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一生中致命的吸引,从12岁开始迷恋20岁的她——扶桑,一个被贩卖至美洲的中国性奴。
屡遭通缉的大勇,有个从未谋面的新娘。与扶桑相遇,他失去了寻找真相的勇气。
扶桑,“不小巧的女子”,她经历的一切,就像是苦难的代名词。
这是一部关于十九世纪北美洲移民浪潮的史诗性作品。
严歌苓,小说家,电影编剧。1986年出版第1本长篇小说,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9年赴美留学,获艺术硕士学位。旅美期间获得十多项台湾、香港及美国的文学奖,并获金马奖很好编剧奖、美国影评家协会奖。2001年加入美国电影编剧协会。代表作有《妈阁是座城》《扶桑》《白蛇》《太平洋探戈》《谁家有女初长成》《灰舞鞋》《也是亚当,也是夏娃》《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陆犯焉识》及用英文写作的《赴宴者》等等。作品已被翻译成十九种语言出版。其中《妈阁是座城》名列中国图书世界馆藏率第1。
★借着平易但有力的文字,严歌苓描绘了令人震惊的暴行与感官欲望。
——《旧金山纪事报》
★我以为中国文坛要非常认真地对待严歌苓的写作,这是汉语写作难得的精彩?她的小说艺术实在炉火纯青,那种内在节奏感控制得如此精湛。——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陈晓明
严歌苓的作品是近年来艺术性最讲究的作品,她叙述的魅力在于“瞬间的容量和浓度”,小说有一种扩张力,充满了嗅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批评家雷达
与我们的一些作家经验式的写作不同,严歌苓的语言里有一种“脱口秀”,是对语言的天生的灵气。
——作家梁晓声
★严歌苓为人物设计了基调,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意志,走了自己的路,这种未知是阅读中最有魅力的。——批评家贺绍俊
严歌苓是一位杰出的中国旅外作家……这是一本充满野心、情感丰富,且独特的小说。
——作家哈金
★一段跨世纪的对话,对人心善恶的不可预知做了一场巧妙的探索。
——《纽约时报书评》
★一位不凡的女作家,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
——《泰晤士报》
你什么都想到了:癞痢,跛腿,独眼。你朝吱吱叫的门转过脸去,愣怔了:你没想到他会是个儿童。你咬住嘴,咬出了胭脂的一股锋利的甜味。十二岁的小嫖客已进了门。
你看出他装扮了自己,在胸前挂一根金链,衣袋插了块手帕,浅麻色的头发用了过多的头胶,使那老气横秋向后梳去的发式像顶帽子。你在第一瞬间就认出了他的真实面目。一个儿童,顶多十二岁。连那种族间的差异都不能帮他丝毫,帮他蒙骗年龄。他浅蓝眼睛中的好奇几乎是残酷的。那样残酷的好奇心只属于这个年龄的男孩。
还说不上他的样子,天下儿童都有这样轮廓不清的嘴唇,从吮乳到吮糖果,这些天性都留在嘴唇上。就是这副处于过渡期的嘴唇,无声地阅诵一个个神话和历险故事,咀嚼和吞咽了这些故事,从而喂养了他那颗无边际的好奇心。当他这样看着你的时候,你就是他的神话。这窝穴般的屋就是他神话中的遥远国度,你每一动作都是女神或女妖的摇身一变。东方,光这字眼就足以成为一切神秘的起源,起码在这个十二岁的男孩心目里。
最初的惊诧和不知所措过后,你装着看不出他的年龄。你一点也不偷懒地待他:你那样诚挚地笑,仿佛面前是个势均力敌的血性汉子。你不去想,他也是成百上千来唐人区妓馆找便宜的小白鬼之一。
让我来告诉这是怎样的奇观:两千多个白种男童向中国妓女求欢,其中最小的八岁,最大的十四。史书上把这称为“最奇特的社会现象……风化上的一次最猖獗的传染病。……百分之五十的男童对中国妓馆有规律性造访,百分之九十的男童嫖妓经济来源为校中餐费和糖果花销。……”
我看着你在烛光中的模样。我看不出丝毫“价钱低廉”的痕迹。一切记载都强调是中国妓女的“低廉价钱”将白种男孩吸引的。就像二十世纪末声势浩大的唐人街仍以它的廉价餐馆、廉价杂货和瓜果吸引我这样一穷二白的最新移民。也吸引五洲四海的游人。
你现在一步步走向他,这个叫克里斯的十二岁的小白鬼。你这样稳稳地走使你显得高大,使你成熟到了饱和。长长的一段冷落,你全身的期待,就像浆汁越灌越满的果实。这一刻你迎合着摘取你的手,你不管这手属于谁。
克里斯也就是在这一刻迷失了。
我告诉你:每个女人都有最美丽的刹那——一瞬间的怒放,要紧的是你这空前绝后的怒放被谁有幸看见。克里斯看见了。十二岁的小嫖客惊讶得神志一阵迷失。
他想作一番乐的心情已熄灭,对你这个价钱低廉的中国窑姐的涉猎热情转换成了倾慕。如世上所有男童对成熟美丽女子的倾慕。那古老、陈腐的倾慕。
你的卑贱,你民族和你本身被他的民族所公认的卑贱都不能使他勇敢起来了。他已完全不能像真正的十二岁顽童那样肆无忌惮。他瞪着浅蓝的眼珠看你嗑瓜子,看你替他斟茶。当你这样一下一下为他把茶吹凉时,他身心出现了一种战栗的感动。
你现在看他的眼睛。别再装着你看不出那蓝色中渐渐浮起的灵魂。这注定他和你之间不能再有痛快简单的男欢女爱。
此后他常来看你。看你吹箫,绣鞋面;看你嗑瓜子吃鱼头。他偶尔也开口,向你问中国的这样或那样,你只赞同或不赞同地笑笑。有时他拿出一粒漂亮的石卵或一只变色甲虫,郑重地放在你掌心里。他每次来都只耽短短一阵,不超过十分钟,而每次离开他都微蹙起眉对你说:等着我。他那儿童的脸在这时会出现一点愁似的表情。这表情使他可笑且动人。
你不知道这个男孩离开你之后的事。当然,他得回到他们的人中的。他得穿越整个城市。你的时代这座城市还在孕育中,还是个奇形怪状的胚胎。它已经那么名声在外,以它来自世界各国的妓女,以它的枪战、行骗和豪赌。靠了码头的远洋轮总得绑架水手,因为原班的水手早已投奔金矿。淘金不走运的人一肚子邪火地逛在城里,每人都揣着假钱、真枪。人们往这里奔时太匆忙了,政治、法律、宗教都没来得及带来,只带来赤裸裸的人欲。
你没有出门的自由,否则你会看见八岁到十四岁的嫖娼老手,叼着雪茄出入中国窑子。
是的,克里斯得穿越一个城市的无耻和丑恶,才能回到家。那个暂时与你无关的家。
你刚到这里一个月,还没有好好看一眼这座叫金山的城市。你不知这个城市怎样恶意看待来自遥远东方的梳长辫的男人和缠小脚的女人。他们在一只只汽船靠岸时就嗅出人们身后的战乱和饥荒。他们嘀咕:这些逃难来的男女邪教徒。他们看着你们一望无际的人群,慢慢爬上海岸。他们意识到大事不好:这是世上最可怕的生命,这些能够忍受一切的、沉默的黄面孔将在退让和谦恭中无声息地开始他们的吞没。就像我们这批人涌出机场闸口,引得人们突然向我们忧心忡忡地注目一样,警觉和敌意在这一瞬穿透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回到我们双方的内心。
我很难把这感觉向你讲清。
你不知克里斯从七岁就会骑马。他的马此刻正经过一条沿海的路。不远有人在狂笑,一群人在狂笑。克里斯没在意,对这城里的一切疯癫失态很少有人在意。那群人中有个中国男人,惯常的矮小,眨着躲闪的小眼睛,嘴巴好奇而懵懂地露出前门齿。他挑一担刚捉到的螃蟹。他是个以捉蟹为生的人。一群白人截住了他,他们将他的辫子吊在树枝上,悬起他整个人体。他不懂他们对他宣布的所有罪状,包括吃海里和陆地上一切乌七八糟的东西,包括梳辫子和挑担子。他一声不吭地给吊在那里,心想忍一忍就会过去。正是这一声不吭的忍使他们开始往他身上下刀,割裂了他的舌头、耳朵、鼻子。正是他谜一样的温良与沉默使他们震怒。对于不可解的东西,他们失去了最后的理性。克里斯没看见这具吊在海风中零碎了的人体。他没有意识到不可解的东西引起的敌意与迷恋是相当强烈的。
对于你的迷恋使他无暇旁顾。这迷恋类似符咒,对于一个十二岁的男童,它太过分因而致命了。他梦想中的自己比他本身高大得多,持一把长剑。一个勇敢多情的骑侠。那昏暗牢笼中囚着一位奇异的东方女子在等待他搭救。那女子以花汁染红指甲,以绫罗为肌肤;将血浸的西瓜子一粒粒填进嘴唇,用残缺的足尖走出疼痛和婀娜的步子……那囿于罪恶和苦难中的女子在吹呜咽的洞箫,等着他去营救。这个男童满心忧郁。在他醒时的梦中,一个半是黑色长发,半是金黄肉体的女子,就是你。
克里斯没有意识到这城市对你们的敌意如同酵素在慢慢起沫。
你横陈在竹床上等待被享用的身体占满了他的心思,这就是你烙进他一生的形象。
请别动,就躺那里,让我细看一下你用以款待天下的肉体。
……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并不高,大概是社会新闻看多了,总觉得这种带有历史厚重感的题材很容易落入窠臼,无非是宏大叙事加上几个边缘人物的悲歌。然而,《扶桑》却用一种近乎冷峻的、非传统的叙事视角,彻底颠覆了我的预设。它没有急于去构建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而是聚焦于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之间那种近乎荒谬的错位感。叙述者像一个旁观者,冷静得有些残忍,记录着一切的发生,却又在关键时刻,通过一两句近乎哲学的诘问,猛地将你拉回情感的中心。这种疏离感和代入感的交织,让阅读体验变得极富张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沉默”的运用,很多重要的转折和冲突,都是在无声中完成的,那些未说出口的、被压抑的情感,比任何激烈的对白都更具穿透力。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有意思,它像是一个不断旋转的万花筒,各个时间线和人物视角看似独立,却又在不知不觉中相互渗透、相互映照,最终拼凑出一个完整却又充满裂痕的世界图景。读完合上书本时,脑海里回荡的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无数个关于“选择”与“代价”的沉重问号。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场文字的饕餮盛宴,作者的语言功力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我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反复琢磨那些句子,很多段落我甚至需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地咀嚼,才能完全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它摒弃了许多时下流行的直白叙事,转而采用了大量古典文学中才有的复合句和意象叠加,使得文字本身具有了极强的表现力。举个例子,书中形容一个人物的眼神时,用了“那是被夕阳反复淬炼过的琥珀,里面封存着一个永远醒不来的梦境”,这种表达方式,比起直接说“他眼神很忧郁”,简直是天壤之别。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华丽的辞藻并非为了炫技而存在,它们是为内容服务的,是构建那个特定时空氛围不可或缺的基石。如果你是那种对文字美感有着极高要求的读者,这本书绝对能让你大呼过瘾。当然,这也带来了阅读门槛,初学者可能会感到吃力,但只要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堂关于如何用中文表达深层情感的生动大师课。
评分这本《扶桑》读起来真是一场奇特的精神漫游。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用最顶级的羊毫笔蘸着晨间的露水描绘出来的,每一个场景的切换都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仿佛我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穿梭于一幅幅精美的古画之间。尤其喜欢他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那种含蓄的、只有在深夜独坐时才会浮现的纠结与挣扎,被他不动声色地捕捉下来,展现在读者眼前。初读时,我有些跟不上那种缓慢而悠长的叙事节奏,觉得故事进展有些缓慢,但读到中后部分才恍然大悟,那种“慢”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为了让那些隐藏在日常表象下的复杂人性得以充分的酝酿和发酵。书中对环境的描写也极为考究,无论是江南烟雨迷蒙的水巷,还是塞外大漠孤烟直上的苍凉,都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气息。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它从不把话说死,把解读的空间完完全全地交给了读者,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自己心境的变化而品出不同的滋味。它不是那种读完后能立刻用几句话概括出情节的快餐式读物,它更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需要时间去开启,去细品,才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回甘。这本书需要的不仅仅是专注,更是一种与作者心神相通的共鸣感。
评分我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才读完这本书,主要原因在于我需要不断地停下来,去查阅书中提到的那些历史典故和地理名词。作者对细节的考据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每一个场景的布置,每一种服饰的纹样,甚至于餐桌上的几样菜肴,都仿佛有着确切的历史出处和文化意涵。这无疑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沉浸感,让那个虚拟的世界拥有了坚实的骨架。但与此同时,也给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如果不了解那些背景,有些情节的深层含义可能会被忽略。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有一定历史和文化素养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它要求读者不仅要跟上故事,还要对那个特定的文化背景有所涉猎。它像是一座精心雕琢的微缩景观,每一个角落都值得驻足观赏,但想要完全领略其精妙,需要先做好功课。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解码”的作品,一旦成功破译,它所带来的知识和情感的满足感是巨大的,绝对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这部作品给我的感觉是极其沉重,但这种沉重并非来自刻意的煽情,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宿命感。它讲述的似乎是关于人与土地、人与历史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我能感受到作者在书写过程中,所背负的巨大情感压力。故事中的人物,无论多么努力地想要挣脱既定的轨道,最终似乎都难逃被时代熔炉重新塑造的命运。特别是其中几条支线人物的结局处理,让人感到无比的唏嘘,那种“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无力感,在文字中被放大到了极致。我甚至在某些章节读到流泪,那不是因为情节多么感人肺腑的催泪弹,而是因为作者精准地击中了人类面对宏大力量时,那种本能的渺小与无助。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不可抗力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反应。它没有提供廉价的希望或慰藉,它只是忠实地记录了“发生过什么”,让读者自行去寻找慰藉的可能。因此,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部文学上的“记录仪”,冷静、真实,带着一种历史的必然性。
评分从来没有买过如此好的东西
评分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书不错关健便宜值的买来收藏
评分快递很给力,书的质量杠杠的
评分小伙伴推荐的书,一定要好好看看
评分包装完好,物流很快。赞一个!
评分想了好久了,终于到了,看过电影,再试试原著
评分今年的京东618,好书不断,优惠不断!但愿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批书!
评分价格便宜,书质量很好,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