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正面管教+少些吼叫多些爱(全套装2册)家教育儿百科全书 教育心理学沟通学习书TW

包邮 正面管教+少些吼叫多些爱(全套装2册)家教育儿百科全书 教育心理学沟通学习书TW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简·尼尔森,茜拉·麦克瑞斯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泽存图书
出版社: 北京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16987
商品编码:11959747433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正面管教(修订版)+少些吼叫多些爱(家教育儿套装2册)

定价:38元+42.8元

作者:(美)简·尼尔森、(美)茜拉·麦克瑞斯

出版社:北京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0268517、978755201698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目录       


《正面管教(修订版)》

译者的话:我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 

序言及致谢 

引言 

第1章正面的方法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

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 10

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 12

和善与坚定并行/ 13

相反相吸:当一个家长和善,而另一个坚定时/ 18

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心灵纽带)/ 18

是否长期有效?/ 19

教给孩子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 19

正面管教之旅/ 20

回顾/ 21

·正面管教工具/ 21

·问题/ 21

第2章几个基本概念 

在知道“怎么做”之前,要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阿德勒的一些基本概念,有助于家长和老师们更多地了解人类的行为,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以及为什么正面管教方法能帮助孩子学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所必需的生活技能和态度……

 

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 25

“赢得”孩子/ 26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29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30

·1孩子是社会人/ 30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30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31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31

·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32

·6平等/ 35

·7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35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39

回顾/ 42

·正面管教工具/ 42

·问题/ 43

 

第3章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对出生顺序的了解,能增进你对孩子们基于自己在家里的出生顺序的看法而可能形成的对自己的错误观念的理解。这是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一条途径。家里的老大、老小、独生子、排行中间的孩子会对自己有怎样的看法?你怎样帮助孩子……

 

排行最大的孩子/ 47

排行最小的孩子/ 48

排行中间的孩子/ 51

独生子/ 51

一些例外/ 52

家庭氛围/ 54

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来鼓励孩子/ 55

出生顺序和婚姻/ 58

出生顺序和执教风格/ 59

小组练习/ 60

回顾/ 61

·问题/ 61

 

第4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责任感不等于责难或羞辱/ 64

什么是不良行为?/ 64

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72

·第一条线索/ 72

·第二条线索/ 73

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 75

·寻求过度关注/ 76

·寻求权力/ 77

·报复/ 77

·自暴自弃/ 78

目的揭示法/ 82

失望行为的不同表现/ 85

对待十几岁的孩子/ 88

回顾/ 89

·正面管教工具/ 91

·问题/ 91

 

 

第5章当心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只有在运用得当、正确的情况下,才能让孩子从中学到有益的东西,它不能成为伪装的“惩罚”,而自然后果在运用恰当的情况下,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自然后果/ 96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97

逻辑后果/ 100

转移孩子的行为/ 103

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105

转变态度的必要性/ 106

让孩子们事先参与/ 107

回顾/ 111

·正面管教工具/ 111

·问题/ 112

 

第6章关注于解决问题 

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积极的“暂停”/ 122

启发式问题/ 126

回顾/ 128

·正面管教工具/ 129

·问题/ 129

 

第7章有效地运用鼓励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但是,要对一个正在作出不当行为的孩子进行鼓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许多成年人不知道什么是鼓励……

 

时机/ 133

相互尊重/ 134

改善,而不是完美/ 137

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138

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139

作出弥补/ 139

避开社会压力/ 142

安排特别时光/ 143

鼓励与赞扬/ 146

 

鼓励与批评/ 149

鼓励自我评价/ 149

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 150

日常惯例表/ 153

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好时机/ 154

启发式问题/ 155

试试抱一抱/ 156

一个孩子的观点/ 157

回顾/ 158

·正面管教工具/ 158

·问题/ 160

 

第8章班会 

班会为老师和孩子们提供了最好的环境来学习和实践合作、相互尊重以及专注于解决问题,给孩子们提供了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够消除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并促进学业知识的学习……

 

成功班会的态度和指导原则/ 163

班会的几个目的/ 166

·教会孩子们相互尊重/ 166

 

·致谢、感谢以及感激/ 167

·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 168

·超越逻辑后果/ 169

班会指南/ 170

·使用议程/ 170

·使用冷静期/ 171

·围成圆圈/ 172

·班会的组织/ 172

老师的态度和技巧/ 174

·1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 174

·2做出榜样/ 175

·3问启发式问题(“苏格拉底法”)/ 175

·4要为一些问题承担起责任/ 177

·5要客观,不要评判/ 178

·6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 179

常见问题/ 179

其他建议/ 188

·秘密好友/ 188

·班级规则/ 189

·如何结束班会/ 190

·事情在变好之前,往往会变得更糟/ 190

 

回顾/ 191

·班会指导原则/ 191

·班会失败的六个原因/ 192

第9章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和解决管教问题方面能够起到和班会同样的作用,而且也是加强家人之间的合作和亲密感的好办法,但由于家庭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家庭会议和班会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家庭会议与班会有哪些不同/ 196

家庭会议的“构件”/ 197

·主席/ 197

·秘书/ 197

·致谢/ 197

·感激/ 198

·议程/ 198

·解决问题/ 199

·计划家庭活动/ 199

·计划家庭娱乐活动/ 202

·讨论家务事/ 202

一些特殊的挑战/ 205

 

·年幼的孩子/ 205

·十几岁的孩子/ 205

·单亲家庭/ 207

为家庭会议增添趣味/ 208

·家庭格言/ 208

·感激纸/ 210

·致谢纸/ 210

·家庭娱乐表/ 211

家庭晚餐计划/ 213

回顾/ 214

·正面管教工具/ 215

·问题/ 216

 

第10章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正如孩子有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目的一样,大人也有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目的——生活态度取向。这是你从自己孩提时代的大量潜意识的决定积累起来的,决定了你的性格……并且直接影响着你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的性格。

 

什么是生活态度取向?/ 219

搞清楚你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 223

你的人生蓝图/ 223

搞清楚你的次级生活态度取向/ 225

生活态度取向和养育风格、教学风格/ 226

·安逸型/ 226

·控制型/ 229

·取悦型/ 230

·力争优秀型/ 231

互相冲突的生活态度取向/ 233

回顾/ 235

 

第11章综合应用 

当我们把本书中的原则和正确的态度结合起来时,我们就有了一个极好的管教工具箱,可以用来帮助孩子形成让他们受益终生的品质……

 

卫生间的使用技巧/ 237

小说的使用技巧/ 238

积极的“暂停”/ 240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243

情绪的撤出/ 246

避免早晨的麻烦/ 247

日常惯例表/ 248

避免就寝时的争斗/ 249

 

睡前分享/ 251

避免就餐时的争斗/ 252

让孩子参与/ 253

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 254

无言的信号/ 259

给孩子提供选择/ 262

“你一……我们就……”/ 263

零花钱/ 264

回顾/ 265

·正面管教工具/ 265

·问题/ 266

 

第12章家里和教室里的爱与欢乐 

 

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

三个提醒/ 269

·1我们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更重要/ 270

·2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 271

·3有时候,我们必须反复学习同一件事情/ 274

寻找积极的方面/ 275

 

先假定孩子无辜/ 276

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 276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281

教给孩子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做出榜样/ 282

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 284

承担起你自己的全部责任/ 285

对你自己要有同情心/ 285

加强自我学习/ 286

回顾/ 287

·正面管教工具/ 287

·问题/ 288

 

附录1发起一个正面管教学习小组 

附录2通过“同伴辅导”培养社会责任感 

附录3给家长的信 


《少些吼叫多些爱》

橙色犀牛的故事
第 1章.轻松进入改变
第 1天.承认需要改变:拥抱“哦……我需要改变”的那个时刻
第 2天.寻求别人的支持:帮助,对身体有益.
第 3天.让孩子帮助你:橙色犀牛游戏
第 4天.练习“避开”孩子吼叫:我喜欢冲到洗手间吼叫
第 5天.用提示物包围自己:橙色是新的灰色
第 2章培养意识
第 6天.开始跟踪吼叫诱因:二见倾情
第 7天.对自己诚实:“为什么,妈咪,为什么,为什么?”
第 8天.记录越来越想吼叫时的身体征兆:妈咪扔了一个鸭嘴杯
第 9天.给你的吼叫诱因贴标签:“不,我不收拾房间!”
第 3章练习管理诱因
第 10天.搞定可以搞定的诱因:混乱让我想大声尖叫
第 11天.处理可以处理的诱因:我的感觉处理障碍症让我大吼大叫
第 12天.识别无法改变的诱因:一天 25个小时
第 13天.接受不能改变的诱因:我不能改变我的儿子
第 14天.练习原谅:我思故我吼
第 4章准备勇往直前
第 15天.选择个人目标:如果我能刚好坚持到上午 9点 5分……
第 16天.创造积极的自我肯定:从恶性循环到胜利循环
第 17天.好好照顾你自己:睡觉,吃饭,跑步,打扫……拉粑粑?
第 5章开始少些吼叫多些爱
第 18天.成为橙色犀牛:我的亲身经历
第 6章当事情或孩子令你抓狂时,保持镇静
第 19天.爱的四字诀:我用了 36年的安心毛毯
第 20天.寻找新视角:“至少”——我最喜欢的新魔咒
第 21天.在你刚想大叫时大笑:2013年的牙签大灾难
第 22天.告诉自己吼叫不管用:我跪下来,大哭……
第 23天.大声说出来:“妈妈吓坏了。”
第 7章当你大为生气时,寻找温情
第 24天.回忆在你没有吼叫的期间发生了什么:“妈妈,我去了天堂,你还会爱我吗?”
第 25天.记住,孩子也是人:如果我是个孩子……
第 26天.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著名的塔斯马尼亚大嘴怪
第 27天:回到基础:食物之战!
第 28天.问问自己谁是始作俑者:“完美”全家福
第 8章当你想放弃时,坚定信念
第 29天.知道你是可以做到的:如何控制住吼叫
第 30天.记住真正重要的:让天平向爱倾斜
第 9章超越30天
30天之后的每一天:我对孩子们的承诺
第10章要点总结
橙色犀牛:有关吼叫的 10大启示
成为橙色犀牛的 10大好处
替代吼叫的 10大方式
最常见的橙色犀牛诱因和解决方法
常见问题和回答
应用资料
橙色犀牛诱因跟踪表
致 谢


作者简介


 

简·尼尔森(Jane 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冶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予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征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本书根据英文原版的第三次修订版翻译,该版首印数为70多万册。 


茜拉·麦克瑞斯(SheilaMcCraith),又名橙色犀牛,是四个男孩子的母亲。她在博客上分享的育儿经验被全美育儿杂志评为“2013年最有价值的博客”。
在辞职回家之前,茜拉曾经从事过品牌营销,她爱好蛋糕装饰、摄影和随缘行善,她也曾经想围绕自己的爱好之一开办一家公司。橙色犀牛博客和橙色犀牛团体使她认识到,分享自己的奋斗过程和成功经验,并以此来帮助那些渴望获得帮助的人们,这正是她在自己的空余时间里愿意去做的事情。



精彩试读 


 

正面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已经教了很多年的书,你是否还记得孩子们会整
整齐齐地坐好,规规矩矩地听老师的话?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你是否还记
得孩子不敢和父母顶嘴?也许你不记得有这样的事,但你的爷爷奶奶却可
能会记得。
现在的许多家长和老师倍感沮丧,因为孩子们的行为已不再像他们自
已在当年“过去的好时光”中那样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现在的孩
子没有在以前的孩子们中普遍存在的那种责任感和上进心呢?
可能的解释有很多,比如家庭破裂、电视泛滥、电子游戏、妈妈全职


用户评价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