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阅读日本书系 日本民众文化的原乡:被歧视部落的民俗和艺能》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讲的是纪州路的民俗艺能“春驹”。第二部分讲的是鸟取县圆通寺的“木偶舞”。第三部分讲的是广岛县“江山的鸬鹚”。这三种都是日本自古以来就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艺能。
《阅读日本书系 日本民众文化的原乡:被歧视部落的民俗和艺能》作者通过走访被歧视部落,从民俗技艺的起源开始探讨,揭开了日本文化的深层暗流,让我们看到被认为代表日本艺能的能乐、狂言、歌舞伎等艺术也都是由这些被歧视部落的民众所传承下来的。市面上介绍日本文化艺术的书籍很多,但是能从这个角度进行揭示的还是非常少,中国读者通过《阅读日本书系 日本民众文化的原乡:被歧视部落的民俗和艺能》能够看到日本歌舞伎等艺术鲜为人知的一面,能对日本社会和文化有更深度的了解,也可从中反思中国等民间文化的源流。
同时,《阅读日本书系 日本民众文化的原乡:被歧视部落的民俗和艺能》在探访被歧视部落时,也展现了在强烈社会歧视下拥有顽强生命力的底层民众的实态,即被歧视民在极为窘迫的环境下,一边反抗各种各样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歧视和压迫,一边怀着梦想和希望而挣扎着生活的情景。这种对苦难者的同情,对怀着梦想和希望而挣扎着生活的人们的赞扬,是国界的情感力量,这种情感也定能引进中国读者的共鸣。
内容简介
能乐、歌舞伎、人形净琉璃这些日本艺能中的精华,竟起源于身处日本社会边缘的被歧视部落民众所传承的“贱民文化”一一门前戏和街头卖艺。作者走访一百多个被歧视部落,记录下部落民及其先祖一边与各种压迫和歧视做斗争,一边将门前戏和街头卖艺作为谋生手段传承下来的艰辛往事,可以说是即将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日本贱民文化的珍贵记录。
作者简介
冲浦和光,日本社会学者、民俗学者,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桃山学院大学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论、社会思想史、比较文化论。代表作有『近代の崩壤と人类史と未来』(日本评论社、1980)、『日本民众文化の原乡』(解放出版社、1984)、『天皇の国·贱民の国』(弘文堂、1990)、『竹の民俗志』(岩波新书、1991)、『濑户内の民俗志』(岩波新书、1998)、『幻の漂泊民·サンカ』(文艺春秋、2001)、『阴阳师の原像』(岩波书店、2004)、『旅芸人のいた风景』(文春新书、2007)等。。王禹,女,吉林大学日本文学专业硕士。国际关系学院日语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讲日语N5到N1各级别基础与考试课程。出版日语教学书籍多部和发表论文数十篇,有《N1语法800题表格精解》《N2语法800题表格精解》《N3语法800题表格精解》《面试就职日语一本通》《NO-BOOK 日语口语短句》《教你轻松用日语》《详解日本外来语辞典》《日本散文精品》《中国的日本研究》《新日本语能力测试模拟题与精解》(N5-N1)五册等。
孙敏,女,1979年生。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北京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主要从事柳田国男民俗学方面的研究。
郑燕燕,翻译过冲浦和光所著的《日本民众文化的原乡:被歧视部落的民俗和艺能》一书。
目录
序 漫步拥有悠久历史的部落/001
1.挖掘日本文化的深层内涵/003
2.《小栗判官》《葛叶》传说中的古道沿线/007
Ⅰ 熊野古道沿线流传的民俗表演艺术/017
3.位于沿海地区却没有捕鱼权的部落/019
4.因熊野参拜而繁华热闹的宿站/029
5.近世以来的谋生手段和生活/038
6.部落的始祖“若太夫”/051
7.虽然贫穷但人情味很浓的共同体/058
8.生活在海上的“渡众”的传统/071
9.云游于古道的“念佛圣”/083
10.表达祝福的门前戏春驹/093
Ⅱ 木偶戏巡演三百年/109
11.雪夜啜泣的胡弓/111
12.在河岸举行的歌舞游行/122
13.福神信仰与大黑舞、惠比须戏/132
14.装饰新春的美丽的木偶姑娘/138
15.异形的风俗、门前戏艺人的风姿/151
16.辛苦的外出巡演/159
17.逐渐消亡的民俗艺能/171
Ⅲ 以驯养鸬鹚帮人捕鱼来维持生计的川之民/185
18.作为川之民活着的被歧视部落/187
19.受到歧视的鹚匠/204
20.甲州的杀生故事和谣曲“三卑贱”/215
21.鹚匠的往事回忆/231
22.像自家孩子一样的海鸬鹚/246
23.自然遭到破坏生物难以生息/257
24.鸬鹚返回故乡的海/263
终 日本文化的地下暗流/267
25.往来于古道的卖艺人/269
26.游走于山间贫寒乡村的卖艺人/273
27.探访起源于中世时期的部落/276
后 记/282
解说游走于亚洲边缘地区的人/285
前言/序言
序 漫步拥有悠久历史的部落
1.挖掘日本文化的深层内涵
为什么要走访具有悠久历史的部落呢?
我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就不断地去走访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的被歧视部落。翻阅我手边的笔记可以发现,我走访过的部落早已超过了百个。我主要去的是近畿以西地区,还没太涉足中部以东地区。
在部落采访时,我从故老和乡土历史学家那里,听闻了他们对往事的种种回忆。他们给我看了留存下来的相关史料、古迹和物件。有的部落只访问一次是无法了解所有情况的,因此我常常多次前往。
当发现有传承下来的民俗艺能时,我就会拜托对方,请对方特意为我表演一下。当我发现长期以来支撑着这个地区民众生计的产业技术被保留下来的时候,我就会请对方现场演示一下那些技法。为什么我要走访具有悠久历史的部落呢?我到底要思考些什么、探究些什么呢?我的目的是了解如下三项内容。
(一)这些被歧视部落究竟是在什么时代、在怎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也就是说,我想探寻各个地区被歧视部落的起源。
(二)这些部落到底传承了哪些民俗和文化。我特别想从民俗史、工业史、宗教史、艺术史的视角,来搞清楚是什么构成了部落的根和民众生活的基础。
(三)住在那里的人们一直忍受着各种各样的歧视和压迫带来的痛苦,他们生活至今,到底是靠什么维持生计,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大致来讲,我是为了亲眼确认以上三项内容而积极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部落的。
古代文化与部落的分布
漫步各地拥有悠久历史的部落,我很快就注意到了一个事实——越是日本古代文化早早开始繁荣的地区,分布的被歧视部落就越多。1980年,从都府县的人口比例来看,部落人口最多的是奈良县,其县内拥有83个被歧视部落。奈良县大约7%的人口生活在部落。下文中的“部落”一词均指被歧视部落。
奈良县在古代是大和国,这一带正好处于大和朝廷的势力范围内。在大和朝廷的势力、权力能够直接触及的地区,例如在以大和为首的河内、摄津、山城、和泉5国以及位于其周围的纪伊、播磨、丹波、近江等地区,有特别多的被歧视部落。
自古以来就是最重要交通要道的濑户内海沿岸以及很早就与朝鲜半岛及大陆文化有接触的九州北部,也都存在很多被歧视部落。在这些地区,部落人口均占居民总人口的2%~3%。
这些事实仅仅是日本历史孕育出的偶然现象吗?当然并非如此。上述部落分布状况与大和朝廷统治下天皇王权的扩大、对反抗势力的镇压以及随古代律令制国家建立而形成的身份制度等一系列过程并非完全没有关系。
但是,在此我们先不要对这个问题过早地下结论。源自中世时期贱民制的“歧视与被歧视”问题当然不一定全都与以古代天皇制为顶点的“统治与被统治”这一结构直接相关。
国都附近保留着丰富的关于王朝贵族、寺院及神社的史料。以此为中心,迄今为止有关部落史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可是,我们不能以这些先进地区为模板,得出全国整齐划一式的答案。在关东以北及九州以南地区,中世至近世初期有关贱民的史料非常少,因此研究起来非常困难。挖掘每个地区历史层面和地理层面的特殊性,并进行比较分析,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课题。
歧视下的“丰饶的黑暗”
我还感受到的一点是,我们必须将部落民众所遭受的残酷歧视及其悲惨的贫困状态作为历史事实了解清楚。我认为在考虑部落问题的时候,思考的出发点应该是与民众生计及其居住环境相关的严酷的歧视现象。
但是,这些被歧视部落的民众是生活在一个悲惨、贫困、没有救赎的世界吗?是清一色悲惨的、绝望的世界吗?难道民众的历史就没有辉煌的一面吗?事实并非如此。他们被迫置身于远离中心的边缘地区,处于与上流社会隔离开来的底层社会,可正因为如此,反而使他们蕴含了一种推翻既有秩序、创造新事物的混沌的潜在力量。
从表面上来看,在歧视和镇压下,以往的部落生活看上去可能像是一个黑暗的世界。但是,在这黑暗的世界中存在着可以称为“丰饶的黑暗”的一面。底层民众有着各种各样的悲伤和痛苦。但是,他们一边与歧视和镇压做斗争,一边作为人而生存着,他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闪光之处。各个部落都拥有民众艰辛生存的历史,都具有传统的民俗和人们赖以维持生计的营生。
从古代到中世再到近世,历史不断向前推移。但是,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在社会的产业、技术、交通、文化、艺能、民间信仰等各个领域中,实际直接劳作的生产者、制作者、传播者正是众多无名的民众,并且在这些民众中,受到歧视或者可以说正因为受到歧视才被迫从事繁重劳动的都是各个时代贱民阶层中的人。我们必须重新立足于民众史的立场,从根本上重新评价迄今为止的日本历史。
2.《小栗判官》《葛叶》传说中的古道沿线
留存至今的外来人足迹
我现在居住的地方按以前的说法应该是河内国,而且是在其南端与和泉国国境相接的狭山丘陵地区。其前方是巨大的狭山池,即日本最古老的灌溉池。狭山池仍然以千百年来未变的身姿横卧在丘陵前。
开发这一带时,处于劳作第一线的是被称为“今来才伎”的渡来人当中的技术人员。古代记录中记载着朝廷曾经役使数十万民众挖掘狭山池。离我家很近的狭山池旁边略微隆起的山丘上有他们居住过的简陋房屋遗迹。
另外,这一带自古坟时代后期开始就是盛产素烧陶器的地区。《日本书纪》崇神天皇七年(公元前91年)条目中出现的地名“陶邑”至今还保留着。在毗连的和泉丘陵地带,发掘出的当年的登窑遗迹有千处以上。负责生产须惠器的是从古代朝鲜半岛百济来的人。行基(668~749)大师是以王仁为祖先的外来氏族子孙,他的出生地家原寺也在这附近。
古老的式内社狭山神社静静地立于狭山池畔。古树环绕的院落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口古井,据说行基在修复狭山池时在那里洗过脚。
从狭山的高地向东远眺,可以看到金刚、葛城、二上、生驹等山脉绵延横亘着。竹内古道是连接大和与河内的日本最古老的国道,位于二上山的右边,看上去呈细细的一条线。越过这座山,就到了大和国境内。
水平社运动的发祥地
在金刚山与葛城山之间绵延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水越山岭。从这里用肉眼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座山岭。在这附近到处都保留着役小角的行迹。役小角曾经作为蛊惑民众的巫师而受到朝廷的镇压。下了这座山,一进入大和,即可看到坐落在山麓的御所地区的街景。御所地区共有8个被歧视部落。
其中之一的柏原部落是部落解放运动最初的烽火水平社运动的发祥地。这个小小的部落为绿意盎然的本马丘所环绕,前面流淌着曾我川的支流。这个部落至今还保留着以前的农村风貌。
古老的房子静静地排列在一起。水平社运动的发起人西光万吉出生及成长的西光寺位于山脚下保持着昔日面貌的狭窄小巷边。沿着小巷步行,可以产生一种这里是日本村庄的原乡的感觉。
离西光寺100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制造动物胶的工厂。这家工厂此时已经停工。这里是与西光先生一同为创立水平社而努力的阪本清一郎先生的家。为了了解当年的情况,我前去拜访了好几次。
在“原乡”这个词中,“原”字意味着“源”“原本的形态”,而“乡”字意味着“村庄”“故乡”。也就是说,“原乡”含有“保留着古老的原生态的故乡”之意。
本书下文中所涉及的3个部落正是保留了自古以来的日本民俗文化传统的村庄。正是因为这一视角,本书才斗胆取名为“日本民众文化的原乡”。
掉过头来,从狭山的高地向西远眺,泉北的街景就展现在眼前。从这里步行10公里,就可以来到海边。以前这里是有着白沙、青松的风景秀美的海岸。战前,晴朗的日子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淡路岛。但是,现在都被临海的工厂遮掩,什么也看不到了。这片高地的背后绵延着一条通往信太山的路。越过那片人烟稀少的低矮丘陵即可来到和泉国。途中会经过一个与和泉式部有渊源的古老的小型神社。
熊野古道沿线的被歧视部落
如上所述,因为相距不远,所以我从和泉前往纪州、大和的被歧视部落进行采访的机会是最多的。特别是从和泉沿海岸线南下就可以到达的熊野古道沿线部落,迄今为止我已经走访过好几次了。
我所走访的熊野古道沿线具有悠久历史的部落包括和泉市的旧南王子村、贝塚市的旧岛村、泉佐野市的樫井地区,进而包括进入纪州路之后的汤浅町的旧矶肋村、御坊市的旧薗村、岛村以及新宫市的春日地区等。
这些地区都是中世末期或者近世初期建立起来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被歧视部落。很多地方都留存着检地帐等古老的史料,这些史料可以证实这一点。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人口超过1000人的大型部落。
特别是旧南王子村,我曾多次前往。因为沿着前述信太丘陵山脊走的话,那里离得很近。
这个村子是因其紧邻熊野古道九十九王子神社中的第九个王子神社,即筱田(信太)王子神社而得名。根据故老们的话,这个村子的起源与紧邻的古老的式内社圣神社有历史渊源。这里还保留着发源于此处的、自中世以来的丰富的民俗。
圣神社历史悠久,据传起源于信太首天武三年(674)奉敕令举行的祭祀活动。其院内有一处小型古坟。这座古坟里面葬的是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并为这一地区的开发做出了贡献的信太首。
农耕稻作文化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传到了这一带。从丘陵地区发掘出来数个弥生时代农耕村落的遗迹。这些可能是由朝鲜半岛来的渡来人开拓的吧。弘仁六年(815)奉天皇之命编撰的《新撰姓氏录》中,明确记载着此地的豪族信太首也来自百济。
信太森林与南王子村
上述内容暂且不加详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距今千年前清少纳言所著《枕草子》中涉及“信太森林”的非常有名的诗句。“信太森林”指的就是圣神社的森林,从平安时代开始即作为“歌枕”出现在众多的和歌当中。
君若萦思寻会晤,执手相逢和泉处。信太萧然人孑立,葛叶泪痕凝悲树。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首和歌吧。“信太森林”在平安时期就已经成了“和歌说话”的背景舞台,进入室町时期后在大众说唱故事的世界中频频出现。在传说中,“葛叶狐”不得不将孩子留下而孤身离去。描绘“葛叶狐”悲哀的中世“说话”在江户时代演变成了古净琉璃《信太妻》,进而与关于安倍晴明(921~1005)的传说相关联,于享保十九年(1734)由竹田出云编排成了《芦屋道满大内鉴》。自那以后,与这首和歌“若相思……”一样,“葛叶别子之段”也受到了众多民众的喜爱。
这个物语自中世开始一直作为大众说话文学而得到传承,其发祥与传播都与“信太妻”的故土、“信太森林”近旁的旧南王子村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正是那些居于此地、沿着古道游走流浪的讲经师们通过“讲述”,逐渐使这个物语的构思丰满,并且将之与阴阳师的领军人物安倍晴明联系在了一起。
为什么安倍晴明会登场呢?平安朝之后,律令制实质上已经解体,除了朝廷控制的一小部分官方认可的阴阳师之外,身处民间的低级阴阳师们大多过得不如意。他们渐渐地被当作使用巫术蛊惑民众的人而受到歧视。
这些人主要从事的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起源于道教的占卜吉凶和祈祷祈福,同时他们也会发行历书。当然,他们发行的并非是朝廷力挺的、土御门家认可的正规历书,而是为方便民众使用而制作的廉价而简易的历书。
有记录显示圣神社周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有阴阳师们居住并发行历书。据《和泉市史》记载,自江户初期开始这里就有“舞村”。“舞村”当中居住着在圣神社举行祭祀活动之际负责向神佛献舞的舞太夫们,还有几位阴阳师在此地制作并贩卖历书。最近,在堺市历史悠久的家族中发现了紧邻旧南王子村的旧舞村延宝四年(1676)发行的历书。这历书一直被当成裱糊隔扇的底子。
阴阳师村与关于安倍晴明的传说
为什么在圣神社周围存在阴阳师村呢?圣神社的“圣”字原本是什么意思呢?柳田国男推测,“圣”字意为“了解时运的人”“占卜时运善恶”“以巫术祈祷来改变时运”——这应该是指与阴阳道的源头相关的祭神(柳田國男著作集第九巻�B毛坊主考�C)。根据这一说法,首次将历书带到此地的信太氏是为了祭祀自己的圣神而创建圣神社。
刚一出旧大阪市,就是熊野古道的第二个王子神社——阿倍王子神社。毗邻此地的是一座小小的安倍晴明神社,据传为安倍晴明出生的地方。沿着这条路向南行15公里左右就到了旧南王子村。也就是说,阿倍王子神社与旧南王子村之间是依靠熊野古道连接的。这条道路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小栗街道”。非常有名的说经节《小栗判官》中描述了最后变成饿鬼阿弥的小栗判官乘搬土用的两轮车一路狂奔到熊野的汤之峰的情景,因此这条路至今依然被称为“小栗街道”。
精通民俗学的优秀文学家折口信夫推测,有可能是隶属于四天王寺、被称为安倍野童子的艺能团体创造了《信太妻》的故事(折口信夫全集第二巻�B信太妻の話�C)。
但是,我认为倒不如说是居住在旧南王子村“说书”艺人们充实了这个故事的构想,并以近世版《信太妻》物语形式传播了这个故事。我的故乡“信太森林”附近有阴阳师居住的村落,在常常经过的同一条路上还有安倍晴明神社,如此一来,“葛叶狐”的故事梗概与关于安倍晴明的传说联系在一起,也是极其自然的一件事了。
如此处关于圣神社的古画所示,如今的“信太森林”依然保留着千年历史的厚重感,郁郁葱葱。从这幅图画看,神社的右下方顺着熊野古道可以看到小小的村落,这就是旧南王子村。神社早已经没有访客了,参拜用的道路入口处两只落后于时代的石狮子一动不动地蹲守着。经过漫长的岁月和风吹雨打,石狮子的面部已经风化得快辨认不清了。这两只石狮子早在这幅图被画出来之前就已经蹲守于此了。
关于旧南王子村传承的民俗和文化,因为我计划在其他文稿中记叙,所以在此不再详述。从这个村落中留传下来的有名的《奥田家文书》(全十五巻,奥田家文书研究会編、部落解放研究所、1967~1976)可知,自江户时代开始,村子里的生活记录都被详细地保留下来了。(沖浦�B陰陽師の原像�C岩波書店、2004)
从旧南王子村南下数公里即可到达贝塚的旧岛村。旧岛村同其他众多被歧视部落一样,没有多少耕地,除了制鞋和制木屐面之外,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部落产业,因此部落里的人们一直受到歧视和贫困的折磨。然而,这一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旧岛村作为“皮田村”出现在庆长九年(1604)的检地帐中。
位于这个部落中心的圆光寺被认为起源于一向一揆时期的道场。根据故老们的讲述,建立道场的祖先们曾为救援本愿寺而参加了石山合战。盛夏时节,在圆光寺院内会举行化装后跳“东盂兰盆舞”的活动,其歌词还保留着江户时代的传统。“东盂兰盆舞”是传承了300年的民俗艺能。故老们说,正月里也有不少人出门去表演春驹和“念喜歌”等门前戏,还有不少人成为巡回演出的卖艺人。可以说这里具有很浓厚的艺能村的色彩。(東の歷史そ掘リわニす会編�B岛村の歷史と生活�C部落解放同盟貝塚支部、1982)
阅读日本书系 日本民众文化的原乡:被歧视部落的民俗和艺能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