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齿轮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

塑料齿轮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欧阳志喜,张海臣 著
图书标签:
  • 塑料齿轮
  • 注射模具
  • 模具设计
  • 模具制造
  • 塑料模具
  • 齿轮模具
  • 注塑工艺
  • 模具技术
  • 机械设计
  • 工业制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434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31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1
字数:5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我国汽车、仪器仪表、家用电器、钟表、玩具、办公文仪以及国防军工企业中,从事塑料齿轮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及从事齿轮注塑工艺和齿轮检测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和科研院所有关的科技人员参考。
1作者30多年从事塑料齿轮注射模设计与制造的经验总结,融入了国内外塑料齿轮注射模具设计制造的科技成果、点滴经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
2 内容实践性很强,所有资料、实例均来自塑料齿轮设计与生产一线
3 塑料齿轮设计、模具设计、生产全流程实用技术详细解读,服务生产一线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塑料齿轮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是作者30多年从事塑料齿轮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经验总结,融入了国内外塑料齿轮注射模具设计制造的科技成果、点滴经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特性以及塑料齿轮常用材料等基础知识,塑料齿轮注射模具设计特点与步骤,注射模具六大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设计,注射模齿轮型腔及其电极参数尺寸的设计,不同类型示例齿轮注射模具结构设计与工作过程,注射模具的制造工艺,EDM电火花加工齿轮型腔的典型工艺,注射模具的试模过程,以及常见各种质量问题的对策。本书重点介绍了各种齿轮注射模具的典型结构与工作过程及其制造工艺,以及注射模齿轮型腔和电极参数尺寸设计计算与多种特殊加工工艺。
本书可供我国汽车、仪器仪表、家用电器、钟表、玩具、办公文仪以及国防军工企业中,从事塑料齿轮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及从事齿轮注塑工艺和齿轮检测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和科研院所有关的科技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齿轮注射成型工艺及其常用塑料1
第一节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特性1
一、收缩性1
二、流动性2
三、吸湿性3
四、相容性3
五、热敏性4
第二节注射成型原理及其过程4
一、塑料注射成型原理4
二、注射生产前的准备4
三、注射成型过程6
四、注射成型过程中塑料熔体流程的特征7
第三节注塑机的类型与基本参数8
一、注塑机的类型8
二、注塑机的基本参数10
第四节注射成型主要工艺参数13
一、温度13
二、压力14
三、生产周期15
第五节塑料齿轮常用材料16
一、聚甲醛(POM)16
二、尼龙(PA66与PA46)18
三、聚碳酸酯(PC)20
四、聚苯硫醚(PPS)21
五、聚醚醚酮(PEEK 450G)22
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24
七、齿轮常用塑料有关性能的比较25
第二章塑料齿轮注射模的设计特点与步骤27
第一节塑料齿轮注射模的分类27
第二节塑料齿轮注射模的设计特点28
第三节塑料齿轮注射模的设计步骤31
第三章塑料齿轮注射模的设计35
第一节注射模模架的选用35
一、标准模架的种类及用途35
二、标准模架的选用方法36
三、非标准模架主要零件的精度要求37
第二节浇注系统的设计38
一、浇注系统设计原则38
二、流道设计38
三、浇口设计44
四、热流道系统应用52
第三节齿轮型腔典型结构设计56
一、圆柱直齿轮型腔结构设计56
二、圆柱斜齿轮型腔结构设计57
三、蜗杆型腔结构设计62
四、滑块式蜗杆型腔结构设计65
五、圆柱双联齿轮型腔结构设计66
六、直齿锥齿轮型腔结构设计68
第四节排气系统的设计69
一、注塑过程产生气体的原因及其影响69
二、排气系统设计的要点及其对注射聚甲醛齿轮的影响70
三、排气系统设计70
第五节脱模机构的设计74
一、浇注系统凝料脱模机构设计74
二、齿轮注射模脱模机构设计76
第六节模温调节系统的设计79
一、齿轮注射模冷却系统设计79
二、齿轮注射模加热系统设计83
三、模温调节系统密封圈的规格及使用84
第七节注射模导向及精定位组件的设置85
一、齿轮注射模开合模导向组件的设置85
二、齿轮注射模精定位组件的设置86
三、导向组件设计精度的确定88
第八节齿轮注射模重要零部件的设计90
一、成型零部件尺寸及精度设计90
二、齿轮型腔材料选择92
三、模具标准零部件的技术要求97
四、定、动模板尺寸及精度设计106
第四章齿轮型腔参数尺寸设计计算109
第一节塑料齿轮收缩率机理分析与验证109
一、齿轮型腔齿形角修正的早期计算公式109
二、塑料齿轮各向同性向心胀缩机理的研究与验证110
三、塑料齿轮收缩率及其成型工艺的影响112
第二节齿轮型腔参数及尺寸设计计算116
一、齿轮材料收缩率的选择116
二、圆柱渐开线齿轮型腔参数及尺寸设计计算方法118
第三节渐开线齿轮型腔参数尺寸设计计算119
一、直齿轮型腔参数尺寸设计计算119
二、斜齿轮型腔参数尺寸设计计算121
三、薄壳型斜齿轮型腔参数尺寸设计计算124
四、带嵌件斜齿轮型腔参数尺寸设计计算127
第四节其他齿轮型腔参数尺寸设计计算134
一、渐开线蜗杆型腔参数尺寸设计计算134
二、渐开线蜗轮型腔参数尺寸设计计算136
三、直齿锥齿轮型腔参数尺寸设计计算139
四、钟表齿轮型腔参数尺寸设计计算150
第五章塑料齿轮注射模结构设计和工作过程156
第一节圆柱齿轮注射模结构设计与工作过程156
一、圆柱直齿轮注射模156
二、圆柱斜齿轮注射模160
三、圆柱内齿轮注射模165
四、钟表齿轮注射模168
第二节直齿锥齿轮注射模结构设计与工作过程171
一、锥齿轮整体式型腔注射模171
二、锥齿轮组合式型腔注射模173
第三节圆柱蜗杆注射模结构设计与工作过程175
一、上旋式脱模注射模176
二、下旋式脱模注射模178
三、滑块式蜗杆型腔注射模181
第四节蜗轮注射模结构设计与工作过程184
第五节双联齿轮注射模结构设计与工作过程186
一、双联直齿轮注射模186
二、双联直齿�残背萋肿⑸淠�188
三、双联斜齿轮注射模189
四、双联蜗杆�残背萋肿⑸淠�191
第六节特种塑料齿轮注射模结构设计与
工作过程194
一、带金属嵌件塑料齿轮注射模194
二、塑料直齿轮二次挤压注射模196
三、圆柱人字齿轮注射模200
四、特种双联斜齿轮注射模203
第六章塑料齿轮注射模制造206
第一节齿轮注射模标准模架工艺安排206
一、内模贯通镶嵌式注射模的工艺安排207
二、开框镶嵌式注射模的工艺安排208
第二节注射模标准模架检查209
一、注射模标准模架的技术条件210
二、注射模标准模架的检查210
第三节双联斜齿轮注射模的加工流程212
一、模具制造工艺难点分析212
二、双联斜齿轮注射模加工流程的设计213
第四节齿轮注射模模板的加工214
一、定、动模板及其组件加工214
二、其他模板加工220
第五节双联斜齿轮注射模内模组件加工222
一、定、动模斜齿轮型腔加工222
二、大斜齿轮电极及其型腔轮齿电火花成型加工225
三、定、动模型腔座及动模型芯加工227
第六节注射模其他零件及其流道加工229
一、其他零件的加工229
二、流道加工231
第七节齿轮注射模的装配与验收232
一、装配前的准备工作232
二、动、定模内模组件的装配与调整234
三、动、定模型腔复位杆的装配与调整236
四、定距拉杆及拉板的装配与调整237
五、顶出与复位系统的装配与调整238
六、齿轮注射模的验收239
第七章齿轮型腔成型加工技术240
第一节齿轮型腔电火花成型加工240
一、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及其工艺准备240
二、回转式电火花展成加工243
三、齿轮电极参数尺寸设计与制造250
四、电火花成型加工的质量问题及其预防措施260
第二节齿轮型腔电火花线切割加工263
一、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与机床263
二、渐开线圆柱齿轮型腔齿廓的构成与设计计算270
三、齿轮型腔齿形线切割编程276
四、齿轮型腔和型芯慢走丝线切割加工工艺276
五、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特殊用途278
第三节齿轮型腔电铸成型工艺279
一、电铸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79
二、电铸工艺流程及其设备280
三、齿轮型腔电铸方式的改进281
四、电铸成型的特殊用途284
第四节齿轮型腔冷挤压成型工艺285
一、齿轮型腔冷挤压成型的主要方式285
二、齿轮型腔冷挤压成型工艺要点286
三、齿轮型腔冷挤压成型工艺的优缺点287
第五节齿轮型腔及电极特种加工工艺288
一、直齿锥齿轮型腔成型加工工艺288
二、齿轮型腔挤压珩磨工艺的应用294
三、齿轮型腔表面软氮化处理296
四、四轴联动加工中心及CNC滚齿机的应用300
第八章齿轮注射模试模与维护保养305
第一节齿轮注射模试模305
一、试模前的准备工作305
二、注塑机及周边设备规格与型号选择306
三、试模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307
第二节齿轮注射模试模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309
一、注射模试运行检查与注射工艺参数调整309
二、常见问题及排除310
三、注射成型生产的基本条件311
四、注射模的热平衡问题312
五、PEEK(聚醚醚酮)齿轮的试模313
六、PA(聚酰胺)齿轮的试模314
第三节齿轮注射模试模的首件检测316
一、试模样件的准备316
二、试模齿轮样件的检测319
三、齿轮强度测试及寿命试验323
第四节齿轮注射模修模方案的确定与实施325
一、齿轮注射成型制品的不良缺陷325
二、齿轮注射成型的精度不良分析331
第五节齿轮注射模维护与保养336
一、齿轮注射模的维护保养336
二、齿轮型腔及内模组件的维护保养337
附录340
附录一齿轮注射模排气系统与温度调节系统340
附录二塑料注射模零件的标准及应用357
附录三塑料注射模验收细则379
参考文献391

前言/序言


《精细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优化》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各类高精度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重点关注传统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化、实践性强的零件加工解决方案。本书不涉及塑料齿轮注射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而是将视野聚焦于更广泛的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精细加工领域。 核心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精细机械零件加工基础理论与技术 材料特性与加工性能分析: 详细阐述了不同金属材料(如高强度合金钢、钛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等)和部分高性能工程塑料(与注射模具使用的材料不同,聚焦于可用精密加工的类型)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及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深入探讨了材料硬度、韧性、延展性、热导率、加工硬化倾向等关键参数如何决定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以及表面质量。 引入了先进材料(如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在特定精密加工场景下的应用及其独特加工挑战。 切削原理与工艺参数优化: 全面回顾了车削、铣削、钻削、镗削、磨削、抛光等经典切削加工原理,并结合数控(CNC)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重点讲解了影响切削效率、刀具寿命和加工精度的关键工艺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刀具几何角度、切削液选择与使用等。 引入了基于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旨在实现最佳的加工效果和经济性。 深入探讨了微小切削、超精密加工等前沿技术,以及其在纳米级精度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刀具选择与磨损机理: 详细介绍了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刀具、立方氮化硼(CBN)、金刚石刀具等各类刀具材料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系统讲解了刀具磨损的常见类型(如磨损、粘结、塑性变形、崩刃等)及其发生机理,并分析了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 提供了刀具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刀具修磨与再生的技术要点。 表面完整性控制: 深入分析了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加工变形等因素如何影响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层显微组织、残余应力、疲劳寿命等表面完整性指标。 探讨了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多种因素,如刀具磨损程度、切削液的冷却润滑性能、加工顺序、装夹方式等。 提出了改善和控制表面完整性的有效工艺措施,如优化切削参数、选用合适的刀具、采用先进的加工方法(如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等)以及后处理技术(如应力消除、抛光等)。 第二部分:先进制造技术在精细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数控加工(CNC)技术深度应用: 详细讲解了三轴、四轴、五轴联动CNC加工的原理、编程方法及在复杂零件加工中的优势。 重点介绍了CNC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多功能复合加工中心等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 探讨了CNC加工中的自动换刀、自动测量、在线监测等技术,提升加工效率和精度。 非传统加工方法: 电加工(EDM)与电解加工(ECM): 详细阐述了电火花加工(穿孔、成型)和电解加工在加工硬质合金、耐热合金等难加工材料中的原理、工艺参数选择及应用案例。 激光加工: 介绍了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熔覆、激光打孔等技术在精细零件制造中的应用,分析了激光加工的优势和局限性。 超精密加工技术: 讲解了车削、铣削、磨削的超精密化技术,包括金刚石车削、离子束抛光、磁流变抛光等,以及其在微电子、光学元件等领域的应用。 磨粒流加工(Abrasive Flow Machining): 介绍了利用高流动性磨料去除材料、改善表面质量的技术,适用于复杂曲面和内腔加工。 增材制造(3D打印)在精细零件制造中的协同应用: 探讨了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电子束熔化(EBM)等金属3D打印技术在制造复杂结构零件、定制化零件方面的潜力。 重点关注3D打印后的后处理工序,包括支撑去除、热处理、机加工精加工等,以达到最终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 分析了3D打印与传统减材制造工艺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制造出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精细机械零件。 第三部分:精细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实例与案例分析 航空航天领域精密零件加工: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起落架关键部件、导航系统精密组件等,详细解析其材料特性、加工难点、工艺路线选择、关键工序控制以及质量检验方法。 着重分析如何通过多轴联动CNC加工、超精密磨削、特种加工等技术实现零件的高精度、高可靠性要求。 医疗器械精密组件加工: 以植入物、手术器械、诊断设备核心部件等为例,分析生物相容性材料(如钛合金、不锈钢、PEEK等)的加工特性。 重点讲解如何通过精密车削、磨削、抛光等工艺确保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和无菌性。 半导体设备精密运动部件加工: 选取真空腔体、精密导轨、微调平台等部件,分析对材料纯度、表面平整度、清洁度、尺寸稳定性等苛刻要求。 探讨了在洁净室环境下的精密加工、精密清洗、表面处理等技术。 汽车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精密部件加工: 以曲轴、凸轮轴、齿轮(与模具制造不同,聚焦于成品加工)、液压阀体等为例,分析大批量生产中如何实现高精度、长寿命、低成本的加工。 重点介绍高效的CNC加工策略、在线测量与反馈控制技术。 第四部分: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 尺寸测量技术: 详细介绍三坐标测量机(CMM)、光学测量仪器、激光扫描仪、表面轮廓仪等精密测量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误差分析。 讲解形位公差(GD&T)的标注与检测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测量报告进行工艺过程评估。 表面质量检测: 介绍显微镜、粗糙度仪、表面形貌仪等用于检测表面粗糙度、表面缺陷、表面层结构等。 探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探伤、涡流探伤)在确保零件内部质量方面的应用。 工艺过程控制与优化: 讲解统计过程控制(SPC)在监控加工过程波动、预防不合格品产生中的作用。 介绍过程能力指数(Cp, Cpk)的应用,评估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持续优化加工工艺,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本书旨在为机械制造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研究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全面、深入、实用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掌握精细机械零件加工的核心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提升产品制造的整体水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干货满满”,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实用的信息和宝贵的经验。我一直对塑料齿轮的精密制造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如何保证齿轮的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这本书,就为我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它从塑料材料的选择入手,详细介绍了不同塑料的性能特点,以及它们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表现。然后,它深入到模具的设计,包括型腔、型芯、分型面、冷却系统、排气系统、顶出系统等等。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熔体流动性”的讲解,他详细介绍了影响熔体流动性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模具设计来改善熔体流动性,从而保证齿轮的均匀填充和尺寸精度。书中的“收缩率分析”章节,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塑料的收缩率,以及收缩率对产品尺寸精度的影响,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设计技巧。我之前一直认为收缩率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值,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它涉及到材料的结晶度、成型温度、冷却速度等多种因素,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预测。这本书就像一本“工具箱”,里面包含了解决塑料齿轮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各种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技术类书籍,不仅仅是要把知识讲清楚,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且引导他们去思考。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模具设计的各种参数和公式,而是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模具开发过程中,让你感受到每一个步骤的重要性。比如,在讲解冷却系统的设计时,作者并没有仅仅给出几种常见的冷却方式,而是详细阐述了不同冷却方式对模具温度分布、注射周期以及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他通过大量的模拟分析数据和实际测量结果,直观地展示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冷却系统设计,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废品率。我特别喜欢他对于“热平衡”概念的阐述,这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简单的水路设计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冷却效果,而需要更复杂的考虑。此外,书中的“常见缺陷分析与对策”章节,对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很多时候,我们设计出来的模具可能在理论上是完美的,但在实际生产中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缩痕、翘曲、浇口痕等等。这本书就针对这些常见问题,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而且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大大提升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塑料齿轮模具的理解,已经从一个门外汉,提升到了一个能够进行初步设计和问题诊断的水平。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对塑料制品背后的工艺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精密的塑料齿轮,它们是如何在机械装置中悄无声息地发挥作用的?这本书,一本厚实的著作,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塑料齿轮注射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我最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图例和实际案例,将抽象的设计原理具象化。从最初的模具钢材选择,到复杂分型面的设计,再到冷却系统的优化,作者一步步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智慧的设计领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关注,比如在讨论顶出机构时,他不仅列举了不同类型的顶出方式,还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齿轮形状和材料下的适用性。这种详尽的讲解,让我仿佛亲身参与了一次模具的设计流程,每一个决策都有其背后的考量和依据。阅读过程中,我反复翻阅那些精密的CAD图纸,试图理解每一个线条、每一个角度所蕴含的设计意图。书中的一些关于流道和浇口设计的章节,更是让我对如何让熔融塑料均匀地填充模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于保证齿轮的尺寸精度和机械性能至关重要。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设计的齿轮模具的模样,那种成就感,即使只是纸上谈兵,也让我感到无比振奋。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它让我看到了工程技术背后严谨的逻辑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导师进行深度交流。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传递。我一直对塑料齿轮的模具设计过程感到好奇,尤其是如何将复杂的齿形完美地复制到产品中。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清晰的解答。它从最基础的模具结构设计讲起,逐步深入到每一个细节的考量。我尤其喜欢关于“流道和浇口设计”的章节,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浇口(如潜伏浇口、扇形浇口、搭接浇口等)的特点和适用性,以及流道的设计原则。他通过大量的模拟分析图,展示了不同浇口设计对熔融塑料流动状态、填充时间和产品均匀性的影响。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浇口,却蕴含着如此多的学问,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内部应力。书中还提供了关于“表面处理”和“模具抛光”的实用建议,这对于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防止粘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条理清晰,即使是复杂的工程概念,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塑料齿轮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有了一个全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叹。它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更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浇口和流道设计”的章节,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浇口(如潜伏浇口、扇形浇口、搭接浇口等)的特点和适用性,以及流道的设计原则。他通过大量的模拟分析图,展示了不同浇口设计对熔融塑料流动状态、填充时间和产品均匀性的影响。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浇口,却蕴含着如此多的学问,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内部应力。书中的“脱模设计”部分,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者不仅介绍了常见的顶针、推板、卸料板等脱模机构,还深入分析了如何根据齿轮的几何形状、壁厚分布以及所用塑料的收缩率,来选择最合适的脱模方案,并计算顶出力。这对于避免产品在脱模过程中发生变形或损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滑块和斜顶”等复杂机构的讲解,图文并茂,清晰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其原理和应用。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进入塑料齿轮模具设计的殿堂,让我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技能。

评分

我一直对机械制造中的细节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而塑料齿轮,作为许多精密机械的核心部件,其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更是我一直想深入探究的领域。这本书,绝对满足了我这种“挑剔”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本“工具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图表、公式和计算方法,能够让你在设计过程中随时查阅和参考。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分型面设计”的章节,作者从最基本的平面分型,一直讲到复杂的曲面分型,并且详细分析了每种情况下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齿轮的形状和结构选择最合适的分型方式。他还分享了一些关于“拔模斜度”的计算方法和经验法则,这对于确保齿轮能够顺利地从模具中脱出,避免损坏,至关重要。书中的“冷却系统设计”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一直认为,冷却系统就是简单地在模具上开一些水路,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冷却系统的设计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它涉及到热传导、对流等多种物理原理,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塑料材料和产品要求进行精细的计算和优化。作者还提供了一些关于“模具钢材选择”的建议,以及不同钢材的性能对比,这对于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总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地掌握塑料齿轮注射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可以说是循序渐进,非常适合有一定工程基础,但又想深入了解塑料齿轮模具设计的读者。它从基础的塑料材料特性和成型原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模具结构设计,包括分型面、型腔、型芯、冷却系统、排气系统、顶出系统等等。每一个部分都讲解得非常细致,而且穿插了大量的实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模流分析”的应用,他展示了如何利用专业的软件来模拟塑料在模腔内的流动和冷却过程,从而预测潜在的问题,并提前进行优化。这对于减少试模次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书中的案例,我看到了很多在传统设计方法下难以发现的问题,例如流线紊乱、温度不均等,而通过模流分析,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书中对于“排气设计”的讲解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排气结构,以及排气不良可能导致的缺陷,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之前一直觉得排气并不是特别重要,看了这本书才意识到,充分的排气对于保证产品质量,防止烧焦、黑点等缺陷,是多么的关键。这本书的内容扎实,信息量巨大,但又不至于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作者的语言风格清晰流畅,即使是复杂的工程概念,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解开了长久以来的一个技术谜团。我一直对塑料齿轮的精密制造过程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微小齿形的形成,以及如何保证它们在成千上万次的运转中依然保持精准。这本书,就如同打开了一个通往精密制造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停留在模具结构的层面,更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的考量。比如,在讨论“冷却系统”时,作者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冷却方式对模具温度分布的影响,以及温度不均可能导致的翘曲、缩痕等问题。他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计算公式和图表,帮助读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我最欣赏的部分是关于“热流道系统”的应用,作者深入浅出了讲解了热流道技术的原理、优点以及在塑料齿轮模具中的具体应用,让我看到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全新途径。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项目,展示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案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模具设计现场,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巧。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条理清晰,即使是复杂的工程概念,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严谨”和“实用”。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我一直对塑料齿轮的成型过程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微小的齿形是如何精确地被复制出来的。这本书,就为我揭开了这个神秘的面纱。它详细讲解了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成型过程中的作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分型面设计”的章节,作者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一直深入到复杂的曲面分型,并且详细分析了每种情况下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齿轮的形状和结构选择最合适的分型方式。他还提供了一些关于“拔模斜度”的计算方法和经验法则,这对于确保齿轮能够顺利地从模具中脱出,避免损坏,至关重要。书中的“冷却系统设计”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一直认为,冷却系统就是简单地在模具上开一些水路,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冷却系统的设计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它涉及到热传导、对流等多种物理原理,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塑料材料和产品要求进行精细的计算和优化。书中提供的“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更是让我看到了如何系统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模具的稳定运行。

评分

我一直觉得,好的技术书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读者的创造力。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模流分析”的应用。作者详细展示了如何利用专业的软件来模拟塑料在模腔内的流动、填充和冷却过程,从而预测潜在的问题,并提前进行优化。他通过大量的模拟结果图,直观地展示了不同设计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这让我深刻理解了“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书中的“排气设计”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排气结构,以及排气不良可能导致的缺陷,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之前一直对排气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充分的排气对于保证产品质量,防止烧焦、黑点等缺陷,是多么的关键。书中还提供了关于“模具寿命预测”和“模具维护”的实用建议,这对于提高模具的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塑料齿轮注射模具设计的各个方面,而且讲解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