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书籍爱与教育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揭秘家庭教育的本质正面零管制教出男孩女孩育儿金典教育

家庭教育书籍爱与教育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揭秘家庭教育的本质正面零管制教出男孩女孩育儿金典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61069
商品编码:11806209758
丛书名: 爱与教育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具体描述

保证 36.8160.00
折扣
2.3
节省
¥123.2

388
活动倒计时: 06 23 58

保证 29.80198.00
折扣
1.51
节省
¥168.2

1888
活动倒计时: 02 06 19

保证 29.80102.40
折扣
2.91
节省
¥72.6

88
活动倒计时: 06 23 58

基本信息

 

 

 

书  名: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

ISBN:9787558007514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9

作  者:万象

定  价:28.00元

开  本:16开

内页用纸:轻型纸

装  帧:平装

类  别:家庭教育

阅读:3~12岁孩子家长


 

编辑

 

 

★育儿先育己。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教育自己。父母做好自己,孩子就能模仿、学习父母的优点,形成良好习惯和品格。 

★自然养育:成就主动自觉的好孩子。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顺从父母的乖孩子,而是激发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力量、发现自己的优势,主动探索、不断学习,成为自觉上进的好孩子。

★不骄纵、不惩罚,孩子零叛逆成长。 

亲子关系是验证教育成败的关键。惩罚、管制孩子,只会带来孩子的叛逆。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不骄纵、不惩罚,才能和孩子共同成长。 

为什么孩子总是管不住? 

为什么事事都让着他,他越不听话? 

为什么越是管着他,他越喜欢对着干?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教育自己,而不是去管教孩子、培养一个乖孩子。 

成长的本质是孩子自我成长,是父母渐渐放手的过程,而不是护在自己翅膀下。 

请放下父母的架子,相信孩子能做好自己。 

让孩子释放成长的天性,变成自觉、自信、自强、自我负责的好孩子。 


 

内容简介

 

 

      很多父母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服从管教的孩子都是熊孩子。当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反而不听话、和父母对着干时,父母往往大失所望,甚至勃然大怒,进而惩罚孩子,有时候甚至是体罚。这样做不仅不能教育孩子,反而会让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孩子也更加叛逆。

      其实,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出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叛逆也不全是孩子的错。教育孩子的本质是父母教育自己;孩子成长的本质是自我成长,而不是填鸭式教育。

父母要转变思路,改变以往溺爱、过度约束的教养方式,学会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家,让孩子释放自我成长的天性,在迎接挑战、战胜挫折中发现自己的力量,不断增强自我认同感,变成自觉、自信、自强、自我负责的好孩子。


 

目录

 

 

 

章 “零管制”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打倒父母的法西斯主义管理!”一心培养“好孩子”的父母,是否在某个瞬间,突然听到了孩子如此呐喊?的确,如今很多父母似乎走入了一条教育岔道,那就是——只有管制,才能让孩子听话。其实,培养好孩子,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放下架子,学会尊重孩子,和孩子成为朋友,那么一切都会顺其自然。父母要记得,只有“零管制”,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1.“快快长大,我要管妈妈”——放下父母的架子3

2.“妈妈说,做不完作业不准吃饭”——不要吓唬孩子6

3.“妈妈比老师还要严厉!”——别让自己成为“教官”9

4.“我好想和爸爸一起放风筝”——难道不能与孩子成朋友吗?12

5.“爸爸妈妈是大王,哪有我说话的权利”——孩子需要的是平等15

6.“我做什么,妈妈都监视我!”——拒绝专制,适当限制18

第二章 宽容,让孩子拥有自由的空间

孩子犯错,你被气得暴跳如雷;孩子嘴,你恨不能将其撕碎;孩子反传统,更是让你如临大敌…… 为什么,做父母的你,面对孩子是如此疲惫?这一切,只是因为你不明白:是孩子就会出现过失,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小毛病,就会表现得“时髦前卫”。想做好一个父母,宽容才是硬道理。让孩子拥有自由的空间,这时你会发现:其实孩子没那么可恶!

1.孩子犯错,父母用宽容的胸怀给一个拥抱23

2.嘴的孩子,没你想象得那么糟!27

3.放松心情,宽容孩子的异想天开30

4.孩子反传统,妈妈别揪心33

5.让孩子自由地“人来疯”36

6.用微笑“消化”孩子的情绪39

7.宽容≠纵容,别把二者弄混淆42

第三章 切记!别用坏脾气来教育孩子

“小兔崽子,我叫你不听话!”每个夜晚,我们仿佛都能听到这样的“战斗号角”在某个家庭中飘荡而出。也许,某个孩子的成绩又没考好;也许,某个孩子又惹父母生气;也许,某个孩子又……够了,难道就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身为父母的你,就可以口无遮拦地咒骂吗?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是柔软的,你的坏脾气,只能带给孩子无尽的痛苦。好孩子,不是被骂出来的,不是被爸爸妈妈的坏脾气逼出来的!

1.学着“有话好好说”,别对孩子显刻薄47

2.郁闷的爸爸,别对着女儿说话51

3.小小少年,经不住人前训斥54

4.用拳头说话的父母,注定是失败的57

5.坏脾气,孩子胆怯的催化剂60

6.风趣一点,让孩子笑着长大63

第四章 好父母,谨记这几句不该说的话

你是否发现,当你说完某些话时,孩子脸上露出了失落的神情;你是否发现,当你说完某些话时,孩子噙着眼泪,握紧了拳头;你是否发现,当你说完某些话时,孩子反而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远,变得越来越陌生?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不懂如何说话造成的。要记住,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父母们应该掌握和孩子沟通的语言艺术,合理运用这个工具,这样才能奏出美妙的心灵协奏曲!

1.“你笨得像头驴!”——讽刺,孩子信心的手69

2.“孩子,你可是全家的寄托啊!”——父母少来点高期望72

3.“你怎么永远都不如别人?”——别太看不起自己娃76

4.“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你到底还能做什么!”

——伤人的话少讲为妙79

5.“等会儿再说吧,你没看到父母很忙么!”

——不要关上交流的窗户82

第五章 孩子的学习,帮助才是上策

“爸爸妈妈,我怎么也考不好,我真对不起你们”“爸爸,我真的好害怕考试,求你别打我”一说起学习,孩子仿佛能写下一本“血泪书”。孩子的成长中,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所以,他们才有那么多的抱怨,才有那么多的不解。身为父母的你,只有伸出热情的手,帮助孩子扫清学业上的障碍,这样他才能在茫茫学海里平稳驾驭航船。

1.只有鼓励,才能让孩子摆脱“失败综合征”87

2.与其再三督促,不如帮孩子明确学习动机91

3.父母越上火,孩子越偏科94

4.“我好害怕考试啊!”——孩子的心声,你听到了吗?97

5.“孩子,学习的确很累!”——让孩子感受到认同100

6.“小小老师”孩子当104

第六章 松开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梦想

“曾经,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孩子这样的内心畅想,不知也曾是个孩子的父母,心里会作何感想?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对孩子有着独特的期望;但鲤鱼跃过龙门的概率毕竟不是很高,与其给孩子们设计未来,不如让他们自己去闯出个未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孩子们在未来的路上快乐的成长吧。

1.放开手,让孩子编织自己的交际天空109

2.孩子的理想,请你不要太干涉113

3.给孩子三分之一的决策权116

4.少点唠叨,让孩子自由地翱翔119

5.“天空为何是蓝的?”——好奇的孩子才是“好孩子”122

6.“妈妈,我的特长不在特长班”125

第七章 言传身教,教育孩子避免“强制执行”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者。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语言,都深受父母的影响,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并非只是耸人听闻的话语。苹果树能否结出健康的果实,关键是靠根系的吸收和输送。所以,想要得到一个好孩子,那么父母就必须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试想,一个作恶多端的“通天大盗”,无论如何严肃地要求孩子,又怎能培养出一身正气的“超警察”?

1.与其告诉他“别撒谎”,不如自己做榜样131

2.难听的脏话是爸爸的遗传134

3.让孩子学会分享的妙招——以身作则137

4.要想孩子品行端,自己首先站得正140

5.孝敬,父母要做领头人144

6.做孩子“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好榜样147

第八章 少点溺爱,孩子才会茁壮成长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孩子怎么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他们却越来越不听话,越不正常!他们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怎么还这么不懂事?”这样的父母,无疑是失败的。因为,他们从没听过这样一句话——物质的进步并不能代表人类的进步,而心灵的升华才是社会前进的标志。孩子亦是如此,除了物质关怀,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香甜的“心灵鸡汤”。

1.可怕的礼物——溺爱153

2.一味溺爱,孩子只能变得任性156

3.心灵之爱比物质之爱更珍贵159

4.孩子没有好朋友,都是溺爱惹的祸162

5.脆弱的宝宝——溺爱,让孩子染上了蛋壳心理165

6.适当制造障碍,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168

第九章 善于引导,父母“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如何纠正孩子的缺点,让他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困扰父母的难题。因为,说教很难起到积极的效果。其实,父母忘记了这样一句经典的教育理论:“积极引导起到的效用,往往比说理教育还好,它既能融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含蓄且委婉,又有利于孩子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心态。”所以,放弃说教,积极引导吧,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避开人生路上的弯道!

1.引导+疏通,“暴脾气”的孩子大变身173

2.只有适当刺激,才能让孩子摆脱自负176

3.“鼓上蚤”的孩子要不得179

4.丢三落四不可怕,只要父母肯引导182

5.孩子,能不做小小“磨蹭郎”吗?185

6.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孩子才能把握明天189

第十章 家庭温暖,我们需要正确的关爱

缺乏温暖,是不少家庭的通病。也许父母有很多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庭、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工作压力大,没有心情陪孩子玩耍、没有心思指导孩子做作业。但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父母必须放下压力、丢掉借口,用心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他才能更好地去爱自己、爱别人,成为一个自信乐观、善良有爱的人。

1.学会信任,对孩子充分信任而不“放任”195

2.以身作则,你是我们的好榜样197

附录

献给家长们的95条建议199

儿童十二种表情背后的心理分析204



精彩文摘

 

 

“快快长大,我要管妈妈” 

——放下父母的架子 

教育孩子,不是管制孩子,很多人对童年的“大棒教育”还心有余悸,难道孩子非要在父母的管制之下才能成长吗?难道不畏惧父母的孩子就是坏孩子?不完全听父母话的孩子就一无是处吗?父母请收起你的架子,你想要的是一个好孩子,而不是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所谓尊严。孩子听你的话,如果是因为你人高马大,那就是你教育的失败了。你只有主动和孩子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用管制孩子,而孩子还能自然而然地配合你,那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晚上,爸爸正在书房看书,桐桐跑过来,趴在他耳朵上悄悄地说:“爸爸,我要是能当上妈妈就好了!”“这小家伙,脑子里不知在想什么,怎么会突然冒出这样的念头?”爸爸把她抱到腿上,压低声音,饶有兴趣地让孩子说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妈妈要求我每天晚上都看书,可是她却在那里看电视。我跑过去看电视,她就很不高兴地说:‘去去去,别看了,看书去。’可是我也学了一招,眼睛一边看着书,一边偷偷斜着瞄着电视看。”桐桐得意地说。爸爸听到孩子这样说,无奈地笑了笑。桐桐继续说:“妈妈见我看书不认真,就让我来书房画画,可她还在看电视。我心里不愿意,又不敢不听话。凭什么她就能管着我,也不问问我到底想干什么。”爸爸抚摸着女儿的头什么话也没有说。“所以我说啊,我要是当上妈妈就好了,”桐桐叹了口气说道,“那样,我不仅可以随时看电视或者干别的我想干的事情,还可以在我的孩子面前摆摆‘妈妈架子’。”桐桐的话让这位爸爸感受颇多。不确定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多长时间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妈妈在她面前摆“妈妈架子”时间一定很长了,她才会说这样的话。这位妈妈自觉正常的事情或者话语,却让孩子觉得当妈妈有那么多的好处:随时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还可以很威风地随便支配孩子。这恐怕是大多数孩子的心里想法,可如何才能这个怪现象呢? 

首先,父母要意识,不给孩子压力。你心里也许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是我生的;我能给他提供成长的优越条件;我会帮助他处理很多困难,给他指明人生的方向,所以我值得他尊重,他应该完全听我的,甚至他怕我都不过分。然而,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尊严,真是这么来的吗?父母的真尊严,是在理解、尊重、关爱和宽容地对待孩子中,让孩子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尊重和敬爱。强行端起架子,不仅会破坏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还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所以,你不妨放下架子,因为仅仅摆架子是维护不了你在孩子面前的尊严的。 

大街上,一位中年妇女揪着一个男孩的耳朵说:“你说我怎么那么倒霉?你爸爸把咱们撇下了,我卖水果供你念书,我哪里对不起你了?你还到处给我惹事。我求求你了,小祖宗,你别再给我添麻烦了……”那位妇女骂着骂着就累了,后来干脆坐在地上骂,一会儿又给孩子跪下,央求孩子一定要争气。路人有的劝解,有的摇头,可那个男孩依旧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你会说那个孩子太没良心了吧。可是,你想过没有?那么不顾自己的尊严,既能在大街上责骂孩子又会当众低声下气求孩子的妈妈,她的又从何而来?又如何能让孩子信服?面对孩子是不能摆架子,但一个人的起码尊严,却是要永远保持的。有尊严的父母,才会受到孩子的尊重,才会教给孩子什么是真正的人的尊严。 

如果你的上,凭借他的地位,每天对你批评、贬斥和责骂,每天端着上司的架子对你指手画脚,你会尊重和信服他吗?当然不会。 

放下父母的架子教育孩子,孩子心中的压力会少点,让孩子轻轻松松地成长吧。 

教子哲理: 

父母和孩子的区别,不在于父母人高马大。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请不要拿出“我人高马大,你就得听话”的气势,以为这样便可以树立威信,震慑住孩子。只有成功的父母,才知道如何获得真正的威信——尊重孩子、关爱孩子! 

 

 

作者简介

 

 

万象,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图书策划工作,与导师共同参与多家企业的员工心理研究和辅导,著有多部心理学及家庭教育畅销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