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套装共2册)》包括《中医师承学堂·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上册)》《中医师承学堂·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下册)》共2册。《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套装共2册)》乃余从医40年来的心得体会。第壹部分是医论,选录了余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为培养研究生所做的专题讲座、报告,以及有关中医理论和临床总结的资料。目的在于理论要和实践紧密结合,用中医理论指导当前的临床实践,通过实践再来提高理论认识。中医理论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自我发展的过程,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从低层次走向比较高的层次。虽然中医的理论来自临床实践,由于受古代哲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直观、笼统、自发的性质,但是瑕不掩瑜,中医理论绝大部分还是能够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的。我们在通过实践提高理论认识的同时,就应当自觉地摆脱有关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使中医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这样将有助于中医学的飞跃发展。第二部分是医话,选录了一些余在临床实践中的有关看法,包括思路方法、病机证治、研究述评、经验体会、分析探讨等,以供临床参考,有些看法虽不全面,但是从临床实践中得来的认识,为了开拓思路、丰富理论、提高疗效,似有探索的必要。第三部分是医案,为余从事临床实践的部分记录,从医40年来,虽然在内科专业范围内做了一点工作,但20世纪60年代重点是传染病的临床研究,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重点探讨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录
中医师承学堂·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上册)》目录:
医论
《内经》中的病因与发病
《内经》中的诊法
《内经》厥证的探讨
《内经》热病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研究《伤寒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伤寒论》的辩证法思想
对《伤寒论》六经辨证及其传变的看法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的统一性
《伤寒论》太阳病的探讨
《伤寒论》阳明病的探讨
《伤寒论》少阳病的探讨
《伤寒论》太阴病的探讨
《伤寒论》少阴病的探讨
《伤寒论》厥阴病的探讨
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脉诊的探讨
《温病条辨》舌诊运用规律的探讨
中药性味组成的治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温病条辨》代表性方剂的分析
中医“肾”的生理、病理及诊治原则
肾命学说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脾胃学说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
李杲学术思想初探
张景岳对虚损病机的认识
中医治则与治法的探讨
中医病因证治探讨
热病证治探讨
脏腑证治的探讨
中医心理卫生
中医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试论汇通学派在中医发展史上的作用
中医辨证论治中的辩证法
中国传统医学在诊断治疗上的特点
(1983年在墨西哥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的发言)
怎样用传统方法开展中医内科的临床研究
中医学临床思维的特点及常见的偏向
支气管哮喘60例临床分析
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体会(附90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合并腹水的体会
中西医综合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体会——附25例分析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中医治疗体会——附37例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40例的疗效观察
慢性肾炎中医治疗规律的探讨——附100例临床分析
慢性肾衰竭中医治疗的体会——53例临床分析
时氏二金石韦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00例疗效观察
建国40年中医对肾与膀胱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肾小球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
《中医师承学堂·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下册)》
精彩书摘
《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套装共2册)》:
314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少阴病脉沉,指寒邪深入于脏,温之不容以不急也,故用四逆汤。324条胸中实是胸中有寒痰实邪阻滞,故饮食入口即吐,不进食时亦有欲吐不吐之感,胸阳被阻故手足寒,脉弦迟亦为寒痰阻遏阳气不布之象,故当吐之。如不是胸中实邪,而是膈上寒饮,则为阳气不化,而致水饮内停,水寒之气上逆而干呕,故不宜吐,应当用四逆汤温之。225条则为表热里寒,因里急自当救里,故亦用四逆汤温之。385、325条为阴阳两虚,脉微为阳虚,涩则为阴虚。因下利而使津液亦耗损,故日亡血。寒邪上逆则呕,阳虚卫外不固则汗出,阳虚下陷则大便次数多,阴虚津少故大便量不多。314条少阴下利用白通汤,结合315条尚可见脉微,因阳气本虚,再加以下利,恐阳下脱,故以白通汤急通上下阳气,本方所治,当比四逆证为重。
四逆汤是以四逆为方名,当以四逆为主证,四肢厥逆是厥阴病的主要表现,为何厥阴寒厥用之,少阴阳虚阴盛也用之,太阴里证下利亦用之,究竟四逆汤以何经为主?四逆汤是以回阳救逆而应用于寒厥,自当是治疗寒厥的主方,但是寒厥中尚有格阳、戴阳之危象,故以通脉四逆、白通加猪胆汁等以辅佐之。因四逆温阳祛寒之力较强,故少阴阳虚、太阴虚寒皆可用之。
(2)阳虚水泛:《伤寒论》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至四五日,腹痛下利,为阳虚阴寒之证,如小便利是纯寒无水,属附子汤证,今小便不利,乃夹有水气。水寒之邪外浸渍于肌表,故四肢沉重疼痛,内盛于里故腹痛自利,水气上犯于肺则咳,停滞于中而使胃气上逆故呕,均属水气变动不居之征,为阳虚不能化水之候,故用真武汤以温阳利水。真武汤用于阳虚水泛,四逆汤、附子汤用于阳虚阴盛,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多属急性感染性疾病后期,全身抵抗力极度衰退,或合并心衰时,可以应用。
……
前言/序言
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套装共2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