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生生之境(顾城海外遗集·哲学卷)》收入顾城全部哲思作品,全貌呈现,插有69幅顾城手绘图、34张顾城毛笔字。
2.采用全翻开露脊装帧形式,牢固不易断裂;
3.用纸考究,装帧新颖,图文并茂,收藏佳选;
4.这部书是“立体的顾城”的一个绝佳体现,“诗人”标签下的顾城,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布道者一样娓娓道来、像学者一样透彻灵悟,读了你会懂。
这是一个勤读书、好深思的顾城在说话,也是顾城哲学观—他的纯粹哲学理念一次集中表达,因此将其单独成卷。
内容简介
《生生之境(顾城海外遗集·哲学卷)》由三部分组成:一为顾城、谢烨及德国朋友的谈话;二是顾城于1993年7月1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所做的《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报告全文;三是会后答问。全书全面展现了顾城对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哲学的心得与领悟。
作者简介
顾城(1956-1993),1956年生于北京,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顾城1987年5月29日赴德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其后半年间于欧洲讲学及参加学术活动,到访瑞典、法国、英国、奥地利、丹麦、荷兰、芬兰等国家。其间的发言演讲总是令人耳目一新,同年12月参加香港现代文学研讨会,接受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亚语系聘请,于1988年1月初移居新西兰,任职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以后的两年半中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当代文学,并一度兼口语课,在大学假期曾应邀赴美讲学。1992年3月应德国DAAD学术交流基金会邀请,赴柏林从事文学创作;1993年3月获伯尔基金继续在德写作,其间先后赴法国巴黎、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国法兰克福、美国参加文艺活动,以中国哲学、艺术为主题,贯通古今,向西方世界宣传中国文化艺术。至1993年10月辞世,在六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地写诗、撰文、讲演、对话,与国际友人交流。
精彩书评
★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搜索/心也许很小很小/世界却很大很大/于是, 人们相信了你/相信了雨后的塔松/有千万颗小太阳悬挂/桑椹、钓鱼竿弯弯绷住河面/云儿缠住风筝的尾巴/无数被摇撼的记忆/抖落岁月的尘沙/以纯银一样的声音/和你的梦对话/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很大很大。
——著名诗人舒婷 ★我读顾城最近的一首诗,题目叫做《我们写东西》。诗里说:“我们写东西,像虫子,在松果里找路,一粒一粒运棋子,有时,是空的,集中咬一个字,坏的,里面有发霉的菌丝,又咬一个”;诗里还说:“不能把车准时赶到,松树里去,种子掉在地上,遍地都是松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语言,就是“集中咬一个字”的那个“字”,对于顾城是什么意义呢?一九八七年底在香港中文大学,听顾城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语言就像钞票一样,在流通过程中已被使用得又脏又旧。但顾城有时也须向现实妥协,他承认语言的使用功能,并且利用这功能来与人交谈,在大学讲课,于某些场合介绍自己和自己的诗。这使用功能于他还有一种船的作用,可将他渡到大海中间,登上一个语言的岛。这是一副语言的岛屿景观,它远离大陆,四周是茫茫海天一色。
——著名作家王安忆 ★顾城悲剧令我震惊,我一时无以言对。除了回答一次来自远方的电话采访之外,我保持了沉默。顾城、谢烨、英儿都是我的年轻朋友,英儿更是我的学生,我对他们了解甚多。我失语,是因为我痛苦至深。对顾、谢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人世,我极为遗憾。谢烨是从外表和内心都非常美好的女性,我对她充满怀念。不论有多少原因导致这样的悲剧发生,我无法掩饰对顾城这一行为的厌恶,我当然遣责他疯狂式的残忍。
——北京大学教授谢冕 目录
前篇:这是“没有目的的‘我’”
—《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撰写与烨谈
这世界真是越来越悬了/009
哲学是真知/018
这道理浅显得很,千古一理/032
每个刹那都是永恒的/035
中国有心学和理学/046
这是根本的尴尬/050
纯道德是美感精神/060
哲学不过是诚实罢了/068
灭的目的或许就是生吧/070
现在就是这样地在找宇宙真理呢/076
思者不在,在者不思/088
逻辑竟然走不出逻辑/103
作为本体变幻万物……/109
西方他是……倒过来的不分/126
可是何以诞生了人?/136
而中国不如此镇不住/146
聋人的梦里一定也有声音?/154
他生不是对死而言的/171
“名”这边就是所谓的客观……/187
你形同草木但是心若精灵/203
正篇: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
一、自然之本意/218
二、自然之境的退衍/221
三、自然观与思辨/223
四、自然的方法论/225
五、关于自然哲学的表达/228
六、哲学方式的类比/231
七、纯哲学——自然所在/234
八、自然哲学的诗境/236
九、自然哲学的戏剧/238
十、人们回避的哲学的另外一面/240
十一、从自然看自然/242
后篇:宣读《自然哲学纲要》答问
编后记/299
精彩书摘
哲学是真知
靠一个体验,而不是思维能达到的。靠你的秉性。根,你的慧根、秉性和体验。
而不是所谓的逻辑。
不是不是,在这一点上它抛弃逻辑,就跟写诗抛弃逻辑一样,就跟爱情超过婚姻一样。它就是一个自然的事情。
这就是自然的事情,实际上自然是没有法则可循的。
是呵,无法。
没有法能够循。自然哲学就是刚才说的,是一种,
哲学呵,就是蓝天白云;逻辑是什么,就是登上山看蓝天白云的台阶。
对。
所以逻辑不是哲学。任何纯逻辑它是逻辑学。就跟一个制造碗的方法,它不是哲学一样。但是通过它,你可以到达哲学。做碗的方法,杀牛的方法,吃饭的方法,写诗的方法,都可以入禅,都可以到达哲学,但你不能说这就是哲学。要说逻辑是哲学,那么做饭、吃饭、挑水、砍柴的方法就都是哲学了。那要是泛而言之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你单独说逻辑是哲学,这一定是荒唐的。
但是外国人不能接受这个。
你可以说这根头发是谢烨,那么眉毛、眼睛、头发、灵魂就都是谢烨,你不能就说这根头发是谢烨,这就有点儿荒唐。
它是由你生长出来的,无限无限中间的,无限无限小的一部分。中国人这方面清楚得不得了。
所以你要是谈自然哲学,首先你谈的是中国哲学。
那当然是中国哲学了。
对吧,中国自然哲学,首先是中国的。
所以中国哲学在这个地方悄然止步,心怀敬意,对这个事物呵,它还不像外国心怀敬畏,哎,他也不畏。
不畏。悄然止步,因为他知道达不到。
他适可而止呵,他不做那个妄然的努力,往山上推石头,或者盗天火,他不干这种事儿,这是中国哲学最大的特点。除了屈原气不份儿以外,提了点儿问题以外,中国自古以来不提这种问题。为什么不提?因为他充分理解。
哎,其实屈原表现的是什么,屈原也站在那个自然的观注上看到了自己,可是他没有办法克服自己。
他那个《渔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他说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人家说你为什么世人喝酒你不吃酒糟呢,是吧?世人睡觉你为什么在那儿醒着为什么不跟着睡觉呢?然后他就是,我受不了。这他秉性就出来了。
他也看着自己。
这篇文章是他自己写的。然后渔父一笑就走了—江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江水浊可以洗我的脚脏—就最后这两句歌,唱了就逝去了这渔父。这两句歌是屈原写的,你说他多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呵!哪种逻辑都可以随世的,你清我清,你清的时候我拿出我清的那部分,你浊的时候我拿出我浊的那部分,也可以是吧?—这实际上新儒家也到了这个境界了,跟佛教融合的时候—但是呢,他不行,他非《怀沙》不可,非抱块石头跳河里不可。(哎,对。)那个“孟夏滔滔兮,草木莽莽”,他非它妈,他说我知道我的死不可推让。—最后一句话,哎。
对。
他说我知道我的死不可推让。
所以说中国的自然哪,它在这一点上它又超越了世故。
对。
世故,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他要保全自己的性命,这是最低一级的道;而大道他无所谓生无所谓死,该生就生,该死就死。
哎。无所谓改造。
也无所谓改造。它命里注定。大鱼那天问我:你这个心境不自然了?我说太自然了,我这么痛苦我怎么不自然哪,是吧。我承认这个事情,我不虚饰,我也不推诿。我知道我的死不可推让,这就是自然。我知道没有死,没有生,有生,有死,这都是自然。我知道我的死不可推让,“知死不可让”—这是具体的问题呵,是我秉性的问题。
而且你知道那个自然的观注,也知道自己的观注,你知道自己的观注和自然的观注不一样,你这是不得了的,就是说你从那一个观注看到了你自己,你知道自己必灭,因为这个观注是不可能跟那个观注相违背的,你知道这个意思吗?而不是说像西方人,就是使用这个哲学。
中国一使用就不是哲学了,就是方法了。它就落到儒家那一流去了。不管是超然物外还是不超然物外,还是保全性命,还是解脱纷扰,这是方法,因为它有目的呵!
对,对对。
他有目的,他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呵,他想解脱烦扰呵,这都是目的呵。所以为什么说“隐”呢,鲁智深都可以成佛呢,道理就在这儿。自家事,自家性情,就在那儿了;这中间呢,中国人聪明呵,他可以将一个世故放进去。
对,不是说你出了这个世界,到山里头去,你就是和尚了。
那当然不是了。
中国不讲这,讲什么,讲真人。
对。
中国有山人,但是一般的不讲山人,讲真人。
山人很俗气的。
山人海客,这也真是有点儿逃避的嫌疑。
哎哟我发现我是真人耶。
这叫真人。你爱山就山,爱海就海,爱市就市,爱生就生,爱灭就灭;你看那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他也不是哲学家,但他说了一句话:天亡我也。他可以逃他的性命,甚至还可能东山再起,但是他忽然就从那边儿看,自己的秉性不可转移。
哎,是这样的,你不可转移你就应该死呵。
然后他就怎么着,他就上马去打了三四仗,就杀了好多敌你知道吗,
都打胜了,然后牵马就回来了,说看见了吗?说这也是天命。实际上他说的天命是他自己的必然。然后就自杀了。
嗯,这个是对的。
你说谭嗣同为什么不跑?他就是看见结局了,而且他需要这个结局。(对)。最莫名的是这个世界加与你的结局,它恰恰是你需要的,永远恰如其分。
永远恰如其分。
这件事儿特别绝。当你明白了这件事,你就不得不承受和不得不赞赏这件事情。
其实你看,那么普通呵,空山不见人,但听人语响,这就是中国哲学。
这个“没有目的的‘我’”,就是自然的我,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天然的我。这时自然不是你的外在,不是你的面对,万物浑然一体,所有分别都不过是灵动之下的随时随刻的游戏,随生随灭的一个个现象而已。这样的“我”在中国哲学上,就是与“道”相合的“真我”了。
这个“真我”这样说好像形成了个概念,而它本身是非概念的,正如万象本身皆非概念的一样。万象本身是一,象是本身之现象。
哎,因为概念是逻辑的因素。
自然的“我”就是没有分别的“我”,就是没有目的的“我”。没分别就没有目的,没有目的也无须分别。概念是在实用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一个东西。
用来解决问题的一个东西,逻辑也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这个解决问题是限于实用范围的解决,是目的性的解决。逻辑在这个时候被认为是必须的工具、道路,这没有错,但它不是超出这个范围的工具,也不是这个范围内的唯一工具,更不是我们所说的哲学本身。概念是形成逻辑的必备要素,推理联结起概念就成为了逻辑,由此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但是概念是以分别事物为前提的,更是以分别事物为目的的。说分别和概念是同时出现的,是一个东西,也不错,像一个小孩儿他一开始看花看叶是不分的,慢慢地看见了区别,其实就是有了概念了,大人告诉他这个是花而这个是叶,花和叶的概念就形成了,然后他再拿这个概念去区分看见的另外的东西。
概念说它描述的只是现象层面的事物,那也可以说那个“浑一的本身”也是个概念哪,“没有区别”“在概念之外”也是概念哪,其实只要我们一阐述,那就必定是概念的。
阐述是实用世界中的事,概念也是。这时我们须要明白的就是我们在这儿说是一回事,而那个本身,那个自然,跟我们的说没有关系,无论我们在这里说得明确不明确,它依旧是它,我们依旧在它中间。
概念试图描述的永远只能是事物的表象,哪怕我们描述本质,也只能是本质的表象;咱们说过是吧,那要是本质能给纳进概念里,那人可就是上帝了。即便是表象,用概念也是不可能替换的。
那个本身就是哲学。所以是逻辑达不到的。
……
前言/序言
顾城海外遗集·哲学卷:生生之境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