,你一定要知道,罗恩太太说,内德菲尔的租客是个特别有钱的年轻人,英格兰北方来的;他礼拜一坐着一辆四驱翠轼从伦敦来看房子,看了以后十分喜欢,当场同意莫里斯先生提的条件;他将会在米迦勒节之前接管这座房子,佣人们下个周末就先搬进去。”

“他姓什么?”

“宾格利。”

“结婚了没有?”

“没有,亲爱的,当然没有!他是个家财万贯的单身汉,听说每年能挣四五千镑。这对姑娘们来说是好事啊!”

“怎么会?跟她们有什么关系?”

“亲爱的本尼特先生,”他的妻子回答说,“你这人真是特别扫兴!你明明知道我的想法,我在想啊,他要是能娶我们家哪个女儿就好了。”

“他搬到这里来住,图的就是这个吗?”

“不是!你怎么可以这样乱说话!但他非常可能爱上我们家哪个姑娘,所以等他来了以后,你必须尽快去拜访他。”

“我看没这个必要。你和姑娘们去就行了,或者你让她们自己去,那样也许更好,因为你和她们一样漂亮,说不定到时候宾格利先生最喜欢的反而是你。”

“亲爱的,你真会说话。我以前当然也是美女,但现在已经没什么特别的。一般女人如果有了五个成年的女儿,就不应该幻想自己还有多美。”

“那是一般女人,怎么能和你相提并论呢。”

“可是亲爱的,等宾格利先生搬来当我们的邻居,你一定要去拜访他。”

“我不去,你省省吧。”

“但你要为女儿们考虑。无论谁嫁给他,今后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威廉爵士和卢卡斯夫人只是听了那番话,便决定要登门拜访,你知道的,他们通常不去新邻居家做客。你一定要去,因为如果你不去,我们也去不成。”

“其实你想得太多了。我敢担保宾格利先生见到你们会非常高兴;我可以写张字条让你带去,告诉他无论他看中哪个姑娘,我都衷心愿意招他当女婿;不过我得替小丽多说几句好话。”

“我希望你不要那样写。小丽又不比其他人好;说实话,论外貌,她比不上简漂亮,论性格,她比不上丽迪雅活泼。但你对她总是很偏心。”

“她们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他回答说,“她们和普通女孩没什么区别,都是又蠢又无知;小丽的头脑比她几个姐妹灵活多了。”

“本尼特先生,你怎么可以这样贬低自己的孩子?气死我你就开心了是吧?你根本不顾及我的神经。”

“你误会了,亲爱的。我非常尊重你的神经。它们是我的老朋友。我听你郑重其事地提及它们,至少已经有二十年。”

“唉!你不知道我有多痛苦。”

“但我希望你战胜自己的神经,好好活着,因为将来还有许多每年收入四千镑的年轻人要搬来我们这边住。”

“就算再来二十个也没用,你又不去他们家做客。”

“到时再看,亲爱的,如果真有二十个,我会统统登门拜访的。”

本尼特先生这人有点古里古怪,他才思敏捷、性格内敛,城府很深,又喜欢正话反说。所以他妻子虽然和他同床共枕二十三年,却依然不是很了解他的性格。本尼特太太则心直口快。她智力低下、见识浅陋,而且喜怒无常。每当遇到不如意的事,她就怪自己的神经太敏感。她毕生最大的事务是把几个女儿嫁出去,而让她感到安慰的则是到处串门和打探消息。



第二章

最先去拜访宾格利先生的几个人当中就有本尼特先生。虽然在妻子面前总是矢口否认,但他其实早就想去的;他做客回家以后也不说,直到傍晚他妻子还蒙在鼓里。事情是这样败露的。当时看到二女儿正在修改帽子,本尼特先生突然对她说:

“小丽,我希望宾格利先生会喜欢它。”

“我们不会知道宾格利先生喜欢什么,”她母亲恨恨地说,“我们又不去做客。”

“你忘记啦,妈妈,”伊丽莎白说,“我们会在公共聚会碰到他的,罗恩太太答应介绍他给我们认识。”

“我不相信罗恩太太有这么好心。她自己还有两个侄女呢。这个女人既自私又伪善。我对她没什么好感。”

“我也是,”本尼特先生说,“幸好你不用她帮忙。”

本尼特太太懒得回答;但她控制不住恼恨的情绪,于是怪起自己的女儿来。

“天哪,小琳,你别咳这么大声!拜托有点同情心。我的神经都被你震碎了。”

“小琳也不注意点,”她父亲说,“咳得真不是时候。”

“你们以为我想咳啊?难道咳嗽好玩吗?”小琳恼怒地说。

“小丽,你们的舞会是在什么时候?”

“还有十五天。”

“哎呀,原来只剩十五天,”她母亲唉声叹气地说,“罗恩太太要到舞会前一天才回来;她不可能帮你们介绍的,因为到时她自己都不认识那个人。”

“那么和你的朋友相比,亲爱的,你算是抢在前头了,到时候可以把宾格利先生介绍给她。”

“不可能,本尼特先生,不可能的,我自己跟他又不熟悉;你怎么可以这样取笑我?”

“我尊重你的顾虑。十四天的交往当然是很少的。我们无法用十四天来真实地认识一个人。但如果我们不抓住机会,别人会抢先的;毕竟罗恩太太和她的侄女们肯定不会错失这个大好机会;她会觉得我们替她介绍是友善的举动,所以呢,如果你不愿意承担这个任务,那我只好自己来了。”

几个女儿睁大眼睛看着她们的父亲。本尼特太太愤愤地说:“你这是废话,毫无意义!”

“你怎能这样说呢?”他大声说,“难道大费周章替别人介绍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吗?我不能同意你这种看法。玛丽,你觉得呢?我知道你是一个热爱思考的好女孩,读过许多伟大的书,而且还做摘录。”玛丽很想说出几句有道理的话,可是不知道怎么说。

“让玛丽先想想,”他接着说,“我们继续来说宾格利先生。”

“我听到宾格利先生就烦。”

“既然这样,那对不起咯;可是你前面为什么不告诉我?早知道的话,我今天早晨肯定不会去拜访他的。真是太倒霉了!但我已经去他家做过客,所以现在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免不了要跟他变成熟人。”

母女几人非常吃惊,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本尼特太太更是感到喜出望外;但在一阵欢乐的吵闹过后,她宣称这早在她的意料当中。

“你真是好啊,亲爱的本尼特先生!但我早就知道你应该会听我的。我知道你非常爱自己的女儿,所以不会拒绝去结识那样的人物。很好,我特别高兴!不过你这玩笑开得也太大啦,你今天早晨就去了,居然直到现在才告诉我。”

“好啦,小琳,你可以尽情地咳嗽了,”本尼特先生说;他说完便转身离开房间,因为实在受够了他妻子那副欣喜若狂的嘴脸。

“女儿们,你们的父亲多好啊,”她在房门关上以后说,“我不知道你们应该如何报答他的好心,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谢他做了这件事。坦白跟你们说,到了我们这把年纪,每天结识陌生人不是很愉快的事情;但为了你们,我们愿意做任何事情。丽迪雅,我亲爱的,虽然你年纪最小,但我敢说在下次舞会,宾格利先生会请你跳舞。”

“好啊!”丽迪雅信心十足地说,“我可不害怕;我虽然年纪最小,但个子是最高的。”

傍晚剩下的时间里,她们兴高采烈地设想宾格利先生再过多久会回访,请他来吃正餐的日子又应该选在哪天。



前言/序言

导读(节选)


公元1797年。这年11月1日,英国汉普郡斯蒂文顿堂区司铎乔治·奥斯汀写信给伦敦出版商托马斯·卡德尔(Thomas Cadell),提及他手头有一部小说稿,想知道对方是否感兴趣,“如果作者自费出版需要多少钱,如果你看过以后认为值得出版,愿意出多少预付金”。小说稿的名字叫做《第一印象》(The First Impressions),主题与卡德尔先前出版的畅销书《西希丽娅》(Cecilia)相同,也是关于当时英国女性的家庭和婚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18世纪英国女性比中国女性幸运一些,因为英国信奉基督教,实行一夫一妻制,即便贵为国王也不能在原配之外再拥有侧室。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该国隐婚和重婚历来极其普遍,乃至下议院在1753年通过新《婚姻法》,以便杜绝这种现象。该法规定,凡男女结合,均需刊登结婚启事,并于教堂举办婚礼,否则婚姻无效,但获得坎特伯里大主教颁发特别证书者除外。这部《婚姻法》彻底否认事实婚姻的法律效力,导致那些在婚前发生性关系乃至生子的女性被污名化。当时英国男性,尤其是中上层阶级男性,享受着和袁枚大致相同的优待,他们可以嬉游章台,包养情妇,甚至强暴女佣,但在世人眼里依然是可敬的绅士。至于女性,如果最终没能嫁给那个与其发生性关系的男人,那么将会悲惨地背上骂名,其中绝大多数人的下场不是自绝于人世,便是沦落为娼妓。有的学者因此将1753年的《婚姻法》称为“在两性平等方面最糟糕的法案”。


和古代中国的情况一样,这种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在于女性从制度上被剥夺了独立的经济基础。1870年的《已婚妇女财产法》生效以前,英国女性婚后没有财产权,不仅嫁妆全归丈夫所有,婚后通过劳动、馈赠或者继承得到的钱物亦是如此。因而即便是顶层贵族出身的女性,也摆脱不了受制于丈夫的命运。倒不是说当时英国已婚男性均是冷落妻室的薄情郎和寻花问柳的登徒子,琴瑟和谐自然所在多有,但婚后生活不如己意的女性面临一种绝望的困境:她们的婚姻没有退出机制。18世纪的英国人理论上可以离婚,然而涉及程序极其复杂,须经国会批准才能生效,所以无论丈夫或是妻子,想要另谋幸福实际上无异于登天之难。根据现存历史文献,1700年到1749年,英国如愿离婚的夫妻仅有14对;1750年到1799年则是117对,每年平均仅2.3对。已婚妇女如果遇人不淑,惨遭无视甚至虐待,也只能忍受到死神将自己或者对方带走为止。


尽管如此,就18世纪末英国中上层阶级未婚女性而言,觅得门当户对的夫婿仍然是普遍的理想。当时英国并行两种田产继承制度:长子继承制和限定继承制。前者的规定是这样的:如果家里有男丁,活着的儿子当中,年纪最大者独享田产继承权;如果没有男丁,田产将会平均分配给所有活着的女儿。但这不意味着没有兄弟的女性一定能够得到父亲的田产,因为还有限定继承制的存在。这种特殊制度是对长子继承制的完善,目的也在于强化父系血缘的兴旺。凡属限定继承的田产,均不得变卖或抵押,只能传给和现任继承人血缘最近的男性亲戚。这种制度安排使得绝大多数中上层阶级未婚女性在父亲去世以后,不得不托庇于兄弟或其他亲戚。她们非但没有财产,而且缺乏自食其力的渠道。工业革命已经在英格兰北部创造了适合女性就业的岗位,比如纺织工人,但只有下层阶级女性才愿意做厂妹,中上层阶级女性仅有的选择是当塾师—— 替贵族或乡绅教育女儿。然而塾师的收入相对菲薄,年薪大约25英镑,社会地位也十分低微,和女佣、厨子等量齐观。所以中上层阶级女性通常希望尽早成婚,她们择偶的优先标准是丰厚稳定的收入;这样的婚姻固然未必鸾凤和鸣,但至少可以保证衣食无忧。


这种婚姻本质上就是生意。双方有意向后,开始商谈具体事宜,最终达成结婚协议,明文规定女方带来多少嫁妆、男方每年给女方多少零用钱、生儿育女以后财产如何分配等等,然后携手走进教堂。中上层阶级女性要找到理想的丈夫并不容易,因为和其他市场相同,这个婚姻市场也以等价交换为基本原则,不仅女方看重配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男方亦然。贵族家庭没有继承权的儿子希望找富商的女儿,以便改善经济状况;富商的儿子希望找贵族的女儿,从而提高社会地位;乡绅牧师家庭的男青年同样倾向于找条件对等的配偶。另外由于英国在18世纪末接连卷入美国独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大量适婚男性被派驻海外参战,光是伤亡总数便多达三十五万以上;这造成了婚姻市场上男女供需关系的失衡,女性终身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


中上层阶级女性结婚难的问题引起许多作家的关注;18世纪末出版的英国小说,尤其是女性作家撰写的小说,多以这种社会现象为主题。卡德尔是爱德华·吉本、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罗伯特·伯恩斯和萨缪尔·约翰逊等文坛巨擘的出版商,在业界声誉卓著,乔治·奥斯汀自然希望《第一印象》的手稿能够得到他的赏识。


怎奈事与愿违,卡德尔甚至连读一下小说稿的兴趣也没有,直接拒绝了乔治·奥斯汀。但收到卡德尔的拒信之后,最失望的恐怕不是这位圣公会牧师,而是其女儿简·奥斯汀,因为她才是《第一印象》的作者。


奥斯汀家族祖上靠羊毛生意发迹,买地当上食租的乡绅,但到乔治·奥斯汀这一代已经没落。乔治·奥斯汀是独子,1731年出生时母亲去世,八岁那年父亲续弦,隔年撒手人寰,继母不愿抚养他,幸亏亲戚伸出援手。凭借聪颖的天资和不懈的努力,他考取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奖学金,就读期间邂逅贵族出身的卡桑德拉·雷。奥斯汀先生毕业后加入英格兰圣公会,隔了几年获富豪亲戚托马斯·奈特提携,成为汉普郡斯蒂文顿和迪恩两个堂区的司铎,然后在1764年和雷小姐结为伉俪,生下六男二女,1775年12月16日出世的简·奥斯汀是倒数第二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女儿。


奥斯汀先生九岁便成为孤儿,却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父亲。六个儿子当中,除了残疾的二子乔治,其他都是出人头地的俊彦:长子詹姆斯也是圣公会牧师,三子爱德华过继给托马斯·奈特,官至肯特郡治安总长(High Sheriff),四子亨利曾在伦敦开办银行,1816年破产后回到斯蒂文顿担任堂区司铎。按照世俗的标准,两个小儿子最有出息:六子查尔斯在海军历练多年,1846年升任少将,四年后(即道光三十年)执掌大英帝国侵略中国的主力先锋东印度和中国舰队;五子弗兰西斯更是功高望重的将领,1863年晋升为海军元帅。


与少小离家各奔前程的兄弟不同,在1797年,已经二十二岁的简·奥斯汀和二十四岁的姐姐卡桑德拉仍然寓居于汉普郡斯蒂文顿的牧师公馆,随父母一起过着安宁平淡的乡村生活。身为女性,她们既没有资格像詹姆斯和亨利那样去圣约翰学院进修,也没有机会像爱德华那样成为其他家族的继承人,更没有可能像弗兰西斯和查尔斯那样,通过亲戚关系加入海军,自此踏上平步青云之路。她们最好的出路和当时绝大多数女性相同,就是找个如意郎君把自己嫁出去,但这对家境欠佳的她们来说极其困难。


除了担任斯蒂文顿堂区和相邻迪恩堂区的司铎以外,乔治·奥斯汀在家开办寄宿学校,还种植一些农作物,相对普通人而言,其收入已经颇为优裕,但仍不足以为两个女儿提供丰厚的妆奁。简·奥斯汀曾在1796年由于这个原因错失一段美好姻缘。那年1月,过完二十岁生日不久的她认识了邻居埃萨克·勒夫罗伊牧师的侄儿托马斯。托马斯比简小一岁,刚从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即将赴伦敦林肯律师学院进修,因为尚未开学,所以先到叔父家做客。他们在公共舞会上倾盖如故,此后数次相逢情投意合,以至于简在写给卡桑德拉的信里提到,她认为托马斯很快将会向她求婚。但勒夫罗伊太太发现两人相见恨晚以后,唯恐每年只有20英镑零用钱的简·奥斯汀拖累侄子,立刻将托马斯打发去伦敦。托马斯·勒夫罗伊很快移情别恋,三年后迎娶某个富家女,事业蒸蒸日上,于1852年就任爱尔兰王座法庭首席大法官。简·奥斯汀对这段恋情久久不能忘怀,直到1798年11月17日,她还向姐姐抱怨勒夫罗伊太太前来做客,却一次也没有提到其侄子的名字,她自己则“骄傲得什么也没问”。卡桑德拉的境遇本来要好得多,因为她已经在1792年和托马斯·福勒订婚。但在简情场失意之后不久,1797年春天,西印度群岛传来噩耗,正在皇家海军服役、原定复活节前归国完婚的托马斯·福勒不幸染上黄热病,葬身汪洋大海。此后她们分别有过几段恋情,可惜均是无疾而终,不得不成为备受歧视的spinster,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剩女”。


但和其他终身未婚的女性相比,奥斯汀姐妹是幸运的,因为她们毕竟有父兄可以依靠。她们在斯蒂文顿住到父亲退休,于1801年5月随父母移居著名旅游城市巴斯。她们的父亲在1805年1月21日去世,姐妹两人和母亲从此靠几个兄弟供养,虽然搬过几次家,总算不用为生计发愁。而对简·奥斯汀来说,更大的幸运是她的小说创作竟然得到父亲的支持!


早期英国小说题材狭窄,通常是婚外恋引起的悲欢离合,私生子遭遇的爱恨情仇,而且大多含有怪力乱神的内容,宣扬的价值观和传统伦理背道而驰,所以被卫道士视为诲淫诲盗的垃圾读物。《寰宇杂志》(The Universal Magazine)和《爱丁堡评论》(The Edinburgh Review)等重要刊物经常呼吁读者千万不要看小说,威斯希姆·诺克斯(Vicesimus Knox)之流的神职人员则干脆认为小说是导致道德沦丧的罪魁祸首。舆论环境如此,更显得身为圣公会牧师的乔治·奥斯汀有多么难能可贵:发现早慧的小女儿喜欢写小说,他非但没有大发雷霆,反而给予了鼓励和支持。这位慈父不仅为小女儿提供了在当年十分昂贵的纸张,还送了一块便于创作的写字板给她当十九岁生日礼物。


经过长达八年的练笔,简·奥斯汀在十九岁那年秋天开始创造属于她自己的世界。令人扼腕不已的是,这位技艺已臻化境的作家在1816年春天不幸罹患爱迪生氏病,最后于1817年7月18日病重不治,年方四十二岁便与世长辞。


和许多伟大艺术家一样,生前默默无闻的简·奥斯汀身后迎来了声名鹊起的转折。由亨利·奥斯汀的儿子执笔的《简·奥斯汀回忆录》于1870年出版,作者详细介绍其小姑的生平和作品,在第九章列举瓦尔特·司各特、萨缪尔·泰勒·科勒律治等文豪的赞誉,引用哈佛大学校长约西亚·昆西的女儿写给弗兰西斯·奥斯汀的信,指出“极具权威的评论家认为,在塑造角色方面,简·奥斯汀仅次于莎士比亚”。该书很快销售一空,翌年推出的第二版收录此前未曾刊行的《苏珊夫人》和《沃特森家族》,也是十分抢手。这部回忆录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对这位离世已经超过半世纪的作家的兴趣,她的作品因此实现了从沧海遗珠到伦敦纸贵的转变,自此不曾从市场绝迹。


根据彼得·加塞德(Peter Garside)和詹姆斯·文等人的研究,从简·奥斯汀生前五年到她死后十二年,英国在这六十年间出版了3677种新小说,虽然其中包括瓦尔特·司各特的《艾凡赫》(Ivanhoe)和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等传世名作,但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它们当中没有哪一种享有《傲慢与偏见》这么崇高的地位,也没有哪一种比它更受今天的读者欢迎。爱默生、勃朗特、丘吉尔等批评者所不了解的是,简·奥斯汀这部代表作在叙事技巧上的开创意义、在角色刻画上的高深造诣和在观念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早一批英国小说,比如说《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等,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便于叙述,也能够拉近读者和主角的距离,无形间增加情节的可信度。但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小说家很快发现,第一人称叙事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视角太过单一,情节只能围绕主角展开,书信体小说于是应运而生。所谓书信体小说,顾名思义,就是以信件或日记的形式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小说。由于作者可以让信件出自不同角色的手笔,书信体小说因而具备第一人称叙事小说所缺乏的多重视角,能够强化不同角色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增加情节的曲折性。这种叙事模式从18世纪40年代开始大行其道,直到该世纪末才渐渐式微,诸如萨缪尔·理查德森的《帕米拉》、法兰西斯·伯尼的《伊芙丽娜》等轰动一时的作品均是书信体小说。但这种叙事模式写就的小说存在致命的缺陷:语言容易流于刻板生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几乎无能为力。由于1737年《牌照法案》的施行,有些剧作家谋生无门,只好改写小说,他们将戏剧的技巧带给这种新兴文学体裁,创造了独特的混合叙事模式。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和托比亚斯·史沫莱特的《佩里格林·皮克尔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Peregrine Pickle)便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出现的技巧。等到简·奥斯汀出生的时候,这种混合叙事模式慢慢发展成第三人称叙事,比如在1781年创作《西希丽娅》时,法兰西斯·伯尼已经抛弃先前得心应手的书信体,改用这种新颖的技巧。


相对于第一人称叙事和书信叙事,第三人称叙事具备了空前的灵活性:叙事者处于全知全能的有利地位,能够自如游走于整个虚构的世界,甚至可以告诉读者某些连主角也不知道的隐情。除了创造波澜壮阔的场景以外,这种技巧还适合编撰引人入胜的情节,因为和第一人称作品不同,读者在看第三人称小说时无法确定主角到了结局是否还活着。但第三人称叙事最大的问题是难以让读者产生代入感,读者和主角的距离太大,对其遭遇往往抱着冷眼旁观而不是感同身受的态度。然而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运用无限定间接引语(Free Indirect Discourse)的技巧,完美地弥补了第三人称叙事这种缺陷。















《傲慢与偏见(导读详注版)》图书简介 在英国简·奥斯汀笔下,一个充满着阶级壁垒、社会风俗和复杂人际关系的世界缓缓展开,而《傲慢与偏见(导读详注版)》正是这个世界的精妙呈现。本书并非仅仅是那个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的简单复述,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对原著精髓的细致挖掘,旨在引导读者穿越时代的藩篱,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洞察与永恒魅力。 故事的核心,无疑是班纳特家的五位女儿。她们的母亲,一位热切而又有些庸俗的女士,一生最大的心愿便是为女儿们寻得良婿,以确保家族的未来与体面。在这五姐妹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聪明伶俐、性格独立的伊丽莎白·班纳特。她的思辨能力和不畏权贵的勇气,让她在那个将门当户对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时代显得与众不同。而另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则是来自北部的富裕青年,达西先生。他拥有显赫的家世、惊人的财富,以及同样令人难以接近的骄傲。 故事的开端,就为两位主角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在一次乡间舞会上,达西先生因其冷漠疏离的态度,以及对伊丽莎白“不够漂亮”的无端评价,深深地刺伤了她的自尊心。这便是“傲慢”的初现。而伊丽莎白,凭借着她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达西先生言行的不信任,也逐渐在他身上看到了“偏见”的影子。这种初期的误解与对立,如同种子一般,在两人心中悄然埋下,等待着时间和经历去浇灌,去改变。 本书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男女主角之间跌宕起伏的感情线,更在于奥斯汀对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精准描摹。从乡绅的生活细节,到贵族阶层的社交礼仪;从婚姻的经济考量,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从虚伪的社交辞令,到真挚的情感流露,一切都被作者以一种冷静而又幽默的笔触呈现出来。班纳特太太急切地想要将女儿们嫁出去的心态,折射出那个时代女性经济上对婚姻的依赖;柯林斯先生的谄媚奉承,揭示了社会地位对人性的腐蚀;简·班纳特和宾利先生的爱情,则是一种美好而纯粹的牵引;而莉迪亚·班纳特与韦克姆的私奔,则是一个关于冲动、诱惑与悲剧的警示。 《导读详注版》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并非止步于对故事的讲述,而是邀请读者进行一次深度的学术与文化之旅。导读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奥斯汀的创作世界,探讨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她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傲慢与偏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将了解奥斯汀如何巧妙地运用讽刺、反讽等手法,在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揭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弊病。导读还将深入解读书中重要的社会习俗、阶级观念、家庭结构以及当时的教育模式,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情感纠葛。 详注部分更是本书的亮点所在。书中那些看似晦涩的词汇、典故、以及当时特有的社会背景知识,都将被一一清晰地注释。例如,对于维多利亚时代一些常见的礼仪、服饰、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读者都将获得详尽的解释。这些注释并非生硬的堆砌,而是与原文紧密结合,旨在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更顺畅地沉浸在故事之中。例如,当书中提到某位人物的“年收入”或“产业”时,详注会帮助读者理解这在当时意味着怎样的财富和地位,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社会交往和行为选择。当涉及到一些微妙的社交场合,如舞会、晚宴、或拜访时的礼节时,详注会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让读者明白人物言谈举止背后的含义。 更重要的是,详注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还会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例如,书中对于“荣誉”、“体面”、“家世”等概念的反复提及,详注会帮助读者理解这些词语在当时社会中所承载的沉重份量,以及它们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物的决策。对于书中人物之间充满智慧的对话,详注会分析其语言的精妙之处,以及奥斯汀如何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 《导读详注版》的编纂,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对于初次接触奥斯汀作品的读者,导读将提供一个坚实的入门框架,让他们能够快速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旨。而对于已经熟悉原著的读者,详注部分则能带来全新的视角,发掘出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和深层含义。 本书所要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的童话,更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理解、关于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故事。伊丽莎白从最初对达西先生的厌恶,到逐渐发现他隐藏的善良与正直;达西先生也从最初的傲慢无礼,到被伊丽莎白独立的思想和聪慧的头脑所吸引,并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他们的关系,是一个不断磨合、相互学习、最终实现心灵契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映射着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艰难,以及真诚与理解的力量。 “傲慢”与“偏见”,这两个词语,不仅是男女主角的标签,更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题。它们是阻碍人际交往的屏障,是造成误解和痛苦的根源。而本书的价值,也体现在它如何引导读者去审视自身是否存在类似的“傲慢”与“偏见”,以及如何学会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人。 《傲慢与偏见(导读详注版)》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注释内容和精美的装帧设计,旨在成为读者深入理解和品味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理想伴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19世纪英国社会、通往简·奥斯汀内心世界、通往人性和情感永恒奥秘的窗。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不仅仅是故事的旁观者,更是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与思想之旅的积极参与者。它将激发读者对爱情、婚姻、社会以及人性的深度思考,并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封面色彩的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透露着一种复古的精致感,让人一拿到手就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我尤其喜欢它装帧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触感仿佛能带我穿越回那个时代,感受故事里人物的细腻情感。虽然内容本身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这些精美的版式和那些精心排布的章节标题,就已经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良苦。他们似乎懂得如何通过视觉语言来预告一场精彩的文学旅程,这种对细节的把控,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有更多关于那个社会风貌和人物心理的视觉呈现与文字完美结合的惊喜。

评分

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相当可观,但排版的间距处理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面对大段的文字,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我欣赏这种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尊重,很多时候,阅读的乐趣会因为糟糕的排版而被大大削弱,但在这本书上,我看到了相反的努力。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的密度,又给予了文字呼吸的空间。我甚至注意到了一些小小的装饰性图案,它们如同点缀在文字间的音符,让整体阅读体验更加流畅和愉悦。对于一个追求沉浸式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人愿意花时间沉浸其中,慢慢品味。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的介绍时,我最大的感触是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那种跨越时空的魅力真是让人着迷。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时代背景和文化习俗的侧面描述,想象着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人们是如何看待爱情、婚姻以及社会阶层的。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就非常耐人寻味,它没有直接抛出核心情节,而是用一种温和而富有哲理的口吻,铺陈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交礼仪和思维定势,让人不禁思考,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是否也还被某种无形的“偏见”所束缚。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结构的深刻洞察,即使在初步的浏览中也已展露无遗,让我对深入探索书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

评分

这本书的译者或者导读部分的注释,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极其详尽和严谨。我注意到有一些晦涩的词汇或者特定的历史背景,都有非常清晰和深入的注解,这对于我们这些对那个时代背景不甚了解的现代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我们读经典作品时,会被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卡住,从而影响了对主旨的理解,但有了这些详尽的“向导”,我可以更有信心地去探索文本深处的含义。这种详注带来的安全感,让我确信我可以无障碍地领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每一个微妙的情感变化和讽刺意味,而不是在阅读中途因为文化隔阂而感到困惑。

评分

从书脊的设计和纸张的韧性来看,这本书显然是为长期阅读和反复翻阅而制作的。我喜欢那种可以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实体书,它不只是一个暂时的阅读工具,更像是一个可以伴随我多年、随时可以重温的伙伴。书本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使我习惯性地将书本完全摊开阅读,也不用担心书页会松动或者损坏。这种扎实的物理品质,与书中所承载的永恒主题形成了奇妙的呼应——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具备了穿越时间的力量。我对这种结合了精良工艺与深刻内涵的实体书,抱有最高的敬意和期待,相信它能带给我一次长久而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

每年京东618活动,书籍是必须买的,虽然一年看不了几本,,但是总觉得这么便宜不买不行,哈哈哈哈,买来放着,万一哪天又想看了呢。早就想买了呢。

评分

在看大部头的间隙今天抓时间看了看《小王子》,作者法国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书挺出名,但头一次知道作者名字,一查吓一跳,原来是入法国先贤祠的国宝级作家,作品不多都是精品。《小王子》并不长,30分钟足以读完,故事简单明了,写一个房子大星球上的唯一居民,经过几个小星球游览,最终到地球的事,本以为是孩子看的童话,细思之,应该是成人童话,里面的国王,虚荣人,酒鬼,地理学家,掌灯人,商人等正是我们成人世界缩影,映射出社会百态,从中不难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或事,或许我们小时候都是小王子,而长大后却成了那个另人讨厌的“他",化社会万象于充满童真的语言之中,简单质朴而又让人深思。文中不乏妙语"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到,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到的"“你不能命今别人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等

评分

一年两次优惠券活动,一次6.18,一次11.11,只有买书根本停不下来,做活动买书很划算,只是有些想要的书不参加满减,慢慢囤吧,一年又一年,想要的书永远买不完,希望京东的优惠力度更大,感觉身边给孩子买书的人越来越多,京东每年这两次活动,也算是做贡献了

评分

喜欢毛姆的书,正好优惠活动?!

评分

本人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

商家严重存在刷D行为,这个账号刚注册没多久就被盗号,今天想买东西才发现上不了账号,打了客服电话好久才找回账户。致于丢的钱,已经升级专员处理了。我这个账号注册以后就没买过东西,下面上的图都不是我自己购买。所以说存在刷D问题,看了下还有感冒灵在刷D,是不是有点过分?那是人吃的啊。我打客服电话说要投诉商家存在刷D行为,客服说没有办法投诉。还有没有人管了?我会把这些人都评价一次,不为别的,就冲那感冒灵刷D的。还有买的东西都是用豆豆付款方式,我还负豆豆,厉害了。希望大家看到。这事情不会就这么算了的。我还会继续联系京东客服,看看到底怎么处理解决此事。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顺商祺!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

评分

1950年9月10日,约翰·奥哈拉在《纽约时报·书评周

评分

书中用童话故事的方法讲述了一场动物@的背景、兴起直至衰落,间接讽刺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引人深思。不得不说,以童话的口吻记叙是整本书的一个很大的亮点,它更容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容易让读者深入到作者的童话世界中去,这无疑是个很大的成功。就连奥威尔后来在总结自己的写作时也说“过去的全部十年中,我最想做的,就是把政治性写作变成一种艺术”,很明显他做到了。以上是看到的介绍,希望能读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