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国学入门课:章太炎国学讲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推荐一:国学经典,大师之作,国学入门必读。正宗系统的国学知识,浅显易懂的传世经典。
推荐二:国学经典,含金量极高。它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形成对国学的完整概念。读章太炎的书,不可不说是国学入门之捷径。
推荐三:本书见解独到、条理清晰、系统精辟、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也只有像章太炎先生这样对国学有深厚造诣和理论修养的大学者,才有功力将国学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讲出来。
推荐四:章太炎先生有句非常有名的言论:“吾饭可以不吃,吾学不可不讲。”可见先生治学之态度。章太炎的讲义点拨举重若轻,开示历久弥新,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这本《国学入门课》是嘉惠学人的传世经典,国学进阶指引。倘若你对国学感兴趣,就不可不读。
推荐五:没有深入进去的决心,你不会了解到国学之魅力。但如果你想了解国学,读章太炎的书就不会误入歧途。章太炎曾说:“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即如历史,本是不能讲的,古人已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现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了。即《通鉴》等书似乎稍简要一点,但还是不能讲。如果只像说大书那般铺排些事实,或讲些事实夹些论断,也没甚意义。所以这些书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讲国学,只能指示些门径和矫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鼎盛于2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探寻与反思热潮于今再次勃兴。
本书收录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国学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诚为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必读之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而且为了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学,编者对书中晦涩难懂之处进行了注解,实为国学爱好者入门必备之书。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因仰慕顾绛(顾炎武)之为人,更名绛,号太炎,世称“太炎先生”。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经学家、中医文献学家、民族主义革命者。
章太炎对于中国学术文化遗产的论述十分丰富。他是古经文学派最后一位大师,同时又是儒家传统的拆散者。
——历史学家 侯外庐
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作家 鲁迅
太炎先生讲国学,的确是使我们满足求知欲望。
——作家 曹聚仁
(章太炎的国学讲稿)在当时既具影响,今天又重新印行,对了解我国传统国学,对了解我国经学、哲学、历史的发展,无疑是有很大作用的。
——学者 汤志钧
上卷·国学概论
第一章 概论
国学的本体 004
治国学的方法 009
第二章 经学之派别
今古文之分 022
南北之分 028
宋学与汉学 030
今古文的复归与衰亡 034
第三章 哲学之派别
先秦诸子 036
汉至唐的演变 041
宋明理学 043
哲学总括 052
第四章 文学之派别
无韵文 056
有韵文 064
第五章 结论:国学如何进步
下卷·国学略说
一章 小学讲义
小学定义 080
文字学 082
音韵学 098
训诂学 107
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112
第二章 经学解说
六经大概 118
易经 130
尚书 136
诗经 148
三礼 156
春秋 168
论经史实录不应无故怀疑 179
第三章 史学研究
史学部类 188
正史 192
编年史 199
政书 205
治史明辨 210
第四章 文学略讲
著作之文与独行之文 218
骈散之分 222
历代文章之盛衰 224
文章分类 231
第五章 诸子百家
诸子流别 236
儒家 239
道家 257
墨家 268
法家 273
名家 278
在孔子诞辰纪念会上的演说 283
经史非神话
在古代书籍中,原有些记载是神话,若《山海经》、《淮南子》中所载,我们看了,觉得是怪诞极了。但此类神话,在王充《论衡》里已有不少被他看破,没有存在的余地了,而且正经正史中本没有那些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天皇、地皇、人皇等,正史都不载。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那种神话,正史里也都没有。经史所载,虽在极小部分中还含神秘的意味,大体并没神奇怪离的论调。并且,这极小部分的神秘记载,也许使我们得有理的解释。
《诗经》记后稷的诞生,颇似可怪。因据《尔雅》所释“履帝武敏”,说是他的母亲,足蹈了上帝的拇指得孕的。但经毛公注释,训帝为皇帝,就等于平常的事实了。
《史记·高帝本纪》说高祖之父太公,雷雨中至大泽,见神龙附高祖母之身,遂生高祖。这不知是太公捏造这话来骗人,还是高祖自造。即使太公真正看见如此,我想其中也可假托。记得湖北曾有一件奸杀案:—个奸夫和奸妇密议,得一巧法,在雷雨当中,奸夫装成雷公怪形,从屋脊而下,活活地把本夫打杀。高祖的事,也许是如此。他母亲和人私通,奸夫饰做龙怪的样儿,太公自然不敢进去了。
从前有人常疑古代圣帝贤王都属假托;即如《尧典》所说“钦明文思安安,克明俊德……”等等的话,有人很怀疑,以为那个时候的社会,哪得有像这样的完人。我想,古代史家叙太古的事,不能详叙事实,往往只用几句极混统的话做“考语”,这种考语原最容易言过其实。譬如今人作行述,遇着没有事迹可记的人,每只用几句极好的考语;《尧典》中所载,也不过是一种“考语”,事实虽不全如此,也未必全不如此。
《禹贡》记大禹治水,八年告成。日本有一博士,他说:“后世凿小小的运河,尚须数十年或数百年才告成功,他治这么大的水,哪得如此快?”因此,也疑禹贡只是一种奇迹。我却以为大禹治水,他不过督其成,自有各部分工去做;如果要亲身去,就游历一周也不能,何况凿成!在那时人民同受水患,都有切身的苦痛,免不得合力去做,所以“经之营之,不日成之”了,《禹贡》记各地土地腴瘠情形,也不过依报告录出,并不必由大禹亲自调查的。
太史公作《五帝本纪》,择其言尤雅驯者,可见他述的确实。我们再翻看经史中,却也没载盘古、三皇的事,所以经史并非神话。
其他经史以外的书,若《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确有可疑者在。但《竹书纪年》今存者为明代伪托本,可存而不论。《穆天子传》也不在正经正史之例,不能以此混彼。后世人往往以古书稍有疑点,遂全目以为伪,这是错了!
汉至唐的演变
战国处士横议,秦始皇所最愤恨,就下焚书坑儒等凶辣手段。汉初虽有人治经学,对于“九流”,依旧怀恨,差不多和现在一般人切齿政客一般。汉武帝时,学校只许读经学,排斥诸子百家了。
汉初经学,一无可取,像董仲舒、公孙弘辈,在当时要算通博之儒,其他更何足论!西汉一代,对于哲理有精深研究的,只有扬雄一人。韩退之把荀、扬并称,推尊他已达极点。实在扬雄的学说,和荀、孟相差已多;秦汉以后的儒家,原没有及荀孟的。不过扬雄在当时自有相当的地位和价值。西汉学者迷信极重,扬雄能够不染积习,已是高人一着。他的《法言》,全仿《论语》,连句调都有些模拟,但终究不及荀子。宋人说“荀子才高,扬子才短”,可称定评。
东汉学者迷信渐除,而哲理方面的发见仍是很少,儒家在此时渐出,王符《潜夫论》、王充《论衡》,可称为卓异的著述。王符专讲政治,和哲理无关。王充(也有归入杂家的)在《论衡》中几于无迷不破,《龙虚》、《雷虚》、《福虚》等篇,真是独具只眼。他的思想锐敏已极,但未免过分,《问孔》、《刺孟》等篇有些过当之处。他又因才高不遇,命运一端总看不破,也是遗恨。王充破迷信高出扬雄之上,扬雄新见解也出王充之上,这两人在两汉是前后辉映的。
汉人通经致用,最为曹操所不欢喜;他用移风易俗的方法,把学者都赶到吟咏一途,因此三国的诗歌,很有声色。这是曹操手段高出秦始皇处。
魏晋两朝,变乱很多,大家都感着痛苦,厌世主义因此产生。当时儒家迂腐为人所厌,魏文帝辈又欢喜援引尧、舜,竟要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所以,“竹林七贤”便“非尧、舜,薄汤、武”了。七贤中嵇康、阮籍辈的主张和哲学没有关系,只何晏、王弼的主张含些哲学。何晏说“圣人无情”,王弼说“圣人茂于人者神明,同于人者五情”,这是两个重要的见解。郭象承何晏之说以解庄子,他说:“子哭之劫,在孔子也不过人哭亦哭,并非有情的。”据他的见解,圣人竟是木头一般了。佛法中有“大乘’,“小乘”,习“小乘”成功,人也就麻木,习“大乘”未达到成佛的地位,依旧有七情的。
自魏晋至六朝,其间佛法入中国,当时治经者极少,远公是治经的大师。他非但有功佛法,并且讲《毛诗》讲《仪礼》极精,后来治经者差不多都是他的弟子。佛法入中国,所以为一般人所信仰,是有极大原因:学者对于儒家觉得太浅薄,因此弃儒习老、庄,而老、庄之学又太无礼法规则,彼此都感受不安。佛法合乎老、庄,又不猖狂,适合脾胃,大家认为非此无可求了。当时《弘明集》治沸法,多取佛法和老、庄相引证。才高的人,都归入此道,猖狂之风渐熄。
历观中国古代,在太平安宁之时,治哲学的极少,等到乱世,才有人研究。隋唐统一天下,讲哲理的只有和尚,并且门户之见很深,和儒家更不相容。唐代读书人极不愿意研究,才高的都出家做和尚去。我们在这一代中,只能在文人中指出三人,一、韩昌黎,二、柳子厚,三、李翱。韩昌黎见道不明,《原道》一篇,对于释、老只有武断的驳斥。柳子厚较韩稍高,他以为天是无知的。李翱(韩昌黎的侄倩)是最有学识的文人,他著《复性篇》说,“斋戒其心,未离乎情;知本无所思,则动静皆离”,和禅宗很近了。李后来事药山,韩后来事大颠,李和药山是意气相投,韩贬潮州以后,意气颓唐,不得已而习佛法的。韩习佛法,外面还不肯直认,和朋友通信,还说佛法外形骸是他所同意的。儒家为自己的体面计,往往讳言韩事大颠,岂不可笑!实在韩自贬潮州以后,人格就堕落,上表请封禅,就是献媚之举,和扬雄献《符命》有甚么区别呢?大颠对于韩请封禅一事,曾说:“疮痍未起,安请封禅!”韩的内幕又被揭穿,所以韩对于大颠从而不敢违。韩对于死生利禄之念,刻刻不忘:登华山大哭,作《送穷文》,是真正的证据。韩、柳、李而外,王维、白居易也信佛,但主张难以考见,因为他们不说出的。
……
有一段时间,国内出现过国学热,当时人人言国学,家家讲国学。可是如果问起:什么是国学?估计少有人能说出所以然来。到底什么是“国学”呢?是四书五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吗?国学远远不止这些。
国学一说,始于清末,当时西方学术传入,国人为应对新式西学,便立志大兴本国传统学术。但是在清末民初曾经兴盛一时的国学,后来却因为历史变革的原因迅速没落。
当我们重新审视已经逝去的传统,便发现它的独特价值。当然,在关注国学、学习国学的同时,我们也不能走入极端:国学和现在学术研究并不冲突,国学并非西学的替代,所有好的文化学术研究,都有利于人类的进步。
这是我们现在学习、研究国学应该持有的态度。那么,国学对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又该阅读何种国学读物才会有所进益呢?有鉴于此,我们特别为读者朋友们出版了国学泰斗章太炎先生这部意义非凡而又深入浅出的《国学入门课》,为我国传统的重建及发展尽一份力。
章太炎先生,名炳麟,号太炎,是我国清末民初时期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泰斗。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历史学家侯外庐说:“章太炎对于中国学术文化遗产的论述十分丰富。他是古经文学派最后一位大师,同时又是儒家传统的拆散者。”
如果你想要了解国学,搞清楚国学到底指的是什么,就来读他的书吧。因为只有像章太炎先生这样对国学有着深厚造诣和理论修养的大学者,才有功力将国学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讲述出来。
这部《国学入门课》包含了两部分,其实是两本书,另一部分是“国学概论”,一部分是“国学略说”。
《国学概论》是章太炎1922年在上海做国学讲演的记录稿,由曹聚仁记录整理。《国学概论》反映出章太炎辨析中国古典对中国的总体认识。本文中对国学的派别、研治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其中,对经学、诸子学、文学流变的梳理,对各时期学术特点、代表人物和著作的讲解,为学习国学指明了方向。
《国学略说》是根据章太炎先生于1935年9月章氏国学讲习会上的讲学记录整理而成,乃是章太炎先生晚年的治学心得,内容系统精炼、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集章太炎先生毕生功力于一书,是了解章太炎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我们将两本书合而为一,保证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国学的内容和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本书取名为“国学入门”,主要的原因在于章太炎先生的讲述非常易于常人理解,哪怕是对国学没有太多接触的人,也能读懂它。另外,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也为了读者获得更多国学信息,编者还在书中加入大量的注释与印证。
阅读本书,进入国学大门,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若因此,引发你心中的热情,使你有志于国学的学习和传承,那将是编者的荣幸。由于编者所掌握的资料有限,书中可能存在不少纰漏,希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再版时改正。
收到书 还没看 书的质量很好!
评分囤着,慢慢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商品很满意
评分经典,很好很好!!!
评分好书的定义是看得进去,看得懂,有收获。
评分很好,涵盖国学各个方面,浅显易懂
评分帮单位买的,不错
评分不错的产品,值得购买,推荐一下。
评分自己看看,偶尔给孩子讲讲
国学入门课:章太炎国学讲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