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口述历史·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北京口述历史·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历史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定宜庄,张海燕,邢新欣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0930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396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京口述历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12
字数:340000

北京口述历史·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历史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北京口述历史·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历史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北京口述历史·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学术界,北京文史爱好者,大众
  《北京口述历史·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历史》以具有学术规范的访谈方式,让北京人自己说话,讲述他们在这座城市所经历的生活、感受,以及对祖先的记忆。

内容简介

  《北京口述历史·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历史》走访了乐曙青、沈芳畦、乐侠等同仁堂乐家后人,贾荫生、贾怀增、李建勋、李荣福等同仁堂的老药工、老领导,以及企业员工,并寻访到乐家后人乐笃周从未公开发表过的自述手稿,通过口述史料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同仁堂乃至北京中药业百年来的兴衰更迭,以及同仁堂在企业运作、制药理念、管理模式、主雇关系、生产营销等方面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简介

  定宜庄,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史、满学。主要著作有:《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与人合作)、《中国知青史(初澜)》。近年致力于口述史的实践与研究,出版专著《十六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史读本》(与人合作)等。

  张海燕,1954年10月出生于北京。曾在《北京青年报》做过记者、编辑,后留学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获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MPA)硕士。后辗转香港,做投资项目分析工作。回京后,在同仁堂集团宣传部门任职,致力于对同仁堂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现已退休。

  邢新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领域为清史、满族史,曾点校《吴师道集》(与人合作)。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本书集辑了有关同仁堂的九个口述,内容不只及东家乐姓,还有从事过铺号劳作的老员工,以及改制成国企后参与经营的管理者。他们各道各的辛苦,既享受荣耀,也不乏失落遗憾,更有直白表述后来者对先前行事方式的某种否定,从而丰富了同仁堂的历史。尽量地放宽视野,并采取探索的目光,寻找一个老商号或企业的兴衰得失,应是我读此书后的最大感受。
  ——郭松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同仁堂史话脍炙人口。再做一部,除了生动一展访谈双方互动的现场感以及口述与文献互补的特点外,创新还在于作者刻意让“底层人”发声,使资方乐家后人的回忆反为铺垫,以突出劳方药工的口述,把同仁堂的历史写成一部企业史而不是家族史。
  人,终有百年;绝响,口述史的宿命。
  ——胡鸿保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目录

前言
20世纪50年代以前北京同仁堂药铺的经营模式:有关同仁堂的口述历史
上篇同仁堂乐家后人口述
一、乐曙青访谈录
二、沈芳畦访谈录
三、乐侠访谈录
四、乐笃周:我所知道的同仁堂
下篇同仁堂职工口述
一、贾荫生访谈录
二、贾怀增访谈录
三、李建勋访谈录
四、李荣福访谈录
外一篇远山访谈录
参考书目
附一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书
附二四大房各房所有“乐家老铺”情况一览表
索引

精彩书摘

  贾怀增访谈录(节选)
  张:您哪年到的同仁堂?
  贾:我20多岁去的。“七七事变”的时候,我在同仁堂待了有二年了,我在北京都赶上了,“九一八”
  “九一八”发生在1931年的沈阳,按照贾师傅的叙述,他17岁到北京的时候正好赶上这一事变发生,但不是他到同仁堂以后赶上的。也赶上了。“七七事变”的时候,资本家都跑了,我没地方去呀,我就在那儿看门呗。所以就站在房上看日本人打炮。
  张:那您就是1935年来的同仁堂。
  定:差不多,他说20多岁嘛,17岁是1931年。1931年来了,可是没进同仁堂。
  张:那时候还有买卖吗?
  贾:哪儿有买卖啊,日本人一来,有家的跑家里去了,没家的就像我们这样,就在单位待着。
  定:您到同仁堂学的是哪手活啊?
  贾:我学的参茸。
  定:您也学的参茸?
  贾:嗯。过去同仁堂也有徒弟,就是父一辈,子一辈,来了,搁在这块儿。过去同仁堂的徒弟没人要,怎么回事呢?同仁堂里的青年人没人管,吃、喝、嫖、赌、抽都会,就是不会技术(笑)。所以我父亲把我搁到这儿了,我就说我不沾边儿,吃、喝、嫖、赌都不沾边儿。不沾边儿不行啊,旁边人尽拉你、拽你。
  张:他们的药店就在大栅栏,你想,旁边就是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贾:哎!那会儿那老人儿上门(“上门”,指药店打烊)早啊,八点钟上门了。上门了怎么着呢,别的地儿,瑞蚨祥那儿就关上门不许人出去,可以在厨房里瞎折腾,做吃的,就是不让出去。都是山东人啊,又没人管。同仁堂也没人管哪,都是青年人,老的就拉着走,一块儿跑去吧。那会儿就逛窑子去吧。哎,这就瞎跑。我不去,拽我我都不去,吃饭可以,干这个我就不去,就早早地有这个(意识),我既然来同仁堂,我就好好干。咱们这同仁堂的人,都是北京的,都是京东的、京北的。河北省的很少,我是河北省的。
  张:京北、京东的多。
  贾:哎!所以我就立志晚上看书。同仁堂的伙食是一顿面,一顿饭。早晨是饭,晚上是面,这是死的(规定)。
  定:一天才两顿饭?
  贾:哎!一天两顿。
  张:那要中间儿饿了怎么办啊?
  贾:中间自个儿想办法去,所以早晨是饭,晚上是面。两袋面,六十斤米,死的(规定)。吃不了(的粮食就)让厨房他们都贪了,(因为)厨房里工资少。(厨房)不给弄好菜,你还吃得了饭吗?所以(粮食吃不完,厨房就贪污了)。(我们)不是收入多么,就外边吃去,都上外边(吃),(不出去)吃饭的时候很少。我那会儿没有别的路子,就忍着(不出去闲逛),我就翻《景岳全书》《景岳全书》:为明代张介宾所著。张介宾(1563—1640年),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明代的杰出医学家。《景岳全书》是记录张景岳毕生治病经验和中医学术成果的综合性著作。共64卷,100多万字。,不是药书嘛,就是从《黄帝内经》那里出来的,就是黄帝问经的问答。我就一页一页读,一页一页看书、抄书,我自己就抄了好几本。(还有)治小儿科的那书,我也抄了好几本。
  张:自己手抄?
  贾:哎!手抄!因为什么这是?我就想啊,同仁堂那会儿说散(解雇)就散,散了连饭碗都没有了。我自己就是学知识。
  张:学点本事。
  贾:哎,学点本事。我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个志向。赶后来人家都是下班都走了,我一直抄到夜里两三点钟。到那会儿都饿了,走到前门大街都直不起腰来了,我说这还行啊,这么着这身体要垮了。后来晚上关上门之后,走到门口那儿,就是打杂儿的住的地方,卖吃的,卖包子的,在那儿随便有什么,有卖吃的就买着吃,晚上就吃俩包子,慢慢的身体又缓过来了。我年轻的时候,在同仁堂的时候就这样。
  张:同仁堂的这些人都爱学习。
  贾:咱们就是这样,跟我一块儿的好多人都学坏了,有老子仗衬着,自己生活没问题,是不是?就跟着瞎跑,跑跑跑……这身体就垮了,我没有。
  定:那些瞎跑的后来怎么着了?
  贾:赶走了呗,人家不要了,同仁堂不要了。不好好干还行啊!
  张:您刚开始到同仁堂的时候,还在参柜上,没有当会计,没有当出纳?
  贾:没当出纳,我就管了管钱,帮着上银行……干了好几年。
  张:您后来不是在账房嘛。
  贾:账房啊……学了参茸,之后看着不错,就上账房去了,之后这银钱账房,就是资本家那宅里头的账房啊。在那之后我就管银钱了,夹着皮包上银行(笑)。日本时期就这样,我为了上银行,就做了一身那什么制服啊,做了一套,那会儿不就长袍短褂嘛,我就做了那么一身这个,穿上这个,拿着皮包上(银行),这日本人就没拦。那会儿抓壮丁,我就穿着这破西服吧(所以没被抓)。
  张:做了一身破西服上银行。
  定:您那个账房跟周家账房是一回事吗?
  贾:就是周家账房,周家账房就在乐宅。
  张:在宅里头。
  贾:之后怎么着,我夹着皮包就闯过去了。赶后来我就跟账房里的先生说,这可是太危险了。我说这不行,之后又换人了。那会儿就是跑哪儿啊?跑盐业银行
  盐业银行成立于1915年3月,总管理处设在北京。1913年梁士诒代理财政总长时,曾向当时国务院建议设立盐务实业银行,由袁世凯的表弟张镇芳任经理。1917年张镇芳因参与张勋复辟而被捕,总经理改由时任天津造币厂厂长的吴鼎昌担任。原由盐务署拨给官款,实行官商合办,经收全部盐税收入,并“得代理国库金的一部分”,后改为商办。资力雄厚,在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与浙江兴业银行交替为私营银行之首。与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合称“北四行”。该行旧址在前门西河沿街7号,距位于大栅栏的同仁堂不远,现为中国工商银行西河沿支行使用。。盐业银行后来搬家,搬到江米巷去了,仓库在江米巷。后来着火了,着火一看烧了怎么办呢,盐业不是有底嘛,烧完了之后,取钱去了,底下的钱都是湿的,水里捞的似的。(众笑)
  定:我还想问问您当时那周家账房的事。
  贾:周家账房周嘉银是负责人哪,他爸爸是周什么呀……
  张:周胤堂。
  贾:周胤堂,那是老人儿啊。
  张:说他们能耐可大了,是吗?
  贾:是!周嘉银这人是特别聪明!他那脑子,各资本家家属到他那儿,张嘴就借钱,三爷来了要借钱,五爷来了也要借钱……(周嘉银)当时就答应,所以哪个爷有钱,哪个没钱,他心里都有数,所以这个人脑瓜子清楚。
  张:那帮爷都跑过来借钱……(众笑)
  贾:人家脑子清楚啊,知道谁有钱,谁没钱。没有钱怎么回事呢?就去借呀!那会儿八奶奶、八爷钱富余,这就跟八爷、八奶奶借了钱,再(借)给你……
  定:他是属于在中间调剂的。
  贾:那乐家有多少家啊,都在那儿(借钱),哪个爷有多少钱,哪个爷有多少钱,他都清楚。
  张:拆了东墙补西墙。
  定:他主要管的不会是这事吧?账房主要管什么?
  贾:主要就是管同仁堂的账。
  定:具体地说说有什么呢?
  贾:那会儿同仁堂没别的,就是卖药、制药啊。
  定:他们那个账房里头,您不是也在那儿干活吗?
  贾:我在那儿不是管钱,是上银行啊。
  定:当时的同仁堂跟盐业银行的这个财务关系是周嘉银负责,是吧?
  贾:就是同仁堂的钱下来都回账房,那不是乐宅嘛,同仁堂的钱来了,外头钱都拿回去,拿回去账房该存的存,该分的分,他就管这个的。
  张:那时候收入好吗?
  贾:一直是不错啊!
  ……

前言/序言

  本书主题,是以不同人的口述,记述北京同仁堂的一段历史,更准确地说,是如今70岁以上的老人,对上个世纪同仁堂的回忆。
  近人陈宗蕃在《燕都丛考》中称:“大栅栏同仁堂药肆,相传数百年,贸易兴盛,肆主人乐氏寓新开路,栋宇联街,支族繁衍,北平商业以斯为最。”
  陈宗蕃:《燕都丛考》第三编第二章,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486页。同仁堂现在虽然发展成了一个海内外闻名的股份有限公司,却早已不姓乐了。
  但北京70岁
  这里的70岁,只是约略言之。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迄今为65年,70岁系指大约在此前出生的人。以上的老年人,却没有不知道同仁堂乐家的,有那么多人给我们讲过乐家的往事,或亲历,或传说,乐家的买卖早在清末民国时就已经成为老北京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时乐家的表现,以及“文革”时已经做到北京市副市长的乐松生的遭遇,不仅给予北京人深刻的印象,讲述之间中也产生了诸多版本。近年来,随着《风雨同仁堂》《乐家老铺》和《大宅门》等影视剧的热播,乐家的陈年旧事又被当作纯粹的传奇在年轻人中间流传。总之,同仁堂的发展历史、经营模式、用药制药的丰富经验,方方面面都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对于这样一个已经家喻户晓的中药店(现在已经是一个药业集团公司了),究竟还有多少可以挖掘的新意,恐怕是很多人都会提出的疑问。而我们还要坚持对这个药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叙述,其主要的创新之处有如下两点:
  首先,虽然同仁堂的研究和宣传为数甚多,但仍然存在相当多的空白和误区,其中的有些误区,甚至已经成为人们公认而很难改变的成见了。一般地说,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越是广为人知的宣传炒作热点,就越难以摆脱这种固定成见,同仁堂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其次,本书主要以个人叙事、亦即口述史的方式,来讲述同仁堂的历史。具体地说,即由众多不同身份的人物从各自不同的立场、角度,带着各自不同的记忆和感情,来讲述他所眼见和亲历的同仁堂故事,如果把每一位被访者的口述作为一个断片,众多的断片合在一起,看到的这个轮廓,显然要比一般的史书记载和研究更完整,更深刻,更生动和丰满。这是我们所做的一种新的尝试。
  当然,作为史学的一个门类、一种研究方法,口述史对于历史事实的反映,既有其他方法难以达到和深入之处,也有其不可避免的限制,我们用“轮廓”一词形容本书的效果也是要说明,它的面貌还有相对模糊的一面,这在本书中也有鲜明的反映。要想了解这个老字号的历史,仅仅读这样的口述史,是很费力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不全面的。为弥补这一不足,在本书前面专列一篇文章,对同仁堂作一概要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容易进入本书诸篇口述的特定情境。但是,如果读者还要了解同仁堂从创立到发展的更多历史,以及它现在的辉煌成就,读我们这部口述史,很可能仍然找不到想要的内容。好在如今研究、介绍和宣传有关同仁堂的书籍已经出版不少,媒体对同仁堂的报导更是精彩纷呈,就不用我们在这里置喙了。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上篇,是乐家人的口述。其中有对祖上管理同仁堂的经验总结,但更着重于他们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作为乐家后人特有的生活感受,而尤其是四大房中不同支系的后人所走过的不同道路,因为这正是百年来北京人经历的重大变革的缩影。
  第二部分即下篇,是本书重点,是我们这部口述中最着力的部分。我们要强调的是,同仁堂固然是一个由乐家创立的家族式企业,但同仁堂的历史,却不等同于乐家的家族史,这是目前有关同仁堂的研究和宣传中最大的误区。事实上,如同任何一个企业、商铺一样,同仁堂是一个由资本家、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构成的整体,其中的药工尤其不可忽视。正是由于拥有这样一批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各自独门绝活的、生产经验丰富的药工,以及他们对同仁堂的认同,才使同仁堂能够在北京百余家中药铺脱颖而出,也就是说,这是同仁堂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还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访谈的大多数老药工,都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才进入同仁堂的,他们在这个药店的主要工作时间,都是在这个药店公私合营之后。他们并不仅仅是生产和技术的骨干,很多人还走上这个企业的领导岗位,他们见证了这个药店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他们丰富的制药、用药经验,他们作为主人翁所发挥的作用和对这个企业所做的贡献,都使资本家的叙述在本书中成为配角和陪衬。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对同仁堂的宣传中,他们却从始至终受到轻视,成为一个无声的群体。人们似乎一提同仁堂老店,就只知有乐家;如今当老药铺已经转而成为现代化大企业之后,这些老药工又因为已经“过时”而悄然隐没。这不仅对他们不公平,甚至对这个企业、对中药事业的发展,都是一种损害。本书以他们为主角,希望读者更多倾听到他们的声音,这不仅是对同仁堂历史的尊重,对同仁堂今天的发展,应该也会有某种启示。
  第三部分只有一篇访谈,之所以称为“外一篇”,不仅因为它是后来才被补充进来的,而且因为本书叙述的主题是20世纪50年代及其之前,此篇口述所涉时间却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了。但这篇口述所展示出的内容和观念却很重要,说是本书的“画龙点晴”之笔也不为过。因为在这篇访谈中,被访者提出了某些尖锐的问题,而其中最核心、也是最令我们关心的,是对老药工这个群体的价值、贡献如何认识。这其实不仅关系到对同仁堂这个传统老药店的传统,也关系到对同仁堂今天这个药业集团的整体评价,这是被访者本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总之,这篇访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至少,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倾听一下这个群体的人生经验和建议时,我们为老药工这个群体所做的口述史才反而凸显出必要的价值。
  同仁堂早在1954年即公私合营,并在此后有了远较之前的乐家老药铺大得多的飞速发展。那么,以公私合营为界,此前的同仁堂与此后的同仁堂,尤其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作为药业集团的大企业,二者间究竟有没有、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对于传统老药铺的传统,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和继承,是我们如今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愿本书的问世,能使人们对同仁堂以及与它相似的传统行业,予以更多的兴趣和关注。


北京口述历史·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历史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北京口述历史·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不错的书

评分

邢新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领域为清史、满族史,曾点校《吴师道集》(与人合作)。

评分

张海燕,1954年10月出生于北京。曾在《北京青年报》做过记者、编辑,后留学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获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MPA)硕士。后辗转香港,做投资项目分析工作。回京后,在同仁堂集团宣传部门任职,致力于对同仁堂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现已退休。

评分

邢新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领域为清史、满族史,曾点校《吴师道集》(与人合作)。定宜庄,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史、满学。主要著作有:《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与人合作)、《中国知青史(初澜)》。近年致力于口述史的实践与研究,出版专著《十六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史读本》(与人合作)等。

评分

书不错 不过要耐下心来读 有些内容有点复杂

评分

不错不错的书

评分

张海燕,1954年10月出生于北京。曾在《北京青年报》做过记者、编辑,后留学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获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MPA)硕士。后辗转香港,做投资项目分析工作。回京后,在同仁堂集团宣传部门任职,致力于对同仁堂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现已退休。

评分

张海燕,1954年10月出生于北京。曾在《北京青年报》做过记者、编辑,后留学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获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MPA)硕士。后辗转香港,做投资项目分析工作。回京后,在同仁堂集团宣传部门任职,致力于对同仁堂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现已退休。

评分

不错不错的书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北京口述历史·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北京口述历史·个人叙述中的同仁堂历史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