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4
恋人絮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法国结构主义是20世纪以来较有生命力的西方理论源泉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仍然活跃在西方理论界的思想支柱。结构主义者中,罗兰·巴特独树一帜,他个人意趣所带来的真知灼见、他细腻的艺术敏感度和关注社会现实的态度,以及有意识地与学院派思想保持距离等,都吸引着诸多学者对其思想进行探寻。关于罗兰·巴特的研究始终是国内外学术界富有生命力的话题,研究领域涉及广泛,研究态势十分活跃。除了法国,其他各国每年都有新的研究著作问世,大学论文中依然流行着巴特的语言。《恋人絮语》便于我们了解巴特的符号学思想。
《恋人絮语》是罗兰·巴特于1975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开设了一门讨论课。这门课以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为分析对象,和青年学子们探讨恋爱百态。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这本书里被罗兰?巴特拆解成各种情境:嫉妒、疯狂、困惑、焦灼、无解、绝望、相思难耐、旧病复发、轻生之念……
这门谈情说爱的讨论课,聚焦点不是文学名著本身,而是其中恋人的倾诉方式和喃喃自语。两年后,巴特将自己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融入到这种分析里,发展成一种新的文体,1977年付梓成书随即风靡西方,被译成近三十种语言,并搬上舞台演出,成为一代思想家罗兰?巴特流传较广、较为人所知的著作。
罗兰·巴特,20世纪法国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被认为是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蒙田之后较有才华的散文家。其许多著作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其影响所至包括结构主义、符号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本书的问世
本书怎样构成
1.情境——2.序列——3.参考素材
“我沉醉了,我屈从了……”
身心沉浸:1.柔情——2.恋人之死——3.无容身之地——4.曲解死亡——5.身心沉浸的功能
相思
相思:1.远方的情人——2.女性的倾诉——3.遗忘——4.叹息——5.把玩分离——6.欲望和需要——7.祈求——8.头被按入水里
“真可爱”
可爱:1.巴黎,秋天的早晨——2.整体的不足——3.欲望的特殊性——4.同义反复
执著
肯定:1.爱情的示威——2.想象的力量与快乐——3.力量并不在阐释者——4.让我们重新开始
鼻子上的疵点
变形:1.腐烂变质的痕迹——2.看见对方俯首就范——3.“骚狐狸”——4.对方的着魔——5.“可怜的小丫头”
焦灼
焦灼:1.焦灼就像毒药一般——2.原生焦灼
追求爱情
勾销:1.两只鸽子——2.获益与损害
可怜相
苦行:1.惩罚自己——2.讹诈
无类
无类:1.无法归类的——2.纯真——3.独特的关系
等待
等待:1.《等待》——2.排戏——3.电话——4.幻觉——5.他/她在等待——6.风流名士和妓女
墨镜
掩盖:1.慎重考虑——2.双重自由——3.“戴着假面前进”——4.墨镜——5.符号的分裂——6.“爆发”
“各得其所”
安顿:1.残酷的游戏——2.任何结构都是可栖居的——3.可笑的和渴求的
灾难
灾难:1.两种绝望——2.极端环境
快乐
箍牢:1.欣悦与快乐——2.爱情的厄运
心
心:1.欲望的器官——2.心脑不一——3.沉重的心
“一切尘世的享乐”
心满意足:1.丰溢——2.相信至善
“我为对方感到痛苦”
同情:1.有难同当——2.活下去!——3.体贴入微
“我想弄明白”
理解:1.当事者迷——2.走出电影院——3.强制手段——4.解释——5.幻象:明澈的梦境
“怎么办”
行动:1.要么这样,要么那样——2.徒劳无益的问题——3.懒洋洋
默契
默契:1.双人赞——2.谁是多余的人?——3.对手
“我的手指无意中……”
接触:1.需要作出应答的是皮肤——2.那像理发师的手指
事件·挫折·烦恼
纯属偶然:1.因为……——2.玛雅的黑幔——3.结构,而不是原因——4.歇斯底里的事端
对方的身体
身体:1.被分割的身体——2.端详
交谈
表白:1.触摸——2.概念化的花言巧语
献辞
献辞:1.恋人的礼物——2.因为我爱——3.介绍自己的馈赠——4.献辞——5.写——6.印刻,而不是给予
“我们是自己的魔鬼”
魔鬼:1.旋转的飞轮——2.复数——3.顺势疗法
依恋
依附:1.恋人的依附——2.反抗
丰溢
付出:1.赞张力——2.歌德对中伤他的英国人所作的反击——3.无谓的算计——4.美
僵化了的世界
“隔除现实”:1.精美的漆器——2.泛泛的交谈——3.意大利之行——4.权力系统——5.玻璃窗——6.不现实与隔除现实——7.在洛桑火车站的餐厅——8.事物的幼稚的反面
小说/戏剧
戏剧:1.不可能的日记——2.已经发生了的故事
切肤之痛
切肤:1.“脆弱”部位——2.开不得玩笑
难以言传的爱
写作:1.爱与创作——2.恰如其分——3.写作与想象——4.不能分割——5.写作并非交换
幽舟
游荡:1.爱情的消失——2.菲尼克斯——3.一个神话——4.微妙的差别
“在你温柔宁静的怀抱中”
搂抱:1.进入梦乡——2.从一种搂抱到另一种搂抱——3.满足
想象之流亡
流亡:1.流亡——2.哀悼形象——3.忧郁——4.双重的哀悼——5.重新燃起
橘子
恼火:1.不知趣的邻居——2.恼火
衰隐
衰隐:1.这是褪色的,褪了又褪的——2.严厉的母亲——3.欲望——4.衰隐——5.声音——6.疲惫——7.电话——8.听之任之还是接受
过失
过失:1.火车——2.“替自己着想”就是过失——3.痛苦原有的单纯
“特定的日子”
节日:1.盛宴——2.生活的艺术
“我疯了”
发疯:1.摘花的疯子——2.看不见的疯狂——3.我不是另一个——4.摆脱一切权欲
“尴尬相”
窘迫:1.意味深长的场面——2.若即若离
格拉迪娃
格拉迪娃:1.迷狂——2.反面的格拉迪娃——3.还是体贴入微——4.爱慕/迷恋
蓝外套和黄背心
服饰:1.梳洗——2.模仿——3.乔装打扮
认同
认同:1.仆人,疯子——2.牺牲品和刽子手——3.“抢东西”——4.投射
情景
情景:1.情景的残酷——2.安排——3.阴郁的情景——4.恋人就是艺术家
未知
未知:1.谜——2.无法了解——3.用力来界定
告诉我去爱谁
感应:1.情感的感染——2.禁止就是标引
消息灵通人士
提供信息者:1.混乱——2.外界的秘密
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
不堪忍受:1.恋人的忍心——2.激情——3.忍耐
解决办法
出路:1.封闭——2.悲怆——3.陷阱
忌妒
忌妒:1.维特和阿尔贝特——2.分吃蛋糕——3.拒绝妒忌——4.忌妒者的四重痛苦
我爱你
我爱你:1.Szeretlek(匈牙利语:“我爱你”)——2.没话找话——3.呼唤——4.“无法回答”——5.“我也一样”——6.共同的闪光——7.一次革命——8.我爱你是以悲剧形式肯定人生——9.“我也爱你”——10.阿门
恋人的慵倦
慵倦:1.林神——2.欲望Ⅰ——3.欲望Ⅱ——4.让人精疲力竭
情书
信:1.我“想念”你——2.通信和关系——3.不答复
絮叨
絮叨:1.“抚弄”——2.信口开河——3.出现高潮直至喧嚣
最后一片叶子
信神:1.占卜——2.心愿
“我真丑恶”
怪物:1.卑劣的恋人——2.可怕的东西
无动于衷
漠然:1.迟钝的反应——2.耗去才华——3.不会说话的幽灵
阴云
阴云:1.坏情绪是信息——2.微妙的阴云:人的敏感性
“夜照亮了夜”
夜:1.两种夜——2.一种夜包容另一种夜
绸带
物体:1.借代——2.季节语
淫秽的爱
淫秽:1.例证——2.恋爱的文人——3.恋人的蠢话——4.过时——5.不合时宜——6.多愁善感/性开放——7.淫秽的实质
眼泪赞
哭泣:1.当男人哭泣时——2.方式——3.眼泪的功能
闲话
闲话:1.在法勒雍区的路上——2.真理的声音——3.他/她
为什么
为什么:1.warum(为什么)——2.一点点爱——3.谵妄:有人爱我
抢劫/陶醉
抢劫/陶醉:1.诱拐,劫持,创痛——2.催眠状态——3.身心清静——4.微妙细致之处——5.圈在门框当中——6.情景中的倩影——7.事后的事令人惋惜
令人惋惜
遗憾:1.生活照样继续——2.闲言碎语
“天空是多么蓝啊”
缘分:1.恋爱的旅程——2.缘分复归——3.惊叹
回响
回响:1.回响/记恨——2.恋人的怯场——3.腌泡肉——4.完满的倾听
晨曲
醒:1.长时间的沉睡——2.种种醒法
争吵
争吵:1.从前,争吵——2.争吵的机制——3.没完没了的争吵——4.无意义的争吵——5.最后拍板
“没有一个神甫为他送葬”
孤单:1.重皈异教者——2.所有的门都关上了——3.恋人的孤独——4.与世隔绝——5.我为何孤单
符号的不确定性
符号:1.什么东西的符号——2.常识提供矛盾的答案——3.言语的保证
“今夜星光灿烂”
回忆:1.回想——2.未完成过去时
轻生之念
自杀:1.家常便饭——2.谈论自杀——3.高贵与荒唐
就是这样
就是这样:1.什么——2.如是Ⅰ——3.如是Ⅱ——4.迟钝呆板的言语——5.星宿的友谊
温情
温情:1.温情与需要——2.温情与欲望
结合
结合:1.天堂——2.无法想象——3.没有角色——4.会死去的,也是可能的
真实
真实:1.绝对的知识——2.真实的感受——3.无法压缩的幻想——4.七斤重的袍子
有节制的醉
占有欲:1.清心寡欲——2.打消占有欲,但并不退缩——3.权宜之计——4.禅与道之间——5.有节制的醉
《恋人絮语》:
相思
相思。情人的离别——不管是什么原因,也不管多长时间——都会引出一段絮语,常常将这一分离的时刻视为受遗弃的严峻关头。
1.远方的情人
许多小调、乐曲、歌谣都是咏叹情人的远离。而在维特的生活中却没有这一经典性的情境。理由很简单:情偶(夏洛蒂)并没有远离他乡;偶尔离开的是恋人自己——维特。而远离是就对方而言的,对方离开了,我留下了。对方永远不在身边,处在流离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说,对方始终漂泊不定,难以捉摸;我——热恋中的我——又注定了得守株待兔,不能动弹,被钉在原处,充满期冀,又忐忑不安——像火车站某个被人遗忘在角落里的包裹。思念远离的情人是单向的,总是通过呆在原地的那一方显示出来,而不是离开的那一方;无时不在的我只有通过与总是不在的你的对峙才显出意义。由此看来,思念远方的情人从根本上就意味着恋人的位置与他情人的位置无法相互取代;这就是说:我爱对方要甚于对方爱我。
2.女性的倾诉
要追溯历史的话,倾诉离愁别绪的是女人:女人在一处呆着,男人外出狩猎,四处奔波;女人专一(她得等待),男子多变(他扬帆远航,浪迹天涯)。于是,是女人酿出了思夫的情愫,并不断添枝加叶,因为她有的是时间;她边纺织边浅吟低唱,纺织小曲里透露出安详宁静(纺锤发出单调的嗡嗡声)和怅然若失(听来那么遥远,风尘仆仆的节奏,大海的汹涌,车行的辚辚声)。由此看来,一个男子若要倾诉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便会显示出某种女子气:这个处于等待和痛苦中的男子奇迹般地女性化了。男子女性化的原因主要不在于他所处位置的颠倒,而在于他的恋爱。(神话和空想:人类社会起源归功于——未来也将属于——有女性气的主体。)
3.遗忘
忍受分离有时对我来说并不十分难。这样我就“正常”了:“大家”怎样忍受“情人”的分离,我也怎样忍受;我很早就习惯了与母亲的分离——尽管如此,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件痛苦的事(别说感到惊恐了)——所以还能对付。我像个顺利断奶的孩子;在这期间,我能从其他地方摄食,而不必再依赖母亲的乳汁。‘
这种忍受分离的办法便是忘却。我时常有所不专,这是我赖以生存的条件;要是我不能忘却的话,那简直要我的命。恋人若无法忘却,有时会因记忆的魂萦梦牵身心交瘁,过度紧张,而最终死去(如维特便是)。
(在孩提时代,我无法忘却:在那些被冷落的日子里,母亲去远处于活了,漫漫长夜没有尽头;夜幕降临时,我会到塞夫勒一巴比隆的Ubis公共汽车站去等她;汽车一辆接一辆地驶过,上面总没有她的影子。)
……
面对着这位西方文坛的显赫大师,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没有一座语言范畴的小庙能容得下这位大菩萨。70年代,法国“门槛”出版社推出一套声势浩大的丛书:“永恒作家论丛”,从古希腊学究到当代荒诞派尽皆收入,专邀学界权威撰写专著评述。惟独这位当时尚在世的巴特,令卑躬的学者们像生怕亵渎神灵似的不敢问津。而他在学坛的深远影响又令人欲罢不忍。于是出现了有趣的现象:《罗兰·巴特》,作者——罗兰·巴特。谁能摸得准他呢?翻开流行于西方学术界的思潮流派的经籍文献索引: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符号学,接受美学,释义学,解构主义……里面总有巴特的一席之地。马克思、萨特思辨的印迹,布莱希特和索绪尔理论的折射,克莉斯特娃和索莱方法论的火花,德里达深沉隐晦的年轮,尼采的回声,弗洛伊德和拉康的变调在巴特笔端融合纷呈。这位大才子的意识流动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让追寻他足迹的崇拜者冲着他飘忽的背影直发愣。当人们折服于他在符号学上的造诣而将他推上符号学学会主席的宝座时,他自己压根儿已不再将符号学当回事,早已“心不在焉”了。严谨的学术权威们像诸神一般在法国学坛的所谓“巴塞侬”神庙各就各位,虎踞龙盘,巴特却甘愿在神庙外的台阶廊沿(他所津津乐道的“边缘”)起舞弄清影,拣尽寒枝不肯栖。
已经很少有人再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巴特是继萨特之后的法国学界的另一位“现代大师”。在法兰西学院开讲时,肃穆森严的学府深院竟然会门庭若市。从外国游客到退休教师都会趋之若鹜——他对日常生活的杂感顷刻间就会以醒目的大标题被搬到报刊杂志上。
他的晚年著作《恋人絮语》竟然成了畅销书,甚至被搬上了舞台。
西方一些学术刊物:《如是》(1979年秋季号),《评说》(1972年1月号),《北极》(1974年),《有形语言》(1977年秋季号),《二十世纪文学研究》(1981年春季号),《诗学》(1981年9月号)……竞相出版研究专刊探讨巴特的思想。
巴特以对法国文化的精湛研究而著称,而他本人也成了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
既然是“现代大师”,从何而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从巴特那里窥见了各自的兴奋焦点。在许多人看来,巴特首先是结构主义思想家,是以结构主义眼光来打量文化现象的先驱;是他将符号学推向了法国学术界的前沿;是他勾勒了结构主义“文学科学”的蓝图。
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巴特又绝非是科学精神的体现者,而是一个追求快感乐趣的人本主义的化身。为满足快感而阅读,管他天王老子,无视清规戒律,我爱怎样读就怎样读。
巴特又被奉为学术界的“先锋派”。当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人物罗伯—格里耶等人的实验性小说被法国批评界斥为不可卒读的一团糟时,巴特挺身而出,拔笔相助,并且断言:只有“不可卒读”才体现了文学的最终目的,因为它向读者的期待心理进行了挑战。由此,他力贬“可读性”作品,推崇“可写性”文本——读者不知怎样读,只能靠想象(边读边创作即“写作”)。
有趣的是,巴特在文学主张上厚今薄古,但他批评实践的重心显然又是厚古薄今,他不遗余力地推崇新小说,而他的评论激情却都是宣泄在法国的经典作家身上:拉辛和巴尔扎克。他最喜爱的是“从夏多布里昂到普鲁斯特期间的法国文学”。这一“悖论”现象只能解释为:巴特是以现代批评家的眼光去读古典文学作品的。
巴特曾专门举办了一个研讨巴尔扎克的《萨拉辛》的讨论班,历时两年,讨论班的结晶便是巴特著名的批评著作《S/Z》。1975年1月,巴特在巴黎高师又开了个讨论班,选择的文本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初衷是探讨拆解语言,摆弄语言的“外衣”,研究一种话语——即情话,恋人的絮语——独自的特性。维特是充满激情的思辨型恋人的原型,他的一派痴语是典型的恋人情话。讨论班的聚焦点不是这部文学名著本身,而是其中恋人的倾吐方式和絮语的载体。两年后,巴特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双向运动”(double movement)的不知不觉之中,他已将自己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倾注到书中的情境里去了。最后是水乳交融,落入了一个类似庄生梦蝶的迷惘格局。更有甚者,参加讨论班的才子情种们又都在他们的发言中倾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于是巴特改变了初衷,讨论班的结晶——《恋人絮语》不再是关于情话的论述,不再是诉诸一种一板一眼的科学语言来笼统地概括描述情话,而是一种新的文体,一种虚构的文字。巴特借鉴了尼采的戏剧化手法,挣脱了超然局外的“元语言”的刻板束缚。转叙论述成了直接演示,行文成了“动真格的”话语(un discours “monte”)。
《恋人絮语》的结构匠心旨在反恋爱故事的结构。诸篇章常常以某一生动的场景或情境起首,完全可以任其自然地衍生出一个个爱情场景或故事。但行文却常常戛然而止。为什么不继续下去?为什么不干脆写部小说?巴特认为,对情话的感悟和灼见(vision)从根本上说是片断的、不连贯的。恋人往往是思绪万千,语丝杂乱。种种意念常常是稍纵即逝。陡然的节外生枝,莫名其妙油然而生的妒意,失约的懊恼,等待的焦灼……都会在喃喃的语流中激起波澜,打破原有的涟漪,荡漾出别的流向。巴特神往的就是“恋人心中掀起的语言波澜的湍流”(就像诗人叶芝从飞旋的舞姿中瞥见一种永恒的和谐一样)。“像一个细心的厨师,他留意不让语言变稠,变粘”(莱奇:《解构主义引论》,第112页)。
由此,巴特将绵绵语丝斩为片断,无意雕凿拼凑一个有头有尾的爱情故事。在他看来,一个精心建构的首尾相顾、好事多磨的爱情故事是“社会以一种异己的语言让恋人与社会妥协的方式”(Le grain de la voix,第267页)。敷设这样一段故事不啻是编织一个束缚自己的罗网。真正为爱情而痛苦的恋人既没有从这种妥协中获益,也没有能成为这种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爱情不可能构成故事,它只能是一番感受,几段思绪,诸般情境,寄托在一片痴愚之中,剪不断,理还乱。因此,《絮语》的结构设想就是要碎拆习见的恋爱故事结构,即使是片断情景的排列,也不是依从常人所理解的爱情发展顺序(如一见钟情之后便是焦灼期待等等)。
全书的诸般情境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其用心在于,避免导致某种(用偶然的,随心所欲的排列而引起的)误会——似乎作者在煞费苦心的排列中要传递某种“爱情哲学”,或某种“思想体系”,而这正是巴特所要避免的。书中的所谓“恋人”是一个复合体:纯洁幻想的恋人与智慧深邃的作者的结合,想象的激情与冷静的自制(表现力)的统一(就像任何一部作品的诞生一样)。这里,应该提醒读者体味巴特的苦心:反恋爱故事,即着力表现恋人的想象激情,而不是“故事”或“正确表达”。这种辞典式的罗列形式透出了一种冷静,是一种不加掩饰、文饰的表达方式,似乎告诉人们这里面既没有隐私,也不是什么自白,同时也揭示了恋人并不是个什么不同凡响的人杰,而只是一个在习见与陈词中挑拣的现代文化人。恋人在表演恋人的角色,这个角色由习俗陈规决定;艺术提供给他感觉、情绪和词句。他的痛苦是可望不可即而产生的焦虑;他无法越过陈规的雷池以更直接的形式实现他的渴求。他不得不对符号加上臆想的虚线(延长线)。爱人的虚位乌有(即“不在”)成了仅有的“存在”。恋人在这种虚拟的“存在”上宣泄恋物、象征和释义的激情。这一模式在西方自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14世纪诗人彼得拉克始,就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竞相搬弄演衍。巴特的独创之处是赋予其浓厚的符号学色彩。热恋中的自我是一部热情的机器,拼 恋人絮语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high哈哈哈哈哈哈哈哈high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有点意思。。。。。。
评分年前依然能这么快送货 上六楼 特别感谢快递 东西特别好用
评分物美价廉,值得购买,下次再来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还好
评分书很不错,快递很快。。
评分纸张差且薄像盗版
评分把恋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及其心理活动描写的很出彩
恋人絮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