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墨留青:王世襄緻範遙青書翰談藝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竹墨留青:王世襄緻範遙青書翰談藝錄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王世襄 著,榮宏君 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807680734
版次:1
商品編碼:1175428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64
字數:187000
正文語種:中文

竹墨留青:王世襄緻範遙青書翰談藝錄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竹墨留青:王世襄緻範遙青書翰談藝錄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竹墨留青:王世襄緻範遙青書翰談藝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王世襄親筆135封書信,充分展現瞭老輩人為學之勤勉和藝術修養之深,以及對後輩的指點、提攜的不遺餘力。讀來令人感動。
  

內容簡介

  竹刻藝術盛行於明清時代,到清末開始衰落,其後幾至絕響。王世襄先生受傢學影響,對竹刻曆史及其藝術鑒賞深有心得。20世紀80年代,常州農民範遙青一邊務農,一邊摸索留青竹刻,王世襄先生贊賞其作品與精神,兩人開始密切的書信交流。從1983年至2007年,二十五年時間中,通信一百餘封。在信中,王世襄先生不僅嚮範遙青指點竹刻藝術的審美要求,更鼓勵他用功刻苦,試恢復竹刻史上失傳已久的陷地深刻、透雕、高浮雕手法。
  《竹墨留青:王世襄緻範遙青書翰談藝錄》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首次將王世襄先生的書信與手稿呈獻給讀者。通過這一百三十五封書信,我們不僅可以瞭解王世襄先生對後輩不遺餘力的培養與提攜,也可以深入瞭解竹刻這一藝術形式的文化內涵與魅力,以及範遙青是怎樣從一個農民手藝人成長為一代留青竹刻大師的。

作者簡介

  王世襄(1914—2009),號暢安,祖籍福建福州,生於北京。我國知名學者、文物鑒賞傢,畢生從事文物研究,曾任國傢文物局文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傢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等職。王世襄先生學識淵博,研究廣泛,撰成多部專著,涉及書畫、傢具、漆器、竹刻、金石牙角雕刻等多方麵。王世襄先生的舅父金西厓為民國竹刻名傢,王世襄受其影響,對竹刻藝術産生濃厚興趣。金西厓著有《刻竹小言》,後經王世襄整理、增補,成《竹刻藝術》,對竹刻的簡史、刻技、傳品及藝術價值均有細緻深刻的記述與評價,在竹刻界影響極大。

  榮宏君,山東曹縣人,1973年齣生,畫傢、文化學者,繪畫之餘從事文史研究,師承文博大傢史樹青先生。曾齣版《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實錄》《文博大傢史樹青》《徐悲鴻與劉海粟》《季羨林說佛遺稿匯編》等書。現為全國青聯委員、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中國作傢協會會員。

目錄

序 懷念王世襄先生 001
【1】  1983年5月30日 005 【2】  1983年6月23日 008
【3】  1984年1月3日 009 【4】  1985年4月9日 011
【5】  1985年4月30日 012 【6】  1985年5月15日 015
【7】  1985年6月29日 016 【8】  1985年8月24日 017
【9】  1985年10月14日 019 【10】 1985年10月24日 022
【11】 1985年11月11日 025 【12】 1986年1月31日 027
【13】 1986年2月17日 029 【14】 1986年2月20日 030
【15】 1986年3月15日 032 【16】 1986年4月8日 033
【17】 1986年4月15日 034 【18】 1986年4月24日 036
【19】 1986年5月2日 038 【20】 1986年5月24日 039
【21】 1986年6月20日 040 【22】 1986年7月1日 041
【23】 1986年7月12日 043 【24】 1986年9月16日 045
【25】 1986年10月12日 046 【26】 1987年1月20日 047
【27】 1987年3月20日 049 【28】 1987年4月5日 051
【29】 1987年4月14日 053 【30】 1987年4月18日 054
【31】 1987年4月24日 056 【32】 1987年4月28日 057
【33】 1987年4月30日 058 【34】 1987年5月8日 059
【35】 1987年5月12日 061 【36】 1987年5月14日 063
【37】 1987年5月22日 064 【38】 1987年6月7日 066
【39】 1987年8月22日 068 【40】 1987年9月10日 069
【41】 1987年10月2日 071 【42】 1987年10月7日 073
【43】 1987年10月19日 075 【44】 1987年10月29日 077
【45】 1987年11月6日 078 【46】 1987年12月1日 079
【47】 1988年1月2日 081 【48】 1988年1月16日 084
【49】 1988年2月14日 086 【50】 1988年3月7日 088
【51】 1988年3月24日 092 【52】 1988年3月27日 093
【53】 1988年3月30日 095 【54】 1988年4月28日 096
【55】 1988年6月20日 098 【56】 1988年7月1日 100
【57】 1988年7月6日 102 【58】 1988年8月1日 104
【59】 1988年10月5日 105 【60】 1989年1月1日 108
【61】 1989年3月1日 109 【62】 1989年4月11日 111
【63】 1989年4月12日 115 【64】 1989年5月2日 116
【65】 1989年5月22日 118 【66】 1989年6月1日 121
【67】 1989年6月17日 124 【68】 1989年8月13日 125
【69】 1989年9月15日 127 【70】 1989年9月22日 130
【71】 1989年9月24日 132 【72】 1989年9月28日 133
【73】 1989年10月6日 135 【74】 1990年1月6日 137
【75】 1990年4月24日 138 【76】 1992年1月11日 140
【77】 1993年2月21日 143 【78】 1993年3月24日 144
【79】 1993年4月4日 146 【80】 1993年4月28日 149
【81】 1993年6月21日 150 【82】 1993年8月30日 151
【83】 1994年3月12日 152 【84】 1994年4月20日 153
【85】 1994年6月8日 156 【86】 1994年7月8日 158
【87】 1994年7月21日 161 【88】 1994年7月31日 164
【89】 1994年8月16日 167 【90】 1994年8月22日 168
【91】 1994年8月25日 170 【92】 1994年9月17日 171
【93】 1994年9月20日 172 【94】 1994年9月25日 175
【95】 1994年10月16日 176 【96】 1994年12月19日 178
【97】 1995年1月2日 179 【98】 1995年1月14日 183
【99】 1995年1月28日 184 【100】 1995年2月3日 185
【101】 1995年2月24日 186 【102】 1995年2月27日 187
【103】 1995年4月4日 189 【104】 1995年4月14日 192
【105】 1995年7月 193 【106】 1995年10月29日 194
【107】 1997年2月3日 195 【108】 1997年2月20日 197
【109】 1997年4月2日 198 【110】 1997年4月13日 199
【111】 1997年6月8日 200 【112】 1997年7月18日 202
【113】 1997年8月3日 203 【114】 1997年8月16日 204
【115】1997年9月24日 205 【116】 1997年11月18日 206
【117】 1998年3月1日 207 【118】 1998年4月23日 209
【119】 1998年5月13日 210 【120】 1998年5月31日 211
【121】 1998年7月11日 212 【122】 1998年7月19日 214
【123】 1998年7月20日 217 【124】 1998年7月28日 219
【125】 1998年8月1日 221 【126】 1998年8月17日 223
【127】 2000年3月19日 225 【128】 2000年4月6日 226
【129】 2000年5月22日 228 【130】 2000年7月10日 229
【131】 2002年4月16日 231 【132】 2003年4月10日 233
【133】 2004年3月8日 235 【134】 2007年8月2日 236
【135】 2007年10月5日 237
後記 我與王世襄先生的鴻雪因緣 239

精彩書摘

  3
  1984年1月3日
  遙青同誌:
  你好!知你進山去采竹,甚慰。陳晶同誌來信,對你也很推崇,願意給你幫忙。
  寄上參考圖片兩張(三件)。一是田世光同誌畫的雉雞叢篁,頗閤古法,是從王若水(元畫傢王淵)及邊景昭等畫派中脫胎而來,我認為有臨刻或部分吸收的價值。竹葉太繁,可以簡化一些。雉尾看不太清,可以看真雉尾,至於羽毛等如何用留青來處理,要看你的運用和體會瞭。另一張(兩件)是據印本復製,不太清楚,但也可看齣一些。這兩例都打破瞭臂擱的固定形製而有瞭變化。從此你可得到啓發。左邊一件不太成功,人物的形象也不夠好,但告訴我們不妨大膽打破竹筒的形,你可舉一反三。右邊一件我認為很好,一塊竹闆變成兩竿竹子,就把造型搞活瞭。其技法是竹葉、竹節、題字為留青,餘為去青的竹地。你不妨仿製一塊,並在此啓發下,設計一些彆的,如用兩株梅花老本,兩鬆老本等,可以有許多變化。你不妨試試看。
  我的那本《竹刻藝術》準備再版重印(何時纔能動手,現在還說不定),加進一些內容。我準備介紹兩位初版沒有提到的竹刻傢。一是你,另一是貴州的劉萬琪。希望你準備一些作品。如我短時期內沒有時間把再版本準備好,也許先寫一篇文章介紹你的作品。所以希望你準備一些作品。我這裏尚有你的三塊仕女臂擱和一塊飛天。飛天我不想介紹,幾時有便人可請他來取,給你帶迴去。三塊仕女可能選用兩塊,或隻用一塊,因風格內容太相近。過去你寄來的迎鞦,是野菊花和螳螂,已給瞭葉醫生,我覺得那塊很好,隻是竹材不好。你是否能再刻一塊寄給我。總之,我希望你搞幾件題材、風格、技法不同的作品,這樣介紹起來纔有話可講。
  鳥籠做得如何瞭?有便人能否帶給我看看?
  祝
  新年好,竹刻技藝猛進!
  ……

前言/序言

  序
  懷念王世襄先生
  範遙青
  五年前,王世襄先生走瞭,從此學術界失去一位博學長者,文博界失去一位鴻儒巨擘,留青竹刻界痛失一位藝術指導,而我則永遠失去瞭此生最為重要的良師益友。
  王世襄先生,當代著名學者、文博大傢,因喜愛民間玩俗,被人們尊奉為“京城第一玩傢”。其實王先生絕不僅僅耽於清玩,他處處留心,最終將這些包括傢具、漆藝、竹刻、葫蘆器、鴿子、蟋蟀、廚藝等民俗俚趣變成瞭一本本學術專著。其中若說到我與王世襄先生的結緣,還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愛的常州留青竹刻。
  竹刻盛行於明清,到清末開始衰落,幾至絕響。竹刻比起玉雕、牙雕、木雕、石雕來要不景氣得多,竹刻專傢寥寥可數。像王世襄、葉義、李一氓先生這樣關心竹刻的有心人很少。
  “文革”後,常州還有幾位竹人在堅持搞竹刻,互不相識,各自都在苦苦探索。白士風先生竹刻成就最高,竹刻采取多用竹肌、少留青筠以生陰陽濃淡、暈退變化的技法。在常州結識名畫傢的機會少,幸有畫傢丁竹喜愛竹刻藝術,毅然專事替白先生設計竹刻畫稿,他們之間畫刻結閤得很好,現在白老作品為世人所重,這裏不得不說一句,作為畫傢的丁竹,一生為竹人畫稿,為竹刻藝術作齣瞭不可替代的貢獻,其畫稿也得到王老的贊賞,認為他的白描水平很高。白先生用留青技法刻毛主席詩詞手跡配成鏡框掛屏,打破竹刻不能做大件的夙論。為瞭尋找從事竹刻的人纔資源,20世紀70年代王世襄先生親
  自到常州來,由陳晶先生陪同尋訪苦苦支撐的竹刻藝人,並請陳先生“諸多勞神,祈念為竹刻人服務”。次日王老約白士風同往參觀蘇州博物館收藏的竹刻類器物及精美犀角刻件,還多次寫信、贈詩,貼心的關切,對他日後的竹刻事業無疑産生瞭重要影響。
  白老逝世後,王老很是傷感,寫瞭“白士風竹刻集”的書麵封簽,希望遺作齣版寄給他一本,但這是一個永遠的痛瞭。
  徐秉方先生從父徐素白先生學藝,徐素白先生是一代竹刻大師,所以徐秉方的起點很高,王世襄愛纔,多次給他寫信,探討竹刻藝術,請啓功、趙樸初、黃苗子等先生為他題字,王老題詩“變幻無如嶺上雲,從來執筆寫難真。如今不復拋心力,且畫源頭洗眼人”。王老曾說,留青,秉方刻得最好。現今他已成為留青竹刻的領軍人物。
  說到我與王世襄先生的結緣,還要感謝香港的著名竹刻收藏傢、鑒賞傢葉義先生從中牽綫,王世襄先生認為我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一直在堅持這門瀕臨滅絕的藝術實屬不易,之後王先生便以老師之職對我的竹刻進行全方位的指導。記得20世紀80年代,我到北京拜訪王世襄先生,他把自己的藏品悉數拿齣來給我觀賞,次日又陪我到故宮博物院,由楊新副院長、劉靜拿齣兩大筐竹箱裏的藏品,帶瞭白手套,任我盡興觀摩學習。王
  老特地拿瞭件陷地刻白菜筆筒說:“這個最好,可以嚮這方麵發展,要有突破,有突破纔會有創新。”那時候沒有相機,隻好硬記,菜心深達六七層,很不易記清層次,迴來默寫稿子,邊畫邊刻邊琢磨,漸漸地有瞭模樣,這對我後來陷地刻藝術特色的形成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還記得看瞭藏品後,王老又叮囑我,一定要自己畫自己刻,請畫傢畫,要受製於人,陷地刻、浮雕、圓雕,畫傢是畫不齣來的,今後就隻有靠你自己瞭。後來我就以陷地刻為主攻方嚮,曆史上陷地刻隻有荷花、白菜兩種刻法,我在這個基礎上新刻瞭百閤花、令箭荷花、蘭花等題材品種,並將留青與陷地刻結閤,突齣刻的味道,以少勝多,雕刻終究是雕刻(一味地刻畫稿隻能是工匠)。王老每每在我的刻件上題字,時間一長,作品把摩得紅潤可愛,看著這一件件同樣浸潤著王老心血的雕件,我真不知道用什麼方式感謝王老用心良苦的指導。
  王老不僅在大陸著文宣傳,還多次在港颱講學時宣傳竹刻文化。香港的學者董橋先生對竹刻情有獨鍾,他很看重竹刻裏麵的文化含量,比如竹刻題材多取“東坡賞硯”“赤壁夜遊”“羲之愛鵝”“二喬讀書”“西廂記”等文典,很對文人胃口。就這樣,在王世襄先生的介紹下,我與董橋先生多有來往,董先生收藏瞭不少我的竹刻作品,也曾多次撰寫文章介紹留青竹刻藝術。
  竹刻在工藝美術史上沒有地位,曆史上的竹刻作品多不署款。一件成功的作品,是作者殫精竭慮、精工細鏤、心力交瘁之作,一器之作或數月乃至數年纔能成功,還少人關注。為此,王老屢屢著文為竹刻呼籲,以前相關的中國工藝美術史不收竹刻文獻,王老在編寫《當代中國的工藝美術》和《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群星譜》等權威書刊時,曾有編委主張不把竹刻編選書中,認為“手藝人”“工匠”“皂隸之事”不能登大雅之堂。不管竹人對中華文化付齣瞭多少心血,他們的名字也難見經傳,在中國工藝美術史、文化史上實是一個悲哀。曆史原就不公,直到現在還是不夠公道,而王老據理力爭,一定要把常州四位竹人徐素白、徐秉方、白士風和我編進去,終為竹刻在藝術史上爭瞭一席之地。
  2008年常州竹刻成功申報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得知消息後,時已在病榻上的王老還專程打來電話錶示祝賀,並對包括我在內的幾位留青竹刻藝人念念不忘。一年後,王老永遠地走瞭,但他留下瞭很多很多,包括即將刊行的這一百餘封書信。說到我與王老的通信為何如此之多,這其中還有一個緣故,因為我不會說普通話,常州話王老聽不懂,電話交流很是不便,所以日積月纍,王世襄先生不厭其煩地將他對我的教誨都化成瞭一封封長劄短函。想念王老時,我就翻閱這些書信,因為這裏有文化,有藝術,有王世襄先生數十年來對我的諄諄教導,更有他光風霽月的品格以及對常州竹刻藝術的源遠影響。
  如今王世襄先生饋贈我的這一百三十五封書信,將由北京青年學者榮宏君先生編成《竹墨留青》一書交付北京三聯書店、生活書店齣版有限公司刊行。迴想二十多年來王老對我的言傳身教,不由感激至深。這些信中的文字俱是王老對留青竹刻的諄諄教誨,亦是先生生前饋贈於我的一部談藝錄,雖然這些書信的所有權屬於我,但我認為王老的治學方法和美學思想應屬於學界公有,先生生前亦應允在學術研究的範圍內使用發錶這些文
  字。王老生前為竹刻事業的發展,不拘一格培養年青竹人,如今王老駕鶴道山,我想這部談藝錄的齣版定能嘉惠學林,使更多的青年刻竹者得到一本珍貴的竹刻談藝的教科書。
  人們常說見信如晤,就讓我們翻讀這一頁頁塵封的信函來共同懷念王世襄先生吧!

竹墨留青:王世襄緻範遙青書翰談藝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竹墨留青:王世襄緻範遙青書翰談藝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王世襄(1914.5.25-2009.11.28),號暢安。男,北京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漢族,著名收藏傢、文物鑒賞傢、學者。他使井市的“雕蟲小技”登上瞭“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寫,他玩物並研物,他玩齣瞭文化,玩齣瞭一門“世紀絕學”,他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傢”。2003年12月3日,王世襄從專門來華的荷蘭王國約翰·佛利蘇王子手中,接過旨在鼓勵全球藝術傢和思想傢進行交流的荷蘭剋勞斯親王最高榮譽奬,從而成為獲得該最高榮譽奬的第一位中國人。

評分

衝王老的纔學,買瞭不虧。

評分

估計應該會獲得京豆的

評分

發貨速度快,快遞小哥態度超好!東東也很好!

評分

好書,速度也挺快的!

評分

喜歡這些老人寫的東西,有味兒。

評分

特彆好的專業書籍。送貨快

評分

幫朋友買的,好評。竹刻藝術盛行於明清時代,到清末開始衰落,其後幾至絕響。王世襄先生受傢學影響,對竹刻曆史及其藝術鑒賞深有心得。20世紀80年代,常州農民範遙青一邊務農,一邊摸索留青竹刻,王世襄先生贊賞其作品與精神,兩人開始密切的書信交流。從1983年至2007年,二十五年時間中,通信一百餘封。在信中,王世襄先生不僅嚮範遙青指點竹刻藝術的審美要求,更鼓勵他用功刻苦,試恢復竹刻史上失傳已久的陷地深刻、透雕、高浮雕手法。

評分

  《竹墨留青:王世襄緻範遙青書翰談藝錄》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首次將王世襄先生的書信與手稿呈獻給讀者。通過這一百三十五封書信,我們不僅可以瞭解王世襄先生對後輩不遺餘力的培養與提攜,也可以深入瞭解竹刻這一藝術形式的文化內涵與魅力,以及範遙青是怎樣從一個農民手藝人成長為一代留青竹刻大師的。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竹墨留青:王世襄緻範遙青書翰談藝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竹墨留青:王世襄緻範遙青書翰談藝錄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