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雅》是魏張揖為廣補《爾雅》而做的一部語詞釋義專書,《廣雅疏義》則是清人錢大昭對《廣雅》進行疏釋研究的一部專書。該書廣引書證對《廣雅》所釋之字加以疏釋和勘誤,並以其引書之廣博、疏釋之明確、行文之簡要等成為乾嘉時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中華書局版《廣雅疏義》以日本靜嘉堂本為底本進行標點校改,於文字之錯奪衍倒,屢有諟正;於文義未安之處,時下己見;於疑難未明之處,則錄以存說。是一部高質量的整理本《廣雅疏義》。
錢大昭(1744—1813),清朝學者。字晦之。江蘇嘉定(今屬上海)人。錢大昕之弟。嘉慶元年舉孝廉方正。從學於其兄,時有“兩蘇”之比。參加校錄四庫全書、學問淵博,於經、史皆有造詣。
黃建中,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他與李發舜教授閤作點校的《方言箋疏》一書,已由中華書局齣版。《廣雅疏義》是黃、李二先生點校的又一力作。
點校前言
廣雅疏義序 (桂馥)
上廣雅錶 (張揖)
捲第一
釋詁第一
捲第二
捲第三
捲第四
捲第五
捲第六
捲第七
捲第八
捲第九
釋言第二
捲第十
捲第十一
釋訓第三
捲第十二
釋親第四
捲第十三
釋宮第五
釋器第六
捲第十四
捲第十五
捲第十六
釋樂第七
捲第十七
釋天第八
捲第十八
釋地第九
釋丘第十
釋山第十一
釋水第十二
捲第十九
釋艸第十三
釋木第十四
捲第二十
釋蟲第十五
釋魚第十六
釋鳥第十七
釋獸第十八
釋嘼第十九
附録 清史稿·錢大昭傳��
音序索引 ��
筆畫索引
說實話,這套書的裝幀雖然不錯,但內容上的閱讀體驗倒是讓我有些糾結。我不是說它不好,而是它更像是一本專業的參考工具書,而不是供人休閑閱讀的讀物。它裏麵的內容密度非常大,幾乎每一個字都承載著大量的曆史信息和考證過程。我嘗試著在睡前翻閱,結果沒過多久就開始犯睏,因為你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去理解那些復雜的引文和注釋。當然,如果把精力集中起來細細品味,其中的妙處自然會顯現。我發現書中對一些古代生活細節的描摹,比如當時的衣食住行,遠比教科書上的描述要生動和具體得多。但這也要求讀者本身對曆史有一定的基礎認知,否則很容易在海量的細節中迷失方嚮。它更適閤在書桌前,配閤筆記和放大鏡,進行係統性的學習和查閱,而不是在沙發上輕鬆翻閱。
評分購買這套書完全是齣於對“正本清源”的追求。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知識都經過瞭太多次的二手傳播,難免失真。這套《廣雅疏義》讓我有機會直接麵對古代文獻的“原始麵貌”,並通過精良的注釋,去理解古人是如何思考和錶達的。它給我的感受是,知識的傳承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情。書中的每一句話,似乎都經過瞭韆錘百煉,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我特彆留意瞭其中對古代哲學思想的闡釋部分,那種邏輯推演的精妙,讓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嚴謹的學術對話,它不斷地挑戰你已有的認知,逼迫你去重新審視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係。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能提升一個人的思維深度和批判性閱讀能力,是提升個人精神境界的絕佳選擇。
評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文物展覽中,聽專傢提到瞭這本書的重要性,纔決定入手這套上下冊的。拿到手後,我最直觀的感受是,這套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對某一個領域的疏解,而是像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整個古代知識體係的大門。我特彆喜歡其中對一些地方誌和方言的追溯,那種“尋根”的感覺非常奇妙。作者的筆觸冷靜而客觀,既沒有過度美化古代,也沒有一味貶低,而是用一種近乎科學的態度去還原曆史的真實麵貌。在我看來,閱讀它需要的是耐心和時間,就像在田野裏考古一樣,需要一點點地挖掘纔能發現真正的寶藏。如果你隻是想快速瞭解一些皮毛知識,這本書可能不適閤你,但如果你渴望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根基,那麼它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讀物。
評分這套書的價值,簡直是無價之寶。作為一名業餘的曆史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梳理古代文獻脈絡的工具書,市麵上那些汗牛充棟的古籍往往讓人望而卻步。但是這本《廣雅疏義》,簡直是我的“救星”。它的結構清晰,邏輯嚴謹,層層遞進地剖析瞭古代文獻中的疑難雜癥。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考據上的嚴謹態度,每一個推斷都有據可查,讓人讀得心服口服。我翻閱瞭其中關於某個特定曆史時期的詞匯解釋,發現它不僅提供瞭字麵意思,還深入挖掘瞭詞義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演變,這種深度分析是其他很多工具書所不具備的。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代的理解上瞭一個新的颱階,看問題也更加全麵和深入瞭。如果你是嚴肅的學術研究者或者對傳統文化有深度鑽研的需求,這套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鎮山之寶”。
評分這本書真是齣乎我的意料,裝幀精美,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就知道是下過一番功夫的。我本來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的,因為我對古代典籍的閱讀一直有些畏難情緒,總覺得晦澀難懂。可是這本書的排版和注釋處理得非常人性化,那些復雜的古文字旁邊都有清晰的解釋,讓閱讀的障礙大大降低瞭。我花瞭周末的時間仔細研讀瞭開篇幾章,感覺自己好像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與古人的智慧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那種求知若渴的感覺又迴來瞭,我很久沒有如此沉浸在一本書裏瞭。尤其是一些關於古代風俗和物産的描述,寫得細緻入微,簡直就是一本活的曆史教科書。我甚至開始查閱更多的相關資料,想要把書裏提到的內容都弄個明白。這本書的價值,絕對不僅僅在於知識的羅列,更在於它激發瞭讀者對傳統文化的深厚興趣和探索欲。強烈推薦給所有對傳統文化有熱情的朋友們。
(二)孔門四科之一, 《論語·先進》:“文學,子遊、子夏。”
評分(九)文藝復興之後,世界對文學的定義逐步演變成:文學即一種以文字語言為載體的藝術。因為其載體為語言文字,所以區彆於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是在徹底擺脫三僞文學(愚民謊言文學、妥協文學和禦用文學閤稱三僞文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後人又稱脫盡三僞文學的語言文字藝術為純文學,通常我們在說文學的時候,就是指的這種區彆於三僞文學的文字藝術品。
評分(一)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書寫的書籍文獻統稱為文學。現代專指用語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錶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故又稱“語言藝術”。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曾將文學分為韻文和散文兩大類,現代通常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影視文學等體裁。在各種體裁中又有多種樣式。
評分(三)指辭章修養,元結《大唐中興頌序》:“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
評分《廣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百科詞典,收字18150個,是仿照《爾雅》體裁編纂的一部訓詁學匯編,相當於《爾雅》的續篇,篇目也分為19類,各篇的名稱、順序,說解的方式,以緻全書的體例,都和《爾雅》相同,甚至有些條目的順序也與《爾雅》相同。例如:“釋詁”的前6條是“始也”、“君也”、“大也”、“有也”、“至也”、“往也”,與《爾雅》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廣雅》取材的範圍要比《爾雅》廣泛。書取名為《廣雅》,就是增廣《爾雅》的意思。 廣雅,訓詁書。三國魏時張揖撰。張揖字稚讓,魏明帝太和中為博士。張揖在《上廣雅錶》裏說,《爾雅》一書所集訓詁還很不完備,所以把群書中文同義異,音轉失讀,八方殊語,庶物易名,不在《爾雅》的都詳錄品核,以著於篇。其意在增廣《爾雅》,因此所釋仍用《爾雅》舊目,自《釋詁》、《釋言》、《釋訓》以下,直至《釋獸》、《釋畜》凡19篇。其書搜集極廣,舉凡漢代以前經傳的訓詁,《楚辭》、《漢賦》的注釋,以及漢代的字書、《方言》、《說文解字》等書的解說都兼括在內。為研究漢魏以前詞匯和訓詁的重要著作。
評分(四)官,漢代置於州郡及王國,或稱“文學掾”,或稱“文學史”,為後世教官所由來。漢武帝為選拔人纔特設“賢良文學”科目,由各郡舉薦人纔上京考試,被舉薦者便叫“賢良文學”。“賢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學”則指精通儒傢經典的人。魏晉以後有“文學從事”之名。唐代於州縣置“博士”,德宗時改稱“文學”,太子及諸王以下亦置“文學”。明清廢。
評分錢大昭,錢大昕弟,大手筆。可惜印裝低劣,上下兩冊,查看極不方便。這樣的書,應該齣精裝本,一冊搞定。
評分非常好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