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古代的“中央文件”,诏书具有至高无上的专业性宣礼教化的社会功能,从其萌芽、定型、发展到消亡,伴随着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兴亡历程,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的重要文献,在中国古代的众多文体中具有独特的
目录
前言
凡例
夏启王《甘誓》解读
商汤王《汤誓》解读
周武王《牧誓》解读
秦始皇《称始皇帝制》解读
西汉高祖《约法三章》解读
西汉高祖《誓安天下诏》解读
西汉文帝《除肉刑诏》解读
西汉文帝《遗诏》解读
西汉景帝《制<昭德>舞诏》解读
西汉武帝《求茂材异等诏》解读
西汉武帝《轮台罪己诏》解读
东汉光武帝《封功臣诏》解读
东汉光武帝《地震诏》解读
曹魏武帝《唯才是举三令》解读
蜀汉昭烈帝《临终二诏》解读
东吴大帝《令民举官吏扰民者诏》解读
西晋武帝《责成郡国守相巡行属县诏》解读
东晋哀帝《答桓温徙都诏》解读
南朝梁武帝《选诸郡国旧族居朝位诏》解读
北魏道武帝《治政诏》解读
北魏孝文帝《令官民各上便宜诏》解读
北魏孝文帝《均田诏》解读
北周武帝《设通道观诏》解读
隋文帝《伐陈诏》解读
隋文帝《括江南私造大船诏》解读
隋炀帝《定十科举人诏》解读
唐高祖《赐裴寂等恕死诏》解读
唐太宗《戒厚葬诏》解读
唐太宗《令群臣直言诏》解读
唐中宗《金城公主降吐蕃制》解读
唐玄宗《令蕃客国子监观礼教敕》解读
唐玄宗《亲征安禄山诏》解读
唐宪宗《制置诸道两税使敕》解读
后周世宗《整顿市内街巷诏》解读
北宋太祖《即位赦天下制》解读
北宋太祖《诫约藩侯郡牧不得令亲随参掌公务诏》解读
北宋太宗《修时政记诏》解读
北宋仁宗《建学诏》解读
北宋英宗《令中外举选人者务在得人不必满所限之数诏》解读
北宋神宗《令三司判官等上财用利害诏》解读
南宋高宗《诛岳飞诏》解读
金世宗《责尚书省不举人才诏》解读
元世祖《建国号日大元诏》解读
元世祖《伐宋诏》解读
明太祖《谕中原檄》解读
明太祖《访求师儒敕》解读
明成祖《巡狩北京免路迎献诏》解读
明成祖《北京宫殿告成诏》解读
明英宗《禁各官私交诏》解读
多尔衮《令旨》解读
康熙《除鳌拜上谕》解读
康熙《诏削吴三桂爵》解读
雍正《谕诸弟及诸大臣》解读
乾隆《“敕谕”英吉利国王》解读
嘉庆《谕治和珅罪》解读
道光《虎门销烟上谕》解读
光绪《明定国是诏》解读
宣统《逊位诏书》解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当代视野下的王者之言 中国诏书文化经典文本解读(L)》: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汉景帝刘启之子,西汉第五位皇帝。西汉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刘彻是刘邦的重孙、汉文帝的孙子、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期间大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创年号。他开疆拓土,功绩卓著,与秦皇并列,展大汉雄风。但由于连年征战,耗尽了国库,导致民生凋敝,在位晚年期间曾发生农民暴动,并在巫蛊案中冤杀无辜。驾崩后葬于茂陵,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
汉武帝继位后,在“文景之治”的雄厚基础上,继续推行汉景帝的政策,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推行了一系列英明决策和积极举措,彻底解决了诸侯王对中央政权的威胁问题,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儒家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解除了来自匈奴的威胁,加强了同周边国家、民族和地区的联系,从而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形成影响久远的大汉气象。
《求茂材异等诏》选自《汉书·武帝纪》,是刘彻在迫切需要人才的非常时期,为了招揽各种人才而颁布的诏书。当时,汉武帝统治初期任用的文武名臣都纷纷去世,由于缺乏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来经常而及时地递补人才,所以造成了统治阶层的人才空缺。再加上汉武帝刚把全国第一次划分为十三个州,把所剩无几的文武名臣大都派出去做州刺史。于是,西汉王朝出现了严重的人才危机。这种非常时期迫切的人才需求使刘彻深感焦虑,所以他特下此诏书,要求加快人才的选拔工作。开篇指出“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对选拔人才的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强调要善于驾驭和使用非常人才。这就为各类人才打开了仕进之门,保证了当时西汉人才辈出。
……
当代视野下的王者之言 中国诏书文化经典文本解读(L)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