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开发实践

Docker开发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金龙,肖新华,刘清 著
图书标签:
  • Docker
  • 容器化
  • DevOps
  • 微服务
  • 应用部署
  • 持续集成
  • 持续交付
  • 开发运维
  • Linux
  • 云计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951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79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Docker开发人员阅读。
  国内云加速+云存储“迅雷云”团队倾力打造
  全面讲解Docker原理、操作,精选实战案例
  详解网络、安全、API、Kubernetes、shipyard、Machine+Swarm+Compose

内容简介

  《Docker开发实践》由浅入深地介绍了Docker的实践之道,首先讲解Docker的概念、容器和镜像的相关操作、容器的数据管理等内容,接着通过不同类型的应用说明Docker的实际应用,然后介绍了网络、安全、API、管理工具Fig、Kubernetes、shipyard以及Docker三件套(Machine+Swarm+Compose)等,列举了常见镜像、Docker API等内容。

作者简介

  曾金龙,计算机硕士,中山大学毕业,就职于迅雷网络,国内覆盖面广的“迅雷P2P引擎”核心研发成员。研究方向为P2P网络、音视频传输和CEP系统。对Docker技术有着深入的理解,是国内较早将Docker引入到实际软件开发、测试和部署中的人。

  肖新华,工学学士,衡阳师范学院毕业,项目架构师。4年互联网软件开发经验,痴迷技术,对新生技术敏感。曾就职于迅雷网络、腾讯科技。

  刘清,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就职于迅雷网络,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下载库、音视频传输、调度策略设计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Docker是当之无愧的Go语言杀手级应用,并且现如今Docker这个词的含义越来越丰富了,以至于它已经代表了容器技术的生态圈。本书奉行实践出真知,其中的案例都非常棒。更为关键的是,其中的高级篇对Docker生态圈的各个新成员也做了非常翔实的介绍和实践,这真的很难能可贵。
  ——郝林,Go语言北京用户组发起人,《Go并发编程实战》作者

  ★腾讯的互娱的开发节奏,只有Docker跟得上!如果你想你的团队加快开发速度,那么我推荐你使用Docker,而本书从基础、案例到高级话题,都有很全面的覆盖。
  ——易剑,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高级架构师

  ★这是一本关于Docker的好书,值得所有想了解Docker的人放在键盘左边。
  ——李毅秋,人人网技术总监

  ★云计算的初级是数据的云化,下一步是程序的云化,而Docker则是当前程序云化工具。让你的程序一次配置,全网增量迁移、运行。本书出自一线互联网研发人员之手,它是实战的结晶,所涉案例都是互联网公司的真实应用,对Docker的应用都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带你登堂入室。
  ——潘向荣,迅雷看看高级技术经理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篇:Docker基础
第1章 Docker简介
1.1 Docker简介
1.1.1 Docker的概念
1.1.2 Docker的背景
1.1.3 容器与虚拟机
1.1.4 Docker与容器
1.1.5 Docker的应用场景
1.2 Docker的组件
1.3 Docker的相关技术
1.4 Docker的安装
1.4.1 Ubuntu下的安装
1.4.2 Red Hat下的安装
1.4.3 OS X下的安装
1.4.4 Windows下的安装
第2章 容器
2.1 容器的管理操作
2.1.1 创建容器
2.1.2 查看容器
2.1.3 启动容器
2.1.4 终止容器
2.1.5 删除容器
2.2 容器内信息获取和命令执行
2.2.1 依附容器
2.2.2 查看容器日志
2.2.3 查看容器进程
2.2.4 查看容器信息
2.2.5 容器内执行命令
2.3 容器的导入和导出
第3章 镜像
3.1 镜像的概念
3.1.1 镜像与容器
3.1.2 镜像的系统结构
3.1.3 镜像的写时复制机制
3.2 本地镜像的管理
3.2.1 查看
3.2.2 下载
3.2.3 删除
3.3 创建本地镜像
3.3.1 使用commit命令创建本地镜像
3.3.2 使用Dockerfile创建镜像
3.4 Docker Hub
3.4.1 Docker Hub简介
3.4.2 镜像的分发
3.4.3 自动化构建
3.4.4 创建注册服务器
第4章 数据卷及容器连接
4.1 容器网络基础
4.1.1 暴露网络端口
4.1.2 查看网络配置
4.2 数据卷
4.2.1 创建数据卷
4.2.2 挂载主机目录作为数据卷
4.2.3 挂载主机文件作为数据卷
4.2.4 数据卷容器
4.2.5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4.3 容器连接
4.3.1 容器命名
4.3.2 容器连接
4.3.3 代理连接
第二篇 案例篇:综合案例
第5章 创建SSH服务镜像
5.1 基于commit命令的方式
5.2 基于Dockerfile的方式
第6章 综合案例1:Apache+PHP+MySQL
6.1 构建mysql 镜像
6.1.1 编写镜像Dockerfile
6.1.2 构建和上传镜像
6.2 构建apache+php镜像
6.2.1 编写镜像Dockerfile
6.2.2 构建和上传镜像
6.3 启动容器
第7章 综合案例2:DLNNM
7.1 构建mongodb镜像
7.1.1 编写镜像Dockerfile
7.1.2 构建和上传镜像
7.2 构建Node.js镜像
7.2.1 项目源文件
7.2.2 编写镜像Dockerfile
7.2.3 构建和上传镜像
7.3 连接Node.js服务和MongoDB服务
7.3.1 制作代理镜像mongoabassador
7.3.2 启动MongoDB服务
7.3.3 启动Node-Web-API服务
7.4 搭建前端Nginx
7.4.1 构建镜像并运行
7.4.2 验证Web应用
第8章 阿里云Docker开发实践
8.1 阿里云Docker介绍
8.2 部署镜像注册服务器
8.3 开发
8.3.1 项目开发
8.3.2 制作和上传镜像
8.4 测试
8.5 部署
第9章 在阿里云上部署WordPress
9.1 初始化阿里云Docker环境
9.2 部署MySQL容器
9.3 部署WordPress容器
第10章 使用私有仓库
10.1 使用docker-registry
10.2 用户认证
第11章 使用Docker部署Hadoop集群
11.1 Hadoop简介
11.2 构建Hadoop镜像
11.3 构建Hadoop集群
11.3.1 Ambari简介
11.3.2 部署Hadoop集群
第三篇 高级篇:高级话题、API、工具及集群管理
第12章 容器网络
12.1 容器网络的原理
12.1.1 基础网络工具
12.1.2 网络空间虚拟化
12.1.3 网络设备虚拟化
12.1.4 容器运行的4 种网络模式
12.1.5 手动配置容器的网络环境
12.2 配置及原理
12.2.1 基本配置
12.2.2 容器互联配置及原理
12.2.3 容器内访配置及原理
12.2.4 容器外访配置及原理
12.2.5 创建点对点连接
12.3 网桥
12.3.1 配置网桥
12.3.2 构建自己的网桥
第13章 安全
13.1 命名空间
13.2 cgroups
13.3 Linux能力机制
第14章 DockerAPI
14.1 API 概述
14.2 绑定Docker后台监听接口
14.3 远程API
14.3.1 容器相关的API
14.3.2 镜像相关的API
14.4 平台API
14.4.1 注册服务器架构及流程
14.4.2 操作Hub API
14.5 API 实战:docker-py库编程
14.5.1 docker-py开发环境的搭建
14.5.2 docker-py库编程
第15章 Fig
15.1 Fig简介
15.2 Fig安装
15.3 Rails开发环境配置
15.4 Django开发环境配置
15.5 WordPress开发环境配置
15.6 Flocker:跨主机的Fig应用
第16章 Kubernetes
16.1 Kubernetes简介
16.2 核心概念
16.2.1 节点
16.2.2 Pod
16.2.3 服务
16.2.4 标签
16.3 架构和组件
16.3.1 主控节点
16.3.2 从属节点
16.3.3 组件交互流程
16.4 Kubernetes实战
16.4.1 环境部署
16.4.2 应用操作
第17章 shipyard
17.1 简介
17.2 shipyard操作
17.2.1 鉴权
17.2.2 引擎
17.2.3 容器
17.2.4 服务密钥
17.2.5 Web钩子密钥
17.2.6 事件
17.2.7 集群信息
第18章 Machine+Swarm+Compose
18.1 Machine
18.2 Swarm
18.2.1 架构和组件
18.2.2 实操
18.2.3 发现服务和调度
18.3 Compose
第四篇 附录
附录A 常见镜像
附录B Docker API列表
附录C 参考资料



















前言/序言

  Docker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里,它一直都是云 计算领域的热点。可以说,它是2014年互联网最热门的技术。Docker得到Google、微软、IBM、RedHat的声援,而它也不负众望,在这短短的两年里快速迭代,一步步变得更加完善。在Docker之前,开发者都深陷软件环境的配置之苦,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软件配置都很难,但不同环境下的配置问题却层出不穷,相信很多读者和我有类似的经历,就是想用一款开源软件,结果配置了许久都跑不起来,然后不得不放弃用它。而网上总是有很多的答疑,可是跟着照做,发现在自己的机器上就是跑不起来。环境差异,可能会让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迟滞我们的开发进程。拿来主义对于懒惰的程序员来说是件好事,我们都希望拿来就用,这样就可以专注于我们本该干的活。对于测试人员和运维人员来说,也是如此,没人喜欢处理这些本不该重点关注、处理不好却会让人寸步难行的问题。Docker就像一个打包器,可以把你的应用及其环境整体打包,然后很方便地迁移到不同的平台,到处运行。在用户看来就如同运行在原来的机器上一样。或许该有人说我用虚拟机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要选择Docker。当两样东西都能够做同一件事情时,我们比的是效率。你可以在一台服务器上部署几个或者十几个虚拟机实例,但我相信没人会在一台服务器上部署上百个虚拟机实例,这是因为资源的限制。而在一台服务器上部署上百个Docker容器却并不是什么难事。在镜像的传输和共享方面,Docker也做得非常好,它能够只传输那些改变了的数据,而不用像传输虚拟机镜像那样,动辄至少几百兆。在共享方面,Docker建立了DockerHub,你可以根据已有的镜像定制自己的镜像,而无需每次都再造轮子。如此接地气的技术,怪不得业内都惊呼Docker是下一个Hadoop。
  本书的起源
  虽然Docker人气旺盛,但关于Docker的书却少之又少,更别说汗牛充栋了,这主要是Docker出现的时间尚短。对于已有的书,基础内容不够体系,大多只停留寥寥几个基础命令的展示,并没有很好地归纳整理;而高级篇又只停留于粗浅的概念介绍,毫无实践价值,特别是对Docker具有很大作用的管理工具,例如Fig、Kubernetes、shipyard等内容,没有一本书去系统讲解它们。我们觉得这么好的技术,应该有更为系统的书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理解它,这正是本书存在的价值。
  如果不是遇到了王军花编辑,或许就没有本书,而正是在她的鼓励下,才让我们有勇气去将一些原本零碎的知识归纳整理为一本完整的书。
  本书内容
  本书主要介绍了Docker的实践之道。我们按照由浅入深的编排将本书分为三篇。在基础篇,主要是让读者认识Docker的概念和基础操作,对比介绍了Docker和虚拟机等技术,从容器、镜像、数据卷以及容器的连接等方面说明Docker的操作。通过对基础篇的学习,读者不仅对Docker有了全局的认识,而且能够对Docker的基础操作得心应手。该篇包含第1章至第4章的内容。
  第1章从概念上介绍了Docker,让读者对它的概念、背景、组件以及相关技术有了全局的认识。
  第2章和第3章分别介绍了容器和镜像的相关操作,二者是Docker操作的核心对象。
  第4章介绍了容器的网络基础、数据卷的配置以及多个容器之间的互联。第二篇是案例篇。在这一篇中,我们通过不同类型的应用来说明Docker的实际应用。我们不做案例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案例来说明各个知识点的应用,它包含第5章至第11章。
  第5章介绍了如何创建SSH服务镜像,这满足了日常SSH远程登录的需求。
  第6章构建了一个采用Apache作为Web服务器、PHP作为Web开发语言、MySQL作为数据库的Web应用案例。
  第7章构建了一个采用Node.js作为开发语言、MongoDB作为数据库的Web案例,该案例着重说明了跨主机的多容器代理互联。
  第8章和第9章说明了如何在公共云平台——阿里云上部署Docker应用,这里以WordPress为例进行介绍。
  第10章介绍了如何使用私有仓库。
  第11章将云计算的两大热点联合,说明了如何通过Docker来构建Hadoop镜像及集群。第三篇是高级篇。在这一篇中,对Docker的API以及管理工具Fig、Kubernetes 、shipyard以及Docker三件套(Machine+Swarm+Compose)都有实践操作,该篇包含第12章至第18章。
  第12章介绍的是容器的高级网络知识。
  第13章从命名空间、cgroups、Linux能力机制以及服务端防护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安全方面的知识。
  第14章则是通过curl工具来学习Docker的API接口,并给出docker-py库的编程实例。
  在第15章至第18章中,我们分别介绍了Fig、Kubernetes、shipyard以及Machine+Swarm+Compose三件套,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Docker的工具。第四篇为附录。在附录A中,我们按照系统镜像、数据库镜像、Web镜像、语言 镜像的类别来编排,列举了常见的镜像,以供读者查阅。附录B是DockerAPI列表的归纳整理,分为容器相关和镜像相关,亦是为了方便读者查阅。附录C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所用到的资料引用。
  阅读须知
  阅读本书时,最好能够从前往后依序阅读。特别是基础篇,是理解案例篇和高级篇的基石,读者最好能够读完基础篇,再阅读案例篇和高级篇。在案例篇和高级篇中,章和章之间的联系并没有那么紧密,例如第6章的案例和第7章的案例并没有关联,它们属于侧重点不同的案例,所以无需依序阅读。高级篇的工具也是如此,读者可以根据需求的迫切程度而选择性阅读。
  目标读者
  一切想了解及深入理解Docker技术的人,都是本书的目标读者。对于初级读者,通过本书的基础篇,你就可以成为一个能够灵活应用Docker的人。当你对Docker有一定了解后,通过学习案例篇和高级篇,你也就可以登堂入室了。
  致谢
  本书是很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三位作者要感谢一些人,感谢他们为本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支持。
  感谢在迅雷的同事:特别感谢甘南南和潘向荣两位的工作支持和悉心指导,感谢他们的慷慨大方,提供给我们充足的时间来写作本书。此外,还需感谢的同事有涂海涛、李明良、吴小强、易萌萌、何赞裕、吴建国和何锐,感谢他们在成书过程中的宝贵意见。特别感谢本书的编辑王军花,没有她,本书就只能停留在笔者的脑海里。她不仅仅是一位资深的计算机类图书编辑,更像一名计算机专家,本书很多内容都是在她的指点下得以完善。
  本书还需致谢的人有:盛建强博士、高怀恩博士、广发证券信息部的刘润佳和周英贵、美团网的蒋朋、百度的徐则水和罗剑波、腾讯的杨晓颖和郑克松、阿里巴巴的田晓娇以及李海龙、邱俊凌、杨文武、刘汇洋、冯学汉等人。感谢他们让各自公司相关平台成为本书部分案例的尝鲜者,并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
  最后,感谢我们的家人。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这一切。

深入探索容器化世界的基石:Kubernetes 原理与实战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 Kubernetes 学习体验。我们将从 Kubernetes 的核心概念出发,逐步揭示其架构设计、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构建、部署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的最佳实践。这本书不是对某个特定工具的浅尝辄止,而是对整个容器编排生态系统的深度剖析,帮助你建立起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掌握应对复杂挑战的实操技能。 第一部分:容器化世界的演进与 Kubernetes 的诞生 在深入 Kubernetes 之前,理解容器化技术的兴起及其带来的革命至关重要。我们将回顾虚拟化技术的局限性,探讨 Docker 等容器运行时如何以轻量、高效的方式解决了应用部署的痛点。从 Dockerfile 的编写到镜像的构建,再到容器的网络和存储,我们将建立起对容器本身运行机制的清晰认识。 接着,我们会引出现代分布式系统中面临的挑战:如何自动化地部署、扩展和管理成千上万个容器?如何保证应用的持续可用性和弹性?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核心问题,Kubernetes 应运而生。我们将追溯 Kubernetes 的起源,了解其在 Google Borg 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演进,以及它如何迅速成为容器编排领域的事实标准。 第二部分:Kubernetes 核心概念与架构解析 2.1 Kubernetes 的核心抽象:Pod Pod 是 Kubernetes 中最小、最基本的可部署单元。它是一个或多个紧密关联的容器的集合,共享相同的网络命名空间、IP 地址和存储卷。本书将详细讲解 Pod 的生命周期,包括 Pod 的创建、调度、运行、重启和终止过程。我们会深入分析 Pod 的yaml定义文件,理解 spec 字段中的各种配置选项,例如 containers, volumes, initContainers, ephemeralContainers, imagePullPolicy, restartPolicy 等。 容器组(Pod)的生命周期: 我们将详细讲解 Pod 从创建到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 Pending, Running, Succeeded, Failed, Unknown 等状态。理解这些状态对于排查 Pod 运行问题至关重要。 Pod 中的容器: Pod 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容器。我们将探讨多容器 Pod 的设计模式,例如 sidecar 模式(用于日志收集、代理等)和 adapter 模式(用于监控和日志转换)。 Pod 的网络: 每个 Pod 都拥有一个独立的 IP 地址,并且 Pod 内的容器共享该 IP 地址。我们将探讨 Kubernetes 的网络模型,包括 CNI (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 的作用,以及 Pod 之间的通信方式。 Pod 的存储: Pod 可以挂载各种类型的存储卷,例如 emptyDir, hostPath, persistentVolumeClaim 等。我们将深入讲解这些存储卷的特性、使用场景以及如何实现容器数据的持久化。 Pod 的调度: Kubernetes 的调度器负责将 Pod 分配到合适的节点上。我们将探讨调度算法,包括默认调度器、自定义调度器,以及亲和性/反亲和性(affinity/anti-affinity)规则如何影响 Pod 的调度。 2.2 Kubernetes 的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 Kubernetes 的控制平面是集群的大脑,负责管理集群的状态和所有资源的调度。我们将逐一剖析控制平面中的关键组件: API Server (kube-apiserver): 作为 Kubernetes 集群的入口点,API Server 负责处理所有外部请求和组件之间的通信。我们将深入了解其 RESTful API 的设计,以及如何通过 kubectl 等工具与其交互。 etcd: 这是一个分布式键值存储,用于存储 Kubernetes 集群的所有状态信息。我们将探讨 etcd 的一致性模型、数据存储方式,以及其对集群稳定性的重要性。 Controller Manager (kube-controller-manager): 负责运行各种控制器,这些控制器监视着集群的状态,并尝试将当前状态与期望状态进行匹配。我们将讲解 Node Controller, Replication Controller, Endpoint Controller, Service Account & Token Controllers 等核心控制器的职责。 Scheduler (kube-scheduler): 负责为新创建的 Pod 分配到合适的节点。我们将深入理解调度器的工作流程,包括过滤(filtering)和评分(scoring)阶段。 2.3 Kubernetes 的工作节点(Worker Nodes) 工作节点是实际运行容器的地方。我们将详细介绍工作节点上的核心组件: Kubelet: 部署在每个工作节点上的代理,负责接收 API Server 的指令,管理 Pod 的生命周期,并确保容器正常运行。我们将深入了解 Kubelet 的主要功能,包括 PodSpec 的解析、容器的启动和停止、容器的健康检查(livenessProbe, readinessProbe)等。 Kube-proxy: 部署在每个工作节点上,负责实现 Service 的网络代理功能,为 Service 提供负载均衡。我们将深入探讨 Kube-proxy 的不同模式(iptables, ipvs)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Container Runtime: 负责实际运行容器的软件,例如 Docker, containerd, CRI-O 等。我们将理解 Kubernetes 如何通过 Container Runtime Interface (CRI) 与各种容器运行时进行集成。 第三部分:Kubernetes 的核心资源对象与部署模式 3.1 部署无状态应用:Deployment Deployment 是 Kubernetes 中最常用的控制器之一,用于声明式地管理无状态应用的部署和更新。我们将深入讲解 Deployment 的工作机制,包括 ReplicaSet 的作用、滚动更新(rolling update)和回滚(rollback)策略。 ReplicaSet: Deployment 的底层控制器,确保指定数量的 Pod 副本在运行。 滚动更新策略: 如何安全地更新应用程序,最小化停机时间。 回滚操作: 如何快速将应用程序回滚到之前的版本。 Deployment 的状态管理: 理解 Deployment 的各种状态,以及如何通过 revision 跟踪更新历史。 3.2 部署有状态应用:StatefulSet StatefulSet 专为需要稳定网络标识符、持久化存储和有序部署的有状态应用而设计,例如数据库集群。我们将深入讲解 StatefulSet 的特性,包括稳定的网络标识符、有序的部署和扩展,以及对持久化存储的管理。 稳定的网络标识符: 每个 Pod 拥有一个唯一的、持久的网络标识符(例如 `web-0`, `web-1`)。 有序的部署与扩展: Pod 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创建和销毁。 持久化存储的生命周期管理: StatefulSet 可以与 PersistentVolumeClaim (PVC) 配合,实现 Pod 数据的持久化。 3.3 暴露服务:Service Service 为一组 Pod 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访问入口,屏蔽了 Pod 的动态性。我们将详细讲解 Service 的不同类型(ClusterIP, NodePort, LoadBalancer, ExternalName)及其使用场景。 ClusterIP: 默认的 Service 类型,为 Service 分配一个集群内部的 IP 地址。 NodePort: 在每个节点的上暴露一个静态端口,通过节点 IP 和该端口可以访问 Service。 LoadBalancer: 在云环境中,使用云服务商提供的负载均衡器来暴露 Service。 ExternalName: 将 Service 映射到一个外部 DNS 名称。 Selectors: Service 如何通过 label selector 选择目标 Pod。 3.4 存储管理:PersistentVolume (PV) 与 PersistentVolumeClaim (PVC) PV 和 PVC 是 Kubernetes 中实现存储管理的抽象。PV 是集群管理员提供的存储资源,而 PVC 是用户对存储资源的需求。我们将深入讲解 PV 和 PVC 的生命周期,以及它们如何解耦存储的提供者和消费者。 PV 的供应模式: 静态供应(管理员预先创建 PV)与动态供应(StorageClass)。 PVC 的绑定过程: PVC 如何找到匹配的 PV。 访问模式: ReadWriteOnce, ReadOnlyMany, ReadWriteMany。 3.5 配置管理:ConfigMap 与 Secret ConfigMap 用于存储非敏感的配置信息,而 Secret 用于存储敏感信息,例如密码和 API 密钥。我们将讲解如何将 ConfigMap 和 Secret 注入到 Pod 中,例如作为环境变量或挂载为文件。 ConfigMap 的应用: 存储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命令行参数等。 Secret 的应用: 存储数据库密码、TLS 证书、API 密钥等。 注入方式: 作为环境变量、挂载为文件。 3.6 资源限制与配额:Resource Limits & Requests, Resource Quotas 为了保证集群的稳定性和资源的公平分配,Kubernetes 提供了资源限制和配额机制。我们将讲解如何为容器设置 CPU 和内存的 Request 和 Limit,以及如何通过 Resource Quotas 来限制命名空间下的资源使用。 CPU 和内存的 Request 与 Limit: 保证容器的可用资源和防止资源滥用。 Resource Quotas: 限制命名空间内的 Pod 数量、CPU/内存总量、存储卷数量等。 第四部分:Kubernetes 的高级特性与实战技巧 4.1 网络策略 (Network Policies) 网络策略允许你控制 Pod 之间的网络通信,实现精细化的网络访问控制。我们将讲解如何编写网络策略,以实现“最小权限”的网络访问原则。 4.2 自动伸缩 (Autoscaling) Kubernetes 提供了 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 (HPA) 和 Vertical Pod Autoscaler (VPA) 来实现应用的自动伸缩。我们将探讨如何配置 HPA,根据 CPU 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或其他自定义指标来自动调整 Pod 的副本数量。 4.3 监控与日志 (Monitoring & Logging) 一个健壮的 Kubernetes 集群离不开完善的监控和日志系统。我们将介绍 Prometheus, Grafana 等主流的监控方案,以及 Elasticsearch, Fluentd, Kibana (EFK) 或 Loki, Promtail, Grafana (PLG) 等日志收集和分析方案。 4.4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CI/CD) 与 Kubernetes 我们将探讨如何将 CI/CD 工具链与 Kubernetes 集成,实现应用程序的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包括 Jenkins, GitLab CI, GitHub Actions 等工具的应用。 4.5 Kubernetes 安全最佳实践 安全是 Kubernetes 集群的关键考量。我们将深入探讨 RBAC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的配置、Pod Security Standards, Network Policies, Secret 管理等安全方面的最佳实践。 4.6 故障排查与性能调优 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故障排查和性能调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将分享一些常用的故障排查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通过监控指标来识别和解决性能瓶颈。 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能够: 深刻理解 Kubernetes 的核心设计理念和架构。 熟练掌握 Kubernetes 中各种资源对象的定义、创建和管理。 能够独立部署、管理和扩展各种类型的容器化应用,包括无状态和有状态应用。 掌握 Kubernetes 网络、存储和配置管理的最佳实践。 具备排查 Kubernetes 集群常见问题和优化性能的能力。 为构建和管理大规模、高可用的容器化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本书适合谁? 希望深入了解容器编排技术的开发者。 负责运维和管理 Kubernetes 集群的 SRE 和 DevOps 工程师。 对构建云原生应用感兴趣的技术人员。 任何希望掌握现代应用部署和管理新范式的技术从业者。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深入探索 Kubernetes 世界的旅程,掌握驾驭容器化未来的关键技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在讲解Docker核心概念时,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陈述,而是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将那些抽象的技术细节变得触手可及。比如,书中关于镜像构建的章节,不仅仅是罗列了Dockerfile的各种指令,而是从如何优化构建速度、减小镜像体积、提高安全性等多个维度,给出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和指导。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多阶段构建的讲解,它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构建环境和运行环境分离,从而大大降低了最终镜像的复杂性和攻击面。另外,书中在网络配置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基础的端口映射,还是更复杂的自定义网络,都有详细的图文并茂的解释,让我对Docker的网络模型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我曾经在项目中遇到过容器间通信的难题,读完这部分的讲解后,茅塞顿开,轻松解决了问题。总之,这本书的技术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满意,它不仅仅是一本入门教程,更是一本能够陪伴开发者在Docker领域不断成长的实用手册。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叹的地方,在于它对Docker生态系统的广泛覆盖和深入讲解。作者并没有局限于Docker本身,而是将Docker与Kubernetes、GitLab CI、Ansible等一系列相关的工具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完整的容器化应用生命周期图景。书中对GitLab CI与Docker集成的讲解就非常出色,它演示了如何利用Docker来构建和管理CI/CD流水线,如何实现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这对于那些希望拥抱DevOps理念的团队来说,是一份非常宝贵的指导。此外,书中还触及了Docker Registry的搭建和使用,以及如何利用Ansible等自动化工具来管理Docker集群。这些内容让我对Docker在企业级应用中的落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使用Docker,更是引导我思考如何在更广阔的生态系统中发挥Docker的最大价值。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实践性真的非常强,它不是那种只会讲理论的书籍,而是让你真正动手去实践。书中提供的代码示例都非常贴合实际开发场景,而且讲解详尽,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理解和上手。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Docker安全性的章节,它非常细致地分析了Docker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如何最小化镜像的攻击面,如何管理敏感信息,以及如何进行安全审计等。这些内容对于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我还从书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Docker性能优化的技巧,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镜像,如何优化容器的启动速度,以及如何监控容器的资源使用情况。这些细节对于提升应用的整体性能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Docker的强大之处,它不仅仅是一个容器化工具,更是一种能够提升开发效率、保障应用安全、优化应用性能的综合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Docker在DevOps流程中的应用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讲解了如何使用Docker来打包应用,更是将Docker与CI/CD流水线紧密结合,提供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书中关于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的案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利用Docker来构建自动化测试环境,如何将镜像推送到仓库,以及如何实现自动化部署。这对于我所在团队的敏捷开发流程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之前一直苦于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之间的差异导致的问题,这本书提供的Docker解决方案,让我看到了消除这些“环境鸿沟”的希望。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Docker Compose的讲解,它让我在本地就能轻松搭建起复杂的微服务架构,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读完这本书,我对Docker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单个容器的运行,而是上升到了整个应用的生命周期管理和自动化运维的层面。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抱有的期待并没有那么高,毕竟市面上关于Docker的书籍已经不少了。但当我翻开它,立刻被作者的写作风格吸引了。他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Docker的各种复杂功能一一拆解,仿佛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书中对容器编排的讲解尤为精彩,Kubernetes的部分虽然不是本书的重点,但作者巧妙地通过Docker Swarm的例子,为理解容器编排的核心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的案例,它让我深刻理解了在分布式环境中,Docker是如何帮助我们实现高可用和可伸缩性的。此外,书中在持久化存储和数据管理方面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一直对如何在容器中管理数据感到困惑,读完这部分的讲解,我才明白如何通过卷(volume)和bind mount等机制,有效地将数据与容器生命周期解耦,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和持久化。这本书让我对Docker的应用场景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容器化技术的热情。

评分

日常买一大堆书的我,就不过多评价了,反正每个月都买。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上吧,一切为了架构!!!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

评分

涵盖所有程序员必须掌握的50种算法

评分

有点后悔买了,版本比较老了,这种书籍尽量买最新版本的。

评分

细致讲原理,同时结合实践,你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操作,帮助理解。很好。

评分

图书是正版书,发货神速,京东自营值得信赖!

评分

细致讲原理,同时结合实践,你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操作,帮助理解。很好。

评分

很好很不错,一直相信京东自营的书

评分

太不负责任了,直接把我的快递丢到代理点了,谁都没有联系我们,等了大半天找了半天,看了半天脸色费了半天劲才找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