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 第2版

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 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洁,金宏素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心理分析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自我成长
  • 情绪管理
  • 人格心理学
  • 心理健康
  • 读书
  • 普及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25299
版次:2
商品编码:1195751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你是否想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想要如鱼得水般畅游职场?你是否常常会感到迷惑,有一些心理问题始终困扰着你?《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 第2版》从生活的真实现象入手,帮您解开深埋内心的疑问与困惑,提出立足于实际的建议,让你找到人生的解法!

内容简介

《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 第2版》共分为15章,通过上、下两篇的阐释让读者了解“心理分析”的作用并教会读者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应用这些心理分析技巧。书中通过诸多饶有趣味的案例和贴近生活的情景介绍的心理分析方法,让读者能够认识自己、读懂他人,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作者简介

苏洁,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员,中共青岛市黄岛区委党校教务处副主任。长期从事心理学、领导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心理健康领域及领导魅力方面造诣颇深,成果显著。曾在《学习时报》《中国人事报》《中国社会报》《领导科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并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学术刊物和媒体全文转载。其专著《怎样塑造非凡的领导魅力》于2011年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

金宏素,女,1963年出生,朝鲜族,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磐石市第一中学校长。自任教以来获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创教育品牌建设和谐校园”立功校长(磐石市教育局)、“三八”红旗手标兵(吉林市妇联)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发表教学成果、学术论文数十篇,参编教材十余部。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心理分析认知

第1章 自我认知的心理分析: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2

为什么离开零食就受不了 2

你了解真实的自己吗 4

为什么开场白特别长 6

你拥有自我认知的能力吗 8

为什么总忍不住揭人隐私 9

为什么说话喜欢指手画脚 12

为什么说环境造就人 14

你认同自己吗 16



第2章 日常行为的心理分析: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19

言辞谦恭的人怀着什么样的心理 19

为什么有人喜欢爆粗口 22

经常说错话的人有着什么样的心理 25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喜欢唠叨 26

为什么有的人喝醉了喜欢打电话 28

为什么身边总有人喜欢请客 30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买罐装食品 32

为什么有的人笑容里藏着刀 34

一个人的声气透露着什么心理 36



第3章 反常行为的心理分析:人到底有多少个面 39

好学生为什么会成“偷衣贼” 39

为什么有些男人婚后还和母亲睡 42

恐怖片的魔力究竟在哪里 44

为什么有些人不敢关灯睡觉 46

为什么一些人越贵的东西越喜欢 48

他们的爱情那么浪漫,为什么还分手了 50

吃东西也会上瘾吗 52

“鬼压床”真的是灵异事件吗 55

为什么爱情在逆境之中更炽热 57

为什么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被珍惜 59



第4章 习惯嗜好的心理分析:我们为什么会痴迷 62

“追星族”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62

为什么只有玩网络游戏才觉得畅快 65

“女强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工作 67

飙车族都有什么样的心理 69

韩剧对于女人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71

赌徒的心理是怎样的 73

购物为什么能排解女人的不快 75



第5章 心态情绪的心理分析:为什么心会有那么多反应 78

到底是什么让你放大自己的痛苦 78

你是怎样患上葬礼恐惧症的 80

人为什么容易冲动 82

杞人忧天者“忧”从何来 85

自信者是怎样获取力量的 88

牢骚满腹的人又怎么会幸福 90

果断点,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92

人为什么容易习惯性无助 94

人为什么容易陷入自怜的陷阱 97



第6章 躯体语言的心理分析:身体是怎样说话的 100

什么是躯体语言 100

观察躯体语言,洞察内心世界 103

你善于运用自己的躯体语言说话吗 105

如何才能正确解读躯体语言 108

“大仙”们是如何洞悉人心的 110

身体基本动作的产生根源 112

为何我们更容易读懂孩子的躯体语言 114

一个人的姿势为什么会透露其潜意识 116

头部动作有什么含义 119



第7章 心理效应的心理分析:心灵反应是否有规律可循 122

首因效应:完美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122

近因效应:不良印象要尽快消除 124

刺猬效应: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 126

自己人效应:表达相似性 129

焦点效应:让他做“焦点” 131

马太效应:不必苛求百分百的公平 134

刻板效应:不要总是以老眼光看待他人 136

鲶鱼效应:有竞争才有进步 138

投影效应:以己度人 139



第8章 经典心灵规律:为什么有些人能轻松影响别人 142

微笑效应:快乐更容易打动人心 142

目标效应:向目标靠近才是向成功聚拢 144

权威效应:让对方更容易认可自己的观点 147

邻里效应:有效缩短心理距离 149

轰动效应:给人一个深刻的印象 151

幽默效应:愉悦的体验令对方心花怒放 154

登门槛效应:更容易获得对方的答允 156

海格力斯效应:轻松化解对方的敌意 158

特里法则:主动承认错误 160



第9章 心理误区的心理分析:内心的判断力会受什么影响 163

毫不畏惧: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163

经验、资历的负面作用 165

充满欲望的双眼看不到前方的路 167

不被他人之言动摇 170

用原则指导行动 171

要有正确的择友标准 173

别轻易相信别人 175

内心的畏惧会让挫折放大 177

沉浸在昨天将会阻碍你走向明天 179



下篇 心理分析应用

第10章 表情语言透露的心理活动 184

小心微表情表露你的心思 184

解析不同眼神的心理活动 186

鼻子所能告诉我们的事 188

连续眨眼的心理活动 191

嘴巴动态表露的喜怒哀乐 193

眉毛挑动意味着什么 195

咬指甲表露出的心理 197



第11章 手指行为透露的心理活动 200

十指交叉意味着什么 200

小小手势表露的心理 203

抓耳朵传达的心理 205

用手遮嘴想说什么 207

手指抚摸颈部的心理密码 209

紧握双拳透露出了什么 211

坐在自己的手上的心理 213

用手指拨弄头发的心理 215



第12章 躯体动作透露的心理活动 217

站姿暗含的心理信息 217

从一个人的坐姿看心理 220

为什么有些人会不自觉地抖腿 222

叉腰暗示了什么 225

绝望时抱头是天生的 227



第13章 职场中的心理分析 229

细心观察,找准时机和上司沟通 229

细心解读客户的身体语言 231

别让这些小动作影响你的面试 233

观察考官,学会准确地表达 236

巧妙应对四类讨厌的同事 238

学会用非语言方式传达你的感受 241

一步到位看清周围人的性格 243



第14章 交际行为中的心理分析 246

如何日久见人心 246

打招呼方式表现个性 248

分析笔迹背后的心理 251

通过名片分析对方性格 253

他为什么喜欢坐在那个位置 255

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258



第15章 情感行为中的心理分析 261

嫉妒是恋爱中的必然规律吗 261

用“杯子技巧”测出你和对方的心理距离 264

怎样看出他是不是花心 266

女人情感“走私”有何征兆 269

从约会的时间观看人的性格 271

失恋后如何自我调节 273



参考文献 276

精彩书摘

第1章 自我认知的心理分析: 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有这样一句名言:“先看清真实的自我,才能理解他人的心思。”

那么我们是否认识自己呢?比如,你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总觉得生活没安全感,是否在潜意识里有着不可诉说的心理呢?而这样的心理是你自己也从未发现过的。进行自我认知,慢慢去发现哪个是真正的自己。

在本章里,虽然我们认知的是自己,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会以第三者的角色对自己的行为作心理分析。为什么离开零食就受不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时候自己离开了零食就受不了。尤其是一些女性,零食似乎成了她们仅次于主食的物质粮食。相信绝大多数女性都有买零食、吃零食的嗜好,她们经常会在超市买大包大包的零食,放在身边,随时拿来吃。她们家里的每个角落似乎都能找到零食的影子,零食成了她们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像这类离不开零食的人,她们的内心其实是很害怕孤单的。

如果你也是一位爱吃零食的人,那么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一个人在家无所事事的时候,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想吃一点零食来缓解这种无聊。如果家里没有储备的零食,你甚至可以为了购买零食而跑上一大段的路。当你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你会认为那是最惬意的事情。

其实,这就是因为你害怕一个人独处,所以才让零食带给你某种慰藉和补

偿,实际上就是通过满足口欲来消减自己的某种孤单感。你会认为一个人有东西吃也是一件还不错的事情。她们通过吃零食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一种习惯,所以一旦她们身边没有了零食,她们就会很受不了。

一位很年轻的女孩去看病,说最近四个月,她的体重增加了20公斤,而发胖的主要原因就是吃了太多的零食。

这位女孩,毕业于外地一所文科类大学,四个月前才来到本地。在这之前,她从未离开过父母而一个人单独生活,但因为毕业分配,不得不离开父母。对将来怀有很大的希望的她,便搬来本地,开始过起了一个人的生活。

每天,当她从工作单位回到自己的宿舍时,没有人迎接她,只有冷清、黑暗的空房子,晚餐也得自己动手准备。她难以忍受这极其孤独的生活,因此当她独自在只有一个人的屋子里时,会涌起吃的冲动,因为只有多吃零食,心理才能获得平衡。时间长了,即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到最后一天三餐根本离不开零食,由此养成习惯后,她便每天不停地吃零食。

除了每天吃零食以外,家里的抽屉还必须塞满各种零食,否则她就会感到不安。而且这种离不开零食的习惯,也带到了单位,办公室的抽屉里也经常塞满饼干、面包。只要一有冲动,她也顾不得是否上班,马上偷偷拿出零食来吃。

其实造成其行为的原因,源于她离开了父母,独自一个人在外地生活。当心里感觉孤寂时,找不到别的排遣孤独感的方式,只有靠吃零食才能安抚自己。当很多人在失意、孤单时,便会有吃零食的冲动,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

我们常可看到有的女孩子一边谈话一边不停地吃零食,她们虽然外表看起来是个成熟的大人,但心理状态仍停留在爱撒娇、未成熟的小孩子阶段。所以,像这类爱吃零食的人,除了零食吃得很多外,也很爱说话,因为说话也可以满足他们的口欲。

一个人口欲的满足是最基本的一种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当他们感到孤单无助,而又苦于找不到其他的消遣方式时,于是就激发了他们最原始的一种欲望,那就是吃欲。在这种情况下,吃其他的食物远不及吃零食来得有趣,于是零食就成了他们排遣寂寞、消除孤单的方式,并由此形成一种习惯,即一旦自己独处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零食。所以,他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零食了,一旦离开了零食,他们就会一下子陷入寂寞、孤单之中。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没有零食就会受不了。

换而言之,那些嗜好零食的人,或者是贪吃贪喝的人,都很怕孤单。假如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那需要鼓起勇气打开心扉,多结交朋友,这样才不会被孤单包围。

心理小贴士

你了解真实的自己吗

肖曼·巴纳姆是一位著名的魔术师,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表演:“我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里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受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不能时刻反省自己,看清自己,也不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来观察自己。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只能借助外界的一些信息来认识自己,所以,我们在认识自己时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中,并习惯性地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刻在了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也只能遗憾地说,“认识自己”仍离我们有一段遥远的距离,究其原因,来源于我们并不了解最真实的自己。

前言/序言

现实生活中,相信有很多人都羡慕一个职业——心理学专家,一提到这个名词,人们便会人们他们能看穿他人内心,而同时,人们也对心理学分析很感兴趣,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很多社会心理现象,从而能更好地指导我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的确,也许你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感到奇怪,比如,为什么我们的周围有那么多反常的行为和人:有些人只对那些贵价品感兴趣,有些成年男人还喜欢和母亲同床而眠,有些人居然喜欢偷女人内衣……也许你也会对人们的一些嗜好感到不解:为什么网游、飙车、喂养宠物、足球、追星、疯狂购物这些日常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它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些人会恐惧葬礼?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整天怨天尤人、有些人却总是苦大仇深?他们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生活中,每个人都想要了解自我,认识他人,但对自身或者他人所产生的行为往往很难做一个正确的心理分析。以上那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有时候普通人很难探究出其产生的根源。但如果你能掌握一些心理分析的方法,那么,对于这些在普通常见的行为,你就可以轻松探究出其背后隐藏的心理秘密。

当然,任何知识都必须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产生效用,心理分析同样如此。为此,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对方的手脚、头部甚至是一个细小的微表情,其实背后都隐藏了一定的秘密;对方的服饰打扮乃至一个细小的装饰品,也透露了他的性格、品位;当然,他人的一些生活习惯,比如吃相醉态、消费方式、口头禅、看电视的习惯等也是他们的性格和行为状态的外显……除此之外,在具体的环境下,我们最好要学会实施一些心理小计策,无论是职场、社交场合还是恋爱中,掌握他人的心理动态,然后对症下药,都能让我们说对的话、做对的事,然后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可以说,本书就是一本实用的心理学教程,它不仅为我们解释了很多生活中的一些心理现象、解释了人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还用鲜活的案例和分析告知人们的心理分析的实用意义,总之,只要我们每天读一点,就能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和难题,就能让我们自己了解自己、自己拯救自己、自己激励自己,那么,我们也能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编著者

2015年11月
《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深入探索心灵的奥秘,重塑自我认知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到疲惫、迷茫,甚至被难以言喻的情绪困扰。我们渴望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那些驱动我们行为的深层原因。心理分析,作为一种深刻探索人类心灵的科学与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帮助我们解锁潜藏在意识和无意识中的奥秘,从而实现更健康、更充实的人生。《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为你精心构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体系,让你每天都能在心灵的旅程中有所收获,逐步提升自我认知,化解内心的冲突,拥抱更真实的自己。 为何选择《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 市面上关于心理学的书籍琳琅满目,但《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在于其独特的编写方式和深刻的内涵。它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也不是艰深晦涩的学术论述,而是将复杂的心理分析概念,以一种亲切、易懂、充满启发性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书中每一课都如同一次与心灵的对话,引导你进行自我反思,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情感反应以及行为习惯。通过每天的学习,你将逐渐掌握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工具,学会识别和应对常见的心理困扰,并找到积极应对生活挑战的有效方法。 本书的核心价值: 1. 系统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本书在保留了第一版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拓展,使其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上都更上一层楼。它从最基础的心理学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心理机制,但始终强调将理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你在阅读的同时,就能开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每日一课,积少成多: “一天一堂”的设计,恰恰契合了现代人碎片化的学习习惯。每一课都精心设计,篇幅适中,让你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进行一段高质量的心灵探索。日积月累,你将发现自己对心理学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对自我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 3. 从“知”到“行”的转化: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你实现真正的改变。因此,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引导你进行自我观察和实践。通过书中提供的练习和思考题,你将被鼓励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识别潜意识的模式,并逐步调整那些阻碍你成长的思维和行为。 4. 全方位覆盖心理分析的关键领域: 从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到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再到现代心理分析的发展,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心理分析知识框架。你将学习到关于人格结构、梦的解析、防御机制、潜意识动力、移情与反移情等核心概念,并理解它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第二版更新亮点: 第二版的推出,意味着本书在内容、结构和深度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理论更新与深化: 紧跟时代步伐,吸收了心理分析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对部分理论进行了更细致的阐述和更新,使其更具前沿性和学术价值。例如,对依恋理论在亲密关系中的应用,对认知行为疗法与心理分析的融合,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案例与练习的丰富: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第二版增加了更多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并设计了更加多样化、更具操作性的练习。这些案例和练习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无论是解读自己的梦境,还是分析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模式,你都能找到清晰的指导。 更具引导性的语言风格: 语言更加流畅自然,叙述方式更加贴近读者,减少了理论化的生硬感。通过引导性的提问和富有启发性的论述,激发读者的思考,让学习过程更具参与感和趣味性。 对现代社会心理现象的关注: 针对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焦虑、压力、人际困境等问题,本书在内容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提供了更具指导意义的心理分析视角和应对策略。例如,如何理解社交媒体对自我认同的影响,如何应对职场中的心理挑战,都得到了重点关注。 结构优化,阅读体验提升: 根据读者的反馈和学习规律,对章节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使知识点的过渡更加自然,逻辑更加清晰,整体阅读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书将带你走进怎样的心灵之旅? 在《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中,你将开启一段意义非凡的心灵探索之旅: 理解潜意识的强大力量: 你会惊叹于潜意识在我们日常决策、情感反应和行为模式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本书将教你如何通过梦境、自由联想等方式,触及潜意识的领域,揭示那些被压抑的欲望、恐惧和创伤。 掌握自我情绪管理的智慧: 情绪是心灵的晴雨表。你将学会识别和理解各种情绪的根源,学习如何不被负面情绪所吞噬,而是以一种更健康、更成熟的方式来处理和转化它们。 深化人际关系的洞察力: 心理分析不仅关注个体,也关注个体之间的互动。你将学习到移情和反移情等概念,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可能存在的模式,从而建立更和谐、更真诚的沟通。 认识并整合人格的不同面向: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复杂的人格结构。本书将帮助你理解自我的不同部分,例如,那个渴望安全感的孩子,那个追求完美的成人,那个充满批判精神的内在声音,并学习如何将这些部分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更完整、更统一的人。 摆脱不健康的心理模式: 许多时候,我们被重复出现的、不健康的心理模式所束缚,例如过度的自我批评、回避亲密关系、或者强迫性行为。通过心理分析的视角,你将能够识别这些模式,并找到打破它们的力量。 走向自我接纳与成长: 最终,本书的目标是帮助你更好地接纳自己,包括那些不完美之处。理解自身的局限性,同时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是实现持续成长的基石。 谁适合阅读这本书? 这本书适合所有渴望深入了解自己、提升心理素质、改善人际关系,并追求更深刻人生意义的读者。无论你是心理学爱好者,还是正在经历人生困惑,亦或是希望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突破,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洞见和实用的指导。 如何最大化学习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本书的价值,建议你: 保持规律的学习: 坚持每天阅读并完成书中布置的练习。 诚实地自我反思: 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真诚地回答书中的问题。 积极实践: 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自己的变化。 保持开放的心态: 心理分析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保持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至关重要。 《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陪伴你成长的心灵指南。它将邀请你走进自己内心最深处的花园,去探索、去理解、去疗愈、去绽放。准备好迎接一场改变人生的心灵之旅了吗?现在,就从翻开这本书开始。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全面的“心理体检”。它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内在的运作模式,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 作者在解析“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时,所提出的观点,令我深思。他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迷茫和空虚,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追寻他人定义的“成功”,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渴望。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它并没有要求我立刻改变什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框架,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

评分

我必须承认,最初接触《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是抱着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我希望通过阅读,找到解决生活中各种烦恼的“秘籍”。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次关于“人性”的深度探索,一次关于“自我”的细致解剖。 作者在解析“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模式”时,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他将那些总是试图控制别人的人比作“操偶师”,而那些被控制者则像是“提线木偶”。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我总是会在某些关系中感到窒息和压抑,原来是我无意识地扮演了“木偶”的角色。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关系中的界限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建立更平等、更健康的人际互动。它给了我勇气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去拒绝那些不合理的干涉,也让我学会了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立场。

评分

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并没有高高在上地讲解理论,而是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用极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析“防御机制”时所使用的比喻,比如将攻击性人格比作一只刺猬,虽然外表尖锐,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被伤害的恐惧。这让我瞬间明白了,那些在我身边,甚至是曾经的自己身上出现的“强势”或“易怒”的表现,背后可能隐藏着多么脆弱和不安的灵魂。 书中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让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咨询室,与来访者一同经历他们的困惑、挣扎与成长。我看到了因为原生家庭的创伤而导致关系困难的年轻人,看到了因为社会压力而陷入迷茫的中年人,也看到了那些渴望自我超越却不知从何下手的个体。作者在引导他们走出困境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同理心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都令我由衷地赞叹。他不仅仅是讲解理论,更是用一种“陪伴”的方式,引导读者去发现自己的力量,去相信改变的可能性。

评分

《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与其说是一本教你“分析”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引导你“认识”和“接纳”自己的书。我一直认为,我们大多数人的痛苦,都源于对自己的不了解,以及对他人不必要的误读。这本书就像一面清晰的镜子,照见了那些我们平日里不愿意面对的阴影,也照见了那些我们被忽视的光芒。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认知偏差”的部分。例如,作者用“确认偏差”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固执己见,即使面对相反的证据,也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处理工作中的一些争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去寻找那些支持自己想法的证据,而忽略了那些反驳的观点。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理性”,而是被自己内心的“认知陷阱”所困。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努力去跳出那些固有的模式。

评分

读完《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我真的是被深深震撼到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位睿智的朋友,带我踏上了一段自我探索的奇妙旅程。我记得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是被封面上的那一抹沉静的蓝色吸引,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著作,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作者的笔触如同涓涓细流,温柔却又有力地剖析着我们内心深处那些隐藏的秘密。书中那些生动的案例,仿佛就在讲述我自己的故事,让我时常忍不住停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审视那些习以为常却又暗藏玄机的心理机制。 比如,在讲到“童年经历对成年人格的影响”这一章时,作者用了一个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例子,描述了一个孩子因为父母过度的保护,在成年后对独立自主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即便机会摆在眼前,也总是畏缩不前。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父母为了让我“安全”,几乎承包了我所有的决定,从穿什么衣服到选择什么朋友,都严格把控。长大后,我发现自己总是缺乏主见,习惯于等待别人的指示,遇到需要自己拍板的事情时,内心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焦虑。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自己“为何如此”的窗户,让我开始正视那些来自原生家庭的烙印,并尝试着去疗愈和改变。

评分

《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像一本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滋味。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我被书中关于“成长的代价”的讨论深深打动。作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成长比作一次蜕变,过程中伴随着痛苦和不适,但最终却能获得新生。这让我联想到自己曾经因为追求某个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起初,我常常会因为过程的艰辛而感到沮丧,甚至想要放弃。这本书让我明白,那些看似痛苦的经历,恰恰是推动我们成长的动力。它让我学会了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挑战,去拥抱那些“不舒服”的时刻,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通往更强大自我的必经之路。

评分

翻阅《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我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共鸣。它没有给我醍醐灌顶式的冲击,也没有提供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而是像一位老友,在静静地倾听我的倾诉,然后用一种恰到好处的智慧,点拨我内心的迷雾。 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讨论“内在小孩”的部分,让我为之动容。作者描述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个曾经受伤、被忽视的孩子,是如何在成年后继续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的。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被老师严厉批评,那一刻的羞耻感和无助感,至今依然会在我面对挑战时浮现。这本书让我明白,那些童年的创伤,并没有真正消失,它们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潜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操控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作者提供的那些引导性的练习,让我开始尝试去拥抱和疗愈那个曾经受伤的“内在小孩”,给予它理解和爱。

评分

拿到《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我怀着一丝好奇和一丝期待。我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但对人内心的运作机制一直充满兴趣。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非常友好和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大门。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情绪管理”时提出的观点。他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要“控制情绪”,而是深入剖析了情绪产生的根源,以及如何与情绪和谐共处。例如,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我常常会试图压抑,结果反而让负面情绪像潮水一样涌来。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它们只是我们内心发出的信号。作者提供的一些情绪疏导的方法,比如“情绪日记”和“正念呼吸”,对我帮助很大。我学会了在情绪涌上来的时候,不再急于压制,而是去观察它、理解它,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评分

《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真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每一次翻开,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如何建立更积极的自我对话”时所提供的方法。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容易陷入负面自我批评的人,一句无心的话,或者一次小小的失误,都能让我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否定。这不仅让我感到痛苦,也极大地阻碍了我前进的步伐。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与自己的对话,就像与最亲近的人交流一样重要。作者提供的“积极肯定句”和“自我关怀练习”,让我逐渐学会了用更友善、更支持性的方式与自己相处。我开始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够原谅自己的不足,这种内在的转变,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评分

《一天一堂心理分析课》第二版,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并没有给我空洞的道理,也没有给予我虚幻的承诺,而是用最真实、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揭示了我们内心的运作机制。 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自我价值感”的讨论所吸引。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需要通过外界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有些人却能拥有稳固的内在力量。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过往的经历。我一直以来都习惯于将自己的价值与他人的评价挂钩,一旦听到负面评价,就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自我价值,来源于内心的认同,而不是外在的标签。作者提供的那些自我接纳的练习,让我开始尝试去欣赏自己的优点,去原谅自己的缺点,并最终认识到,我是有价值的,无论外界如何评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