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5
北京梦华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满族遗老的“陶庵梦忆”、晚清民初旗人生活画卷,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
《北京梦华录》连载于1934年之《盛京时报》,回忆了晚清民初时期之北京的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如点心、粥、茶馆、酒馆、戏曲、工艺品、婚嫁风俗等,这些叙述多是穆儒丐所亲身经历及其见闻,读来历历可感。在这些细琐的回忆与描述之间,寄托着作者之情感与心志。满族作家穆儒丐取意于《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中国古代“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笔记,对亲历的往昔生活一一盘点,也是如张宗子在《陶庵梦忆》中所寄托的遗民心绪,繁华皆成旧梦之慨也。这些文字,虽是写老北京之风俗文化,因是写他自己的所闻所见,大体上还是以旗人社会的生活为主。故命名为“北京旗人梦华录”亦可。
穆儒丐(1884—1961),出生于北京香山健锐营的一个旗人家庭,原名穆笃哩,号六田,别署辰公,1905年被清政府公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历史地理,1911年回国碰上辛亥革命,先后在北京、沈阳等地谋生,长期寄身于报业,笔撰不止。1945年回北京,易名为宁裕之;1953年任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
北京之粥类
北京之点心
北京之饮食店
大戏和杂耍
奇巧手工
骑射游猎
风俗礼节
穆儒丐和《北京梦华录》
一
对于现代文学的读者来说,穆儒丐可能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就我所见,除1986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在“晚清民国小说研究丛书”里收入一本署名“儒丐”的小说《福昭创业记》外,自1945年以来,中国大陆并未出版穆儒丐的其他作品。而且,这本《福昭创业记》是删节版,对作者的介绍也仅是简单道及“长期担任《盛京时报》文艺副刊的主编,撰写了不少文艺作品,是三十年代东北文坛上一位知名的小说家”云云。
与这种情形相反,近些年来,在满族文学和戏曲研究这两个领域,穆儒丐要显得“大名鼎鼎”一些。前者,张菊玲先生以穆儒丐为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探讨老北京的文化以及满族在晚清民国时期的命运,已是一个视穆儒丐为满族文学代表作家的重要路径。在这一视野中,穆儒丐其人其文,亦因此具有更深远的文学与文献意义。譬如张先生常以之与现代文学相比,认为穆儒丐的小说《徐生自传》可比拟为《留东外史》,而《如梦令》可与老舍的《正红旗下》相论,等等。关纪新、刘大先等先生也以穆儒丐《北京》为“风雨如晦书旗族”之重要文本。
后者,么书仪先生自研究领域从元代戏曲转至晚清民国戏曲之后,以穆儒丐的小说《梅兰芳》为重要例证,探讨了“堂子”“歌郎”等现今所讳言之晚清民国戏曲之“体制”与戏曲变迁之关联,胜义纷呈,亦刷新了对晚清民国戏曲状况的一般认知。穆儒丐《梅兰芳》一书也为更多人所知晓和瞩目。
穆儒丐《梅兰芳》一书可值一说。此书写梅兰芳之早年及成名史,虽是写伶人,但其趣味并不与报刊流行的娱乐花絮相类,穆儒丐一方面是当作“信史”(穆儒丐曾写《伶史》,以《史记》体写伶人,这本小说其实是《伶史》中“梅巧玲世家第一”之扩写),另一方面是“社会小说”,即以梅兰芳之成名史来写社会问题。但因涉及实名实事,小说《梅兰芳》于民国八年出版后,被冯耿光收购焚毁,至今存世者,或许只能见到一本了。而此书赖张菊玲先生自日本东京都立图书馆复印携回,又因么书仪先生的研究公诸于世。
二
穆儒丐1884年出生于北京香山健锐营的一个旗人家庭,原名穆笃哩,号六田,别署辰公,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沈阳等地谋生,长期寄身于报业(北京《国华报》、沈阳《盛京时报》),笔撰不止。1945年回北京,易名为宁裕之。1953年任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1961年去世。穆儒丐之著述多淹没于旧刊之中,尚难窥其全貌。他的写作领域很广泛,至少包括小说、随笔、剧评、岔曲等,其中以小说最为可观。曾有论者认定他的《香粉夜叉》应算是现代文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而我则以为他早期的小说《徐生自传》、《梅兰芳》、《北京》可说是晚清民初的北京三部曲,曲折且细致的描绘了时代鼎革中的北京风貌。而这一书写,一直延续到四十年代出版的《如梦令》,主题皆是北京这一城市的变迁与生活于其间的人的命运。
也正因为如此,在穆儒丐同样数量繁多的随笔里,我首先注意到的便是《北京梦华录》。一方面,不仅仅是因为作者取意于《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中国古代“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笔记,——穆儒丐在这些短章中回忆了老北京(对他而言,老北京即是晚清民初时期之北京)的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如点心、粥、茶馆、酒馆、工艺品、婚嫁风俗等,这些描述有些能从现今研究老北京民俗的著作中读到,但亦有不少描述尚不见于相关史籍,而且,因这些叙述多是穆儒丐所亲身经历及其见闻,故读来历历可感,仿佛可由这些文字回到历史的现场。譬如,谈及“大戏”,我便能与彼时旧刊上的剧评相互印证;在谈及诸种杂耍时,我亦从王度庐的小说《卧虎藏龙》中读到了相似的描绘,不禁会心一笑(因王度庐亦是旗人)。
另一方面,在这些细琐的回忆与描述之间,却寄托着作者之情感与心志。依我阅读之浅见,较明显之处有二:其一是遗民之志。穆儒丐既身为满人,民国取代清代,虽有语曰“民国即敌国也”,但遗民之志并不是如此二元化。以穆儒丐而论,虽从北京迁至沈阳谋生,且寄望于满族精神之复兴;但亦关注民国之变化与社会问题。因此,穆儒丐亦如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一般,既托身于其所在之群体之命运,也有关心“天下”之兴亡的理想与寄怀。在《北京梦华录》中,对往昔生活一一盘点,也是如张宗子在《陶庵梦忆》中所寄托的遗民心绪,繁华皆成旧梦之慨也。这些文字,虽是写老北京之风俗文化,因是写他自己的所闻所见,大体上还是以旗人社会的生活为主。故命名为“北京旗人梦华录”亦可。
其二是社会问题。穆儒丐从事文学之初,便是以小说写“社会问题”,这一倾向也成为他毕生创作的基本方向和动因。即使是在写记忆中的老北京,也常常忍不住穿插议论,时时予以今昔对比。人是物非之景,可感叹的往往不仅是时间的流逝,而且是社会的变迁,以及随之而生发的诸多问题。
以上所说是我理解的《北京梦华录》之优点和特点。不足之处或许在于,这些文字都是报刊连载。穆儒丐虽早有写“北京梦华录”之构想,但写作之初,并非“谋定而后动”,只是一篇篇写来,其间又夹杂有其他事务与文章。因此,其文尚不够系统与细密,多为即兴式。
《北京梦华录》连载于1934年之《盛京时报》(彼时伪满洲国年号由“大同”改为“康德”),其专栏原无《北京梦华录》之名,在《北京的粥类》、《北京之点心》二文刊出之后,写至《北京之饮食店·之八》时,始冠以《北京梦华录》总名,此后再分门别类,一一述之。
因此,我依照连载的顺序,将《北京的粥类》《北京之点心》亦归入《北京梦华录》之序列,并按时间先后对诸文进行大致排列。较难解决的问题是文章的序号,原文序号排列较为混乱,譬如,前两篇各有自己的序号,冠以《北京梦华录》之名后,虽包括多篇文章,但又是按照连载次序统一编号。连载时,又出现序号不一致、重复、颠倒的地方。而且,序号和文章的分节、文章的连载期数,又不相合。这些问题给展示其全文风貌造成了一定的麻烦。经过多种尝试后,我找到一种也许较为可行的方案。即,整体上按照穆儒丐写作这些文章的顺序来排列,但每篇文章的序号,依照原文的序号,重新排列。序号的位置,按照穆儒丐原来的序号区分,尽量不作增删。这一处理的意图,一则是尽可能尊重文本之原貌,二则是以保持文本之“现场感”及文意畅通。
三
上文提及穆儒丐在满族文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戏曲领域中逐渐产生的影响,但仅仅从这两个领域或这两个视角来看待穆儒丐,还远远不够。因穆儒丐其人其文的意义虽籍此得以初步阐发,但亦因此有所限制。将穆儒丐置于现代文学及现代文化的空间中,才有可能发掘其更深之意义。
譬如,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结构与标准。半个多世纪以来,现代文学领域的学者多持新文学的立场及姿态,其所描述的文学史之图景,基本上以新文学的价值观来建构,并因此确立了对于这一阶段的作家作品的定位及解读。这一方式,虽在八十年代以来的“重写文学史”中被冲击,但其实仅仅是很有限的松动,其价值观与文化观虽有变化(如从左翼至纯文学),但主体仍依其旧。在这一视野下,穆儒丐所获得的位置,——一本研究伪满文学的著作偶尔提及时,仅以其为通俗作家。但如以穆儒丐的写作而论,则并不能以通俗作家来论之,其经历、其写作、其思考、其寄托,其实与现代文学所认定之诸大家处于同一空间,而作品之意义,亦值得深入挖掘。又如,对东北现代文学的叙述。在现代文学叙述的等级制中,往往以新文学的传播作为线索,因之东北文学处于一种被传播的次级位置。但在民国初年,东北地区应是有一个特殊空间,因时代之变化,一批知识人(包括穆儒丐)赴东北谋生,他们的活动与创作,具有相当的水准。但在现今的文学史视野中,竟是完全失踪了。
关涉穆儒丐的话题,或许还可以有更多,譬如在语言学领域,穆儒丐的小说《北京》,就被日本学者太田辰夫当作北京话的样本来研究。因此,这本首度结集面世的穆儒丐随笔《北京梦华录》,应也可给诸多领域的研究者与读者,带来一些新的话题与感受。
陈均甲午腊月十四日于燕北园
……
haohaohaohao
评分速度快,货正,快递师傅服务好,只买京东是对的
评分图文并茂,据说作者不太“知名”,但究其成就来说,想了解老北京的人不容错过。
评分这部长篇小说根据波拉尼奥另一本小说《美洲纳粹文学》中的《卡洛斯•拉米雷斯•霍夫曼》一章改写扩充而来,因此,其基本格局要比《荒野侦探》、《2666》这类充满野心的巨著小得多。不过读者倒是可以由此更为容易地感受波拉尼奥的艺术风格。
评分不错
评分这部长篇小说根据波拉尼奥另一本小说《美洲纳粹文学》中的《卡洛斯•拉米雷斯•霍夫曼》一章改写扩充而来,因此,其基本格局要比《荒野侦探》、《2666》这类充满野心的巨著小得多。不过读者倒是可以由此更为容易地感受波拉尼奥的艺术风格。
评分haohaohaohao
评分好
评分阿图罗•B自己的经历也好不到哪儿去。皮诺切特的政变刚刚发生,他就因政治立场左倾而被捕,关押在康塞普西翁郊外的拉培尼亚体育中心。无罪释放后,他很快就离开了智利,在拉丁美洲和欧洲各国过着流亡生活。正如他在小说中所说的:“我再也不愿浸淫于文学这肮脏的海洋。此次以后我将低调地写我的诗,找份工作糊口,再也不打算出版我的作品了。”似乎他的生命在智利政变的那一刻戛然而止,此后的生活就只剩下了对旧日时光的追忆,唯一的慰藉来自那些昔日好友的消息。
北京梦华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