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股权投资学:总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论述股权投资基本理论,包括股权投资基本概念与分类、股权投资市场组成以及股权投资相关理论等内容;二是论述股权投资发展环境,包括股权投资法规环境、股权投资科技创新环境以及股权投资文化环境等内容;三是论述股权基金内部运营,包括基金内部运营机制、基金募集与设立、项目投资、投后管理以及基金退出等内容。
作者简介
谭祖卫,博士后,现为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MichiganStateUniversity)访问学者,任教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曾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曾工作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及北京中海投资管理公司等单位,主要从事私募基金,股权投资以及科技金融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在《上海金融》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担任国家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创投计划评审专家、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创投计划评审专家、北京创业投资协会理事以及中关村创业投资与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理事等。
目录
第1章 股权投资概述
1.1 股权投资定义
1.2 股权投资相关概念
1.3 传统投资学分类
1.4 股权基金分类
1.5 股权基金组织形式与运作模式
1.6 股权基金投资业务流程
1.7 股权投资的作用与特点
第2章 股权投资市场
2.1 股权投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2.2 国内外股权投资市场发展概况
2.3 股权投资市场主体
2.4 股权投资市场分类
2.5 股权投资退出市场
第3章 股权投资相关理论
3.1 信用理论
3.2 委托代理理论
3.3 J曲线理论
3.4 企业估值理论
3.5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3.6 "死亡谷"理论
第4章 股权投资法规环境
4.1 概述
4.2 《公司法》与股权投资
4.3 《合伙企业法》与股权投资
4.4 《信托法》与股权投资
4.5 《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与股权投资
4.6 《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与股权投资
4.7 《证券法》与股权投资
4.8 股权投资监管制度
4.9 股权投资税收与优惠政策
第5章 股权投资科技创新环境
5.1 概述
5.2 技术资产
5.3 科技企业
5.4 科技产业
5.5 科技孵化器
第6章 股权投资文化环境
6.1 概述
6.2 股权投资文化内容
6.3 股权投资文化特
6.4 股权投资文化形成与发展
6.5 国内外股权投资文化发展现状
第7章 股权投资运营机制
7.1 概述
7.2 投资决策机制
7.3 激励约束机制
7.4 风险控制机制
7.5 内部治理机制
第8章 基金设立
8.1 概述
8.2 确定主发起人
8.3 前期准备
8.4 资金募集
8.5 基金工商注册
8.6 资金托管
8.7 基金备案
第9章 项目投资
9.1 概述
9.2 项目收集
9.3 项目筛选
9.4 项目立项
9.5 尽职调查
9.6 投资方案设计
9.7 项目谈判
9.8 项目决策
9.9 签订协议
第10章 投后管理
10.1 概述
10.2 投后风险分析及监管
10.3 投后管理流程及业务
10.4 投后管理模式
第11章 基金退出
11.1 概述
11.2 IPO退出
11.3 并购退出
11.4 转让退出
11.5 回购退出
11.6 清算退出
11.7 不同退出方式比较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股权投资学:总论》:
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信用主要有以下类型:①投资信用:一般指一些金融机构或私人基金向企业提供的相对较长期的信用,它们多数是没有经过保险或足够抵押担保的。②国家信用:是以一国的中央政府为主体,按照信用原则筹集资金和对外举债。国家的偿债能力是由税收来保证的。③公共信用:是社区提供给各种政府机构的一种信用,它用于帮助这些政府机构实现其政府功能。在西方国家,公共信用是各级政府的举债能力。④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一个企业授予另一个企业的信用。具体来说,商业信用是一个组织在经营过程中的诚信和信誉程度的综合性反映。它体现该组织在经营活动中的特征、经营方式、信誉状况、信贷能力和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⑤消费者信用或个人信用:是指消费者以偿付的承诺为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易关系。
(2)信用特征
信用主要有以下特征:①金融属性。信用的金融属性包括收益性和风险性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收益性,另一方面是风险性。信用活动可以带来收益,获得收益是信用活动的目的。信用活动带来的收益有三种:一是固定收益。指授信方按事先规定好的利息率获得的收益。固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名义收益,是信用工具票面收益与本金的比率。二是即期收益。也被称为当期收益,指按市场价格出卖时所获得的收益。三是实际收益。指名义收益或当期收益扣除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的货币购买力变动后的真实收益。风险性是指为了获得收益提供信用,同时必须承担风险。授信方不仅要考虑能否获得利息收入,还要对本金能否收回的风险进行评估。②文化属性。信用是一种文化,不同的民族(国家或地区)对信用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的信用文化就会存在差异。例如:我国传统信用文化的特点是量人为出,而西方信用文化的特点是透支和超前消费。③社会属性。社会心理层面是信用的社会属性的一种重要体现。信用7关系的产生是建立在相关主体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信用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信用还体现一种社会关系,信用既是个体行为又是发生在信用关系建立的双方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一方遭受损失的风险。①
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另一方不能完全履行合同而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在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
信用风险的特点有:①风险的潜在性。很多逃避银行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债,例如: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从银行借款时就没有打算要偿还。据调查,目前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银行贷款。这种高负债造成了企业的低效益,潜在的风险也就与日俱增。②风险的长期性。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在当前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一过程将是长久的阵痛。切实培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③风险的破坏性。不良资产形成以后,如果企业本着合作的态度,双方的损失将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但许多企业在此情况下,能躲则躲,使银行即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能弥补所受的损失。
……
前言/序言
股权投资学:总论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