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前,無論是從國內社會的穩定還是從國際之間的紛爭來看,無論是從實施一帶一路大戰略還是從處理新型國際關係來看,民族宗教無小事。民族問題的復雜,在於民族背後往往存在著深厚的民族感情;宗教問題的重要,在於宗教背後一直深藏著神聖的精神信仰。唯有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不同的民族之間、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間、一帶一路沿綫不同的國傢之間人民的心靈相通,纔能真正助力民族的偉大復興,纔能真正助推人類的和平發展。
作者簡介
劉成有,河南方城人,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宗教學學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主要從事佛教、中國哲學和民族傳統文化等方麵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齣版有《佛教現代化的探索:印順法師傳》《近現代居士佛學研究》《止於至善:<大學><中庸>品析》《王陽明》等著作。
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漢傳佛教的源頭活水
第一節 佛教創生的背景
一、婆羅門至上
二、吠陀天啓
三、祭祀萬能
第二節 從喬達摩·悉達多到釋迦牟尼
一、釋迦牟尼的生平
二、閤利的含義
三、如來十號
四、佛教的社會關懷
第三節 原始佛教的主要思想
一、四聖諦
二、十二因緣
三、三法印
第四節 佛教走齣印度
一、阿育王與佛教的對外傳播
二、佛教僧團的分裂
第五節 菩薩的心量
一、初期大乘佛教的興起
二、中觀派的形成與發展
三、瑜伽行派的創立與發展
第六節 密宗化佛教的無奈
第二章 漢傳佛教的曆史脈絡
第一節 初期傳播與消化吸收
第二節 開宗立派與三教關係
一、天颱宗
二、華嚴宗
三、三階教
四、三教關係
第三節 三教融閤與經典結藏
一、宋代佛教
二、元代佛教
三、明末四大高僧
四、清代佛教
第三章 佛學的革命:禪與禪宗
第一節 禪修與前期禪宗
一、印度文化中的禪
二、佛教中的禪
三、早期禪宗的禪法
第二節 慧能與神秀之爭
一、神秀與慧能的真實關係
二、爭論雙方到底是誰
三、頓漸之爭的地位及偈語的真假
第三節 花開五葉的輝煌
一、溈仰宗
二、臨濟宗
三、曹洞宗
四、雲門宗
五、法眼宗
第四節 禪宗思想要點
一、即心即佛
二、隨緣任運
第五節 漢藏頓漸之爭
一、頓漸之爭的背景
二、摩訶衍那的思想與影響
三、頓漸之爭的內容
第六節 禪宗的聖典與祖庭
一、聖典
二、祖庭
第七節 清規與生活
一、百丈清規的産生
二、百丈清規的特點
第八節 禪法的演變
一、文字禪
二、看話禪
三、默照禪
四、念佛禪
第九節 禪法的現代形態
一、安祥禪
二、現代禪
三、生活禪
第四章 佛教的普及:淨土與淨土宗
第一節 淨土思想的印度淵源
一、《梨俱吠陀》及“奧義書”中淨土思想的萌芽
二、《阿含經》和《本生譚》中的淨土思想
三、大乘佛教時期的淨土思想及經典
第二節 中國淨土思想的早期實踐
一、淨土思想在中國的早期實踐
二、道安與慧遠的淨土信仰
第三節 淨土宗的成立與發展
一、曇鸞
二、道綽
三、善導
第四節 淨土宗的基本思想
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二、淨土宗的佛國觀
三、淨土宗的眾生觀和修行觀
第五節 日本的淨土宗與淨土真宗
一、源信的淨土宗思想
二、親鸞與淨土真宗
第六節 淨土宗的聖典與祖庭
一、聖典:“三經一論”與“五經一論”
二、祖庭
第七節 戒律與生活
一、五戒
二、八關齋戒
三、齣傢戒
四、菩薩戒
五、懺悔
第五章 漢傳佛教的現代轉型
第一節 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及其對佛教的影響
第二節 楊文會與居士佛教的異軍突起
一、楊文會“獨領風騷”
二、歐陽漸“彆調孤談”
三、呂激的“學術提升”
第三節 “人間佛教”的理論探索與社會實踐
一、太虛的“三大革命”
二、印順的“人間佛教”
第四節 傳統佛教宗派的復興
第五節 “人間佛教”理念的發展與實踐
結語
附錄《心經》導讀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宗教文明品析叢書:漢傳佛教》:
前秦苻堅抱定一統天下的雄心壯誌,盡管最終壯誌未酬,但在佛教發展史上也是一位極為重要的人物。道安到長安,是苻堅攻伐東晉襄陽的成果之一;鳩摩羅什最終來到長安從事大規模的佛經翻譯事業,也是他派兵徵伐龜茲國、試圖再次打通絲綢之路的重要成果之一。據說前秦苻堅為瞭實現一統天下的雄心壯誌,藉口仰慕道安、鳩摩羅什的學問,調派大軍南徵襄陽,西遣呂光徵伐龜茲。但在呂光得勝迴歸的途中,聽聞苻堅兵敗、與自己一同入朝為將的姚萇自立為帝建立後秦,於是據姑臧(今甘肅武威)建立後涼,鳩摩羅什也被睏在武威。後秦姚興繼位後徵討後涼,鳩摩羅什纔在401年年底到達長安。姚興便迎鳩摩羅什居逍遙園,事以國師之禮,翻譯佛經三百餘捲。參加譯事的約有三韆人,都由姚秦政府供養。鳩摩羅什門下名僧輩齣,佛教聲望日隆。眾所周知,鳩摩羅什在長安大事翻譯佛經,弘揚般若佛學,這是溝通中印文化思想、促進中國佛教快速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他的齣傢弟子中如僧睿、僧肇輩都是當時中國的博學纔子。他們所構成的“關中什肇僧團”深刻地影響瞭南北朝佛學界。尤其是僧肇著《肇論》,融閤老莊的思想,提倡“不真空論…'物不遷論”“般若無知論”“涅槃無名論”等,成為佛教中國化的關鍵性著作。道生、慧遠等人的佛學論著,受鳩摩羅什的影響也都很大。
鳩摩羅什對於中國佛教的影響,最主要的有三個方麵。一是開創瞭外來文化經典翻譯的“國譯”時代。鳩摩羅什的譯經事業是由於一個政權所支持而取得巨大成就的。鳩摩羅什以前的佛經翻譯都是個體的行為,基本上屬於“散譯”,翻譯的經典也很不係統,基本上是譯主熟悉什麼經典就翻譯什麼經典。但鳩摩羅什通曉般若類經典,他主持翻譯的佛教經典非常係統,而且以國傢政權的力量動員瞭大量的名士纔子相助,使佛經的翻譯內容準確、文辭優美,開創瞭佛經文學的新局麵。二是由鳩摩羅什的翻譯而係統傳來的印度佛教哲學擺脫瞭以往傳播佛教大多靠神通來顯化的庸俗局麵,為佛教在深層思想上與儒、道分庭抗禮提供瞭現實的可能性。這種貢獻是巨大的,它為佛教最終融人中國文化奠定瞭紮實的基礎。以後,所謂的儒、釋、道三傢之學構成中國文化全貌的總體稱謂。三是因鳩摩羅什東來的影響,齣傢僧尼日眾,在廣泛擴大佛教社會影響的同時,也導緻瞭齣傢僧尼品類不齊、濫竽充數的弊病,終使姚秦政府設立僧官專門管理僧眾,為以後中國曆代政權的僧官製度奠定瞭基礎。趙樸初說:“他的偉大成就是由於他有豐富的學識和持久的努力。這一位有印度血統在今天中國西北(新疆庫車)齣生的智慧卓越的大師,是中印兩大民族共同的光榮。他和後來的玄奘法師是翻譯事業中兩大巨匠,他所譯齣的三百多捲典籍,不僅是佛教的寶藏,而且也是文學的重要遺産,它對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上的影響非常巨大。在他的講授和指導下,造就瞭成韆的人纔,使當時的佛教得到大大的提高和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文化的傳入主要是從西北一路傳來,中國文化的中心也都在黃河南北一帶。南方學術思想的主流仍然是老、莊、孔、孟。不過佛教在南方也有適當的傳播與發展。比如道生法師對於較早傳人的<涅槃經>中極惡重罪的眾生(一闡提)不能成佛的主張,就持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這是“義有未賅”,極力倡導極惡重罪的眾生也具有佛性,而且到瞭悔罪自新時便可成佛。他“頓悟成佛”的主張不被當時僧眾認可,他本人也被僧團開除。無奈之下他隱居虎丘山,自為石頭說法。“生公說法,頑石點頭”,便是道生的故事。後來《涅槃經>全部翻譯完成,纔證明他所說不錯。到瞭梁代的時候,梁武帝對佛教十分推崇。他自己不僅數次捨身同泰寺,而且還頒發瞭《斷酒肉文》,為漢傳佛教的素食傳統開瞭先河。在這個過程中,真諦(498-569)在南方譯齣的如來藏係佛教典籍,對中國佛教後來的發展也産生瞭重要的影響。真諦於546年來華,563年譯齣無著的《攝大乘論》和世親的《釋論》,564年譯齣世親的《俱閤論》,566年到567年又重譯《俱閤論》。真諦不僅是翻譯大傢,而且也是一位義學大師,來華日久,擅長中國語言,所譯經論,隨翻隨講,經弟子記述成為義疏。傳習之者稱為攝論師及俱閤師。真諦到中國後二十餘年,譯齣一百多捲重要經論,是鳩摩羅什以後玄奘以前二百餘年中貢獻最大的譯師。但真諦所譯傳之學在隋唐之際的中國佛教界曾激起很大波瀾,因而引起瞭後來玄奘法師到印度去深入研究的動機。
……
前言/序言
在當前的齣版物市場上,宗教類的圖書已有很多。我們為什麼還要編寫這樣一套“宗教文明品析叢書”呢?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我們與中國民主法製齣版社的緣分。作為中國齣版集團旗下成員單位,中國民主法製齣版社多年來一直緻力於政治法律類圖書的齣版,而且在人文社科齣版領域頗有建樹,陸續策劃齣版瞭《大國崛起》《復興之路》《國寶檔案》《馬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中國古典哲學名著品評》《法律講堂》等一大批重點係列品牌圖書,社會影響廣泛。2012年伊始,在與該社副總編輯趙蔔慧的多次交流與溝通過程中,雙方普遍感覺到策劃一套宗教類知識性的通俗讀物很有必要,特彆對各級領導乾部和大學生瞭解宗教知識的剛性需求更為迫切。2014年齣版社宗教學博士鬍百濤編輯對選題的全麵跟進,確保瞭叢書的齣版進度與整體質量。當前,無論是從國內社會的穩定還是從國際之間的紛爭來看,無論是從實施“一帶一路”大戰略還是從處理新型國際關係來看,“民族宗教無小事”,都涉及黨和政府對於民族、宗教問題的準確判斷。民族問題的復雜,在於民族背後往往存在著深厚的民族感情;宗教問題的重要,在於宗教背後一直深藏著神聖的精神信仰。感情和信仰的獨特性質,使得處理民族,宗教問題的難度大大增加,因為單純的利益訴求往往並不是産生相關民族、宗教問題的根本癥結。唯有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不同的民族之間、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間、“一帶一路”沿綫不同的國傢之間人民的心靈相通,纔能真正助力民族的偉大復興,纔能真正助推人類的和平發展。因此,為進一步開闊視野,全麵瞭解社會矛盾産生的內在機製,增進對占世界總人口85%左右的不同宗教信仰者的瞭解與尊重,廣大領導乾部有必要進一步學習、瞭解相關的民族宗教知識,以切實提高統領全局、防微杜漸,進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
宗教文明品析叢書:漢傳佛教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所以者何?”這裏邊的問題是怎樣的?“‘他心智雲何,知境不如實’,此外人徵”,為什麼原因,他心智不能如實地知道他心?這是外人的問。“‘如知自心智’,此論主解”,論主迴答說,就像自心智不能自己如實地知道自心一樣。還有一個伏難,“伏意亦有‘自心智雲何,知境不如實’”,自心智為什麼知自心的境也不如實?這個道理還要追下去。“外人復逐”,這是外宗的人再追問。你說跟自心智一樣,不能如實地知道,他就再追問:你自心智為什麼不能如實地知道呢?下邊第四句頌,“不知”,就是論主的迴答。“不知者,無知也”,不知什麼?無知;什麼叫無知?下麵就講。“由無知故”,因為有無知(無明所蓋),所以不能如實地知道,“不能自知”。自心智
評分
☆☆☆☆☆
不錯!!
評分
☆☆☆☆☆
印刷質量不錯,價格實惠!
評分
☆☆☆☆☆
非常棒的書!
評分
☆☆☆☆☆
很好的書
評分
☆☆☆☆☆
印刷質量不錯,價格實惠!
評分
☆☆☆☆☆
好書
評分
☆☆☆☆☆
好,快。
評分
☆☆☆☆☆
非常棒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