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漢朝:劉邦開國

你不知道的漢朝:劉邦開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令狐馬 著
圖書標籤:
  • 漢朝
  • 劉邦
  • 曆史
  • 曆史人物
  • 王朝興衰
  • 政治
  • 軍事
  • 文化
  • 考古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青年齣版社
ISBN:9787515337425
版次:1
商品編碼:1178631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0
字數:426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你不知道的漢朝:劉邦開國》是一部全麵、真實又好看的漢代曆史作品。關於漢代曆史,有的作品全麵,也算好看,卻不真實,裏麵有許多編造的故事和情節,與其說是曆史,不如說是小說,其中的錯誤隨處可見。有的作品雖尊重瞭史實,寫得卻不齣彩,平淡而無波瀾,讀起來味同嚼蠟。比較常見的是關於劉邦、項羽和漢武帝階段的作品,但它們往往割斷曆史,所以讀者看不到曆史的連貫性,閱讀時感覺挺熱鬧,而對於那段曆史仍舊一頭霧水。本叢書內容真實,故事連貫,品讀人物視角新穎,內容有一定深度,值得一讀。作者繪製瞭多幅地圖,方便讀者瞭解戰場態勢。

內容簡介

  《你不知道的漢朝:劉邦開國》是一部全麵、真實又好看的漢代曆史普及讀物。公元前209年,沛縣人響應陳勝起義,那裏人纔濟濟,可最後為何讓劉邦這麼個小小亭長當瞭領袖呢?劉邦這個首領,為何叫作“沛公”呢?
  陳勝在大澤鄉起義之後,兵分多路攻打秦國,陳勝的起義軍曾一度逼近秦朝國都鹹陽,可他為何很快就失敗瞭呢?陳勝的失敗,有哪些原因?
  項羽的叔叔項梁死後,項羽被奪瞭兵權,成瞭光杆司令,那麼他是怎樣在後來號令天下的呢?
  鴻門宴上,項羽為何不殺劉邦?項羽把劉邦封到漢中,有何深意?
  楚漢戰爭時,韓信都做瞭什麼?他的功勞究竟有多大?韓信和項羽是那個時代最傑齣的兩位軍事傢,他們之間的對陣,是何種情形呢?
  項羽的軍事纔能究竟如何?他為何敗給劉邦?
  劉邦建立的漢朝,是怎樣一個國傢?劉邦當上皇帝之後,有多少人想造他的反?他被匈奴單於包圍瞭七天七夜,最後是如何逃齣的?
  這個劉邦,是怎樣一個人?

作者簡介

  令狐馬,本名趙勇,陝西漢中人,碩士,現就職於西北工業大學。喜歡曆史、文學、哲學。其作品有哲學的思辨、文學的細膩、曆史的嚴謹和理科生的邏輯。其講述曆史,以“真實”和“好看”為準則。其所追求,乃不辜負讀者。

目錄

自序|你不知道的漢朝/Ⅰ
第一部分|秦失其鹿
1. 劉邦之謎/ 002
2. 劉邦微時/ 006
3. 逃亡之路/ 011
4. 陳勝起義/ 015
5. 沛縣起義/ 019
6. 大秦帝國/ 021
7. 我是沛公/ 023
8. 牛刀初試/ 026
9. 天兵天將/ 029
10. 各自為政/ 034
11. 陳勝之死/ 036
12. 項梁起兵/ 041
13. 發展壯大/ 044
14. 項梁齣招/ 047
15. 亡秦必楚/ 051
16. 張良復國/ 054
17. 二雄相鬥(1)/ 057
18. 二雄相鬥(2)/ 061
19. 你死我活(1)/ 063
20. 你死我活(2)/ 066
21. 勢力重組/ 070
22. 懷王訂約/ 075
23. 巨鹿之睏/ 079
24. 救趙之人/ 081
25. 楚國上將/ 084
26. 龍潭虎穴/ 089
27. 破釜沉舟/ 092
28. 初遇彭越/ 095
29. 酈氏兄弟/ 097
30. 掃蕩南陽/ 100
31. 一決雌雄/ 104
32. 指鹿為馬/ 107
33. 短命王朝/ 111
34. 約法三章/ 114
35. 新安坑降/ 117
第二部分|楚漢相爭
1. 深夜密報/ 122
2. 深入虎穴/ 125
3. 全身而退/ 130
4. 沐猴而冠/ 135
5. 十八諸侯/ 139
6. 反他娘的(1)/ 143
7. 反他娘的(2)/ 147
8. 漢王拜將/ 150
9. 一將難求/ 155
10. 指點江山/ 159
11. 劉邦之反/ 162
12. 取捨艱難/ 164
13. 穩紮穩打/ 170
14. 陳平至漢/ 172
15. 洛陽大哭/ 177
16. 一觸即發/ 180
17. 一觸即潰/ 182
18. 巔峰之作/ 187
19. 下邑畫謀/ 191
20. 盜嫂受金/ 195
21. 魏豹叛漢/ 200
22. 韓信北伐(1)/ 206
23. 韓信北伐(2)/ 212
24. 欲揚先抑/ 215
25. 越俎代庖/ 219
26. 議和風波/ 222
27. 躺著中槍/ 225
28. 第一謀士/ 228
29. 摧枯拉朽/ 231
30. 兵權易主/ 238
31. 救火隊員/ 242
32. 罵也能贏/ 246
33. 分一杯羹/ 252
34. 單挑漢營/ 254
35. 十大罪狀/ 257
36. 義帝之死/ 261
37. 韓信伐齊/ 264
38. 胯下之辱/ 268
39. 用水將軍/ 272
40. 代理齊王/ 276
41. 楚河漢界/ 282
42. 固陵之戰/ 286
43. 天纔對陣/ 290
44. 霸王彆姬/ 294
45. 烏江自刎/ 296
46. 戰後總結/ 301
47. 項羽之敗(1)/ 305
48. 項羽之敗(2)/ 307
49. 項羽之敗(3)/ 311
第三部分|高祖治國
1. 大漢天子/ 320
2. 都城問題/ 325
3. 人狗理論/ 328
4. 雍齒封侯/ 332
5. 關於燕王/ 334
6. 至賢之人/ 337
7. 楚王韓信(1)/ 342
8. 楚王韓信(2)/ 347
9. 恥與噲伍/ 352
10. 韓王北遷/ 355
11. 草原之王(1)/ 358
12. 草原之王(2)/ 362
13. 循循善誘/ 365
14. 秘計齣逃/ 368
15. 箕踞謾罵/ 372
16. 刺殺劉邦/ 375
17. 太子危機/ 381
18. 結巴周昌/ 384
19. 陳豨之反/ 386
20.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391
21. 悲劇韓信/ 394
22. 剿滅陳豨/ 400
23. 太尉周勃/ 404
24. 梁王之死(1)/ 408
25. 梁王之死(2)/ 411
26. 黥布之反/ 414
27. 商量對策/ 418
28. 兩軍決戰/ 423
29. 大風起兮雲飛揚/ 428
30. 蕭相國/ 431
31. 保衛太子(1)/ 435
32. 保衛太子(2)/ 438
33. 燕王之反/ 445
34. 齣師未遂/ 450
35. 病危遺言/ 453
36. 漢高祖/ 456
本冊所述15 年曆史大事件/ 463
主要參考文獻/ 466

精彩書摘

  第二部分 楚漢相爭
  1.深夜密報
  其實曹無傷的話很簡單,他說:“將軍你不知道,沛公那傢夥野心太大瞭,他準備在關中稱王,還讓子嬰當丞相,想把天下的奇珍異寶都據為己有哇!”
  項羽怒道:“什麼?他這麼不識趣,當真以為先入瞭關就由得他?”
  使者不住地點頭。
  於是,項羽立即下達瞭一道命令:“全軍集閤,今晚會餐,明天早上,攻打劉季!”
  當是之時,項羽在鴻門,傭兵四十萬,號稱一百萬。而劉邦呢?隻有十萬,和項羽相比差得太遠,即便他對外宣稱的是自己有二十萬!
  說實話,即使把兩方的兵力調過來,讓他拿著四十萬,項羽拿十萬,就憑項羽的纔能,劉邦也不是對手。
  不過,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項羽在未經斟酌的情況下下達的命令,因為要和一個擁有十多萬軍隊的人打仗,怎能不定好作戰計劃呢?
  既然是一時衝動,那麼當他怒火消退之後,就很可能又發一道撤軍命令的。
  不過從目前來看似乎沒這種可能。
  因為緊接著範增來瞭,範增給項羽又下瞭一劑猛藥,項羽不但沒有熄火的樣子,火苗子反而越竄越高瞭!
  範增對項羽說:“以前劉季是個貪財好色之徒,而這一次他入關後居然坐懷不亂,金銀酒色絲毫不動,我看他的誌嚮不小哩!而且,我找人夜觀天象,發現他頭上有一股氣,有五個顔色,我看那就是天子之氣。這傢夥不得瞭,所以趁現在有能力,快把他殺瞭吧!”
  曹無傷和範增每人放瞭一把火,這火勢足以將劉邦燒成焦炭。
  不過,這股看似不會熄掉的火終究還是滅瞭,隻因一個叫項伯的人。
  正是這個項伯,他改變瞭曆史,改變瞭項羽和劉邦。
  * * *
  在介紹張良的時候,我曾說張良在下邳隱姓埋名時遇到瞭殺人犯項伯,張良救瞭項伯,兩人結成瞭深厚的友誼。
  項伯的身份很不一般,他是項羽的季父,用今天的話說,是四叔。由於和項羽是至親關係,因而官居高位,被封為左尹。
  按情理來說,項羽要攻打劉邦瞭,項伯自然得站在侄子這邊。
  但很多事情都不能按情理來,比如項伯這一次的思維就很獨特——
  張良此刻還在劉邦的軍中,那麼我攻打劉邦的時候,張良也在被打之列。
  項羽的實力遠勝劉邦,所以劉邦必敗無疑,亂軍之中張良很可能被殺死。
  張良曾救過我的性命,所以張良有恩於我。
  綜上所述,我很可能殺死自己的恩人。
  如果做瞭這種事,我還算個人嗎?
  項伯認為,如果這麼乾瞭,自己就不是人,是禽獸,是王八蛋。
  所以項伯最終決定:項羽的話要聽,而張良也必須救。
  想到項羽的大軍明早就要齣發,項伯發現,要救張良就隻有今天一個晚上的時間。
  項伯在營帳裏踱來踱去,想瞭好半天,終於纔想齣瞭一個萬全之策——他打算把項羽攻打劉邦的消息告訴張良,讓張良逃走,然後自己再迴來幫項羽打劉邦。
  項伯到瞭劉邦的軍營,來到張良處(應該是偷偷摸過去的)。對他說:“項羽明天要攻打沛公瞭,沛公必敗,你快離開,不要跟他一起把命送瞭。”(毋從俱死也。)
  項伯原以為,張良聽瞭自己的報信就會跟自己一起跑掉,哪知張良卻說:“我奉韓王的命令送沛公入關,如今他危在旦夕,我豈能置之不理?我要是逃走就太不夠義氣瞭,我要把這件事告訴他。”
  說完,張良扔下項伯,奔嚮劉邦的營房,然後將這件事全盤托齣,聽得劉邦大吃一驚,茫然失措。
  看到劉邦滿頭大汗的樣子,張良問道:“是誰讓你去防守函榖關的?”
  劉邦隻得乖乖把他和鯫生做的白日夢講齣來。
  於是張良問道:“你覺得你打得過項羽嗎?”
  劉邦沉默良久,說:“我本來就比不上啊,可現在該咋辦嘛!”(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
  “我想,你還是先見見項伯,他是項羽的季父,他的話對項羽有一定影響,你就抓住這個機會跟他錶示自己絕對忠誠於項羽,絕對不敢在關中稱王,讓項伯連夜迴去把話轉告給項羽。”
  劉邦不敢相信項伯能化險為夷靠得住事,於是問道:“你怎會和項伯這麼深的交情啊?”
  張良也沒時間跟他講述自己和項伯的淵源瞭,隻說瞭句:“他以前殺瞭人,我救過他!”(臣活之。)
  劉邦聽到這話,又問項伯多大,張良說項伯比自己還大幾歲,於是劉邦就決定把項伯當哥,讓張良把項伯請進來。
  項伯接到邀請就去瞭。
  項伯一進劉邦的營帳,劉邦就起身迎接,又是端酒,又是祈福,說瞭一大籮筐的廢話來誇贊項伯,然後做齣忍辱負重的樣子,對項伯發誓道:“我攻入鹹陽之後,鞦毫不犯。我封住倉庫和宮殿,管理好人民,就是為瞭迎接項將軍。至於在函榖關發生的事,純屬誤會,我駐兵在那兒,是為瞭阻止有圖謀不軌之意的歹徒齣入,維持治安啊。我日夜都在盼望著將軍來,怎麼敢跟將軍作對呢?哥哥呀,你迴去可韆萬要轉告將軍,我是絕不敢背叛他的。”
  這當然是鬼話,其餘的不說,就說在函榖關,兩軍猛猛地打瞭一架(戰鬥時間應該不短),這會是誤會?要是誤會他為何不在英布還未攻下函榖關之前立即收手?即便來不及,等函榖關被破之後,函榖關和鴻門有那麼遠的距離,他怎麼就不派人或者親自去歡迎項羽呢?這說明在開戰之前劉邦還沒有摸清項羽的底,他以為項羽不足為懼的。
  函榖關那麼明顯的事情,絕不是誤會二字可以解釋,可就憑劉邦這樣一番聲淚俱下的鬼話,項伯居然信瞭,而且還深深地信瞭。
  在項伯和劉邦接觸的這麼短短一段時間裏,劉邦說盡瞭好話,還甘願和項伯結為親傢。
  項伯離開劉邦的時候,特意囑咐劉邦:要想活命,明早就來見項羽!
  劉邦隻有答應。
  2.深入虎穴
  項伯走瞭,劉邦很忐忑,很焦慮。
  單單讓項伯迴去跟項羽說自己忠誠,項伯會說嗎?即便項伯說瞭,項羽會聽嗎?
  這些劉邦都不知道。不過,不論上麵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劉邦麵前都隻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相信項伯,相信他的誠實,相信他的能力;第二條,不見項羽,和項羽血戰一場,不過這很可能意味著死。
  算瞭,還是去吧,去給項羽謝罪,求他給自己一條活路吧。第一條路雖然凶險,可至少還有活命的機會,第二條路卻毫無疑問會死。
  劉邦知道,此次深入鴻門有著相當大的風險,這是他的軍師謀臣們誰都預料不到的,因為項羽很可能在一怒之下殺瞭他。如果他被殺瞭,他將失去一切,他臨死前也一定會後悔自己沒有對項羽拼死一搏瞭。
  這一晚,劉邦在軍帳裏躊躇不安,一直在想著送什麼禮,說什麼話,有危急情況瞭怎麼辦……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就到瞭早上,劉邦望瞭眼軍營,轉身就走瞭。
  他不可能真的隻一個人去,要知道,當時乃秦末亂世,盜賊蜂起,要是一個人前往,在路上被毛賊捉去殺瞭那就虧死瞭,所以他帶瞭一百多個隨從。這一百多人裏麵,包括張良和樊噲。
  其實,到目前為止,情況對劉邦還不算太糟糕。因為他來到鴻門之後,項羽至少給瞭他說話的機會。
  這都多虧瞭項伯。
  頭一天夜裏,項伯迴去後,將劉邦的話傳達給項羽。他做完這些,又發揮道:“要不是沛公先攻破函榖關,滅瞭關中兵,你此刻怎能入關?人傢是有功的,殺死功臣,這是不義的行為,你不但不能打他,還應好好招待他!”(《史記》說:“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此記載不可信。其一,此時不當稱項羽為項王;其二,項伯通敵,這麼嚴重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敢“報項王”的,“報”瞭,不但會增加項羽對劉邦的憤恨,說不準還會使項羽對項伯産生不滿。)
  當時,項羽聽完項伯的話,那股被曹無傷和範增燃起的大火頓時就被這股水給澆滅瞭。
  劉邦到瞭鴻門,抓住這一機會,立即說瞭一段十分重要的話。
  劉邦說:“臣和將軍一起帶兵討伐秦國,將軍在黃河北邊作戰,臣在黃河南邊作戰。就連我自己也沒想到居然能先將軍一步入關滅秦,更沒想到我們會在這裏見麵呀。可是,在這個本該把酒言歡的時刻,居然有小人惡意中傷,在將軍麵前亂嚼舌根,破壞咱們之間的感情,讓將軍對我産生瞭誤會啊!”(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
  這番看上去並不神奇的話,卻産生瞭十分神奇的效果。
  因為它把項羽聽得羞愧難當,瞬間覺得先前要攻打劉邦是十分愚蠢的決定,甚至還為自己當時的決定感到羞恥。
  於是,為瞭推卸責任,為瞭錶明他前麵做的那些事情都不是齣自本意,他說瞭一句讓人大駭的話:“這都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要不是他,我何以至此!”
  範增聽到這話,估計早都眯起眼深吸氣把頭邁嚮彆處瞭。
  ——豬啊,豬啊,你他媽還是不是人呐,那邊好不容易有個臥底,你就這樣賣瞭哇!真是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在範增氣得鼻孔朝天而劉邦對曹無傷恨得咬牙切齒的時候,項羽正笑嗬嗬地指揮手下人準備酒席,說要和這位昔日的戰友、今日之功臣好好痛飲一番。
  * * *
  宴席開始瞭,項羽作為東道主,把劉邦當好朋友一樣對待。項羽喝瞭酒之後,更加的豪氣衝天,談天下、談英雄、談理想,劉邦不住地恭維項羽,把項羽聽得跟吃瞭蜜一樣。
  這宴會蠻融洽的嘛!
  但如果劉邦就這麼脫離瞭危險,那麼這場流傳韆古的鴻門宴豈不是浪得虛名?它還有什麼值得後人稱道的呢?
  事實上,劉邦真正的危險現在纔開始!
  因為,項羽的危險雖已解除,可範增卻虎視眈眈。
  在宴席上,範增看到項羽歡快得像個孩子,都快氣死瞭。
  於是,範增開始給項羽使眼色,同時把身上的玉玦舉瞭起來讓項羽看。
  玦者,決也!範增的意思很明顯:快點下決心殺瞭劉邦!
  然而,項羽看到範增頻頻舉起的手,卻“默然不應”。
  看來,項羽並非下不瞭決心,而是根本就沒有殺意。既然如此,範增就是把手舉麻瞭又有什麼用呢?他對劉邦還有什麼威脅呢?
  範增當然不會再傻乎乎地、賊眉鼠眼地在宴會上把玉玦一舉一放還生怕劉邦看到,老頭子現在站起身來,走齣宴會廳瞭。
  沒有人知道他要乾嘛,可能他是齣去上廁所,又或者剛纔把手舉麻瞭,要齣去活動筋骨。
  但範增齣去後沒有直奔茅房,也沒有活動,他隻是找瞭個人,一個會舞劍的人。讓這個人到宴會廳裏來活動活動。
  這個人,名叫項莊。
  項莊的任務,就是去宴會廳敬酒,敬完酒之後要求舞劍給大夥助興。
  然後在舞劍的時候刺死劉邦!
  範增的計劃進行得十分順利。
  現在,項莊敬完瞭酒,舞劍的要求也得到瞭項羽的批準。
  劍已齣鞘,項莊開始起舞。
  舞著舞著,劍鋒忽然一轉,直刺劉邦,劉邦危在旦夕。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人馬上擋瞭過來,項莊一見到這個人就立馬收迴瞭劍,差點來瞭個踉蹌。
  這個來為劉邦擋劍的人就是項伯。
  項伯和項莊一個刺一個擋,倆人舞瞭好幾個迴閤,氣得項莊真想把項伯趕齣去,不住的用眼神示意項伯,你來搗什麼亂?
  項伯對項莊的示意毫不在乎,假裝什麼都不懂,專心舞劍。
  現在,除瞭項羽一個人在安心地欣賞舞劍,其他三個人都緊張得恨不得大叫起來。
  因為其他幾個人都很清楚,雖然齣現一個項伯,但再這麼下去,隻要項伯稍一疏忽,劉邦就會沒命。
  張良知道劉邦快要崩潰,其實他也快瞭,因為倘若劉邦一死,他們都活不成。
  張良起身走齣門外,一麵透氣,一麵思索。
  這時在門口候著的樊噲看到他瞭,連忙上前問道:“啥情況?”
  “沛公快死瞭!”
  “啊?!”
  張良把項莊在帳內“練劍”的事情告訴瞭樊噲,把樊噲急得滿頭大汗,然後大叫一聲說:“我也進去,要和他同生共死!”
  張良沒有阻擋,反正他也沒轍瞭,不如讓樊噲進去攪閤攪閤,看能不能打斷項莊的“獨孤九劍”。
  樊噲要進去,衛士阻攔,不讓他進。樊噲拿著盾牌往那衛士身上一撞,橫瞭一眼就往裏衝。樊噲已經想好瞭,反正劉邦都快死瞭,自己也不用怕什麼。於是進入劉邦他們喝酒的地方就木頭一樣往那一立,怒目瞪著項羽。
  項羽還在喝酒,忽然見來瞭這麼一醜陋之人 ,不但不下跪還怒視自己,當即提高警惕,直起身子,按住佩劍,冷冷地問:“誰?”
  張良聽到項羽的問話,趕緊躬身嚮前,道:“報告將軍,此人是沛公的隨車侍衛,叫樊噲!”
  樊噲如此無禮,獨闖項羽的軍營,按道理是該殺韆刀的,可此時此刻居然沒一個人站齣來指責他的過失。這是鴻門宴中的一件怪事。
  項羽倒不在乎,他是個喜歡衝鋒陷陣,拼比勇力的人,見樊噲長得威風,骨子裏還透著一股凶狠的氣質,他就像看到自己的同類,不由地贊道:“這是個壯士啊!來人,賜酒!”
  下人送上酒,樊噲拜謝之後,仰起脖子就一飲而盡。項羽見他酒量不錯,便想再看他的食量,於是又道:“給他來一個豬腿!”
  豬腿上來瞭,樊噲一看,居然是生的。
  樊噲這個人,單聽他的名字你會覺得這是個粗鄙不堪的人,但實際上很有頭腦,也看得清局勢。就比方說,剛纔他是準備進來跟項羽拼命的,但項羽給他賜酒的時候他仍然拜謝瞭,也就是說他在很短時間裏看齣項羽還沒有和劉邦翻臉,自己不能衝動。
  既然樊噲並非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也就知道這是項羽有意為之的,故意試探他是不是真的不拘小節配得上壯士的稱號。他必須吞下這支生豬蹄,否則項羽會認為他剛剛不給自己行禮是故意的。
  可是,生豬蹄很硬,牙齒沒經過鍛煉一般是咬不動的,他不能當著項羽的麵張牙舞爪地撕咬豬蹄子,因為那個場麵一定十分丟人。他要做齣這個動作,那就不是往劉邦臉上抹黑,而是抹屎。
  劉邦和張良都不知樊噲將如何處置這塊豬蹄,臉上現齣瞭焦急之色,而項羽和範增則暗暗得意。
  隻見樊噲眼珠子一轉,就搭起瞭臨時廚房——他將盾牌取下來,扣在地上,把豬蹄子放在盾牌上,然後用身上的佩劍一劍一劍就把豬蹄子切碎吃瞭。
  項羽見樊噲這麼有創意,大為有趣,又問:“還能喝不?”
  這時樊噲不跟他玩瞭,站起身來,打瞭個嗝,道:“我死都不怕還害怕喝酒嗎?”
  項羽聽齣瞭樊噲的言外之意,即:還能喝。
  但項羽會錯意瞭,因為還沒等項羽反應過來,樊噲就說:“秦王朝對人民凶狠猶如虎狼,殺人如麻,用最嚴厲的刑罰來懲罰人民,以至於天下人都背叛他!當初,楚懷王和諸位將領立瞭盟約,說誰先滅秦誰當關中王。如今眾所周知,先攻入關中的是沛公,可是沛公並沒有自居關中王,對秦宮室裏的東西鞦毫不犯,率軍隊退迴霸上,一直在迎接項將軍!”
  項羽點點頭,意思是:這些我知道!
  樊噲見項羽沒有反對,又說:“沛公對攻破秦國是立下大功的,將軍不但沒給他絲毫封賞,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要誅殺有大功勞之人,這麼做恐怕要步秦國的後塵,臣認為將軍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項羽聽瞭樊噲的話,尤其是這話從一個和自己十分相像的壯士嘴中說齣,更加相信劉邦是個好人,他默然片刻,道:“你坐吧!”
  3.全身而退
  樊噲在張良身邊坐下瞭,宴會繼續。
  樊噲的齣現,緩解瞭劉邦的危機。雖然如此,劉邦卻知道這地方不能再待瞭,誰猜得齣範增等會兒又要搞些什麼把戲呢?
  劉邦無計可施,內心又十分焦急,就對張良樊噲使瞭個眼色:走,噓噓去。
  兩人會意,跟著齣來。
  劉邦說:“我準備逃跑!”
  樊噲說:“我同意!”
  劉邦說:“可是沒跟項羽告辭,這樣不好吧!”
  樊噲說:“不要顧及這些細枝末節瞭,人傢現在是刀子砧闆,我們是任人宰割的肉,還告辭什麼!”(如今人方為刀俎,我方為魚肉,何辭為?)
  劉邦說:“對!”
  為瞭讓逃跑悄無聲息,劉邦扔下那些跟他一起來的一百多士兵,隻一人騎瞭馬,讓樊噲夏侯嬰等人步行緊緊跟著他。這夥人悄悄地跑齣項羽的軍營,然後避開大路,翻過驪山,終於迴到瞭霸上軍營。
  項羽好心好意地招待他,他居然不辭而彆,難道不怕項羽生氣瞭再打他嗎?
  生氣又如何?生氣瞭大不瞭也就是打一仗,那也未必就毫無勝算,總比被殺死在鴻門宴上強得多吧!更何況,劉邦還留瞭張良墊後,要張良估摸著他已經安全到傢的時候再進去跟項羽辭行。
  張良依計行事,估計劉邦已經迴去,纔走進“宴會廳”。
  真不知項羽是喝醉瞭還是怎麼,劉邦走瞭這麼久,他居然毫無察覺,從鴻門到霸上,直綫距離少說也二三十公裏,更何況劉邦後麵還有幾個步行的人,走的不是直道,那些人也不是長跑運動員,劉邦要走這麼遠的路,再快也得好幾十分鍾。劉邦說自己齣去上廁所,那麼長的時間,他就是便秘也該完事瞭。可項羽和範增居然都不嫌劉邦齣去的時間太長,這是鴻門宴中的又一大怪事。
  張良進去後,對項羽說:“沛公酒量低微,剛纔一高興就喝大瞭,不能當麵嚮您辭行。雖然如此,他臨走時還特意吩咐我將這塊白璧送給將軍,把這支玉鬥獻給亞父。”
  項羽問道:“那沛公去哪瞭?”
  張良說:“沛公見將軍有責備他的意思,就脫身離去,現在已經迴到軍中瞭。”
  項羽拿過白璧,放在座位上發呆。而就在此時,大廳上忽然響聲大作。
  原來,收瞭玉鬥的範增越想越有氣,就將那玉鬥扔地下,然後拔齣佩劍給擊碎瞭。
  弄完這些還不算,範增又破口大罵:“哎呀,真是沒法和你們這些傢夥共謀大事瞭。我看將來奪取將軍天下的,肯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都要成為他的俘虜!”(哎,竪子不足與謀,奪將軍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範增罵完,鴻門宴到此結束。
  雖然,爭論卻沒有結束,最大的問題就是:項羽為何會放過劉邦?
  這個問題曆來都眾說紛紜。對此,我的看法如下:
  第一,項羽沒有殺劉邦的理由。不管怎麼說,劉邦是功臣,按照滅秦的功勞大小而論,劉邦坐上第二把交椅是當之無愧的。這麼重要一個人,你如果沒有一個上得瞭颱麵的理由,僅因為他“誌不小”和頭頂有“天子氣”就將其殺害,所有的功臣恐怕都要惴惴不安起來——劉邦立下那麼大的功勞都會被殺,他要哪天也看我“誌不小”,我豈不是活不成?彆說項羽沒理由殺害劉邦,後來劉邦找瞭充足的理由去殺害功臣,都被人罵瞭幾韆年。你說說,那劉邦是能隨便殺的?你哪怕捏造個“劉邦謀反”,“劉邦圖謀不軌”也還好,可項羽他們偏偏沒有捏造,這種情況下,怎麼能殺呢?
  第二,項羽在心中已經認定:劉邦是發自內心的願意聽命自己。項羽得齣這個結論,有以下依據:第一,他的親叔叔項伯跟他拍胸脯說過;第二,樊噲這個看上去不會騙人的人也跟他說過,甚至還為此責備瞭他;第三,劉邦甘願冒死到鴻門來拜見自己,這足以說明劉邦心中沒有鬼,是忠於自己的;第四,劉邦入關後確實沒有把關中當自己的傢,沒有當王的跡象。這四件事情交織在一起,有最親的親人,有和自己意氣相投的壯士,有劉邦的實際錶現,殺瞭他就真的無緣無故,要被人唾罵瞭。
  第三,項羽看不到劉邦對自己的威脅。從當前來看,劉邦和他相比軍力太弱,他實在想不齣這傢夥以後能翻起什麼驚濤駭浪,即便劉邦以後會鬍作非為,要滅他也是分分鍾的事。且在鴻門宴上處死劉邦,是一種極其卑鄙、極其無恥的行為。一個人,尤其是自以為光明磊落之人,在自以為可以用正大光明的手段達到目的的時候,很少會采用為人所不齒的手段。項羽能搞死劉邦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如此,他這個貴族齣身的人,又怎會使用如此卑劣的方式去除掉自己的敵人呢?
  第四,項羽和劉邦以前是戰友,他們一起並肩作戰瞭好幾個月,尤其當項梁死後,他們同仇敵愾,心連心,一路上相互照應纔順利迴到彭城。長期的交往,他們之間産生瞭戰友之情,而這種感情是劉邦和範增之間沒有的,且根據劉邦後來的說法,他們共同作戰之時還結成瞭兄弟。再者,據我推測,劉邦和項羽在一起時,應該經常說些項羽愛聽的好話,而項羽這輩子最愛的就是誇自己的話,所以項羽對劉邦存有好感。
  第五,項羽不善識人。從項羽以後的錶現看,項羽是個不善於用人的人,他往往把具有真正纔學的人放在一邊乘涼而把沒用的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造成這個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看不齣誰有纔能誰沒纔能,更看不齣誰能幫助他平定天下。而恰恰劉邦又是個極會隱藏的人,如此,一個會隱藏,一個不識人,於是項羽對劉邦有瞭這樣一個評價:胸無大誌,庸俗懦弱,糟老頭子一個,不懂風情也不浪漫。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宴會上所有人都看齣來這一點,可項羽居然跟傻子一樣專心地觀看舞劍,於是後人大都說項羽天真好騙,蠢笨如豬。
  我看不盡然。
  項羽本身就是學劍的人,他就是再傻,也絕不會看不齣項莊刺嚮劉邦的寶劍是要乾啥,更不會分不清舞劍和殺人的區彆。項羽安心地觀看項莊舞劍項伯遮擋,隻因他內心裏矛盾,不知到底是否該殺瞭劉邦。範增的話不無道理,可劉邦的錶現也很誠懇。
  搖擺的項羽,並沒有決意要保護劉邦,所以他允許瞭刺殺劉邦的項莊一直舞劍至樊噲的到來,他也沒有下定殺死劉邦的決心,於是允許項伯拼命地庇佑劉邦。對項羽而言,劉邦死瞭,他有失有得,劉邦活著,他也有失有得,他短時間內不能權衡這兩種選擇的利弊,於是他隻有欣賞舞劍,不管這事,至於劉邦的死活,就聽天由命,看他的造化瞭。
  所以,項羽絕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是鴻門宴上最傻最笨的人,他即將是號令天下的君王,不能不對如何處置劉邦這個有功有過的人猶豫再三。
  司馬遷對樊噲的錶現有很高的評價,他說:“是日微樊噲奔入營譙讓項羽,沛公事幾殆。”有人認為,司馬遷對樊噲太抬舉樊噲瞭,如果項羽想殺劉邦,那天就是有一百個樊噲也無濟於事。司馬遷說這些話,隻因他“好奇”,“所以大都抑揚太過”。
  真的來一百個樊噲都沒用嗎?樊噲真沒有司馬遷說的那樣重要嗎?
  通過上麵的分析,我認為不是的。因為,項羽雖沒有殺劉邦的意思,卻也沒有保護劉邦的意思。對劉邦産生威脅的,是項莊而非項羽。闖進來的樊噲,打斷瞭舞劍,解除瞭項莊之威脅,這功勞難道不大?
  其實,項羽之所以不殺劉邦,除瞭我前麵分析的幾種可能之外,還有一種非常可笑但又不是絕無可能的情況,即:項羽喝醉瞭。如此,我們不但能解釋項羽為何在宴會上頻頻“默然“,還能解釋項羽為何在劉邦上瞭好久廁所之後,一直不查問劉邦的去嚮,更能解釋他在宴會上所做的一切“蠢事”。
  我們也看到,如果沒有項伯,劉邦是活不成的。
  那麼,項伯真的蠢嗎?
  我覺得,不能說項伯蠢。他隻是在如何對待劉邦的問題上,和範增等人有不同的看法罷瞭。
  殺不殺劉邦,必然是項氏集團需要爭論的問題。殺劉邦,有一定道理,誠如範增所言,劉邦有大誌嚮,但這個理由很虛無縹緲,甚至有些一廂情願的意味,是絕不能當做殺一個人的理由的;不殺劉邦,道理更充分,因為劉邦是功臣,這是明擺著,誰也不能否認的。
  而項伯,就是不贊成攻打劉邦的一派。項伯畢竟是個正常人,如果他和範增一樣,堅決認為劉邦該殺,就絕不會在給張良通風報信完瞭去見劉邦。劉邦也沒那麼大能耐,僅憑一番話就讓項伯對殺不殺自己産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在我看來,項伯在和劉邦見麵之前,就已經和範增等人持不同觀點瞭。正因他打心底裏認為劉邦不該死,所以他對劉邦有同情之心,在接到劉邦的邀請之後,去見瞭劉邦。劉邦的那一番話,並沒有左右項伯的觀點,它隻是堅定瞭項伯之前的想法罷瞭。
  項伯並沒有被劉邦騙得團團轉,也不是一個愚蠢之極的人,他隻是不夠聰明、沒有範增那麼有眼光罷瞭。
  那天,劉邦逃迴軍營,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誅殺曹無傷。
  ……

前言/序言

  自序|你不知道的漢朝
  這是一部講述漢朝的書,本冊《你不知道的漢朝:劉邦開國》,講的是漢高祖劉邦開創基業的故事。
  可能,你不屑於看它,因為你已經知道許多關於這段曆史的知識瞭。比如,你知道劉邦起兵之前是個沒有名字的窮痞子(或許你還知道他叫劉季),項羽是一個隻會喊打喊殺的莽夫,範增是那個時代數一數二的謀臣,劉邦和項羽都是文盲,因為有句詩說“劉項原來不讀書”;還有,你知道劉邦曾“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取瞭三秦大地;你知道韓信足智多謀,用“十麵埋伏”之計打敗瞭項羽;你還知道在鴻門宴上,頻頻默然的項羽和那個為劉邦擋劍的項伯蠢得像豬;你甚至知道一些陰謀,比如韓信是冤死的。
  雖然你知道這些,但如果你對漢朝感興趣,那麼還是有必要再看看此書。原因之一是,上麵所列舉的“漢代知識”都有問題。原因之二就是,這本書裏麵講的許多內容,可能你從來都沒有聽到過。
  比如,在劉邦那個年代,一年的第一個月,不是一月,而是十月;你知道劉邦時代有個戰無不勝的將軍韓信,但其實劉邦手下有兩個韓信,而且都是將軍;你看過電視劇,知道那時候的人所謂的“坐”都是“跪”,但你也許不知,他們選擇跪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當時的人不穿褲子,或者即便穿瞭褲子,褲子也沒有襠,所以如果他們像我們現在一樣坐起來,就會亮齣寶貝;你知道中國曆史上有一個三國時代,但倘若當年韓信點個頭,就會提前四百年上演一場“三國演義”;你知道項羽曾指揮瞭一場非常著名的戰役——巨鹿之戰,那一戰,他破釜沉舟,以五萬之眾擊敗瞭四十萬秦軍,扭轉乾坤,為秦王朝敲響瞭喪鍾,可是在戰爭開始前,局勢是那麼不利於項羽,項羽為何要執意齣擊呢?五萬對陣四十萬,這夠厲害瞭,但項羽還有比這威猛的時候:劉邦曾率領五十六萬大軍攻入項羽的國都彭城,結果項羽用三萬軍隊就把劉邦打得丟盔棄甲,要不是老天爺幫忙,劉邦就會被項羽俘虜。
  韓信和項羽,是那個時代最傑齣的兩位軍事傢,他們的戰法風格迥異,一個至柔至陰,如武當太極;一個剛猛無儔,如降龍十八掌。他們之間的對陣,情況會是如何呢?
  其實,劉邦打敗項羽之後,第一次聽聞群臣讓他當皇帝,他是拒絕的;劉邦的軍隊,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仁慈,他們也經常屠城,甚至有人聽說被劉邦圍城瞭,想也不想就準備自殺;劉邦動不動就會罵人,有一次他看不慣一個儒生,就奪過人傢的帽子,當眾往帽子裏撒尿(那畫麵太美,不敢想象);劉邦把罵人的技藝玩到瞭極緻,他不但罵得有特色,還曾用罵人的方式,奪走瞭項羽一座非常重要的城池;劉邦有妙手空空的本領,他曾兩次在韓信的手上偷走兵權,弄得韓信欲哭無淚;劉邦還是設計師,親自設計過一款帽子;劉邦有一個謀士,長得像女人;他還有個謀士,曾明確在劉邦麵前錶示“我就是貪汙受賄瞭,你能咋地?”結果劉邦沒能把他怎樣,還愈發器重他;還有,劉邦去世時的年齡多大,至今都是個謎。
  這是一部通俗曆史作品,但它不僅僅重新講述瞭這段曆史,也不僅是為瞭告訴人們多少冷知識,它還對一些重要的曆史人物進行瞭品評,如陳勝、項羽、劉邦、韓信等,對一些曆史事件做瞭辨析,如義帝之死、韓信是否謀反、陳平是否和嫂子通奸、範增能力如何等。我力求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擴大讀者範圍,讓研究生學曆的人不覺得淺薄,也不讓中學生讀起來感到晦澀。
  有許多通俗曆史作品,為瞭增加吸引力,不惜編造故事,讓讀者誤以為那是史書上的真實事件;為瞭搞笑,便醜化、嘲笑曆史人物,把那些失敗者、悲劇者刻畫得像頭豬;還有的作品,隻要發現哪個男人和女人之間有瞭感情,就一定要給這兩人安排一場“床戲”,讀者讀完後還以為古代史官會寫黃段子。如此寫史,被他們標榜為“幽默”“通俗”“輕鬆”。如果誰隻是想瞭解這種“曆史”,那麼對不起,這些東西在我的書裏全都沒有。
  我沒有編造故事,書中所講的事件,都能找到齣處;我沒有嘲笑任何曆史人物,在我看來,那些悲劇的人,隻不過犯瞭我們大多數人都可能犯的錯誤,我們不該嘲笑,而應反思:如果是自己該怎樣纔能避免那些錯誤;我也從來沒有在書中憑空編造讓人激情燃燒的段子。我認為,曆史可以被輕鬆地講述,但輕鬆講述不代錶可以不敬畏曆史;講述曆史可以通俗,但不能庸俗;可以幽默,但不必嘩眾取寵。
  也許有人會懷疑,你的書裏麵沒有編故事,又沒有搞笑和激情的段子,這怎麼能好看、吸引讀者呢?
  不否認,有許多書都沒能把好看和真實結閤起來。有些書說自己嚴謹,一讀纔發現那根本就是曆史教科書,還不如自己去看那些繁體竪排的史書。有的書說自己好讀,可要麼裏麵的內容真真假假,害得讀者把作者想象的東西誤以為真;要麼就到處充斥著毫無營養的心靈雞湯、低級的搞笑,還有一事無成者坐在書房裏想齣來的成功之道,那種書買迴去都不好意思往顯眼處擺。
  把曆史寫得好看有很多種方式,好看和真實並不衝突。比如在這部書裏,它沒有像其他書一樣把全書分成若乾章,因為真實的曆史非常復雜且非常連貫,不同的事件之間相互聯係,我不會為瞭一個本不存在的“章”,就破壞曆史的連貫性。本書隻是為瞭方便閱讀,纔設置瞭小節。為瞭讓讀者更好地瞭解戰爭態勢,我繪製瞭戰爭草圖,雖然圖有些簡陋,但對於瞭解戰場態勢已經足夠瞭。其實,讀者根本不用懷疑這部書在保證瞭真實過後是否好看,因為你能把這篇序言讀到這裏,就有理由相信書中內容是吸引人的。
  這一冊書,我自2013 年4 月30 日寫下第一個字,到寫下這篇序言,已經過去瞭兩年多的時間。這兩年多以來,我至少把它完完整整地修改瞭八次。即便如此,它肯定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我能夠保證,它是一部真誠、嚴謹、實事求是的作品。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一直恪守一個信條: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對讀者負責。
  我非常感謝中國青年齣版社的王欽仁編輯,是他接納瞭這部作品,讓我有瞭繼續寫下去的動力。在編輯的過程中,他給我提齣瞭許多中肯的建議,這些都對我有著很大幫助。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關於這本書的介紹就寫到這裏瞭,我相信如果你翻開它,它會講齣一個“你不知道的漢朝”。
  令狐馬
  2015 年6月

用戶評價

評分

嚮無高祖者,無有漢傢天下,何論文景之治,漢武惶惶,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亦為妄言!

評分

幫彆人買的,還不錯。。。。。。

評分

還不錯嘛,這次很快哦!

評分

不錯的書,京東快遞一直很快

評分

下單十多天收到貨瞭……最長的一次網購曆程

評分

非常好看的曆史書,但卻不乏學術的嚴謹。支持一個!

評分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

評分

下單十多天收到貨瞭……最長的一次網購曆程

評分

價格優惠 質量好 有活動就是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