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3岁左右的孩子会迎来人生的初次叛逆期。但是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关键。发现孩子每一种叛逆行为背后的成长动因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叛逆期。妈妈要用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接纳叛逆期的自己,同时给足孩子安全感,让她的叛逆情绪得以缓解,并用稳定平和的情绪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然后巧用规则规范他的叛逆行为,和孩子一起玩,陪伴孩子顺利渡过3岁叛逆期和入园衔接期。希望家长们通过本书能够更加了解自已的孩子,更正确地爱孩子,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作者简介
鲁鹏程,家庭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畅销书作者。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专业会会员,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拥有深厚的教育实践经验,曾长期担任一线教师,多次被评为“学生喜爱的老师”。
●机械工业出版社成立60周年“影响力作者”。已出版家庭教育著作多部。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自2011年出版以来持续加印,长期雄踞各大图书排行榜前列。《让孩子吃点苦吧》入选“2011—2012年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我家孩子爱学习》入选《中国教育报》“2011年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另有多部作品版权输往海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阳光芳草地》、江苏电视台《家有儿女》、凤凰网《智汇访谈》等节目特约访谈嘉宾。曾受邀在全国妇联、北京大学等做过多场专题讲座。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故事广播频道、青岛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国教育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媒体曾多次报道其作品。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3岁左右孩子的会迎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1
大多数孩子在3岁左右,便进入了人生第一个反抗期, 即人们都非常熟知的“ 叛逆期” 。但事实上, 所谓的“ 叛逆期”,是从成年人角度出发的一种感觉式定义,是父母感觉孩子对自己的教育有“对抗”的举动, 认为他变得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 了,所以就认为孩子开始了“ 叛逆” 。虽然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会让人头疼,但这也是他发育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特殊阶段。而经历过叛逆期后,孩子大都会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3岁看大” 蕴藏着孩子成长的大秘密/2
你一定要了解的“执拗” 行为———叛逆期来了/5
叛逆期的孩子就是“不听话”, 这是他成长的机会/9
孩子的“怒火” 是从哪里来的/12
引导孩子学会去接纳他自己的“坏情绪” /16
“秩序感”, 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19
这件“小事” 对孩子来说, 真的很重要/22
不用紧张,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25
第二章 发现孩子每一种叛逆行为背后的成长动因29
吃饭、睡觉、好好走路、好好说话,这些原本生活中很正常的事情,3岁的孩子却很有“本事” 将其变得不正常起来。这个时候的孩子总是会很“自然而然” 地做出一些反常行为,不过这也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一大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每一种叛逆行为背后的成长动因。只有明白了背后的动因, 才能正确地应对。
不吃不吃,就不吃———自我意识萌芽,用“不”建立心理疆界/ 30
按时睡觉究竟有多么困难———充满活力、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34
孩子哭闹———负面情绪也是他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37
一出门就让抱抱———是懒吗? 他需要安全与被爱的感觉/40
“折腾大王”, 一会儿工夫家里就乱成一团———借机培养好习惯/43
吃手, 还是吃手———手口敏感期、依恋心理、肛欲期等/47
重复做一件事还乐此不疲———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50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变“小气”, 有了物权归属意识,分清我和你/54
孩子为什么要撒谎? ———实现自己当下的某种需要/57
说让人难以忍受的脏话、狠话———感受语言的力量,发泄情绪/60
第三章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关键 65
处于第一个叛逆期的孩子年龄尚小,多说也听不懂, 道理也听不进。这并不是说叛逆期的孩子有多么不服管,如果我们能采取正确的养育方式,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孩子多半也就不会叛逆得让人抓狂了。换句话说,“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是孩子有独立意识的表现, 他有蓬勃的运动力,独立和依赖感相互矛盾,缺乏关爱和安全感等,但这些也是表面现象, 更深层更关键的是跟父母养育方式有关。父母要作出改变,跟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的问题,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66
原来父母也有“叛逆期” /69
溺爱型父母,让孩子触摸不到行为的边界/72
高高在上的父母,让孩子感到压抑/77
不当养育, 让孩子总是担心会出什么危险/80
放下“自我”,用心与孩子相处/83
第四章 妈妈无条件的爱, 让孩子接纳叛逆期的自己 87
孩子的成长既是循序渐进的, 也是突飞猛进的。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妈妈无条件的爱。要注意的是,这种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是对孩子个性的无私包容。妈妈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孩子才可以接纳叛逆期的自己。还有,无条件地爱孩子,才能让孩子的“叛逆期”变为成长期,而不是问题期。所以,千万不要跟孩子对立,因为这是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而是要用温和的语言、规则与约定帮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
妈妈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成长的根基/88
不能只是期望孩子“安静” 而“听话”,给他爱的力量/91
如何理解孩子的“不顺从”/ 95
与孩子对立, 是无理智的教养方式/99
让孩子做点家务,他一秒钟变身“小大人儿”/102
第五章 给足孩子安全感, 让他的叛逆情绪得以缓解107
不管建多高的建筑,都需要有地基才能让建筑稳固。同样道理,人的成长也需要有根基,根基稳固才能让幸福发芽,而这个根基就是安全感。幸福都是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 如果连最起码的安全保障都不存在,又哪里来的闲情逸致去经营幸福呢?所以,我们要给足孩子安全感,从而让孩子的“叛逆”情绪与行为得以缓解。
安全感,是孩子生命发展的必要养料/108
分离焦虑,是孩子的情感没有被满足,缺乏安全感/111
孩子总爱黏人———别再增加他内心的不安感/115
不给孩子贴“胆小”的“标签”,不强迫他接纳“陌生”/118
别把孩子教成“冷漠又孤独” 的小孩/122
如厕训练———不要给孩子过大压力,顺应自然更好些/124
一有事就躲在奶奶身后——— “庇护”不能让孩子成长/127
第六章 用稳定平和的情绪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131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所有妈妈都希望的。可希望和现实有时候却是相悖的,因为很多妈妈自己总是有着极其不稳定的情绪,情绪不稳定,就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家庭的和睦, 更会影响孩子的快乐成长。也就是说,妈妈的糟糕情绪只会加剧孩子的叛逆心理。所以,只有我们拥有稳定平和的情绪,家庭才会更和谐,孩子才可能变得身心愉悦,从而不再有叛逆情绪和行为。也就是说,妈妈要用平和的情绪去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妈妈情绪好,孩子更容易得到满足、不叛逆/132
照顾好自己的身心,不让自己的糟糕情绪加剧孩子的叛逆心理/135
孩子不是问题的中心, 当然也不是生活的全部/138
有意识地去改变自身的缺点, 及时调节负面情绪/142
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是新时代妈妈的“标签”/145
第七章 守规则是孩子的天性, 巧用规则规范他的叛逆行为149
人生在世,必然要遵守规则,有规矩方能成方圆。孩子也需要遵守规则,庆幸的是,他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会对规则无视,相反地,遵守规则是他的天性。所以只要顺应他的天性, 就能培养出遵守规则的好孩子。而且,我们要巧用规则去规范孩子的叛逆行为。还要记得一点,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也不例外。
你没听错,孩子喜欢遵守规则/150
帮孩子建立起“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规则/154
想玩这个玩具,请排队———帮孩子建立正确的秩序感/157
危险的物品不要碰———自由探索有边界/160
规则面前, 人人平等, 树立规矩要从家里开始/164
少对孩子说“不”,别再激起他的反抗心理/ 168
第八章 和孩子一起玩, 陪伴孩子顺利渡过叛逆期171
身为妈妈,一定要拿出时间和精力陪孩子一起玩儿,可以跟他一起玩游戏,因为对孩子来说,玩儿就是学,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会玩儿的孩子才会更独立、更乐观。但要注意的是,陪伴孩子一定是高质量的,而不是让电视、电子产品成为孩子的玩伴,否则就是父母失职。只有真心陪孩子一起玩儿, 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才能跟孩子一起成长。永远记得,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让自己成长,是孩子送给你的礼物。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学习/172
会玩的孩子更独立、更乐观/175
从探索身体到探索世界,自由少的孩子脾气大/178
孩子喜欢玩什么,让他自己决定/182
不要让电子产品成为孩子的玩伴/185
孩子最好的朋友为什么是一个玩具/189
孩子怎么是一个人玩?鼓励他自己去交朋友/193
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分辨是非/196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得到成长,这是孩子给你的礼物/199
前言/序言
《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一本关于理解、陪伴与智慧育儿的成长指南 三岁,一个充满魔力的年纪。孩子们像一颗颗初生的种子,贪婪地吸收着世界的养分,也悄然萌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立意识。然而,伴随这份成长的,是让无数妈妈头疼不已的“叛逆期”。曾经乖巧听话的小天使,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小霸王”,言听计从变成了“不听不听”,拥抱依偎变成了推搡拒绝,小小年纪就展现出惊人的固执和情绪爆发。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挑战,不少新手妈妈们常常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 《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正是为了回应这份焦虑与困惑而诞生。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育儿法则,也不是简单的“驯服”孩子的方法论。相反,这本书旨在深入探索三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奥秘,帮助妈妈们建立起一套积极、健康、充满爱的育儿观。它是一本陪伴妈妈们走过这段特殊时期的成长指南,一本关于理解、耐心与智慧的书。 理解叛逆:为何孩子会“变脸”? 理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将带领妈妈们走进三岁孩子的内心世界,拨开叛逆表象下的真实原因。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正经历着飞速的成长。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独立存在,渴望自主探索,并试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然而,受限于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他们常常会以哭闹、发脾气、拒绝合作等方式来宣泄内心的冲动和挫败感。 书中会详细阐述三岁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典型发展特征。例如,他们开始理解“我”的概念,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开始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但也难以接受超出自己意愿的限制;他们渴望独立,却又在面对未知时感到不安;他们需要通过试探来界定安全边界,并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 此外,环境因素、父母的养育方式、甚至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质,都可能在叛逆期的表现上留下印记。这本书会引导妈妈们跳出“孩子不听话”的单一视角,从更广阔的层面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它会帮助妈妈们认识到,所谓的“叛逆”,其实是孩子渴望成长、独立和探索的表现,是他们迈向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告别焦虑:妈妈的内心成长课 育儿是一场修炼,而妈妈的内心成长,往往比孩子的行为改变更为重要。《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深知,妈妈们在面对孩子叛逆期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挫败感、自责、愤怒、疲惫……这些负面情绪常常缠绕心头,影响着亲子关系的质量。 因此,这本书不仅关注孩子,更关注妈妈。它会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妈妈们调整心态,建立自信。这包括: 情绪管理技巧: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妈妈如何保持冷静?书中会分享一些简单易学的放松技巧、正念练习,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免在情绪冲动下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 建立内在力量: 帮助妈妈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理解育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非个人能力不足,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肯定和鼓励,提升妈妈们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关怀的重要性: 强调妈妈也需要休息和放松,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学会合理分配精力,寻求家人和社会的支持,避免陷入过度付出而耗竭的状态。 重塑育儿观: 引导妈妈们从“管教者”转变为“引导者”,从“控制”转变为“合作”。理解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建立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 智慧回应:与孩子共成长 当理解了孩子,调整了心态,接下来便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智慧地回应孩子的叛逆行为。《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会提供大量实操性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妈妈们将理论转化为行动。 有效沟通的艺术: 倾听与理解: 教会妈妈们如何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语,即便他们表达不清,也要努力捕捉他们背后的情绪和需求。 积极语言: 鼓励使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而非指责、批评。例如,用“我们试试这样做”代替“你不能这样做”。 清晰而温和的界限: 在设定规则时,要清晰、具体,并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传达。例如,“睡前要刷牙,这是为了保护你的牙齿健康。” 提供选择: 在可控范围内,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掌控感。例如,“你想先穿蓝色衣服还是红色衣服?” 处理情绪爆发: 接纳与共情: 当孩子哭闹时,首先要接纳他们的情绪,并表达共情:“妈妈知道你很难过/生气。” 提供安全的情绪出口: 引导孩子用安全的方式表达情绪,例如,允许他们在安全的区域拍打抱枕,或者画画来宣泄。 适时的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的情绪过于激动时,可以尝试用有趣的方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事后沟通: 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再温和地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鼓励自主与合作: 放手与信任: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更多尝试和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 合作而非命令: 将一些日常事务变成亲子合作的游戏,例如,“我们一起来把玩具收好,就像在玩寻宝游戏。” 积极强化: 及时发现并表扬孩子的积极行为,强化他们的良好习惯。 应对特定场景的挑战: 用餐礼仪: 如何引导孩子好好吃饭,不挑食。 睡眠问题: 如何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如厕训练: 如何耐心地引导孩子完成如厕训练。 社交技能: 如何帮助孩子学习与同伴分享和合作。 超越“问题”,看见“机会” 《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始终秉持一个核心理念:叛逆期并非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促进孩子和妈妈共同成长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表达自我,也学会了管理情绪和规则意识;妈妈则在理解、耐心和智慧的实践中,完成了自我蜕变,建立了更深厚的亲子关系。 本书的语言风格将是温暖、亲切、易懂的,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书中会穿插大量真实的育儿案例和妈妈的经验分享,让读者感受到共鸣,获得鼓励。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像是一位知心朋友,在妈妈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她们支持、理解和力量。 通过阅读《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妈妈们将不再感到孤单和迷茫。她们将学会如何用爱与智慧,陪伴孩子走过这段充满挑战又无比珍贵的成长旅程,最终收获一个更加自信、独立、快乐的孩子,以及一位更加从容、智慧、幸福的妈妈。这本书,是送给每一位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三岁叛逆期妈妈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