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生态水域与生态养殖》介绍的技术体系在生产实践运用,淡水养殖业将能实现科学合理利用水生资源,水生资源循环利用的佳效益,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国际通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养殖水体排放达太湖流域排放标准,为保护太湖水域的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生态水域与食品安全“双赢”,生态环境效益佳,产品质量效益高,渔业技术经济效益大化,提升渔业技术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作者简介
潘洪强,男,1952年出生,现任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级工程师(二级岗位)。36年在基层一线从事渔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工作。授予国家发明专利权6项;参加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三项;出版作三部;荣获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一项、范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一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一项、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一项、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一项;荣获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第一篇 淡水养殖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章 淡水养殖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概况
第一节 淡水养殖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节 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第二篇 生态水域与保护重要性
第二章 溪水、水库与河流生态系统
第一节 溪水、水库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
第二节 溪水、水库与河流生态功能
第三节 河流是一个渐变连续体
第三章 湖泊、外荡与池塘生态系统
第一节 湖泊、外荡和池塘的自然特征
第二节 湖泊、外荡与池塘结构
第三节 湖泊、外荡和池塘的生态功能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湖泊影响
第四章 人类与自然资源
第一节 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特性
第三节 水资源与保护
第四节 水资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重要因素
第三篇 淡水鱼类生态属性与养殖水体的特征
第五章 淡水鱼类生态学
第一节 鱼类生态学的自然属性
第二节 鱼类生态学研究重点、内容、方法及趋向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鱼类生态学发展的背景
第六章 养殖水化学特征
第一节 天然水体与养殖水体
第二节 水及水溶液物理性质
第三节 气体溶解与逸散
第四节 天然水体内一些化学反应
第五节 天然水体内一些界面作用
第六节 养殖水体内物质的迁移过程
第七章 养殖水体的有害有毒物质
第一节 养殖水体污染物的来源
第二节 有毒物质危害性
第三节 渔业水体中有害物质解除
第四节 农药对水体污染
第五节 鱼药对水体污染
第八章 湖泊、河流、外荡、池塘水域生态平衡
第一节 池塘的物理环境
第二节 湖泊、河流生态平衡措施
第三节 水生软体动物
第四节 微生物生态功能和微生物生态系统及特征
第五节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第六节 浮游植物
第七节 浮游动物
第八节 水域环境与鱼类增殖比率
第四篇 人类活动与鱼类资源
第九章 人类活动与水域环境和鱼类资源的关系
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和鱼类资源的影响
第二节 水域综合治理与生态工程
第三节 渔业水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第五篇 良种生态养殖与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章 淡水鱼、虾、蟹优良品种
第一节 鱼类
第二节 虾类
第三节 蟹类
第十一章 湖泊、水库、河流、池塘生态养殖
第一节 湖泊生态养殖河蟹
第二节 湖泊生态养殖鱼类
第三节 湖泊人工放流鱼类
第四节 水库生态养殖鱼类
第五节 河流生态养殖鱼类
第十二章 池塘、外荡生态养殖
第一节 池塘生态养殖蟹类
第二节 池塘生态养殖虾类
第三节 池塘生态养殖鱼类
第四节 外荡生态养殖河蟹
第五节 外荡生态养殖鱼类
第十三章 渔场生态养殖条件与成败关键因素
第一节 建立生态养殖渔场的条件要求
第二节 建立生态养殖场的关键因素
第十四章 绿色食品鱼类、蟹类、虾类食疗价值
第一节 绿色食品鱼类食疗价值
第二节 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的食疗价值
第三节 绿色食品虾类的食疗价值
第六篇 生态养殖战略决策的重要性
第十五章 生态水域是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泉源
第一节 渔业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建立生态渔业科学技术研究体系与推广体系
第十六章 水资源与人类的紧密关系
第一节 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第二节 水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第三节 水源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性
第四节 生态养殖是保护生态水域有效保证
附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生态水域与生态养殖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