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阵容强大——汇集梁启超、朱自清、韩兆琦、瞿林东、安平秋等名家;
内容丰富多彩——从作者生平、史学与文学性、优秀篇章、海外译介等方方面面入手;
例子生动鲜活——《高祖本纪》《项羽本纪》《留侯世家》《刺客列传》等名篇均入此书。
本书系“中国文化经典导读”丛书中的一本,此为中文版。书中汇集了《文史知识》杂志三十余年来有关《史记》一书的讲解、阐释、分析、欣赏类的文章,并收入了梁启超、朱自清等人的经典作品作为补充。作者有梁启超、朱自清、安平秋、韩兆琦、王齐、常森、田居俭、杜升云、方文一、瞿林东、覃启勋、诸海星、过常宝等十三位史学、文学名家,有概述,有举例,从各方面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现了《史记》一书的价值。
司马迁和他的不朽巨著《史记》 安平秋
读《史记》法一二 梁启超
研究《史记》的重要参考书——谈《史记》三家注 韩兆琦
殉道与超越——论《史记》的悲剧精神 韩兆琦 王 齐
《史记》与我国古代传记文学 韩兆琦
《史记》,那个时代的“文学” 常 森
司马迁剪裁史料的匠心 田居俭
司马迁笔下的星汉世界 杜升云
《史记》中同义词运用的特点 方文一
《史记》和《汉书》 朱自清
《史记》《汉书》比较 瞿林东
《史记》在日本 覃启勋
《史记》在韩国的译介与研究 (韩) 诸海星
用仇恨锻造一柄双刃利剑——《史记》人物形象之伍子胥 过常宝
自由意志的绝唱——《史记》人物形象之项羽 过常宝
被面具所遮掩和辉映的人生——《史记》人物形象之刘邦 过常宝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大多具有一种反思、疑惑、不甘心、不情愿、不承认现实给定性的精神气质,我们把这种精神称之为怀疑精神。
具有怀疑精神的悲剧人物大都生活在一种困惑不解、怨天尤人的痛苦中,因为他们对生活给予他们的苦难与悲患无法理解、不甘忍受,而又囿于时代或世界观的局限,难以得出切中时弊的解释或不敢正视切中时弊、击中要害的谜底。如《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一生为大汉帝国辛苦征战,一些功劳不如他的将领,早已飞黄腾达、位列三公,但他却白首未封,他不由得去请教算命的人,满怀哀怨地问:“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他的怀疑与不甘心,导致了他后来主动请战,不被批准后便愠怒于色,与卫青产生了矛盾,直至被排挤、冤屈而自杀。另外一位威振当世的秦国大将白起,也对自己的被无辜赐死而心有疑虑,激奋地询问:“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大将军蒙恬在被无辜陷害时也曾与前面的两位异口同音:“我何过于天,无罪而死?”中井积德在读到大将白起自刭前的感叹时,感慨道:“自刭曰云云,自居死罪者,乃所以明其无罪,与蒙恬同。”(泷川资言《史记汇注考证补》)同样,那些“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大臣,如龙逢、比干、屈原、伍子胥等人在垂死之际都曾把怀疑的目光投向给予他们不公对待的昏君暴政。世间的无情与虚幻还使得人们对于自己在短促的一生中所作的奋斗与挣扎产生怀疑,尤其当人们把生命的根基建立在“逐利”的基础上时,这种困惑便表现得更加明显。《李斯列传》中的李斯,在少年时以观仓鼠之一叹,带着对富贵的热衷投身社会,最后却在被腰斩于市之前对他的儿子叹息道“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不仅是对他自己孜孜以求富贵荣华的一生所具有的意义产生了怀疑,甚至是对这种价值人生的否定。即便是那些坚定的殉道者如孔子,也会对阴错阳差的世界的无序性产生困惑,他曾反问过他自己及学生:“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信,安有王子比干?”(《孔子世家》)也是这种怀疑精神引发了司马迁悲剧人生观中一系列对天、人以及社会状况的怀疑和困惑。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面那水墨晕染的风格,配上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我尤其喜欢内页的纸张选择,那种略带米黄的色泽,不仅保护了视力,也为阅读增添了一种穿越时空的仪式感。那些精心绘制的插图,并非简单的配图,而是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无论是秦始皇的霸气侧漏,还是项羽的悲壮无奈,都跃然纸上。我记得有一幅描绘鸿门宴场景的插图,人物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细节丰富到让人屏息,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看得出出版社在选材和制作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对于我这种对书籍外观有一定要求的人来说,光是摆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让人心情愉悦。而且,这本书的开本适中,拿在手中阅读,无论是坐着还是半躺着,都觉得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累手。总而言之,从触感到视觉,这本书都提供了一种高品质的阅读体验,这是很多快餐式出版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阅读体验的典范,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读者的关怀。首先,字号选择得非常合适,间距也拉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在昏暗灯光下阅读,眼睛也不会有强烈的疲劳感。而且,作者非常聪明地采用了分栏或者侧边留白的设计,使得每一页的内容既紧凑又不拥挤。当我读到某个重要的转折点时,页面上清晰的章节划分和引人入胜的小标题,总能恰到好处地引导我的注意力,让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处于历史叙事链条的哪个环节。另外,页边距处理得也很有心思,我习惯在书页空白处做一些批注和感想记录,这个版本的留白空间足够我挥洒,又不至于让页面看起来杂乱无章。这不仅仅是一本“读物”,它更像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阅读界面”,所有的设计元素都在为提升阅读效率和沉浸感服务,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说实话,买这本书之前我还有点犹豫,毕竟市面上的“名家解读”版本太多了,质量良莠不齐,总担心是挂羊头卖狗肉。但当我真正深入阅读后,才发现这次的选择是极其成功的。这位“名家”的解读视角非常独特和犀利,他并没有局限于简单的史实复述,而是跳脱出来,用一种跨越时空的宏大视野来审视司马迁的写作意图和历史贡献。他对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阐释,不再是空泛的赞美,而是结合具体的篇章案例,展示了司马迁如何在有限的材料中重构历史,如何在官方叙事和民间传说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及他个人情感是如何渗透进笔端,塑造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这种深入文本肌理的剖析,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让我不仅重温了历史故事,更学习了如何去阅读历史文献本身,体会那种“文以载道”的巨大力量。
评分我之前对《史记》的印象是晦涩难懂,总觉得那是一种高冷的存在,只有专业的历史学者才能啃得动。但接触到这个版本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它的注释系统做得极其人性化,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半路出家”的业余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每当遇到一些生僻的古词、典故,或者需要背景知识才能理解的政治背景时,那些精炼的脚注便及时出现,简明扼要地解决了我的疑惑,完全不需要我频繁地翻阅字典或者搜索引擎,极大地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更重要的是,它在保持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了现代化的解读和梳理,使得复杂的历史脉络能够被现代读者的思维框架所接纳。这种“桥梁”作用非常关键,它既尊重了历史的厚重感,又兼顾了当代读者的接受度,让原本遥远的先秦两汉历史,变得触手可及,不再是高悬在象牙塔中的学问,而是可以融入日常谈资的鲜活知识。
评分阅读史书,最怕的就是那种干巴巴的叙事腔调,读起来比啃石头还费劲,但这本书的行文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作者的笔触非常灵动,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该详尽处不厌其烦,对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得丝丝入扣,让人读起来逻辑清晰,茅塞顿开;该简练处则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直击核心。尤其赞赏它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捕捉,曹操的奸诈多疑、刘邦的市井气和帝王心术的矛盾统一,都被作者挖掘得淋漓尽致。读完某个章节,我常常会停下来深思,不仅仅是记住了历史事件,更是对人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种将历史写得“有血有肉”的能力,是真正的大师手笔,它让那些远去的古人仿佛又活在了我的眼前,他们的决策、他们的挣扎,都变得可以感同身受。
评分书品尚可
评分名家讲史记,好好好好好
评分读读大师们的高见,吸取精华
评分名家讲史记,好好好好好
评分内容很好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正好赶上京东做活动,京东太给力了!
评分向往已久的书
评分快递也很快
评分还没看,囤书!包装好,物流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