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钳工是怎样炼成的

好钳工是怎样炼成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兵 编
图书标签:
  • 钳工
  • 技能
  • 技术
  • 实操
  • 经验
  • 工匠
  • 制造
  • 维修
  • 工业
  • 职业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56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218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机械加工基础技能双色图解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31
字数:36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不仅可供各阶段读者自学,还可作为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工人的学习读物,也可以作为各职业鉴定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院校的培训教材。
1、突出技能操作实战,既学既会。
2、双色图解,重点突出。

内容简介

本书为“机械加工基础技能双色图解”系列图书之一,全书以钳工职业操作技能为主线,按《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初、中级要求编写,其内容包括:零件图识读、钳工基础知识、工件划线、工件锯削、工件錾削、工件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和刮削与研磨加工等。
本书保持了行业针对性强和注重实用性的特点,采用了国家新标准、法定计量单位和新名词、术语,对钳工操作手法、操作过程和操作技巧以及工艺步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本书不仅可供各阶段读者自学,还可作为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工人的学习读物,也可以作为各职业鉴定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院校的培训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励志在前 1
什么是“好钳工” 1
“好钳工”需要哪些技术积累 1
好钳工如何拿到“职场通行证” 2
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3
动手干,不动手是学不到任何手艺的 4
第1章 零件图的识读 6
1.1 图样识读 7
1.1.1 识读三视图 7
1.1.2 制图的基本规定
1.1.3 尺寸标注 15
1.2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15
1.2.1 识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15
1.2.2 识读尺寸公差 18
1.2.3 识读形状与位置公差 21
1.3 识读零件图 26
1.3.1 装配图识读 26
1.3.2 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27
第2章 钳工基础知识 29
2.1 钳工入门与安全教育 30
2.1.1 钳工一般知识 30
2.1.2 钳工操作安全知识 36
2.2 钳工测量量具的认知与使用 38
2.2.1 钳工常用量具的认知 39
2.2.2 钳工常用量具的使用 45
第3章 工件划线 57
3.1 常用划线工具的认知与使用 58
3.1.1 划线的一般知识 58
3.1.2 划线工具的使用 60
3.2 划线的基本操作 69
3.2.1 划线时的找正和借料 69
3.2.2 划线操作 70
3.2.3 分度头划线 77
3.2.4 划线的步骤 78
3.3 划线操作应用实例 80
3.3.1 平面划线应用实例 80
3.3.2 立体划线应用实例 84
第4章 工件锯削 86
4.1 常用锯削工具的认知与使用 87
4.1.1 常用锯削工具 87
4.1.2 工具的使用 88
4.2 锯削的基本操作 89
4.2.1 锯削加工的步骤和方法 89
4.2.2 各种材料的锯削方法 91
4.2.3 锯削质量分析 95
4.3 锯削操作应用实例 96
4.3.1 长方体锯削 96
4.3.2 V形块的锯削 97
4.3.3 正六边形锯削 98
4.3.4 直角块锯削 99
第5章 工件錾削 101
5.1 常用錾削工具 102
5.1.1 錾子 102
5.1.2 手锤 104
5.2 錾子的刃磨与热处理 104
5.2.1 錾子的刃磨 104
5.2.2 錾子的热处理 106
5.3 錾削的基本操作技术 107
5.3.1 錾削操作动作要领 107
5.3.2 錾削操作 110
5.4 錾削操作应用实例 115
5.4.1 圆钢棒的錾削 115
5.4.2 十字形槽的錾削 116
5.4.3 带油槽方铁的錾削 117
第6章 工件锉削 120
6.1 锉刀的结构与选用 121
6.1.1 锉刀的结构 121
6.1.2 锉刀的种类与规格 122
6.2 锉削的基本操作 125
6.2.1 锉削准备 125
6.2.2 锉削的操作要领 127
6.2.3 常见形状的锉削操作技法 130
6.2.4 锉配操作 137
6.2.5 锉削质量分析 138
6.3 锉削操作应用实例 139
6.3.1 六方体的锉削 139
6.3.2 内六方体的锉削 140
6.3.3 圆弧形面的锉配 141
第7章 孔加工 145
7.1 钻孔 146
7.1.1 认识麻花钻 146
7.1.2 钻孔的操作要领 153
7.1.3 各种孔的钻削方法 161
7.1.4 钻孔常见缺陷与防止措施 167
7.2 扩孔与锪孔 168
7.2.1 扩孔 168
7.2.2 锪孔 170
7.3 铰孔 172
7.3.1 铰刀的种类和特点 172
7.3.2 铰孔的操作 175
7.4 孔加工操作应用实例 180
7.4.1 钻孔操作 180
7.4.2 铰孔操作 182
第8章 螺纹加工 184
8.1 认识螺纹 185
8.1.1 螺纹的基本要素 185
8.1.2 螺纹的种类 186
8.1.3 螺纹的标记 187
8.2 攻螺纹 189
8.2.1 攻螺纹常用工具 189
8.2.2 攻螺纹的方法 193
8.3 套螺纹 199
8.3.1 套螺纹常用工具 199
8.3.2 套螺纹的方法 200
8.4 螺纹加工操作应用实例 203
8.4.1 在长方块上攻螺纹 203
8.4.2 在圆杆上套螺纹 204
第9章 刮削与研磨加工 205
9.1 刮削与研磨工具的认知与使用 206
9.1.1 刮削工具及其加工特点 206
9.1.2 研具与研磨剂 209
9.1.3 刮刀的刃磨与热处理 212
9.2 刮削的基本操作 215
9.2.1 刮削的工艺要求 215
9.2.2 刮削的操作方法 218
9.3 研磨的基本操作 221
9.3.1 研磨的工艺准备 222
9.3.2 研磨的操作方法 224
9.4 刮削与研磨加工操作应用实例 226
9.4.1 四方块上平面的刮削 226
9.4.2 轴瓦的刮削 228
9.4.3 直角尺的研磨 229
参考文献 231

前言/序言


《非凡匠心:技艺传承与时代脉搏》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特定技能培训的手册,也非一本枯燥的工具书。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对“匠人精神”在当下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与发展轨迹的全面审视。我们试图剥离那些过于标签化的叙述,回归到“匠心”最本质的含义——那份对工作怀抱的热忱、对细节孜孜不倦的打磨、以及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求。 《非凡匠心》将目光投向了各个领域,从传统工艺的守护者,到科技前沿的探索者,再到服务行业的细致入微。我们采访了那些默默耕耘、却成就斐然的普通人:传承百年手艺的老木匠,如何用双手雕刻出时光的痕迹,赋予古老技艺新的生命;在精密仪器旁,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如何以近乎虔诚的态度,调试着每一个微小的零件,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在 bustling 的厨房里,一位主厨如何通过对食材的极致理解和精湛的烹饪技巧,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味蕾体验;甚至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我们也能看到护士们以极大的耐心和专业的判断,守护着每一位病患的生命。 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怎么做”,而在于“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将深入探讨,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这些匠人在面对枯燥、重复、甚至艰辛的工作时,依然能够保持初心,精益求精?是那份对职业的尊重,对专业的执着,还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我们相信,真正的匠心,源于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源于对工作过程的热爱,更源于对成果的责任感。 《非凡匠心》还将分析时代变迁对匠人精神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自动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重复性劳动似乎正在被机器取代,这是否意味着匠人精神的衰落?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那些不可被机器复制的、富含人类智慧、情感和创造力的技艺,才显得尤为珍贵。本书将探讨,传统匠人如何拥抱新技术,实现技艺的转型与升级;新兴领域的“数字匠人”又是如何以全新的方式诠释着匠心。 我们不回避现实的困境。本书也将呈现一些在当下社会中,从事传统技艺或需要高度精细化操作的职业所面临的挑战:人才断层、市场认可度不高、利益驱动下的浮躁心态等等。但我们同样相信,只要怀揣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总有破解之道。我们会分享一些成功转型的案例,例如,一些传统手工艺如何通过与现代设计结合,焕发出新的商业活力;一些服务业的从业者,如何通过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口碑。 《非凡匠心》是一次关于“用心”的阅读体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故事和深入的分析,激发读者对自身职业的反思,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做好一件事”的向往。它旨在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卓越的追求,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非凡。 本书不提供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因为它相信,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和职业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提供的是一种思考框架,一种激励,以及一种对人类创造力和坚持不懈精神的赞美。阅读《非凡匠心》,您将看到,在时代的洪流中,那些坚守与创新的双手,是如何共同谱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它鼓励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美”,去感受“过程之重”,去拥抱“坚持之美”,最终,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炼就非凡的匠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得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起初,我只是抱着了解一下“钳工”这个职业的兴趣,毕竟在现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传统手艺似乎正在被遗忘。但翻开《好钳工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之前对这个职业的认知是多么的片面和浅薄。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甚至是有些诗意的笔触,描绘了钳工这个职业的魅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工具,而是充满了智慧、耐心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我被书中描述的那些老一辈钳工的匠心精神深深打动,他们如何在毫厘之间展现出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精密而实用的零件,那种沉静而专注的工作状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可贵。书中不乏对一些经典钳工技巧的细致讲解,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读起来却并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讲述他的心得。作者巧妙地将技术性内容与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职业背后蕴含的伟大力量。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章节,讲述了一位钳工如何凭着一股韧劲,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那种不屈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工匠精神”的意义,它不是僵化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职业信仰。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沾染了一丝钳工的沉稳与细致,在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时,也多了一份耐心和思考。

评分

这本《好钳工是怎样炼成的》,与其说是一本技术手册,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启示录。我一直以为“钳工”是个比较粗糙、甚至有些落后的职业,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并没有上来就讲什么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切入,探讨了专注、耐心、责任感以及对细节的把控是如何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并最终体现在他的技艺上。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心手合一”的论点,它强调了技术不仅仅是机械的重复,更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并通过双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书中穿插了一些生动的故事,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都让内容更加立体和真实。我被其中一个故事所吸引,一位年轻的学徒,因为一开始的浮躁,屡屡犯错,但在老师傅的耐心指导和自身的反思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钳工。这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也让人看到了成长与蜕变的力量。作者没有回避钳工工作中的辛苦和枯燥,但他通过对这些挑战的解读,反而突显了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所具备的非凡毅力。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钳工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其他领域是否也缺乏这种沉静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用双手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物品的人怀有深深的敬意,而《好钳工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无疑让我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这样一群“造物者”。作者的文笔非常有力量,他用一种近乎史诗般的笔调,描绘了钳工这个职业的传承与发展。我被书中对“精准”的极致追求所震撼,不仅仅是工具的精密,更是思维的精密,对每一个步骤的预判,对每一个细节的考量,都凝聚着钳工的智慧。书中对一些复杂零件的加工过程的描述,虽然我未必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技术细节,但那种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却让我由衷地赞叹。我喜欢书中对“错误”的解读,作者认为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犯错,以及不从错误中学习。他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展示了如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操作,最终达到更高的境界。这种积极面对挑战的态度,对于任何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静心”的论述,在嘈杂的世界里,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专注于手中的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能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技艺”的另一面,它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自我修行的方式。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拿到《好钳工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的兴趣点并不高,觉得可能就是一本讲如何操作工具的书。然而,读了几页之后,我彻底被吸引住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接地气,他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工艺讲解得深入浅出。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经验”的阐释,作者认为经验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通过无数次的实践、试错和反思积累起来的。他用生动的比喻,将那些看似神秘的“手感”和“直觉”,归结为对材料特性、工具性能以及工作流程的深刻理解。书中穿插的一些对话片段,更是将钳工之间那种朴实而深厚的师徒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书中一个关于“磨合”的章节,它不仅指机械部件的磨合,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工作之间的相互适应和默契的形成。这种从细节入手,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钳工车间,亲眼目睹着一件件精密的零件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任何一个看似普通的职业,背后都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智慧和艰辛。

评分

《好钳工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擅长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升华为一种对职业的敬畏和对工作的热爱。我被书中描绘的钳工形象所打动,他们不是冰冷的机器操作员,而是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手艺人”。我喜欢书中对“耐心”的解读,作者认为耐心是钳工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它不仅仅意味着等待,更意味着在漫长的过程中保持专注和严谨,直到达到预期的目标。书中对于一些基础工艺的讲解,虽然看似简单,但作者却能从中挖掘出深厚的道理,让我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深刻含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归零”的心态,无论你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在面对新的任务时,都应该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不断挑战自己,突破极限。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职业道德”的内涵,它不是僵化的规章制度,而是融入在日常工作中的一种自觉和担当。我感觉读完这本书,我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多了一份认真,多了一份责任。

评分

读完《好钳工是怎样炼成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一个看似平凡的职业,竟然可以蕴含如此多的学问和哲学。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跳跃,他能够从一个技术点,联想到人生哲理,再从人生哲理,回到技术细节,这种游刃有余的叙述方式,让我始终保持着阅读的兴趣。我被书中对“感觉”的描述所吸引,作者认为,优秀的钳工不仅仅依靠眼睛去看,更要依靠双手去“感觉”材料的细微变化,去“感觉”工具与工件之间的微妙互动。这种感性的描述,让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书中关于“反思”的部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强调,每一次操作的成功与失败,都应该进行深入的反思,从中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才能不断进步。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关于“误差”的讨论,作者认为,在追求极致精准的过程中,完全消除误差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误差,并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钳工看的,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指南。

评分

《好钳工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以一种别具一格的方式,揭示了“匠人精神”的精髓。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简练,他用最朴实的词语,描绘了最不平凡的技艺。我被书中对“专注”的推崇所深深打动,作者认为,专注是钳工工作的生命线,它能够帮助钳工屏蔽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对一些经典工具的介绍,虽然我未必能熟练掌握,但通过作者的描述,我能感受到这些工具所承载的历史和匠人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学习”的章节,作者认为,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钳工,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掌握新的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传承”的论述,作者强调了知识和技艺的传承对于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呼吁年轻一代能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工匠精神。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职业的庄严与神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更是智慧、耐心和奉献的结晶。

评分

我必须说,《好钳工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技术工人”的刻板印象。作者的叙述角度非常新颖,他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去讲,而是从微观的细节入手,一点点地揭示出钳工这项工作的复杂与精妙。我被书中对“力”的理解所吸引,作者认为,优秀的钳工能够精准地控制施加在工件上的力,既要足够,又不能过量,这其中的分寸感,是需要长期实践才能掌握的。书中对一些常见故障的分析,更是让我看到了钳工在解决问题时的智慧和经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标准化”的讨论,作者认为,虽然钳工工作强调个性化的操作,但标准化流程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保证工作质量和提高效率。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协作”的描述,作者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复杂的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衔接都至关重要,需要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职业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个人技能的展现,更是团队协作与智慧的结晶。

评分

《好钳工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平凡”的力量。作者的文笔非常朴实,他用一种近乎平实的叙述,展现了非凡的技艺。我被书中对“误差”的态度所打动,作者认为,在追求完美的路上,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它、控制它、并从中学习。书中对一些基础操作的讲解,虽然看似简单,但作者却能挖掘出其中的深刻道理,让我明白“熟能生巧”的真正含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工具”的章节,作者将工具拟人化,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故事,让我感受到这些冰冷的金属背后,承载着多少匠人的汗水和智慧。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创新”的论述,作者认为,即使是在传统的行业,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活力,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职业的韧性和生命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更是智慧、耐心和创新的结合。

评分

这本书,着实让我看到了“工匠”这个词背后沉甸甸的意义。《好钳工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能够将抽象的技术概念,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我被书中对“精度”的极致追求所折服,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误差,也可能导致整个工作的失败。我喜欢书中对“沟通”的强调,作者认为,优秀的钳工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还需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理解他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书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解决过程,更是让我看到了钳工在面对挑战时的冷静与智慧。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安全”的论述,作者反复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各种安全操作规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职业的专业与严谨,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责任、安全和智慧的体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