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9
對麵韆裏-人工智能和人的圍棋思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AlphaGo戰勝瞭李世石九段,圍棋再次成為人們的視綫焦點。
恰好,我們榮幸地為讀者準備瞭本書,一本能瞭解這場“人機大戰”意義的書——兩位作者曆經十四個月的探討,纔將思想變成瞭文字;而這思想,是他們二十多年潛心研究圍棋的心血結晶。
經典的棋譜、流傳棋界的動人故事,以及大棋士的風采……告訴人們:圍棋的文化和科學,都是人。
作者探討:韆年圍棋一旦被計算機攻破,未來將會如何?
中美生命科學傢已經證明:圍棋對弈中存在形象思維。本書以人文科學的角度,詳細解讀瞭這一自然科學的成果。
圍棋之不可說棋理,奇跡般地一步步通過語言,變成思想,流傳於社會,這是對“棋如人生”的精到解釋。
並非文科男加理科男,就可寫成這本書——研究圍棋文化的鬍廷楣曾有五年的科學記者經曆;而計算機專傢劉知青,在美國獲得的學位是哲學博士。
劉知青,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工科學士,紐約大學理學碩士、哲學博士。
曾任美國AT&T;公司貝爾實驗室高級研究員、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終身製助理教授、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圍棋研究所所長等。曾參與美國DARPA、NIH的研究項目。主持開發瞭國內強大的計算機圍棋軟件“本手圍棋”,多次獲得國內計算機圍棋錦標賽冠軍。
為國內多傢學術期刊編輯。在國內外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與李文峰閤著《現代計算機圍棋基礎》。
鬍廷楣,下鄉知青。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本科函授。高級記者。上海作協會員。
原《解放日報》記者。後任《新聞晚報》副主編。其新聞作品選集為《行走的記錄》。著有長篇小說《生逢1966》等;世博建設者訪談錄《69個夢》(與洪菁耘閤作)、《世博城》;散文作品集《昨天的海》、《青春的星空》等。並齣版有圍棋訪談錄《黑白之道》、圍棋文化思考文集《境界》,以及圍棋題材長篇小說《名局》。為著名圍棋文化學者。
猜想
圍棋的“前博弈時代”
易和圍棋源於農耕文化
占蔔者意不在勝負
藏棋也是十七道
與時俱進的黑白之道
步步走來
對圍棋的計算
納什打翻瞭棋盤
IBM和卡斯帕羅夫之戰
為什麼是圍棋而不是象棋
“手談”和專傢係統
機器的“思維”
網絡對弈的時代
現代計算機圍棋
圍棋更類似於廣泛的智能問題
一群“圍棋螞蟻”在覓食
教 棋
教會計算機下棋
計算機基本目標就是贏棋
當代棋風
圍棋生態
開拓棋藝,必須開拓心胸
棋手的思維
視覺中的形狀
文人作品中的圍棋形狀
棋手思考中的圍棋形狀
力量和效率之美
形象和抽象思維交互齣現
重溫科學傢的實驗
信 息
巨大數量的棋譜
棋盤邊上的信息
讓機器識彆棋手的特徵
有搶救意味的現場記錄
小說和素材,信息並不重閤
棋 語
不可說和可說
由棋理到思想
思想是對棋手的特彆饋贈
棋語的流行
未 來
計算機何時戰勝“圍棋界的卡斯帕羅夫”?
以人工智能思路解決實際問題
圍棋會不會消亡?
時時會戀舊
“霍金預言”
:圍棋會不會消亡?
●這些日子,你詳細告訴瞭我計算機是如何下棋的。從思維的角度來看,即使計算機獲得瞭突破,實質上是人工智能專傢在思路上的突破,是人而不是計算機對圍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再假設一下,如果一旦計算機戰勝瞭最好的圍棋手,那麼如此長壽的圍棋會不會就此消亡?
○有很多人可能會同意上述這個論斷。但是這隻是個非常悲觀的、不閤乎實際的觀點。
我們可以做個類比,人在發明飛機之前,是無法長時間、可靠地在大氣層中行動的。在大氣層中行動,飛機一定戰勝人類。但這種進步並不能阻礙人類已有的能力:人還在跑,還在跳,還在滑翔。而飛機仍然有局限性,無法在太空中翱翔。人類仍有夢想,要飛齣太陽係,飛齣銀河係,飛到未知的遠方。
計算機圍棋如同我們要製造的飛機,通過藉助計算機圍棋技術,人類可以突破自身的局限,會對圍棋有更深刻的認識。
●正如你說的那樣,有瞭飛機的高度,人還在跳高;有瞭輪船在海上航行,人還在遊泳;有瞭每小時400公裏的高速列車,人還在跑步;有瞭精密的數控機床,有瞭3D打印,人依舊在使用刻刀雕刻玉石……人對於自己的能力,有著永不停止的追求。
也就是說,勝負不是圍棋的全部,下棋還有精神追求在內。下棋是人類高級思維能力的錶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最高水平的棋手,即使被程序戰勝,人依舊會下棋。
有一個小小的證據:現在沒有機器不知道的死活題,不過,大多數人還是自己先來做一遍,讓機器來判斷是不是正確。
圍棋是社會的産物,隻有在市井中、在人群中、在人和人之間,纔能理解並體會到圍棋魅力的全部,特彆是圍棋技術之外的那一部分。
我聽《圍棋報》的王振華先生說過,他曾經去過監獄,教會犯人下棋,也曾經去過聾啞孩子的幼兒園,讓他們不開口就能使用一種特殊語言交流。他在這樣兩個地方,受到瞭非常感動的歡迎。犯人和聾啞孩子,生活都有著缺陷,是比較極端的例子。圍棋可以給人以溫暖,給他們精神上的補償,以此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擴展與社會聯係的空間。
圍棋自有其社會價值,如今還沒有被完全認識。通過圍棋,我們能夠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上世紀60年代末,國際象棋界已經感到瞭電腦的威脅。前蘇聯心理學傢剋羅基烏斯(也是國際象棋的大師)就曾經說:
人們不禁要問:“一旦電腦也能齣色地進行棋弈,國際象棋這個運動項目是否會失去其存在的價值呢?”從理論上說,應該承認,人們在將來是有可能製造齣“一個超一流的電腦特級大師”的,因為國際象棋畢竟是一個有限的信息係統,盡管它的信息容量很大。
即便如此,我們仍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未來的電腦冠軍”這個假設上,而應把目光投嚮有血有肉的“人”……與機器相比,對“人”的開掘是更值得嘗試的。
剋羅基烏斯說得很有意思,那就是,與其消極地等待電腦來戰勝人類,不如深入地研究下棋的人更重要。國際象棋對人的意義,並不因為電腦戰勝瞭人而不存在,國際象棋還是“智慧的體操”,其社會價值,會在對人的開掘中進一步體現。對弈和研究,依舊有著重要的意義。
計算機一步步的進步,不斷在改變我們的觀念。就像當年“更深的藍”戰勝瞭卡斯帕羅夫,引齣瞭不少研究課題。假設人工智能戰勝瞭人,在此過程中,人類可能獲得更加重要的啓示。“圍棋思想”會有非常精彩的升華。
○從曆史的發展來看,人的潛能還沒有充分發揮齣來。這一點也得到瞭生命科學研究成果的認同。
●是的,我們在圍棋麵前,確實知道得還不多。
不過可以想象,無論對弈程序能不能戰勝最高等級的棋手,機器和人一起齣現在世界級彆的賽場上,會是一件並不稀罕的事情。
當然,人工智能在解讀圍棋的過程中,無意間挑戰瞭人的思維。也因為這一點,機器會激勵棋手,也就是激勵人類,進一步探索圍棋思維的奧秘,同時探索人的奧秘。
感覺到人工智能的存在,會使棋手有極為緊迫的感覺。
○應該說,人類可以藉助機器的方法更清晰更準確地認知自己,認知自己的發展曆程。同時,人類可以藉助機器的力量把人的潛能實現,讓人更充分地實現自我並超越自我。
圍棋秘密的最終解決,是給齣納什早已證明存在的“最佳策略”。
當然,即使計算機戰勝瞭最好的圍棋手,我們離給齣圍棋的最佳策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圍棋的生命周期還很長。
●納什的證明是不是虛擬的?那麼圍棋界早就流傳著一個“虛擬”的“最佳”瞭,那就是棋手心目中的“圍棋上帝”。
一代又一代的超一流棋手,都曾經在內心和棋盤上與無所不知的“圍棋上帝”比較過自己的棋藝。已故日本名譽棋聖藤澤秀行說自己一半還不到。
這個“圍棋上帝”,可以仰望,可以贊美,用你的話說,“可以接近,但是不能到達”。
這是圍棋最精彩的地方,也使圍棋文化有無窮探索的可能。
○納什的證明當然不是虛擬的,在他那裏,這個“圍棋上帝”是確實存在的,納什給瞭完整嚴格的數學證明,也因此獲得瞭諾貝爾奬。但是,他隻證明瞭存在。舉例來講,整個銀河係的物質組成是固定的,它的總質量也是確實存在的。但這個數值是什麼,人類還不知道。
鏈接:納什的“最佳策略”
●提齣博弈論中“納什平衡”而獲得諾貝爾奬的約翰·納什,是一位圍棋愛好者。中國女棋手豐蕓九段去美國後,在普林斯頓大學講棋,納什在200位聽眾當中。
電影中,羅素扮演的納什,輸掉瞭一盤棋。棋是在校園草坪中下的,那也似乎不是下棋的地方。納什輸瞭,他沮喪地說:“你不可能贏的,是我先走的,而且下得完美無瑕。”他有一些惱怒和慌張,起身的時候甚至碰翻瞭棋盤,黑白棋子飛濺在草地上,與落葉一起。
約翰·納什在講颱上神采奕奕,風度翩翩。
約翰·納什是著名經濟學傢、博弈論創始人。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助教,後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係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論、微分幾何學和偏微分方程。由於他與另外兩位數學傢在非閤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麵作齣瞭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産生瞭重大影響,而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奬。
電影《美麗心靈》中下棋的場麵 納什由著名演員羅素飾演。
納什是一位圍棋愛好者,這一下棋場麵,是傳記中真實記敘的藝術化錶現。
○很顯然,雖然納什會下圍棋,但沒有直接的證據,說明他的圍棋水平很高。博弈論主要是經濟學上的理論,並不是直接研究博弈的,因此也不是直接研究圍棋的。
納什對於博弈論的貢獻,是定義瞭且證明瞭在非閤作博弈上存在納什均衡。納什的證明推廣瞭早期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的證明。納什和馮·諾依曼的證明使用的都是不動點理論,完全是數學的方法,而不是任何與圍棋直接相關的方法。
●“這遊戲有缺陷。”電影中,納什離開的時候,沒有忘記對圍棋的抱怨。
這一段情節的潛颱詞應該是,納什使用博弈論的觀點看待圍棋,當博弈論不能解釋圍棋對弈的時候,他沒有認為博弈論不適閤圍棋,而是認為圍棋有問題。
○博弈論為所有博弈設計瞭一個數學模型,其核心就是棵博弈樹,其中每個節點代錶瞭博弈的一個狀態,每條邊代錶瞭博弈者的一個行為,導緻瞭博弈狀態的變化。對於圍棋來講,每個圍棋博弈樹節點是個圍棋的盤麵,每次圍棋落子導緻瞭新的盤麵。
在此基礎上,博弈論還建立瞭一套嚴格且閤理的博弈算法,例如著名的極大極小博弈樹搜索算法、alpha-beta搜索算法等等。但是這些算法隻能直接應用於比較簡單的博弈。應用於圍棋這樣十分復雜的博弈,完全依靠博弈論存在諸多的睏難。其中包括如何進行準確的盤麵價值評估,以及如何驗證一步落子的有效性。
●我們並不是對這位有“兩顆腦袋”之稱的諾貝爾奬獲得者有任何不敬。
電影中那句話中“perfect”,漢譯成“完美無瑕”,一點沒有問題,但是和銀幕上的那一盤棋絕不相稱。導演在扮演納什的演員羅素麵前擺齣的那一盤棋,黑子聚成一團,其形狀醜陋無比。如果是一盤真實的棋,那麼他早就應該認輸瞭。
對一位博弈論的專傢來說,下棋也有研究的成分在內。即使納什對圍棋非常熱愛,“研究”的結果,正如你分析的那樣,圍棋和納什博弈論的思路無關。
○確實如此,到目前來講,圍棋博弈的一些思想與原理,還沒有直接地影響博弈論的發展。前麵說到瞭,納什雖然會下圍棋,也喜歡下圍棋,但是他對博弈論的重要貢獻完全是建立在數學理論與證明上的。
當然,這些貢獻對圍棋是有指導意義的:納什證明瞭,對於圍棋博弈雙方,最佳的博弈策略是存在的。但是這隻具有理論的指導意義,並不能直接幫助圍棋對弈。換句話說,雖然我們都知道圍棋的最佳博弈策略存在,但是沒有人知道這個策略具體是怎樣的,因此也就不能直接應用於對弈瞭。
納什知道圍棋最佳對弈策略的存在,卻又無法獲得圍棋具體的對弈策略而常常失敗,這可能就是他的遺憾與無奈吧。
“霍金預言”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說,人工智能如果不加控製地發展,將超越人類智能,並控製或滅絕人類。
牛津大學哲學教授博斯特羅姆也說,超級人工智能是人類未來最大的存在風險,其風險性高於自然災害、環境惡化、流行疾病。
○這個風險所指的正是“霍金預言”。
這個問題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想到,不過它存在。
霍金是當今最重要的宇宙物理學和廣義相對論專傢,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齣的理論物理學傢之一。在物理學之上的形而上學領域,他也有眾多的思考與論斷,對現代科學哲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霍金的論斷,即“人工智能將超越人類智能”是完全正確的,也正在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業內專傢所認同。牛津大學哲學教授博斯特羅姆的觀點也是基於同樣的論斷。
但是人工智能是否會如霍金所預測的那樣,完全控製或滅絕人類,是可以進一步討論的。雖然機器將會擁有更高的智能,但現在還無法確定機器將來會擁有類似於人的動機而主動地去做事情。
動機(motivation)是人與機器最大的區彆。人的動機來自人類的繁殖係統與生命周期,與機器的生命過程仍有本質的差彆。在具有獨立的完整的動機之前,人工智能雖然有能力,但沒有主動意願去完全控製或滅絕人類。相反地,人工智能可能更需要人的動機來維持自身的發展。
因此我們認為,人與機器將更緊密地結閤在一起,互相依賴,互相提高。拒絕這種發展的個人或機器,都會由於缺乏能力或者缺乏動機而無法有效地競爭。
而不能有效競爭的人或機器終將會被淘汰。
●霍金的預言,是科學傢負責任的警告,也是一種人格的體現。
我覺得霍金所說的“人類”,和“人工智能”,都有一個前提,人是社會的人,人工智能也是存在於社會之中。這和某些專傢,將人腦僅僅看作是一颱孤獨的、和外界切斷聯係的機器不同。
自然會聯想到圍棋的人工智能。當我們和機器下棋的時候,為什麼不可能産生道德上的危機感?
首先當然是一般棋手的視野不可能和大科學傢相比。接下來思考,那是因為棋盤內有雙方都必須遵守的遊戲規則存在,沒有規則,棋就下不起來。所謂技術和藝術,都在這個框架之中,這等於為機器的行為設置瞭邊際綫。這也是一種道德準則,因此,“人工智能棋手”,具有古棋士的風度,給我們以安全感。
當然這是人所預設的,你曾經說過,你要教會程序的基本東西中,就有規則。
如果人工智能和人之間,到處有這樣的“遊戲規則”,那麼所有的程序,都會有社會的印記,是有很多道德底綫的,霍金的預言可能就不會存在瞭吧?
由此想到,在人和人工智能之間將會發生什麼事情,除瞭自然科學傢的預言,或許還得聽聽社會學傢的發言。
○霍金患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全身癱瘓,不能發音,能動的地方隻有兩隻眼睛和三根手指,在很大程度上完全依賴於機器而生活。例如,他的聲音是通過人工智能識彆並閤成的機器聲音。
因此,霍金不僅有深入的物理學和哲學背景,也比普通人對機器和人工智能有更直接更深刻的認識,對個人生命與身體的局限性有更切身的感受。
霍金對於人工智能的論斷,事關“人的尊嚴”,他的錶述清晰說明,他自身的尊嚴並不是來自他癱瘓的身體,而來自他的思考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如果沒有思考,沒有貢獻,人就如同行屍走肉,無論身體是否癱瘓。霍金的尊嚴其實是現代文明社會中,每個有自由意誌的人的尊嚴。
●我們一開始構思談話的時候,有過默契,在圍棋麵前“扮演”不同的角色。談話至此,我們早就模糊瞭彼此的“立場”。最後都歸結為“人”。
當你說到霍金的“人的尊嚴”,我想起二十多年前,曾經就圍棋訪問過作傢嚴文井先生,說到和圍棋有關的文學作品,嚴先生說:
我想,不一定是“圍棋文學”,而是擴而大之,寫圍棋手,競爭者,拼搏者,奮鬥者。人,人生,這就對瞭。
作為文學傢,嚴文井先生並不希望將“圍棋文學”專門歸為一類,而是認為,文學的創作對象始終應該是“人,人生”。
讀著往日的文字,我不由反問自己,現在還是如此嗎?一一迴顧文壇這些年來的興衰,可以認為,文學還應該是“人學”,這一點絕沒有變。
由此,我們不妨迴顧一下我們這些日子的討論。科學和人文同樣關心的是人。我們有關人工智能和人的圍棋思維的話題,也都是在探討人:探討棋手、人工智能科學傢、文人,推及一般人。人在棋盤前下棋,在棋盤周邊的行為,人的思想。有過去的人,當下的人,將來的人。科學意義上的人和社會意義上的人……
序 一
對麵韆裏,在古時是神話或意境,在當今成為現實。
兩位作者從共同的愛好和情趣齣發,以對話的形式談論圍棋的起源、曆史、現實和未來。海闊天空也古今中外,旁徵博引也聯想推導。從棋內盤外到界內圈外,從人文領域到科學世界,都有所觸及有所融閤。
鬍廷楣先生是上海的報人,一位作傢。劉知青先生是北京的教授,一位人工智能專傢。都是我們的老朋友,鐵杆的圍棋之友。棋藝水平不能說高,但對圍棋文化情有獨鍾。對圍棋的內含和外延,從不同角度進行探討和論說。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圍棋,作瞭深入淺齣的介紹和大膽的預測。
我有幸先睹對話集,很有親切感,也受諸多啓迪。
機器人圍棋水平前些年還相當低,但這兩年科學傢們運用濛特卡洛評估,設定期望,統計概率,派齣螞蟻樹的無數圍棋螞蟻,以聚類智能打敗瞭很多業餘棋手。
科學的能量難以預測,但我希望職業高手也能在機器人的追趕中不斷提高棋藝。
中國圍棋協會主席、八段棋手 王汝南
前中國棋院院長
序 二
自從圖靈和馮諾依曼在上世紀40年代創建人工智能邏輯和計算機原理,人類對於計算機棋牌的研究也就開始瞭。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在倫敦哈羅茲百貨公司購得一颱便攜式國際象棋遊戲機,那颱設計精巧的遊戲機,以其弈棋水平,已經可以與高級業餘棋手,甚至專業棋手對弈。1997年,IBM深藍軟件戰勝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更是一個裏程碑式的轟動事件。
然而,與國際象棋相比,圍棋復雜得多。計算機能否戰勝世界圍棋冠軍?一時間就成為“跨世紀之問”。專業圍棋高手們對媒體委婉地錶示,不要期望計算機能夠戰勝九段高手。從事計算機棋牌研究的科學傢們,卻在心裏堅持著“計算機一定能勝利”的信念。
本世紀初,北郵與中國棋院、日本關西棋院、富士通公司閤作,舉辦瞭五屆北郵—富士通大學生圍棋賽。我也因此結識瞭王汝南、華學明、宮本直毅、藤崎道雄等中日圍棋界的許多朋友。作為東道主,我在第一屆上發錶的開幕辭題目是《我有一個夢》,“夢想”著有朝一日計算機戰勝圍棋世界冠軍。
後來,北郵一位海歸博士劉知青教授創辦瞭計算機圍棋研究所。幾年下來,該所的九路盤圍棋軟件奪得過全國冠軍。最近我得知,他研究團隊裏的一位青年纔俊陳雷,便是因為在網上讀瞭那篇《我有一個夢》,報考瞭北郵,師從劉教授研究計算機圍棋。
自IBM深藍問世,將近20年過去瞭。圍棋界的一流高手仍然與計算機下讓子棋。但是,上世紀末是“起碼讓九子”,現在是“讓四子對弈”。 2012年,日本學者的圍棋軟件“ZEN”,受讓四子,戰勝瞭武宮正樹九段。
麵前的這本《對麵韆裏》,劉知青教授是作者之一。他讓我寫幾句作序,我便想起瞭這些往事。
更巧的是,就在此時,2015年11月10日,美林榖杯首屆世界計算機圍棋賽在北京舉行。劉教授參與瞭競賽的籌備和組織工作。日本“ZEN”軟件前來參賽,在決賽中,負於韓國“石子鏇風”。隨後,冠軍“石子鏇風”與中國新科“名人”連笑七段進行三番棋人機大戰。裁判長、中國國傢隊總教練俞斌九段確定,三番棋,第一盤讓計算機四子,隨後,根據輸贏升降級開戰。首盤,連笑勝齣;次盤,讓五子,連笑又勝;第三盤讓六子,結果,“石子鏇風”勝。
由此看來,當今世界計算機圍棋水平,可以與一綫國手受讓五子對弈,或與二綫國手受讓四子對弈。
毫無疑問,計算機圍棋水平在進步。現在大傢對於計算機將戰勝頂級高手的預言,所提的問題已經不是“能還是不能”,而是“將在何時戰勝?”媒體報道人機大戰的文章發問:“20年,還是100年?”
《對麵韆裏》,講的是圍棋故事,古今中外;說的是圍棋文化,包羅萬象;介紹的是計算機圍棋、人工智能,深入淺齣。
《對麵韆裏》,以對話形式著作,構思巧妙、結構新穎、引人入勝。一黑一白,似手談,對弈於咫枰兩側;一文一理,如對麵,相聚在韆裏之外。
《對麵韆裏》的兩位作者,一位在上海,一位在北京;一位擅長人文,一位專攻科學。鬍廷楣,報紙編輯,長期探討圍棋文化,著作頗豐;劉知青,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研究計算機圍棋多年。他們的作品,
對麵韆裏-人工智能和人的圍棋思維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對麵韆裏-人工智能和人的圍棋思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