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谱丛书:飞相局对左过宫炮

象棋谱丛书:飞相局对左过宫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寅,黄少龙,梁文斌 编
图书标签:
  • 象棋
  • 象棋谱
  • 飞相局
  • 对左过宫炮
  • 开局
  • 残局
  • 技战术
  • 进阶
  • 中国象棋
  • 棋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361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93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象棋谱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7
字数:26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象棋谱丛书:飞相局对左过宫炮》力求反映飞相局的时代背景以及棋局发展的特点,适于中、高级爱好者细细参详。作者精选了170局,均为比赛中的精彩对局。

作者简介

  赵寅,象棋国家大师。1986年2月19日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现定居合肥。5岁学棋,1999年8月进入安徽省棋院专业队,师从特级大师高华、国家大师邹立武、象棋大师赵冬。2002年在福州一举夺得全国象棋少年锦标赛16岁组女子冠军,荣升为象棋国家大师,获得“国家健将”称号。2003年被评为年度夏训先进个人。2004年首届全国女子象棋大师赛第四名。2005年全国女子象棋大师赛第八名。2006年全国女子象棋大师赛第六名。2007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女子组第四名。2009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第六名。2010年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第三名,同年取得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象棋专业组女子团体二等奖、个人三等奖、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2011年、2012年、2014年三次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女子组第六名。2012年获安徽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9月正式退役,同月就职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葛大店小学,任课象棋老师一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红进三路马变例
第1局 于幼华胜赵国荣
第2局 潘振波负蒋川
第3局 徐超负王天
第4局 张强胜黎德志
第5局 程进超负谢靖
第6局 苗利明胜李少庚
第7局 许银川胜蒋川
第8局 曹岩磊负洪智
第9局 孙勇征胜蒋川
第10局 柳大华负蒋川
第11局 刘宗泽负孙浩宇
第12局 陈翀负赵鑫鑫
第13局 景学义负王天
第14局 于幼华负赵国荣
第15局 宋国强负苗永鹏
第16局 张晓平负李鸿嘉
第17局 赵国荣负赵鑫鑫
第18局 王天一胜郑惟桐
第19局 王天一胜洪智
第20局 武俊强胜陈翀
第21局 蔡佑广胜孙浩宇
第22局 宋国强负张申宏
第23局 徐天红负蒋川
第24局 于幼华负李少庚
第25局 王天一胜郑惟桐
第26局 张强负张学潮
第27局 张婷婷负唐丹
第28局 孙博胜朱晓虎
第29局 董旭彬胜陶汉明
第30局 柳大华负蒋川
第31局 柳大华负王天
第32局 李来群胜洪智
第33局 张强胜郝继超
第34局 李鸿嘉负蒋川
第35局 于幼华负赵国荣
第36局 于幼华胜许银川
第37局 胡荣华负蒋川
第38局 阎文清负徐超
第39局 许银川胜孙浩宇
第40局 柳大华负郑惟桐
第41局 胡荣华胜蒋川
第42局 许银川胜陆伟韬
第43局 于幼华负李雪松
第44局 王天一胜汪洋

第二章 红进七兵变例
第45局 许银川和蒋川
第46局 尤颖钦胜王利红
第47局 江赘负唐丹
第48局 刘殿中胜黄仕清
第49局 董旭彬负许银川
第50局 徐超负许银川
第51局 于幼华负宗永生
第52局 李林胜陶汉明
第53局 崔岩胜李望祥
第54局 刘殿中负靳玉砚
第55局 林宏敏胜靳玉砚
第56局 程鸣胜范思远
第57局 胡荣华负刘殿中
……
第三章 红进三兵变例
第四章 红其他变例

前言/序言

  飞相局的历史由来已久,古谱中即偶有出现。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前人片面地认为飞相局只能防守,不能进攻,甚至出现了“破相诀”的歌谣,以至于流传下来的古谱中的飞相局远远没有中炮局受棋手青睐。时至今日,经过几代优秀棋手的努力、探索、创新,飞相局已经彻底告别了“攻弱守强”的战术特点,形成寓攻于守、攻守兼备的强势开局,深受专业棋手和广大象棋爱好者的喜爱。可以这样说:想让开局能力完善和提高,学习和掌握飞相局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飞相局的优良特性在近年大赛中频频体现,应对飞相也就成为棋手们的日常训练内容,后手出现了多种应招,如左中炮、士角炮、左(右)过宫炮、起马、挺卒、顺象逆象等。
  飞相局对左过宫炮的开局特点为:红方出子稳正,双马可根据喜好定型,大子出动速度极快;黑方子力集结于右翼,通过对红棋左翼的压迫取得对抗。双方往往在河口争夺开打“di一仗”。
  本书在编写中幸得好友刘锦祺先生不厌其烦的帮助与支持,不胜感激!此外,男子象棋国家大师邹立武、女子象棋国家大师赵冬、女子象棋国家大师梅娜、安徽省象棋大师王卫锋及棋友李云光、王青、雷红为本书提供了资料,并且提出了很多建议,在此一并感谢。
  限于自身水平有限,如有不当之处,请广大棋友不吝赐教。


象棋谱丛书:飞相局对左过宫炮 内容简介 象棋,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是智力的较量,更是策略与艺术的融合。数千年来,象棋的演变与发展,沉淀了无数经典棋局与精妙战术。象棋谱,作为象棋智慧的结晶,记录着一代代棋手的心血与感悟,是后辈学习、传承和创新的宝贵财富。 本书,《象棋谱丛书:飞相局对左过宫炮》,便是这浩瀚象棋海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聚焦于两种在中国象棋实战中极为常见且极具代表性的开局——飞相局与左过宫炮,深入剖析它们的形成、发展、中局变幻以及残局处理,旨在为广大象棋爱好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学习资料。 飞相局,以其灵活的调动、强大的攻防兼备性,长期以来深受广大棋手喜爱。它通常以“兵七进一”或“马八进七”等开局手段,迅速将相(或象)调至边路,形成“飞相”之势,再结合车、马、炮的配合,构建严密的防线,并伺机发动凌厉的攻势。飞相局的魅力在于其多变的阵型和灵活的战术,可以根据对手的应对进行调整,或采取稳健的防守,或发起迅猛的进攻,展现出极高的战术弹性。本书将详细讲解飞相局的各种基本阵法,如“端边马飞相”、“中路马飞相”等,并结合大量实战棋例,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优劣势,以及应对各种变化的策略。 左过宫炮,则是另一种同样精彩纷呈的开局。它通常以“炮二进四”为起点,迅速形成攻击态势,其核心在于将炮移至左翼,通过“过宫”等手段,与其它子力形成交叉火力,对对方造成直接的威胁。左过宫炮的特点是进攻性强,节奏快,往往能迅速打开局面,给对手制造压力。本书将深入探讨左过宫炮的各种变例,例如“屏风马对左过宫炮”、“士角炮对左过宫炮”等,并重点分析其如何在中局阶段发挥威力,以及如何应对对手的反击。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并非仅仅孤立地介绍飞相局和左过宫炮,而是将这两种开局进行“对决”式的分析。在象棋实战中,对手的开局选择往往决定了整个棋局的走向。因此,理解一方如何运用飞相局来应对另一方的左过宫炮,或者反之,对于棋手来说至关重要。本书将大量篇幅用于分析飞相局与左过宫炮的相互克制关系,以及在双方都采用这两种开局时的典型对弈思路。我们将详细拆解那些经过无数次实战检验的经典棋局,从开局阶段双方的意图、子力布局,到中局阶段的战术博弈、攻防转换,再到残局阶段的精细计算,力求将棋局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每一个微妙变化都呈现给读者。 本书内容涵盖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飞相局的精髓与演变: 基本阵型与行棋思路: 详细介绍飞相局常见的几种基本阵型,如金钩银拨、钓鱼马等,并阐述其形成原理和核心作战思想。 开局策略与子力调动: 分析飞相局在开局阶段的各种变化,如何快速出子,如何建立稳固的防线,如何为中局进攻做好准备。 中局战术与攻击手段: 深入剖析飞相局在中局阶段的各种战术,如边路突破、中心攻势、闪击战术等,以及如何利用车、马、炮的配合形成强大的攻击组合。 应对策略与防守之道: 针对对手可能采取的各种应对,讲解飞相局如何进行有效的防守,如何化解对方的攻势,并伺机反击。 飞相局的残局处理: 分析飞相局在残局阶段的一些典型局面,如何利用剩余子力争取胜利或和棋。 2. 左过宫炮的威力与变化: 核心战术与攻击重点: 介绍左过宫炮的独特之处,其攻击的重点在于何处,如何通过炮的调动形成立体火力网。 早期布局与快速进攻: 讲解左过宫炮在开局阶段如何快速展开攻势,如何迅速占据战术优势。 中局攻防与兵法策略: 深入分析左过宫炮在中局阶段的各种攻防战术,如何配合其他子力,制造杀机,以及如何应对对手的防御反扑。 应对飞相局的思路: 专门分析左过宫炮在面对飞相局时的具体应对策略,如何针对飞相局的弱点进行攻击,如何化解其攻势。 左过宫炮的残局艺术: 探讨左过宫炮在残局阶段的常见局面和处理方法。 3. 飞相局对左过宫炮的实战对决: 典型对局分析: 精选数十盘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经典对局,由浅入深地解析双方在采用飞相局与左过宫炮时的博弈过程。 开局阶段的较量: 详细分析双方在开局阶段的意图、陷阱、以及如何互相试探。 中局攻防的转换: 深入剖析中局阶段双方如何展开激烈的攻防转换,战术的运用,机会的把握,以及关键时刻的判断。 残局收官的智慧: 分析残局阶段双方如何进行精密的计算,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下争取胜利。 实战经验与心得: 总结每一盘棋局的得失,提炼出宝贵的实战经验和战术思想,帮助读者举一反三。 本书的读者对象: 象棋初学者: 本书将从基础概念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飞相局和左过宫炮的精髓,为入门提供坚实的基础。 象棋爱好者: 对于有一定象棋基础的爱好者,本书将提供更深入的战术解析和实战经验,帮助其棋艺更上一层楼。 象棋棋手: 本书丰富的实战棋例和精辟的点评,将为广大棋手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学习资料,激发其创新思维。 象棋教练与研究者: 本书系统性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也为象棋教练的教学以及象棋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象棋谱丛书:飞相局对左过宫炮》不仅仅是一本棋谱,更是一部象棋战术的百科全书。它通过对两种极具代表性的开局的深入剖析,展现了象棋无穷的魅力与智慧。本书力求做到: 系统性: 全面覆盖飞相局和左过宫炮的各个方面,从开局到残局,从理论到实战。 实战性: 大量精选的实战棋例,以及作者对棋局的精辟点评,能够直接指导实战。 易读性: 采用清晰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复杂的战术。 前沿性: 结合当代象棋发展趋势,分析最新的战术演变和创新。 阅读本书,您将能够: 深刻理解飞相局与左过宫炮的战术体系,掌握其精髓。 在实战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两种开局,并应对对手的各种变化。 提升自己的战术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领略中国象棋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论您是初涉棋坛的懵懂少年,还是纵横棋坛多年的老将,本书都将是您提升象棋水平、享受象棋乐趣的得力助手。让我们一同走进《象棋谱丛书:飞相局对左过宫炮》的世界,在黑白之间,品味智慧的较量,感受象棋的无穷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简直是一次对传统象棋美学的回归之旅。它的插图清晰,棋盘的绘制非常典雅,让人在学习之余也是一种视觉享受。内容上,我最欣赏它对于“动态平衡”的论述。象棋的魅力就在于其变化无穷,而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教会读者如何在混乱的变化中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很多棋谱只是教你“怎么走”,而这本书教你“为什么这么走,以及对手可能怎么想”。举例来说,它在讲解进攻受阻后的回撤策略时,给出了好几种基于不同子力配置的预案,每一种预案的逻辑链都非常完整。我将书中的一套关于“虚位诱敌”的理论应用到实战中,结果出乎意料地好,对手完全落入了既定的陷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固定的招法手册,而是一套应对复杂局面的思维框架,这种框架的价值是长久且可以迁移的。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说明了其内容的丰富程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承载了几代棋手的智慧结晶。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历史对局时的严谨性,每一个引用都标注了出处和背景,体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对于新手来说,这本书可能像一座高山,需要不断攀登;但对于有经验的棋手,它更像是一张精确的地图,指引你探索那些未曾触及的棋艺深处。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它对“弃兵”艺术的讲解,不同于一般的“弃子取利”,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在劣势局面下,如何通过精准的弃兵来打破僵局,实现“以柔克刚”的境界。作者对弃兵后攻防转换的描绘,既有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又有大量精彩实战的佐证,让人信服力十足。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对自身棋艺认知边界的不断拓展,每一次合上书本,都感觉对这个古老的智力游戏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和理解。

评分

这本棋谱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装帧设计到内容排版,都透着一股老派的匠心。我本来对一些新颖的布局研究得比较多,但翻开这本书,那种传统精髓扑面而来,一下子把我拉回了那个讲究招法深度的年代。书中的例局选择非常经典,很多都是近现代特级大师的对局,讲解得细致入微。尤其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在分析复杂变化时,不仅给出了最佳应对,还详细剖析了每一步背后的逻辑和意图,让人读起来不仅仅是学招,更是学“棋理”。比如,对于一个看似简单的兑子,作者能从全局的子力结构和子力效率上进行宏观阐述,这种层次感在一般的棋谱中是很难得的。我用了好几周时间,反复揣摩其中关于中局转换的章节,感觉自己在残局的处理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对于那些真正想钻研象棋理论,不想只停留在表面套路的棋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武功秘籍”。它不是速成指南,而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学术著作,每一页都值得反复翻阅和推敲。

评分

拿到手就感觉分量十足,装帧材质很考究,纸张的质感也比市面上那些轻飘飘的印刷品好太多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到令人赞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招法,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从基础的开局原则入手,逐步深入到中局的搏杀技巧,最后收束于精妙的残局转换。我特别喜欢它对“时机”的把握讲解,比如什么时候应该弃子争先,什么时候应该稳健防守,这些“火候”的拿捏,作者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详尽的棋谱注解进行了阐述。我个人是那种喜欢“刨根问底”的棋手,每当遇到一个不理解的变化,这本书里总能找到合理的解释,甚至是对手方着法的“潜台词”也被揭示出来。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输棋,并不是因为招法不好,而是因为没有预判到对方在特定局面下的根本目标。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局势研判的深度和广度,绝对是象棋学习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评分

这本书的特点就是“硬核”,没有任何水分,完全是干货的堆砌。如果你是那种想看几招就想提高段位的棋手,可能这本书会让你感到有些吃力。它更像是为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渴望突破瓶颈,达到更高层次棋手量身定制的教材。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带着一种学术研究的冷峻感,但正是这种严谨,保证了书中所述理论的可靠性。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对“效率”的衡量标准,作者引入了几个自创的评估体系,虽然初看起来有些复杂,但一旦掌握了,对评估局面的价值就非常直观有效。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发现自己以前很多“感觉”上的判断,现在都有了理论支撑,思维模式被有效地重塑了。对于一些复杂的“先手活”,书中的剖析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简直是把每一步的得失都量化了。这对于提升实战中的精确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

不错的书籍

评分

不错的书籍

评分

值得一看

评分

儿子喜欢

评分

一如既往的好,快,喜欢京东

评分

不错,很好,可以辅导辅导孩子

评分

感觉还不错感觉还不错

评分

看不懂

评分

字小了点,对局水平好多也一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