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传

黄兴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席金林 著,高占祥 编
图书标签:
  • 黄兴
  • 革命先驱
  • 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历史人物
  • 辛亥革命
  • 民主革命
  • 国民革命
  • 传记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0440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870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人格读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

  ※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内容简介

  黄兴是仅次于孙中山的革命领袖、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中国国民党元老。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推翻封建统治,为中国实现民主、独立、富强鞠躬尽瘁,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目录

引言 001

一、一个爱国者的觉醒 001

二、一个革命者的诞生 016

三、另一个革命舞台 056

四、历经坎坷,维护共和 076

五、逃亡与决裂 086

六、返回祖国,与世长辞 099

延伸阅读 115

黄兴年谱 131


精彩书摘

  在日本学习的这段日子里,黄兴还参加了拒俄运动。因为当时的俄国对我国的侵略也是极其残暴,不仅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侵占了我国东三省,还与清政府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激起了中国留日学生的极大震惊,认为这是列强们瓜分中国的开始。于是,留学生中的激进分子为了抗议清政府的软弱与妥协组成了军国民教育会,黄兴为领导人。军国民教育会成立后,他们即刻以鼓吹、起义、暗杀三种方式开展革命活动。他们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为宗旨,鼓励与发扬尚武精神,反对一味退让妥协,渴望用武力对抗清政府。与此同时他们还主张普及军事和体育教育,培养社会尚武好勇的风气,振兴民族委靡之气,让中华民族自信、自强、自立,适应竞争,呼吁中国人团结一心,共抗外敌。军国民教育会在黄兴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数也逐渐增加,最后会员二百余人,而这些人后来绝大多数加入了同盟会,因此军国民教育会为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军国民教育会的成立还标志着留日学生运动由爱国转向革命,对黄兴个人来说,由此也揭开了一生革命事业的序幕。

  ……

前言/序言


英雄的崛起与时代的挽歌:一部关于晚清风云人物的群像史诗 书名: 《风云际会:晚清士林的沉浮与变革》 作者: [此处留空,意为非黄兴个人传记,而是群体研究] 出版社: [此处留空] 页码: 约 800 页 定价: 人民币 128.00 元 --- 内容简介: 《风云际会:晚清士林的沉浮与变革》并非聚焦于任何一位单一个人,而是以宏大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晚清那段波谲云诡、风雷激荡的历史画卷中,一群处于时代十字路口的知识分子、官员、革命党人与改良派的复杂命运群像。全书以时间为经,以思想流变为纬,深入剖析了自洋务运动勃兴至宣统退位这短短数十年间,中国精英阶层如何挣扎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精神困境与政治抉择。 本书摒弃了传统传记文学的线性叙事,转而采用“主题切片”与“多线并行”的结构,力求呈现出晚清社会肌体的真实断裂与痛苦生长。 第一部分:旧梦的破碎与新思的萌芽(1860s - 1880s) 本卷聚焦于第一代“开眼看世界者”的挣扎。通过对几位重要地方大员与早期留学生的考察,本书详述了洋务运动在技术引进与制度革新之间的巨大鸿沟。我们不只是记录他们兴办了哪些工厂、建立了哪些学堂,而是深入探究他们内心深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堡垒是如何在甲午战败的炮火声中开始崩塌的。书中详尽描绘了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的知识分子如何从器物层面转向制度层面的思考,以及这种思潮转变在清廷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引发的微妙权力平衡。重点分析了早期维新思想在家乡士绅阶层中的传播路径与本土化困难。 第二部分:变法的喧嚣与思想的对决(1890s - 1900s 初) 这是全书最为激昂也最为悲壮的篇章。作者以“戊戌变法”为核心事件,但视角却拓宽至参与其中的所有重要群体。书中详细对比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对君主立宪的设想,与当时顽固派“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思维定势。更重要的是,本卷深入探讨了秘密结社、会党文化在民间对“排满”思潮的推动作用,以及留学日本的激进分子群体中,不同政治光谱(如君主立宪派与早期民主革命派)之间的理念冲突与人才争夺战。我们通过对数份私人信函、日记的解读,重现了戊戌政变后,各派知识分子在流亡或被压制状态下的精神面貌与组织重构。 第三部分:革命的酝酿与体制的溃败(1900s - 1911) 随着义和团运动的终结,清政府被迫推行“新政”,这反而成了加速其灭亡的催化剂。本部分重点剖析了“新政”体系内部的矛盾:新式军官集团的忠诚度问题、预备立宪骗局下地方士绅对中央权力的离心倾向,以及新式知识分子在“分权”与“集权”之间的摇摆。书中对长江流域,特别是湖北、湖南地区,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受过新式教育的底层官员如何共同构筑了武装起义的社会基础,进行了细致的地域性分析。通过对多份地方奏折和革命党人组织章程的对比,展示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革命是如何在历史的黄昏时分交汇的。 第四部分:尾声:理想的余烬与新时代的困惑(1912 年后)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及其后的短期景象。革命的成功并没有带来预期的“黄金时代”,而是迅速转向了军阀混战的前奏。本章探讨了那些曾在辛亥革命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士人、学者、军官在共和体制建立后的失落感与新旧交替期的迷茫。他们既无法完全回到旧的秩序,也对新兴的、缺乏文化根基的政治力量感到无措。这部分旨在揭示: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其成功往往掩盖了深层次的文化与社会结构转型滞后的残酷现实。 本书特色: 1. 多维视角交叉: 避免单一的英雄叙事,通过政府档案、私人书信、回忆录、海外报刊等多重史料,构建一个立体、多声部的晚清精英群像。 2. 思想史的深度挖掘: 重点分析了西方思想的本土化过程中的扭曲与适应,探讨了“救亡图存”的压力如何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伦理。 3. 地域差异考察: 细致对比了沿海通商口岸城市、传统内陆省份以及边远地区的思想传播速度与政治行动力的差异。 4. 史料的严谨性: 全书基于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力求在宏大叙事中保持对细节的尊重与还原。 《风云际会》是一部献给所有试图理解中国现代化艰难起点的读者、历史学者与政策制定者的深度力作。它告诉我们,一个旧时代的终结,绝非仅仅是权力中心的更迭,更是无数精英个体在时代洪流中,信念、忠诚与生存策略的艰难博弈。这是一曲关于理想主义、权力斗争与民族命运的恢弘挽歌。

用户评价

评分

《黄兴传》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冲击,是关于“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黄兴怀揣着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伟大理想,为之奋斗了一生。书中详尽地记录了他为实现这个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在现实面前所遭遇的重重困难。我看到了他如何在革命的浪潮中起起伏伏,如何与各种势力周旋,如何在理想与妥协之间寻找平衡。这本书让我明白,革命不仅仅是热血和口号,更是策略、智慧和对时局的精准把握。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描绘,也有细腻的人物情感刻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黄兴晚年生活的描写,那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与思考,让人感触颇深。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也让我对那些为国家民族命运而奋斗的人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

最近总算把《黄兴传》啃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人物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是无数次的尝试、失败、坚持和牺牲。黄兴的一生,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作者没有回避他所经历的挫折和失败,反而通过这些,更加凸显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我看到了他为了革命,倾家荡产,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书中的一些篇章,描绘了他作为军事指挥官的风采,那些运筹帷幄、身先士卒的场景,读来让人热血沸腾。但同时,我也看到了他作为一个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孤独。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关于黄兴个人的传记,更是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民寻求变革与救赎的深刻写照。

评分

这本书我读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作者的文字仿佛具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我带入到那个动荡的年代,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史料考证上的严谨,使得书中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细节都有据可查,这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可信度。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身处那个年代,我是否也能做出黄兴那样的选择?这种代入感,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同情与理解。书中对黄兴性格的刻画也非常到位,他既有军人的刚毅果敢,也有文人的儒雅细腻,这种多面的展现,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更让我对“担当”和“奉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我读得断断续续,但每一次翻开,都能被里面的情节深深吸引。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黄兴与同时代其他革命志士之间关系的描绘。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分歧,理念的碰撞与思想的交流,都展现了那个时代革命队伍的复杂性与真实性。书中花了大量篇幅描写黄兴与孙中山先生之间的情谊,虽然在某些政治主张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始终心系国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相互的尊重与支持,也看到了革命道路上的艰难与无奈。此外,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比如黄兴在战乱中的生活细节,他对家人的关怀,这些都让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形象更加丰满和有人情味。它不再是历史书本上冰冷的名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实个体。阅读的过程,更像是在与一位老朋友对话,听他讲述自己的传奇一生。

评分

这部《黄兴传》我可是看了有些日子了,刚拿到手时,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封面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所吸引。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位“民国第一军魂”并没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只知道他跟孙中山先生并肩作战,是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被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和他鲜活的人物形象所震撼。书中的笔触细腻,将黄兴早年的家乡生活、求学经历,直至投身革命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少年在家乡的山林间奔跑,感受到他胸中涌动的救国救民的热情。尤其是他多次的起义,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那种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真的令人动容。作者在叙述这些战役时,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的挣扎、彷徨、坚定与牺牲。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亲眼见证了历史的进程,也对黄兴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