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 校訂本(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群書治要 校訂本(套裝上下冊)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魏徵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團結齣版社
ISBN:9787512627574
版次:1
商品編碼:11885858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360
套裝數量:2
字數:500000

群書治要 校訂本(套裝上下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群書治要 校訂本(套裝上下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群書治要 校訂本(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依《群書治要》金澤文庫本、元和二年本、四部叢刊影印之天明本,以及早稻田藏天明本校正,並附有校正說明
  ★增補原闕三捲,五十捲完整版本
  ★在中國失傳1200年的珍貴古籍。
  ★中國古聖先王治國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經驗
  ★修齊治平的理論大綱;治國安邦的經驗匯編
  ★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內容簡介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特彆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根據《新唐書》記載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曆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傢中有關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本書根據《群書治要》元和二年本、《群書治要》天明本校勘整理而成,並將原闕的三捲重新從原書中節錄,以補原闕之憾,更便於當前人們學習和汲取該書的智慧。

作者簡介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傑齣的政治傢、思想傢、史學傢。河北巨鹿人。貞觀元年(627年),升任尚書左丞。貞觀二年(628年),魏徵被授秘書監,並參掌朝政,在此期間,受命編撰《群書治要》,於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貞觀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為侍中。貞觀十年(636年),魏徵奉命主持編寫《隋書》、《周書》、《梁書》、《陝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曆時七年。貞觀十二年(638年),魏徵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於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剋終疏》,列舉瞭唐太宗執政初到當前為政態度的十個變化。貞觀十六年(643年),魏徵病逝傢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並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目錄

校正《群書治要》序
刊《群書治要》考例
《群書治要》五十捲提要
《群書治要》序
捲 一 周 易
捲 二 尚 書
捲 三 毛 詩
捲 四 春鞦左氏傳(上)補
捲 五 春鞦左氏傳(中)
捲 六 春鞦左氏傳(下)
捲 七 禮 記
捲 八 周 禮
周書
國語
韓詩外傳
捲 九 孝 經
論語
捲 十 孔子傢語
捲十 一 史記(上)
捲十 二 史記(下)
捲十 二 吳越春鞦
捲十 三 漢書(一)補
捲十 四 漢書(二)
捲十 五 漢書(三)
捲十 六 漢書(四)
捲十 七 漢書(五)
捲十 八 漢書(六)

精彩書摘

前言/序言

  中華民族有著五韆多年的文化史,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延續五韆多年,一直發展至今的文明,是人類智慧的瑰寶。在世界文明史上,先後齣現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羅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等,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瞭,有的消亡瞭,有的融入瞭其它文明。而中華文明,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曆經滄桑而完整地保留瞭下來。
  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所以韆古傳承、不斷豐富發展而沒有中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瞭大量的典籍,其數量之多舉世罕見。這些經典,讓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代代都能培養齣聖賢君子,使得中華民族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後繼有人,讓傳統文化的薪火始終不滅。這些經典,不僅讓中華民族的後世子孫濛受福蔭,也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給世界人民帶來和諧、安定。
  在中國曆史上,就曾經有這樣一部書,它不僅開創瞭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貞觀盛世”,而且還遠渡重洋,被日本天皇和臣子奉為圭臬,創造瞭日本曆史上的兩朝盛世。然而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卻在中國曆史上失傳瞭一韆多年,一直鮮為人知。這部書就是——《群書治要》。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令所編輯的。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特彆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第二個月,便下令在弘文殿聚書二十萬捲,設立“弘文館”,即為國傢藏書之所,亦為皇帝招納文學英纔之地,集聚瞭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蕭德言等英纔,“聽朝之際,引入殿內,講論文義”,“或至夜分而罷”。每當朝廷議事之後,唐太宗便延請眾人同入弘文館,嚮眾賢士請教治國良策,以為日後施政良方。
  盡管諸賢士日夜在弘文館輪值,但是也不能時時隨侍在太宗之側,而且古代經典捲帙浩繁,很難遍覽,即使是遍覽群書,也恐有不得其精要的遺憾。太宗有感於此,故而産生編撰《群書治要》的想法。對此,《新唐書?蕭德言傳》如是記載: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
  《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曆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傢中有關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
  唐太宗在讀《群書治要》後,在《答魏徵上〈群書治要〉手詔》中感慨道:“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觀所撰書,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緻治稽古,臨事不惑。其為勞也,不亦大哉!”(見《全唐文》)唐太宗特令繕寫《群書治要》十餘部,分賜太子及諸侯王以作從政龜鑒。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研讀《群書治要》,能夠達到“君”學可以治國、“臣”學可以輔政、“民”學可以齊傢的效果。願我輩同仁,共學此書;願古聖先賢之教誨,利益世人,和諧世界。


群書治要 校訂本(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群書治要 校訂本(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群書治要譯注》很喜歡,無論是裝幀設計還是紙張印刷都都很好。厚厚的十大本,活動很給力。送貨快,包裝完整。贊!

評分

這次活動價格太給力,買書到吃土

評分

嗯,真的不錯,很喜歡!發貨速度超快,寶貝完好無損!

評分

是正版,絕對經典。就是書皮略有些髒

評分

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學而後用,受益無盡

評分

後,曾於1616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命令用活字排印。但此時的《群書治要》已經缺失捲第四、捲第十三和捲第二十,殘存四十七捲瞭。半年後,《群書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凡四十七冊。不幸的是,此時德川傢康突然去世,印本隻是分贈給瞭德川傢康的後裔尾張、紀伊兩傢藩主。事實上等於沒有公開發行,所以流傳在外間的不多。1781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年,尾張藩主傢的大納言宗睦,有感於《群書治要》未能流布,便從楓山官庫中藉得原“金澤文庫”藏僧人抄本《群書治要》,重新校刊。

評分

沒看,不知該不該推薦,活動價先存著。期待中華書局可以快點做活動啊!

評分

《國學治要(套裝共8冊)》在編撰上依經、史、子、集四部分類之例,遴選曆朝各代極具經典性的典籍文獻,分彆編撰成《經傳治要》、《史書治要》、《諸子治要》、《理學治要》、《古文治要》、《詩詞治要》、《書目治要》,共七篇八冊,所選之文皆為傳承韆百年的名作佳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錶之作。其中,經史諸子之說,皆以著述為主,或舉其初祖大宗,或錄要籍大事,勾勒經史大傢之原貌,而理學詩文則以作者為綱,錄其傳承曆朝而聞名於世的宏篇名作,凝結韆古之精華。

評分

快遞物流非常快,服務好,態度好。這套《國學治要》非常滿意。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群書治要 校訂本(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群書治要 校訂本(套裝上下冊)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