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六记》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高峰和典范。书中记述了1970~1972年间作者夫妇在河南干校的种种“琐细的旧闻和飘忽的感受”,作者用温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画了一幅意味深长的剪影。钱锺书在《干校六记·小引》中说:“干校两年多的生活是在这个批判斗争的气氛中度过的……‘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
干校,本来是对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培训的地方,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却赋予了它新的定语——“五七”,新的含义——对上述人员中的大多数进行“劳改”。杨绛先生在这里讲述了从要去干校直到回京一些事情和个人的心情、感受。《干校六记(精装)》1981年7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尤其受有干校经历的人喜欢,堪称“干校”文学中之经典。今天、今后,人们要感性地了解那段渐去渐远的历史,本书同样堪为经典。
小引 (钱锺书)
一 下放记别
二 凿井记劳
三 学圃记闲
四 “小趋”记情
五 冒险记幸
六 误传记妄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前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我们夫妇同属学部;默存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一九六九年,学部的知识分子正在接受“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全体人员先是“集中”住在办公室里,六、七人至九、十人一间,每天清晨练操,上下午和晚饭后共三个单元分班学习。过了些时候,年老体弱的可以回家住,学习时间渐渐减为上下午两个单元。我们俩都搬回家去住,不过料想我们住在一起的日子不会长久,不日就该下放干校了。
干校的地点在纷纷传说中逐渐明确,下放的日期却只能猜测,只能等待。
我们俩每天各在自己单位的食堂排队买饭吃。排队足足要费半小时;回家自己做饭又太费事,也来不及。工、军宣队后来管束稍懈,我们经常中午约会同上饭店。饭店里并没有好饭吃,也得等待;但两人一起等,可以说说话。那年十一月三日,我先在学部大门口的公共汽车站等待,看见默存杂在人群里出来。他过来站在我旁边,低声说:“待会儿告诉你一件大事。”我看看他的脸色,猜不出什么事。
我们挤上了车,他才告诉我:“这个月十一号,我就要走了。我是先遣队。”尽管天天在等待行期,听到这个消息,却好像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再过几天是默存虚岁六十生辰,我们商量好:到那天两人要吃一顿寿面庆祝。再等着过七十岁的生日,只怕轮不到我们了。可是只差几天,等不及这个生日,他就得下干校。
“为什么你要先遣呢?”“因为有你,别人得带着家眷,或者安顿了家再走;我可以把家撂给你。”干校的地点在河南罗山,他们全所是十一月十七日走。
我们到了预定的小吃店,叫了一个最现成的沙锅鸡块——不过是鸡皮鸡骨。我舀些清汤泡了半碗饭,饭还是咽不下。
只有一个星期置备行装,可是默存要到末了两天才得放假。我倒借此赖了几天学,在家收拾东西。这次下放是所谓“连锅端”——就是拔宅下放,好像是奉命一去不复返的意思。没用的东西、不穿的衣服、自己宝贵的图书、笔记等等,全得带走,行李一大堆。当时我们的女儿阿圆、女婿得一,各在工厂劳动,不能叫回来帮忙。他们休息日回家,就帮着收拾行李,并且学别人的样,把箱子用粗绳子密密缠捆,防旅途摔破或压塌。可惜能用粗绳子缠捆保护的,只不过是木箱铁箱等粗重行李;这些木箱、铁箱,确也不如血肉之躯经得起折磨。
经受折磨,就叫锻炼;除了准备锻炼,还有什么可准备的呢。准备的衣服如果太旧,怕不经穿;如果太结实,怕洗来费劲。我久不缝纫,胡乱把耐脏的绸子用缝衣机做了个毛毯的套子,准备经年不洗。我补了一条裤子,坐处像个布满经线纬线的地球仪,而且厚如龟壳。默存倒很欣赏,说好极了,穿上好比随身带着个座儿,随处都可以坐下。他说,不用筹备得太周全,只需等我也下去,就可以照看他。至于家人团聚,等几时阿圆和得一乡间落户,待他们迎养吧。
转眼到了十一号先遣队动身的日子。我和阿圆、得一送行。默存随身行李不多,我们找个旮旯儿歇着等待上车。候车室里,闹嚷嚷、乱哄哄人来人往;先遣队的领队人忙乱得只恨分身无术,而随身行李太多的,只恨少生了几双手。
得一忙放下自己拿的东西,去帮助随身行李多得无法摆布的人。默存和我看他热心为旁人效力,不禁赞许新社会的好风尚,同时又互相安慰说:得一和善忠厚,阿圆有他在一起,我们可以放心。
……
读到这本书的序言部分,就被杨绛先生那温和而又洞察一切的笔触所打动。她对于文字的运用,就像在精心雕琢一件玉器,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冗余,却又充满了力量。这种平淡中见深刻的叙述方式,让我瞬间就进入了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她没有用激昂的语言去渲染情感,也没有刻意去抒发痛苦,而是用一种极其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幽默的口吻,讲述着那些艰辛的岁月。这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反而比声嘶力竭的呐喊更能触动人心。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场景,那些经历过的人们,他们的眼神,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坚守,都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起来。这种叙事技巧,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它需要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我非常欣赏这种“少即是多”的写作风格,它让读者有足够的空间去体会,去感受,去思考,而不是被作者的情绪所裹挟。
评分翻开书页,最先吸引我的,是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即使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她依然能细致入微地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并用最朴素的语言记录下来。比如,她对于日常劳作场景的描写,对于食物的简朴,对于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刻画,都显得真实而生动。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构成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底色,也最能体现出在困境中人性的光辉与黯淡。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她对于微小事物的那种珍视,仿佛在苦难中,这一点点的美好就足以支撑起一个人继续前进的动力。这种观察力,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带着一种哲思的审视。它让我反思,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是否反而失去了对那些细微之处的敏感和欣赏?作者用她的文字,为我们上了一堂关于“看见”的课,看见生活本身的纹理,看见人性深处的坚韧。
评分读完这本书,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也有对人性光辉的赞叹,更有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敬畏。杨绛先生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看似平静,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缓缓流淌进读者的心里,涤荡着灵魂。她讲述的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微小却不失伟大的存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知识分子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思考,这种精神的独立,是比一切物质追求都更珍贵的财富。它给我带来的,不只是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关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理解人生的深刻启示。这本书是那种读完后,会久久留在心间,时不时会拿出来翻阅,每次都能有新的感悟的珍宝。
评分这本《干校六记(精装)/杨绛作品》的装帧确实精美,拿到手里就有一种厚重而温润的质感,纸张的触感很舒适,字号大小也适中,排版清晰,让人一看便心生阅读的欲望。拿到书的那天,我正巧有空,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虽然我知道它是一本回忆录,记录了作者一段特殊的经历,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沉静而坚韧的美学,它并非是那种张扬的、色彩斑斓的封面,而是用一种内敛而有力的构图,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又隐藏着一种不言自明的力量。书页的边缘处理得也很细致,翻页时没有毛边,整体的装订牢固,即便经常翻阅,想必也不会轻易散页。我喜欢这种精装本带来的仪式感,它让阅读本身变得更加庄重,也更能激发我对书中内容的探索欲。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承载的不仅是文字,还有作者的人生智慧和那个时代的印记,拿在手中,仿佛就能感受到一种来自过去的温度。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杨绛先生能够以如此平静的态度去回顾那段充满挑战的岁月。这本书并非是对过去的一种控诉,更像是一次自我和解与心灵的沉淀。她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虽然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但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性,却是永恒的。我看到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并非来自于外部的物质支持,而是源于内心的坚韧和对真理的追求。在那个环境中,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考验,而杨绛先生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超越了个人苦难的智慧。她并没有回避那些痛苦的经历,但她也并没有沉溺其中,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审视,去理解。这种精神上的成熟和豁达,是这本书最宝贵的部分,也最能带给我启发。它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醒,才是最重要的。
评分第六章 螺旋输送机
评分好书,超赞,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京东618第一波购书节,满200-100 配合满减400-300买书还是很给力的!!书的包装和印刷还不错。值得入手。支持正品书籍,支持京东物流!
评分好书,超赞,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评分书还没有看 看有活动就把所有喜欢的书都买了 很喜欢书架满满的样子 超级喜欢 书没有破损 质量很好 包装完整 两大箱子 快递大哥自己抱上来的 本来要接过来的 大哥说太沉了 他给我放进来的 态度真是太好了 可以说 这是所有购物中 最满意的一次
评分第二章 通用型带式输送机
评分每天都在京东上淘书,比在书店里便宜,性价比高!快递给力!质量很好!非常满意!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印刷的质量也很好,不错的一次购物。京东值得信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