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以往的研究对先秦(上古)汉语的平面描写比较多,中古汉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研究近二十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系统地考察上古至中古汉语语法历史演变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上古和中古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学界一般认为,汉语至中古时期,语言的基本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到底有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却没有太多深入的研究。朱冠明编写的《先秦至中古汉语语法演变研究》针对这一薄弱环节展开研究,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专题,力图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加强。
作者简介
朱冠明,1973年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历史语法和佛教汉语。
目录
第一部分 功能词演变研究
第一章 助动词“可以”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可以”的单一来源说及其问题
第二节 “以”连接两个谓词性成分的用法
第三节 “可”和“可以”句法功能的差异
第四节 “以”“而”连接助动词与主要动词的条件
第五节 “可+以”的成词过程
一 “可以柞”的形成
二 “可以挂”的形成
第六节 “可”和“可以”功能的扩展
第七节 问题的解释
第二章 “之”的衰落及其对句法的影响
第一节 中古“之”的衰落
一 人称代词“之”的衰落
二 助词“之”的衰落
第二节 代词“之”的衰落与相关句法的改变
一 及物动词居末
二 连动式的变化
三 受事主语句的变化
四 其他
第三节 助词“之”的衰落与相关句法的改变
一 “被NV”式被动句
二 无标记关系小句
三 其他
第四节 结语
第二部分 句法结构演变研究
第三章 “持”字处置式与“把持”义动词共同的语法化方向
第一节 译经中的“持”字句
第二节 典型“持”字句与非典型“持”字句
第三节 “持”字句的类型
第四节 “持”字句的口语性表现
第五节 “持”的语法化及“以”对“持”的影响
第六节 “把持”义动词共同的语法化方向
第四章 “为N所V”被动式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
第一节 以往的研究
一 “为N所V”被动式的历史发展
二 以往研究对“为N所V”的分析
第二节 “为”的系词性质
一 “为”作为系词的使用
二 “为N所V”中“为”分析成介词的弊端
第三节 “所”的后置词性质
一 “所”作为后置词的使用
二 “为N所V”中“所”分析成代词或表转指标记的弊端
三 “所”分析成表被动助词或动词词头的弊端
第四节 “为N所V”被动式分析
一 世界语言中的被动式类型
二 与英语被动句的比较
第五节 “为N所V”的消亡及原因
一 介词短语的前移与“被”字句的兴起
二 系词“是”的成熟
第五章 汉语受事主语句的发展与佛经翻译影响汉语语法的模式
第一节 汉语受事主语句的发展
第二节 中古佛典中的受事主语句
第三节 中古佛典受事主语句的来源
第四节 佛经翻译影响汉语语法的模式
第五节 与佛经翻译类似的语言接触
第六章 语法演变研究的材料问题
——中古语法研究的几个例句辨析
第一节 被动式研究:“臣被尚书召问”
第二节 处置式研究:“汝今把我心中所爱如意圣夫将何处置”
第三节 动态助词研究:“公留我了矣”
第四节 动结式研究:“破甑”
第三部分 古代汉语语法概说和中古汉语语法研究述要
第七章 古代汉语语法概说
第一节 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
一 宾语前置
二 介词短语后置
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一 名词作状语
二 名词用为动词
三 使动用法
四 意动用法
第三节 古代汉语的常用虚词
一 之
二 其
三 所
四 者
五 焉
第四节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
一 判断句
二 被动句
第八章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述要——以汉译佛典语法研究为中心
第一节 佛典语言的性质及其在语言研究方面的价值
一 “佛教混合汉语”及相关讨论
二 关于佛典语言的口语性
三 关于佛典中的原典语影响
四 佛典的语言研究价值
第二节 佛典特殊语法现象研究
一 佛典语法研究概况
二 衬音词“于”的研究
三 “V(O)已”的研究
四 佛典特殊判断句研究
五 佛典处置式研究
六 佛典受事主语句研究
第三节 梵汉对勘与佛典语法研究
一 梵汉对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 梵汉对勘的相关成果
三 梵汉对勘方法的讨论
第四节 语言接触理论与佛典语法研究
附录1 被动句和处置旬的演化
附录2 类型学模式及汉语中的历时演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unll
先秦至中古汉语语法演变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