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善治——新加坡微观察》是作者亲身经历跨文化环境的作品,向读者传递着跨文化观察研究的信息与价值。从该书的写作文风,我们能感觉到文化背景交融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作者思维和表达风格在笔端的自然流露。
作者细腻、真实的观察,并且文笔优美,非常吸引人,对新加坡的观察很有深度,令人赏心悦目。
内容简介
作者实现了中新文化背景的自如转换,通过融入的体验和观察,又着力面向中国读者,呈现真实的场景与信息,传递有效的理念和方法,增进对不同文化环境的理解,引发人们在更广阔视野和开放格局下的思考。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跨文化的知识、信息和情感的传递、交流和理解十分必要,非常有意义。
作者简介
曹雨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MPA,从事文化传播与交流工作。曾为联合早报网和新华网相关频道撰写专栏,通过细节处的城市观察和公共治理特色观察,为读者提供多维视角,分享多元信息和务实理念。作品主要为2012—2013年专栏文章和研究随笔的结集。
目录
第一部分 细节处的城市观察
3 细节处的城市观察
成都人在新加坡,日常经历中常有新奇的触动和
细微的回味。观察未必面面俱到,视角有新鲜独特处。
通过细节处的城市观察,提供多维视角,分享多元信息
和务实理念。
8 行走狮城“一卡通”
一张卡,让我们从一个点进入到一张网,这是东
西、南北、东北和环线串接起来约150公里地铁、200多
条公交线路及3800多个公交站点,约18000辆出租车构
成的四通八达、无缝连接的公共交通网。
13 美哉百万“绿巨人”
树木如同建筑一样,塑造着一座城市的形象,建筑
要经历时间的考验,树木也是如此,事实证明,它们没
有辜负种树人的期望。从当年的“花园城市”迈向“花园
中的城市”,绿化的最大成本收益还在延续。
19 没有蚊子的夏日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城市管
理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一蚊不足以论成败,但一
蚊可以见高低。
24 德士是您的车队
在狮城这个5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一万多辆德士并不
一定具有数量优势,但在中心区域设定固定乘车点,建
立完备的电召预约系统,按需收费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通过这些手段,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减少不确定
性带来的经济效率损失,避免民众遭遇“打的”之痛。
29 为何行人是老大
车让行人,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声喇叭。至今回
想起来仍是十分温馨和感动。
35 为何行人是老大(续)
行人为大,未必是当务之急,却是愿景思路。专栏
的呈现,并非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不能给人按图索
骥的捷径,与其捡出药方,不如激活自身,理念和信息的
分享至关重要。
40 一道书香的诱惑
人与图书馆充分交融,在图书馆成为一种享受。
这道“书香的诱惑”把一半以上的新加坡人变为注册读
者,每年有数倍于城市人口的到访人次。
46 穿梭在两个世界的人(一)
“我明白您的意思,不过,请允许我用英语来回
答。”
51 穿梭在两个世界的人(二)
2007年前他和家人游历上海、香港和其他亚洲城
市,这年夏天,他们的名字出现在新加坡南洋幼稚园的
等候名单上。
55 穿梭在两个世界的人(三)
除了少数人,没有人能同时掌握两种语言;一个人
可以通晓许多语言,却只有一种主导语言。
61 机场最爱是樟宜(一)
人们在如此自由、舒适而温馨的地方,很难想象机
场上空那喧嚣而频繁的起落。
66 机场最爱是樟宜(二)
樟宜的卓越,在全球同业竞技的平台上得到检验,
也在无数平凡而不平常的细节中得以感知。
71 国际名校面面观(一)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在课堂内传授,非正式的交流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78 国际名校面面观(二)
通过不同色系巧妙展示学生的不同禀赋与风格,画
面之外更能感受环境对多元取向的包容与赏识。
85 国际名校面面观(三)
知道自己现在哪里,要去向哪里和怎么去那里,南
大从高处起飞。
90 小贩中心大民生
数万家摊贩获得稳定的生存空间,百万民众的社区
餐饮与交流的需求得到满足,它的低廉价格有效稳定了
社会物价,城市环境与公共配套得到有序治理和优化。
95 文明其实很简单
它就是那么简单,而把简单的事坚持做下去,便是
不简单。
102 吞云吐雾的代价
初到新加坡的人会明显感受到吸烟的不便,而长
期生活在这个环境的人可能会做出明智的决定。
108 阳光总在风雨后
有时细雨沙沙,有时半夜惊雷,有时没有预兆,突
然雨如决堤
113 体育引导健康生活
一个城市发展大众体育,既是民生福利,也是惠而
不贵的社会健康投资。
119 在那兰花盛开的地方
从兰花的培育研发,从兰花的命名方式,还有兰花
的商用开发,可以感受到这个国度一以贯之的创新、唯
贤、务实精神,在兰花物语的述说中更加生动。
126 小有小的发展逻辑
“新加坡是我的家园,世界是我的乐园。”
130 东西兼容的乐龄社会
在新加坡,老年人有特别的称呼“乐龄人士”,如
何让年长者乐享高龄呢,这里有政府主导,个人、家庭
和社会多方力量共建的多层次养老体系。
139 求人不如求己
社会环境的形成应是多方面因素的关联协同,相应
的公共体系与文化建设不可或缺。
第二部分 公共治理特色观察149 关于务实的故事
——新加坡公共决策的特色观察
159 如果政策是不受欢迎的
——新加坡公共政策执行的特色观察
168 像“瑞士腕表”一样运转
——新加坡公共部门的执行力观察
189 主要参考书目
192 后记
精彩书摘
一道书香的诱惑
【2012-11-12】
人与图书馆充分交融,泡图书馆成为一种享受。这道“书香的诱惑”把一半以上的新加坡人变为注册读者,每年有数倍于城市人口的到访人次。
有人说,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对于南洋理工大学的同学,校园最美的宫殿,应是李伟南图书馆。它位于校园坡地的高处,上下贯通五层。弧状造型,独特而大气,巨型空间,充盈而明亮。坐在环形落地窗前,校园葱茏尽收眼底。这里是宁静的处所,阅读修习处连咳嗽一声都不好意思;这里也是动感的地带,在电子区域,除了上百台普通电脑,还有供多人同时浏览的三屏联机,有供小组讨论的视频投影角落,和偌大屏显的电子报刊。这里的空调温度低得足以让人清醒无眠,而不间断供应的热水和紧邻餐厅热乎乎的饭菜又足以让人留得下来。尽管无缘这里的英文理工科藏书,我还是慢慢成为它的常客,像别人泡吧一样,泡上了图书馆。
常去李伟南图书馆,带着从中文图书馆借来的书。中文图书馆就在教学楼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感受之后也颇为吃惊。一是没想到书可以放这么多。空间不大,书量不小,图书架一个挨着一个,没有常规的间距。人们找书怎么办,先开方向盘,原来图书架下有活动轨道。二是没想到借书还书都自己动手。先在网上查阅,通过作者、书名和关键词等搜索,找到书的编码后依次对应书架位置。还书时,扔进图书馆外墙上带有自动扫描的窗口即可。三是没想到图书这么离不开电脑。借书前可上网查阅,书不在可网上预约,借书后临限未还,会收到提示邮件,选择还书或续借。令人汗颜的是,在掌握这套操作系统前,常需请教年纪不轻的图书管理员,一头花白的头发,运用起电脑来得心应手。想起近前流行的段子,57岁的图书管理员焦灵花成为世界麻将冠军,曾为解放军某部图书管理员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业,千万不可小看,哈。
早已慕名李光耀先生的《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一书,中文版面世后,媒体纷纷报道,老师大力推荐。如此热门书籍,能在中文图书馆借到吗?不出所料,馆存的几本都已借出。第一次尝试网上预约,做好了耐心等待的心理准备。令人惊喜的是,半月后的一天,打开邮箱,便跳出图书馆的通知,请去办理借阅手续。捧着这本被管理员特地加上保护膜的图书,一边感受它的热度,一边慨叹它的流转效益。它在我处的借阅周期稍长了点,感兴趣的同学又让它停留多日。但是因等来不易也倍加珍惜,当它回到图书馆时,完璧如初。
正当我为身在校园拥有美妙宫殿而深感庆幸时,外出考察更见识了这个城市的宫殿群落。2005年落成的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位于市中心,高16层,楼层中建有花园,据说其运行比普通建筑节省约80%的能源,以其环保、美观和低成本的结合,获得新加坡绿色建筑认证最高的“白金奖”。其实,它的卓越更在于主业领域,先进的信息技术,高水准的人性化服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提供了完美的读者体验。自动化更进一筹,图书馆大厅一字排开的电脑供借书人扫描,电脑自动识别图书并作记录,读者借一本书平均只需二三秒钟。上文提到的还书体验,也是来自它耗费巨资引进的射频技术,图书馆外墙上的“bookdrop”,意思是把书一丢就行了,让整个还书过程在瞬间完成。如此一来,不论图书馆是否开馆,读者一天24小时都可还书。而且不论在哪里借的书,可以还到新加坡的任何一家图书馆。
任何一家,是指这个城市拥有的5个区域图书馆、23个社区图书馆、10个社区儿童图书馆、10个学校和学术馆、14个政府特别服务馆,和计划中的100所邻里图书馆。它们多位于地铁站附近、商业中心和闹市区,人们信步可至。这些社区和专业图书馆得到了众多网友的赞叹,“太有亲和力了”,成人和小孩都能安得其所,乐享其中。
图书馆无疑是一个公共文化项目,可是狮城的图书馆体系却有媲美成功商业项目的业绩,并入选哈佛MBA案例。图书馆遍布岛国,与人们近在咫尺;先进的科技手段,借还书方便到最简;人与图书馆充分交融,在图书馆成为一种享受。这道“书香的诱惑”把一半以上的新加坡人变为注册读者,每年有数倍于城市人口的到访人次。如果新加坡政府是这个项目的CEO,那么经营战略和目标是什么?打造世界一流的公共图书馆与信息咨询系统,鼓励人民终身学习,“知识的积聚和交流将产生新的知识,新知识的运用将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从而使新加坡在当代知识经济中分享收益”。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假矣。
古往今来,国人皆尚读书。但是有媒体报道,中国也在成为世界上年人均读书量最少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国内城市的公共文化工程拔地而起,省、市级图书馆不乏宏伟建筑,有的成为醒目的城市地标,不同程度造福了当地百姓。不过着眼持续发展,有一些问题如,图书馆是否承载更大的价值意义,在民生工程中体现投资未来;图书馆是否超越它的物质呈现,在建筑体外有更重要的网络体系;图书馆是否发挥政府投入的最大效益,用成熟的商业理念实现拥有读者的公共目标,值得管理者深思。
……
前言/序言
收到《善治——新加坡微观察》书稿,我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其文笔优美,非常吸引读者。虽然可能把新加坡描写得比实际情况更好些,但作为介绍新加坡经验的著作能有出色的启发作用,是非常好的作品。
新中两国交往源远流长。美丽的新加坡河畔有一位中国老人的半身塑像,他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和国际社会尊重,也是新中关系奠基人邓小平先生。90多年前他曾途经新加坡前往法国勤工俭学,30多年前他再次踏上新加坡这块土地,面对眼前的变化,一边看一边思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先生后来提出“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从此开启两国互享经验与机会的历史新篇,使新加坡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扮演独特的角色。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南洋理工大学自1992年起,开始为中国政府与企业管理者提供培训计划。经过多年的整合提升,打造了在中新两国享有声誉的“市长班”项目,即公共管理硕士和管理经济学硕士课程。南大着眼中国科学发展战略,通过全方位教育,培养跨学科的博雅人才,着重培养学员的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创新能力和人文情怀,使之掌握更科学的工作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相关经验。
学员来自中国各地,在不同领域积累了相当的管理实践经验。重返校园后,他们带着责任,勤奋学习思考;带着问题,充分交流探寻。在新期间,接触到丰富的经验案例,并大量走访机构、社区及民众,全方位体验新加坡生活,从课堂内外获得经验认知和思路启发,学成回国后,努力在各自岗位上奉献知识与才华。来自成都的雨真是他们中的一员。
从事文化工作的雨真注重传播与交流。她不仅勤于学习和吸收,而且善于思考和表达,乐于将自身积累与更多人分享,将丰富多元的信息理念融入笔端,形成了关于新加坡城市和公共问题观察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从小处着眼,看似城市的细节,却是城市管理的关键环节;文章轻松易读,看似散淡随意,却透着用心观察与深入思考;既有女性细腻而独特的感知,又有专业的信息数据和逻辑推理,显示了作者相当的洞察能力、思想深度、严谨态度和表达功力。
作者立足中国的管理实践,但并未做简单的对比,如其所言“与其捡出药方,不如激活自身,理念和信息的分享至关重要”。该书的出版,有利于中国国内更多人了解新加坡,也有利于新加坡获得更多真实反馈,它对于管理界和学界是很有价值的文本,对于普通读者更是不可多得的读本。值得向读者推荐,相信也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是以为序。
(徐冠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荣誉校长、教授,2003-2011年任南洋理工大学校长)
善治 新加坡微观察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