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学课(精装版)

北大国学课(精装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风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经典
  • 文化
  • 历史
  • 传统
  • 中华文化
  • 北京大学
  • 精装
  • 人文社科
  • 启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4629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787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6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用一天的时间,系统品味老祖宗的智慧
没有机会去名校, 也能亲炙名师风采

市面上有10本叫北大国学课,但销量遥遥领先是我们季风著的《北大国学课》!
读完这本书,会对国学有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相关类图书推荐:








内容简介

《北大国学课》立意明确,用典生动有趣,适于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人士阅读。《北大国学课》收集和整理了北京大学历代大师们的经典研究成果,从“史”“儒”“禅”“道”“法”“兵”“医”“易”“礼”“食”这10个方面来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言语来剖析、解读传统国粹。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这是中国五千年人文智慧的趣味赏读。一书在手,就如走进北大课堂;一卷在握,就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尽收囊中。

作者简介

季风,作家,主要从事文学、历史社科类的图书策划和创作。先后出版过《轻松学国学》《功臣的非正常死亡》等图书。

精彩书评

今天我们所要振兴的“国学”,绝非昔日“尊孔读经”的代名词或翻版,而是还原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貌,真正继承和发扬由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传统学术文化。

——北大原副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

国学的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凝聚力,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能够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这是人文无用之大用,也是国学无用之大用。
——北大国学院院长、中央文史馆长袁行霈

*好的投资地方,是脖子以上。我们有多少人一生都把钱花在脖子以下了?你把《道德经》背下来,老子跟你一辈子;你把《孙子兵法》背下来,武圣人跟你一辈子;你把《论语》背下来,孔子曾子跟你一辈子;你把《心经》《金刚经》背下来,佛菩萨跟你一辈子。

——北大国学实践应用专家翟鸿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1.“三皇五帝”真有其人吗?
2.将皇帝称为“万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为什么汉朝分为“西汉”、“东汉”,宋朝却叫“北宋”、“南宋”?
4.皇帝的坟墓从什么时候开始叫“陵”?
5.“二十四史”指的是哪24部史书?
6.“三通四史”从何而来?
7.何谓“正史”与“野史”?
8.什么是编年体史书?
9.什么是纪传体史书?
10.纪事本末体及其代表作
11.国别体史书及其代表作
12.《周书》是记载周朝的史书吗?
13.改元和改朝换代的区别
14.我国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15.汉字是如何演化过来的?
16.中国历史中朝代的排序17.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和最长的皇帝
18.中华民族姓氏的起源
19.《史记》为什么是二十四史之首?
20.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二章 儒——“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的儒家思想
1.儒家学说的三种主张——礼治、德治与人治
2.什么是四书?什么是五经?
3.什么是“内圣外王”学说
4.什么是“中庸之道”?
5.儒家思想中“德”和“智”是什么样的关系?
6.“孝”和“悌”在儒家思想中的解读
7.儒家的“忠君”思想是如何成为统治工具的?
8.儒家关于“三戒”的智慧
9.我国历史上对孔子的尊称
10.古代的科举考试有没有年龄限制?
11.国子监是什么样的办学机构?
12.“孔门四科”包括哪四科?
13.“孔门十哲”指的是哪十位贤哲?
14.儒家的“孔门六艺”是哪六艺?
15.儒家的自我修身方法是什么?
16.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7.历代君王为什么要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
18.儒家为什么提倡“知行合一”

第三章 禅——佛法要义、释义人生的佛学思想
1.“佛教四谛”指的是什么?
2.佛教中的“大乘”与“小乘”有什么不同之处?
3.“阿弥陀佛”的由来4.佛家有哪“三宝”?
5.如何理解“无事不登三宝殿”?
6.佛家为什么把世界分为大千世界和红尘世界?
7.药师佛是何许“佛”也?
8.什么是佛家的“十二因缘”?
9.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是哪“六道”?
10.“八戒”是如何成为“佛教巨星”的?
11.出家剃成光头的缘由是什么?
12.为什么和尚头上会有戒疤?
13.佛家弟子为什么“化缘”?
14.和尚手里的念珠有何玄机?
15.佛门中的“敲木鱼”是怎么来的?
16.什么是佛学中的八正道?
17.“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18.什么是“三法印”?
19.佛教中为什么称死亡为“涅槃”?
20.佛教的“三无漏学”指的是什么?

第四章 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要义
1.“道”在中国古代到底是什么意思?
2.道家的“天人合一”传递出了哪些哲学含义?
3.“庄周梦蝶”讲述了什么样的道家理论?
4.道家为什么要讲“朝三暮四”?
5.“祸福相倚”是道家的智慧传承吗?
6.道家“无为之治”到底有什么寓意?
7.道教的戒律有哪些?
8.道教为什么提出“我命在我,不在于天”?
9.道家修行真的能够长生不老吗?
10.什么是“黄老之学”?
11.道教的“洞天福地”都有哪些?
12.道教是如何定义“道士”的?13.古代的道士真的会“炼丹术”吗?
14.为什么道教把死亡称为“羽化”?

第五章 法——以法为教的法家思想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刑法出自哪部著作?
2.禹刑为什么被称为五刑之始?
3.“刑”、“罚”分别是什么意思?
4.我国古代对抢劫犯有怎样的惩罚?
5.谁是我国古代受刑最为残酷的人?
6.古代行刑为什么要在秋后并且是在午时三刻?
7.历史上真有丹书铁券和免死金牌吗?
8.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9.古人也有维权意识吗?
10.什么是“五听”断案法?
11.“监”和“狱”有什么不同?
12.“监狱”是怎样产生的?
13.中国古代有哪些残酷刑罚?
14.杖刑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15.古代有哪些刑罚专门针对女性?
16.“浸猪笼”用于惩罚什么罪行?
17.一条鞭法对社会进程的推进
18.《天朝田亩制度》有哪些积极的法学思想?
19.最早学习西方体制的《资政新篇》
20.结束君主集权统治的“三民主义”

第六章 兵——上兵伐谋、居安思危的兵家谋略
1.《孙子兵法》是怎样成书的?
2.《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有哪些区别?
3.《孙子兵法》为什么会被尊为“兵经”?
4.古代的“三军”都指哪些军队?
5.军机处为何被称为清王朝的“内阁”?
6.“杯酒释兵权”是怎么回事?
7.古人都有“重文轻武”的思想吗?
8.军鸽的使用在我国历史上有怎样的记载?
9.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娘子军?
10.古代骑兵是怎样发展过来的?

第七章 医——从生命真谛中看中医的高度
1.中医为什么讲阴阳五行?
2.中医为什么被称为“岐黄之术”?
3.古人为什么用“大夫”、“郎中”来称呼医生?
4.古代的药铺是什么样子的?
5.什么是“四诊八纲”?
6.中医七大流派都有哪些?
7.什么是“奇经八脉”?
8.什么是脉象学?
9.什么是藏象学说?
10.什么是经络学说?
11.什么是运气学说?
12.“四诊法”是谁总结出来的?
13.《金匮要略方论》为什么被医家誉为“方书之祖”?
14.乾隆钦定《医宗金鉴》是部什么样的著作?
15.古人为什么要把行医说成是“悬壶济世”?

第八章 易——大易思维中的周易智慧
1.易学的卦象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六十四卦”?
3.《易经》有哪“十翼”之说?
4.什么是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5.什么是“河图”、“洛书”?
6.何为“九宫”?
7.何为《三易》?
8.奇门遁甲有什么奥秘?
9.古人为什么重视《易经》中的筮法?
10.古代人是如何用《易经》来预测吉凶的?

第九章 礼——仁义礼智信背后的国学含义
1.古代官场中的“夺情”和“丁忧”制度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指的是什么?
3.“礼”是古人安身立命和齐家治国的根本吗?
4.为什么说“孝”是传统文化之根?
5.“三纲五常”对我国古代专制社会的影响
6.为什么说“三从四德”是对妇女的压制?
7.古人讲的五礼是什么?
8.“长跪”为什么不是长时间地跪?
9.古人是如何尊称别人、谦称自己的?
10.避讳有什么样的渊源?
11.为什么说谥号是对死者的“盖棺定论”?
12.端午节是怎样驱除“五毒”的?
13.中元节为何被称为“鬼节”?
14.古人为何称妻子的父亲为“泰山”?

第十章 食——饮食文化中蕴涵的国学智慧
1.古人饮食文化中有哪八个境界?
2.中国有哪八大饮食派系?
3.为什么人们在“寒食节”这一天都不生火做饭?
4.“满汉全席”都有哪些讲究?
5.茶叶有哪些种类?
6.古人饮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7.中国十大名茶指哪些茶?
8.火锅在历朝历代是怎样演变的?
9.古人都吃哪些蔬菜?
10.我国传统的农作物有哪些?
11.古人吃饭也奉行一日三餐原则吗?
12.古人是怎样清洁口腔的?
13.古人都用什么样的食器?
14.《食经》是怎样成书的?

精彩书摘

《后汉书》,作者为南朝宋(东晋灭亡后,南方建立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之一)时的范晔,其所涉及的历史时间从汉光帝刘秀建立东汉开始,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前后共一百九十五年。《后汉书》内容为本纪和列传。后来范晔又与谢严合著《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和《州郡志》。可惜后来范晔被控谋反,谢严害怕受到牵连,将五志手稿全部烧毁,现存《后汉书》也就只有本纪和列传部分。
《三国志》,作者陈寿(三国时蜀国人,蜀亡入西晋),其内容主要为三国时期的历史。《三国志》包括魏、蜀、吴三国,其中魏国和吴国已经有一些史料可供陈寿参考,但蜀汉政权没有设置史官一职,因此蜀国部分的内容由陈寿亲自采集编写而成。夏侯湛欲编写《魏书》,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自愧不如,将稿件全部销毁,同时代史学家受其影响,将《三国志》推为正史,流传至今。
《晋书》,由唐朝的房玄龄主持编纂,内容从司马懿开始,一直记录到晋恭帝,涉及整个晋朝,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过程。由于受政府资助,相关史料又比较丰富,所以《晋书》的成书过程仅用了三年。由于编著者多为文学家,因而《晋书》在史学界有“词藻华丽,内容不实”的评价。
《宋书》,作者是南朝梁朝的沈约,内容涉及南朝宋朝的六十年历史,成书基于何承天、徐爰等史学家的著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宋书》指的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历史,而是在东晋灭亡后,南方建立起四个小朝代之一的宋朝,国姓为刘,开国者是刘裕,亡国者为刘準。
《南齐书》,作者是南朝梁朝的萧子显,内容记录了南朝齐朝的二十三年短暂历史。梁朝国姓为萧,开国者是萧道成,亡国者是萧宝融,而本书作者萧子显就是萧道成的皇孙。
……

前言/序言

   国学本身所涵盖的内容是复杂而又多样的,它不仅包括在古代中国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学说,还包括很多其他相关的学说派系。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国学就是这个国家最核心且传统的文化与学术,是了解一个民族集体价值观的最佳工具。
  虽然经典国粹对于炎黄子孙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和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代大师逝去之后,世人对于国学的研究热情却日益冷淡。1927年,王国维在颐和园昆明湖自沉,这不仅标志着一代宗师仙逝,也宣告了近现代国学研究走向式微。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利用价值更高的理工类学术研究成了大众的宠儿,于是,国学的生存空间遭到了进一步的挤压。
然而,不论经典国学在现阶段的生存状况有多难,都不能抹杀传统国粹对于一个国家的深远意义。已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话:“中国可以是一个经济大国,同时也可以是一个科技大国,但最根本的,中国还是一个文化大国。”在他看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壮大的根基,任何抛开经典国学搞研究的做法,都偏离了应有的轨道。而旅居台湾、与大陆隔水相望的乡愁诗人余光中也感慨道:“国学是一座山,我等只不过是蚍蜉尔。”
可以说,在国学大师看来,不管生存环境多么恶劣,弘扬国学精神、钻研国学精华,本身就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仅是传统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就目前而言,作为我国文史类科研成果最为显著的学府,北京大学对于国学典籍的研究探索处于领跑地位。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这里相继走出了季羡林、钱穆、翟鸿燊等国学巨匠。可以说,炎黄子孙的文化根基就隐藏在国学典范当中,而国学典范的精华部分,是经由历代大师们苦心积淀下来的;而那些孜孜不倦弘扬国粹的大师,又大多和北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些大师级人物的鼎力支持之下,逐渐暗淡的国学研究又重新回到了星光璀璨的年代,国学复兴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北大国学课》收集、整理了历代大师们的经典研究成果,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剖析、解读传统国粹。在这里,我们将全书划分成10章,分别是“史”“儒”“禅”“道”“法”“兵”“医”“易”“礼”“食”,希望通过上述10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够帮助大家系统化地认识国学。
在行文布局方面,本书立意明确,用典生动有趣,适于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人士阅读。当然,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我们在谋篇布局方面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想要真正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大师级人物,凭借某一本著作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我们也真心希望每一位翻阅过本书的读者,能够在自己喜欢的方向有所建树,成就自己的梦想。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够从这本书中汲取到宝贵的知识,并日益精进,学有所成。




《北大国学课(精装版)》图书简介 一、 缘起与初心:薪火相传,唤醒古韵 当今时代,信息洪流裹挟着我们前行,快节奏的生活似乎消磨着我们对历史深处的探寻,对文化本源的体认。然而,恰恰在这样一个亟需沉淀与回望的时刻,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的智慧宝藏——国学,其价值愈发凸显。它不仅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是滋养个体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活水源泉。《北大国学课(精装版)》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怀揣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真挚的敬意与传承的使命感而生。 本书的编纂,源于北京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人文情怀。汇聚了北大国学领域的顶尖学者、教授,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学贯古今。他们并非孤芳自赏于象牙塔内,而是深知国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关乎民族文化基因的延续,关乎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构建。因此,本书力求将浩瀚的国学经典,以一种更加亲切、易懂、系统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让古老的智慧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能够切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精装版”的命名,不仅是对本书品质的承诺,更是对读者体验的考量。精美的装帧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美学的一种致敬,使其不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翻开它,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庄重与典雅,如同置身于古色古香的书斋,与先贤对话,与智慧共鸣。我们相信,一本能够触动人心、值得反复品读的书,其外在的精致,能够更好地承载其内在的深邃。 二、 内容精要:融会贯通,点亮智慧之光 《北大国学课(精装版)》并非简单罗列某一学科的碎片化知识,而是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国学学习框架。本书精选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其核心精神的学科领域,并由最权威的专家进行解读和阐释。其内容涵盖之广,脉络之清晰,解读之深刻,在国内国学普及读物中堪称翘楚。 1. 儒学精髓:仁、义、礼、智、信的时代回响 儒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其核心价值体系至今仍对我们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产生着深远影响。《北大国学课》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儒学的基本概念,如“仁”的博爱精神,“义”的担当道义,“礼”的社会秩序,“智”的明辨是非,“信”的诚实守诺。本书并非停留在对古籍的生硬解读,而是着力于挖掘儒家思想中蕴含的普适性智慧,阐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如何理解和践行“仁者爱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君子坦荡荡”?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本书将为您一一解答,并引导您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儒家思想的温厚力量。 2. 道家智慧: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 道家思想以其超脱世俗的视角、清静无为的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安顿身心的独特方式。《北大国学课》将带您领略老子《道德经》的玄妙,体悟庄子《逍遥游》的洒脱。本书将重点解读“道”的本义、“无为而治”的精髓、“上善若水”的胸怀,以及“知足常乐”的人生境界。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道家思想的“静”、“缓”、“顺”等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剂精神良药,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宁静,以更平和、更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3. 佛教慈悲:智慧与解脱的东方心法 佛教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慈悲、智慧和修行方法,为无数人提供了精神慰藉和人生指引。《北大国学课》将以严谨而易懂的方式,介绍佛教的核心教义,如“四圣谛”、“八正道”、“因果轮回”、“般若智慧”等。本书并非推崇宗教信仰,而是侧重于阐释佛教哲学中关于人生苦难的洞察、关于解脱烦恼的途径,以及其所倡导的慈悲情怀与平等观念。这些东方心法,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我,化解内心的焦虑,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 兵家谋略: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不仅是军事理论的经典,更是蕴含深刻哲学思想的智慧宝典,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在军事、政治、商业乃至个人竞争中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北大国学课》将深入剖析《孙子兵法》的十三篇,重点解读“计篇”的战略规划,“作战篇”的成本效益,“谋攻篇”的智取之道,“用间篇”的信息获取等。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兵法中的制胜之道,并非仅仅体现在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在于精密的策略、周密的计划、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这些谋略思想,对于提升个人的决策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以及竞争策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5. 诗词歌赋:穿越千年的风雅颂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审美与哲学。《北大国学课》精选了从《诗经》到唐宋元明清的经典诗词,带领读者穿越千年的时光,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体味文字的韵律之美,领略意境的博大精深。本书不仅会讲解诗词的字面意思,更会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深层含义。通过阅读这些传世佳作,读者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培养更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与人生感悟。 6. 历史典故:从古人的经验中汲取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典故则是历史的精华。《北大国学课》精选了大量耳熟能详的中国历史典故,如“卧薪尝胆”的坚韧,“愚公移山”的执着,“刻舟求剑”的愚蠢,“亡羊补牢”的及时。本书将对这些典故进行深入的解读,探究其背后的故事,分析其所蕴含的道理,并探讨其对我们今天为人处世的启示。通过学习历史典故,读者可以从古人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避免重蹈覆辙,并从中获得前进的勇气和智慧。 三、 深度解读:学术权威,通俗易懂 本书的一大亮点在于其作者团队的权威性。这些作者均是北京大学在各自国学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教授,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更具备极强的通俗化解读能力。他们深知国学学习的难点和痛点,因此在内容编排和语言表达上,力求做到: 学术的严谨性与普及性的完美结合: 在保留国学原汁原味的精神内涵和学术精度的同时,避免枯燥的学术术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贴近生活的案例,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 体系化的知识建构: 避免碎片化的信息堆砌,而是围绕各个学科的主题,构建起清晰的知识体系,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国学知识。 批判性思维的引导: 鼓励读者独立思考,而非被动接受,引导读者在学习国学智慧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与时俱进的解读: 并非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当代社会现实,深入浅出地阐释国学思想在解决现代问题、提升个人修养方面的价值。 四、 阅读价值:启迪心智,涵养品格 《北大国学课(精装版)》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普及读物,更是一本能够深刻影响读者生命的书。 提升文化自信: 通过系统学习国学,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涵养人文情怀: 儒释道等思想的熏陶,能够帮助读者培养仁爱之心、宽广胸襟和超脱品格,提升人文素养。 启迪智慧人生: 兵法、历史、诗词等内容的学习,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人生智慧。 安顿精神世界: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国学智慧能够帮助读者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安顿精神,从容应对生活。 增进人际和谐: 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等理念,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 传承中华文明: 学习和传播国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任的体现。 五、 目标读者:人人可读,人人受益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如何。 学生群体: 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国学基础,开阔视野,培养人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职场人士: 学习国学智慧,提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应对职场挑战,实现个人价值。 家庭教育者: 了解国学经典,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退休人士: 在闲暇时光,通过阅读国学,丰富精神世界,获得人生智慧,享受晚年生活。 所有渴望提升自我、寻求人生意义的读者。 《北大国学课(精装版)》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智慧之旅,是一次与先贤的深度对话,更是一次重塑自我、涵养品格的精神洗礼。翻开它,您将开启一段前所未有的国学探索之旅,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智慧、力量与人生的诗意。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购买这套《北大国学课》纯粹是出于一种“凑热闹”的心态,想着这么多人推荐,或许真有其独到之处。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它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不是一股脑地将所有内容倾倒给你,而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从最基础的文字、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哲学思想、历史演变,再到艺术、伦理等各个方面。每讲完一个章节,总会有一个小小的总结,帮助巩固所学,同时又留有悬念,引人继续探索。我特别喜欢它在阐释一些复杂概念时的“举一反三”,通过对比、类比,将抽象的道理变得直观易懂。比如,在讲到“道”的时候,它不仅仅停留在中国哲学层面的解读,还会联系到西方哲学中的一些相近概念,这种跨文化的视角,让我对“道”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而且,书中引用的大量原文,都附有白话翻译和详细注释,这对于缺乏古文功底的我来说,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佶屈蠋牙,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真正做到让普通读者也能“读得懂,悟得透”。

评分

我最近正在研读这套《北大国学课》的精装版,感觉它像一个巨大的宝库,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汇集了多少名家的观点,或者引用了多少古籍,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它没有刻意去拔高,也没有刻意去神化,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客观的态度,去剖析每一个文化现象背后的逻辑和意义。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中国古代思想家们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批判性思维。它不会全盘接受,而是会提出疑问,会进行辩证分析,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比如,在分析儒家思想时,它就不仅仅强调其积极一面,也会指出其局限性,并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对国学有了更理性、更成熟的认识。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多变,有时是风趣幽默的讲述,有时是逻辑严密的分析,有时又是充满诗意的描绘,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充满了阅读的乐趣,就像在与一位博学多才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零散,不成体系。这套《北大国学课》精装版,恰好满足了我这种需求。它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梳理,更像是对中华民族千年文化基因的一次深度挖掘。它从最基础的文字演变讲起,到古代的社会结构,再到各种思想流派的形成,最后落脚到具体的艺术表现和伦理道德。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很多内容都与我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常说的一些成语典故,一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在书中都有详尽的解释。它让我明白,这些看似微小的文化符号,其实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哲学内涵。而且,书的装帧设计也极具匠心,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细细体悟。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先贤沟通,让我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

评分

这套《北大国学课》精装版,真心是为我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心向往之,却又苦于无从下手的“小白”量身定做的。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厚重沉稳的精装封面,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顿生敬意。打开书页,那种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都透着一股子“讲究”。我一直以为国学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是需要皓首穷经才能窥其门径的。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就像一位温和的引路人,从最基础、最容易理解的概念讲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典籍,化作了鲜活有趣的故事。比如,它在介绍《论语》的时候,并没有枯燥地罗列孔子的生平事迹,而是选取了那些充满智慧和生活气息的片段,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鲜活的人物,听到了他们之间的对话。而且,书中穿插的插图和二维码,更是将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巧妙地结合起来,随时可以扫码听讲解,查阅更多资料,这对于我这种学习习惯比较碎片化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真正体会到,国学并非陈旧的古董,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智慧,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

评分

这套《北大国学课》精装版,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之前一直认为国学是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只存在于故纸堆里的东西,是老学究们才感兴趣的。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非常现代、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娓娓道来。它不只是讲故事,更是在讲“为什么”。为什么古人会这样想?为什么这些思想会流传至今?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认识中国文化的一扇窗。书中的案例选取非常贴切,很多时候,我会发现自己曾经经历过,或者思考过的事情,在书中都能找到深刻的文化根源。这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阅读这本书最美妙的体验之一。而且,它在解释一些哲学概念时,常常会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比如讲到“天人合一”,它会联系到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四季变化的感受,让我觉得这些遥远的道理,原来就蕴藏在我们身边。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国学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学问,而是可以融入我们生活的智慧。

评分

北大国学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比较有水平的,慢慢学习

评分

买了好多书也不知道值不值,送货过来倒是挺完整

评分

图书不错,装帧精美,内容很好,对我国的哲学、历史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多喜欢国学的人很有帮助。物流快,送货员服务很好。

评分

书到了,比预想慢一点,看看再说吧。

评分

北大课,没事看看,挺好的,买了好多发货速度很快,很好京东!赞赞

评分

包装不错,有塑料封膜。纸张印刷也不错,看着舒服。

评分

6.18活动买了一堆书,给儿子买的!先存着,以后慢慢看!

评分

质量很不错,快递速度很快!值得拥有!

评分

东西挺好,点赞一下,还会再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