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选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别无选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罗平汉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0932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21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6
字数:230000

别无选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相关图书



别无选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别无选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过“大精简”政策的50、60后读者,党史、国史爱好者
  《别无选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由中央党校专家采用大量档案资料和翔实的数据,解析了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面对严峻的粮食危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巨大影响时,不得不采取的“大精简”政策和该政策出台的过程、措施及积极影响。该书首次聚焦在这次“大精简”运动中,为国民经济调整和复苏作出贡献的2000万下放农村职工的命运,填补了,共和国历史上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专著中这一题材的盲点,将历史研究的宏大与个人命运的细节相结合,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引人深思的时代之声。

内容简介

  1961年代初,中国遭遇严峻的粮食危机。面对这一危机,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加大粮食征购量,继续挖农民的口粮;要么城市人口下乡,减少商品粮的供应。中央高层遂决定“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道路”。
  火车里、汽车上挤满了由城市返乡的人们,他们扶老携幼,怀里揣着政府发给的一个月的粮票和为数不多的生产补助费,离开了他们已经熟悉的城市和企业……
  从1961年到1963年,全国共有近2000万职工,2600万城镇人口,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教育科研机构被精简回农村。这2000万职工以他们个人利益的牺牲换来了共和国经济的复苏。
  随着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开始改善,1963年7月6日,中央精简小组在向中共中央报送的《关于精简任务完成情况和结束精简工作的意见的报告》中提出:“我们认为,这一次全国性的减人工作,现在可以宣布基本结束”……
  至此这场声势浩大,为共和国成长作出巨大贡献的职工精简运动落下帷幕。

作者简介

  罗平汉,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著有《土地改革运动史》《农业合作化运动史》《农村人民公社史》《“文革”前夜的中国》《“大跃进”的发动》《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中国共产党农村调查史》《回看毛泽东》等。

目录

第一章:“大跃进”、大招工
一、工业指标节节攀升
二、“全民办工业,厂矿遍城乡”
三、职工队伍急剧膨胀
四、降低高指标
五、一次半途而废的精简
第二章:非常时期
一、纠“左”进程的中断
二、新一轮“大跃进”
三、严重的困难
四、应急措施
第三章:别无选择
一、“八字方针”的出台
二、加强农业第一线
三、“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
四、精简工作的启动
第四章:非常措施(一)
一、七千人大会统一思想认识
二、“把调整经济的措施贯彻下去”
三、大规模精简工作的展开
四、若干政策界定
第五章:非常措施(二)
一、两个《宣传要点》
二、精简中的“思想问题”
三、精简人员的安置
四、大中专学校的精简
结束语



精彩书摘

  第五章:非常措施(二)
  一、两个《宣传要点》
  1962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之后,大规模的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的工作进入高潮。然而,对于这么一件涉及数千万人的大事,我们今天如果翻检当年的报刊,却几乎见不到相关的宣传报道。那么,当时又如何能使广大群众领会精简的精神,接受精简回乡的事实呢?“大跃进”以来,不是年年都说形势大好吗?工农业生产连年“跃进”,怎么还会饿肚子,要精简职工呢?
  为了做好精简工作的解释动员,中共中央在1962年5月21日和6月5日下发了两份重要的党内文件:《关于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宣传要点》和《关于热情接待下乡职工的宣传要点》。前者是面向职工和城市居民的,后者则是面向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
  《关于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宣传要点》(以下简称《宣传要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第二部分:用什么办法来克服困难;第三部分:对减下来的职工的安置办法;第四部分: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宣传要点》承认,“目前,我国的经济存在严重的困难”,并且列举了困难的具体表现:第一,人民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够,生活水平下降。《宣传要点》列举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具体数据:1957年全国城镇居民粮食(贸易粮)的消费量为411斤,1961年为349斤,减少了62斤;食油、肉类和其他一些副食品的消费量也降低了;棉布、针织品、絮棉等全国平均消费量,1957年每人折合为30尺布,1961年为9尺多,减少了20尺多。第二,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材料、燃料和电力都不够,工厂不能全部开工,许多工厂陷于停工、半停工状态。钢铁、机械、化工、建筑材料和电力都不够,有的只能利用百分之七八十,有的只能利用一半,有的还不到一半;纺织、造纸、制糖、卷烟等轻工业行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率更低,多数只能利用到23%,有的利用至一半。由于工厂开工不足,造成很大浪费。
  对于出现困难的原因,《宣传要点》中提出了三点:一是1959年至1961年连续三年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和家畜家禽都比1957年减产,而且减产的数量很大,农民不可能拿出很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来满足城市和工业的需要。二是几年来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工业发展过快,文教事业发展过急,城镇人口增加过多。1957年全国职工2450万人,1960年达到5044万人,增加一倍以上。1957年全国城镇人口9949万人,1960年达1��3亿人,增加3000多万人。由于工业规模太大,职工和城市人口太多,对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需要量很大,农民负担不了。三是工业发展中各个行业很不平衡,钢铁冶炼、机械加工等工业发展非常快,煤炭、木材、有色金属、化工材料等工业发展比较慢,各个行业长短不齐,各个行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环节也长短不齐,一个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不配套、不协调。《宣传要点》承认,“造成目前严重困难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连续三年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领导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宣传要点》明确表示:“对于曾经发生过的这些缺点和错误,党中央和毛主席已经指出:首先要由党中央负责。但是各级党政领导都有责任,应该向你们检讨。”
  《宣传要点》提出,尽管1960年底开始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目前财政经济的困难仍然很严重,主要是农业产量很低,工业规模仍然很大,城镇人口和职工仍然过多,工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仍然不相适应。尤其是现在农业生产的水平低于1957年,但职工人数和城镇人口却远远多于1957年,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农产品,无论如何也供养不起这么多的职工和城镇人口。这种局面绝不能再拖下去,否则财政经济的困难会越来越严重,工农联盟就有发生破裂的危险。
  那么,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克服困难呢,《宣传要点》认为,“最根本的办法,是增加农业生产,使农业的情况一年比一年好起来,使农业提供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一年比一年多起来”,而要增加农业生产,就必须从各方面加强农业战线,必须增加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必须减轻农民的负担。“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进一步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这是在目前情况下,加强农业和调整工业内部关系的最有效的办法。”《宣传要点》还列举了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若干好处:可以增加农业战线所需的劳动力,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可以减少城市粮食的销售量,少挤农民的口粮,使农民有更高的积极性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可以减少国家的工资开支,压缩购买力,逐步缓和市场供应的紧张情况,等等。
  当时,人们曾有这样的疑问:为了克服困难,可不可以不采取缩短基本战线、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办法,而采取另外的办法?《宣传要点》明确表示,党和政府经过反复研究,除了这个办法以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原因在于:一不能再向农民多征购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因为连续三年许多地区农业生产下降,农民生活降低,口粮不足,重灾区农民的生活更加困难。再向农民增加征购任务很困难,勉强这样做,农业就会遭受更大的破坏。二不能再降低城市人民的供应标准,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降低了,再降低太多,那些从事繁重劳动的职工就难维持下去。三不能多进口粮食,去年和今年已经进口了不少粮食,花去了大量外汇,今后拿更多的外汇购买粮食根本不可能,况且也不能长期靠进口粮食来供应国家的需要。不但如此,目前最关键的是职工大大超过了生产的需要,许多工业部门是职工多,生产任务少,劳动生产率大幅度降低,这种情况不能继续下去了。因此,只有缩短工业战线、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才能度过目前这个最困难的时期。
  对于职工和城镇人口担心的这么多的人下乡到农村能否安排得下来的问题,《宣传要点》解释说,我国农村很大,农、林、牧、副、渔各方面需要做的事很多,下乡职工是不愁没有事情做的,只要努力生产,生活就会有保障而且逐步提高的。现在全农村人民公社共有540多万个生产队,如果每个生产队平均安置一户下乡的城镇职工,就可安置500多万户,农村就可能增加1000万人劳动力,而城市人口就可以减少2000万人左右。
  《关于热情接待下乡职工的宣传要点》也是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与第四部分的内容,与《关于热情接待下乡职工的宣传要点》大致相同。因为这个宣传要点是面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所以它重点是解释城镇人口下乡和职工回乡对农民是否有利的问题。
  城镇人口下乡之后,农村需要安置他们,要分给他们自留地,分口粮,还得教他们学会农业劳动,这对于相当多的农民和基层干部来说,是有思想顾虑甚至不情愿的。因为农村的形势也刚刚好转,他们刚刚解决了不饿肚子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农村来说,人民公社停止各种“大办”之后,大量的从事非农生产的劳动力回到了农业生产战线,原来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部分农村甚至有富余的劳动力,并不需要再增加劳动力来从事农业生产。
  为了说服农民接纳回乡、下乡职工和他们的家属,这个宣传要点给广大农民算了四笔账:
  第一,总不可以让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困难继续发展下去。如果这批职工和学生不能下乡,下了乡不能安置下来,社会的经济困难就会继续发展下去,农业就无法恢复和发展,工业就不能好转。长期拖下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发生危险。《关于热情接待下乡职工的宣传要点》对农民说:“我们农民都是爱国的,都是懂得照顾大局的和长远利益的,都是爱社会主义的,我们决不能让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困难继续下去,把国家拖垮,把社会主义制度拖垮。”
  第二,如果不减少城市人口,或是下乡的职工到了乡村里不能很好安置下来,好好地参加农业生产,那么,他们就不能生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但是,他们还是要吃粮食的。这就势必会继续增加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征购任务,势必加重农民的负担,而这是对农民不利的,对整个国民经济也不利。只有把他们安置好了,才对农民有利。
  第三,对于下乡的城市人口,人民政府对他们的口粮、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具,作了尽可能的安排。《关于热情接待下乡职工的宣传要点》告诉农民:下乡的职工和学生,只放在收成较好的地方或灾情较轻的地方,不放到有严重灾情的地方。当然,他们还会有各种其他的困难,非靠生产队和农民大家帮助不可。但是,只要大家同心协力,这些困难是可以解决的。
  第四,下乡的职工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技能和文化水平。他们一开始可能对农业生产不懂,或者荒疏了,但是一定可以学会的。他们还可以增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力量,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劳动力多了,有了许多有技术有文化的人,把他们好好使用起来,认真地扩大生产门路,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林业、畜牧、副业、渔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就有了有利的条件。《关于热情接待下乡职工的宣传要点》坦言:“如果不采取减少职工和城市人口的办法,我国目前城乡交困的局面就会继续恶化下去,工业和农业的矛盾就会更加尖锐,粮食问题就会更加严重。那么,工农联盟就有发生破裂的危险,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这两个宣传要点勇敢地承认了国家经济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严重困难,把经济形势向人民交了底,道的是实情,说的是实话,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湖北拖拉机厂的工人说:“过去对国家的困难不了解,所以有不少糊涂思想。现在知道了国家有这样大的困难,这个担子不能叫毛主席一个人挑,人人都要分挑担子,才能克服困难。”武汉铁路局的职工听了《宣传要点》的报告后说:“现在干活是一人干,二人看,晚来早去,提前吃饭,迟到不记账,加班要记上,旷工照拿钱。这种状况不应继续下去,党提出精兵简政,是完全正确的。”
  这两个宣传要点是进行口头宣传用的,并且是由各省、市、自治区统一印制并编号,发至县级以上党委,大中型工矿企业党委和大专学校党委,不准登报翻印,事后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收回。为此,各地首先培训了一批报告员,分头到各单位,主要是精简任务大的单位作报告,传达宣传要点的精神。在农村则以区或公社为单位组织生产大队长、党支部书记以上干部学习宣传要点,再由他们向社员进行宣传解释工作。中共湖北省委在一份给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共中央的关于贯彻执行这两个宣传要点的情况报告中说:“许多人原来认为,精简就是有了‘危机’,是让工人‘失业’。有些干部在开始也感到精简宣传不好开口,‘来是我们请来的,养不活又叫他们回去’,觉得理亏。对此,我们根据中央的指示,在宣传中强调了精简的积极意义,说明了今天的精简与过去失业的原则区别,在工作中切实体现了对被减人员负责到底的精神。”“这样,广大干部和群众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语言,对于武装骨干思想,解决被减人员回乡不光彩的想法,也起了很好的作用。”“听了报告,知识分子一般都认为共产党实事求是了,讲了真话,都愿意搞好党所分配的工作。工人、农民则普遍感到,党把困难向他们讲清楚,交底交心,正是相信他们,依靠他们,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当众检讨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都深受感动。”
  1962年6月2日,中共上海虹桥区委宣传部在益民食品一厂、中国自动电讯器材厂、计算机打字机厂和联一橡胶厂的67名工人骨干(内有党员42人,团员11人,多为车间的党工团干部、生产组长和生产工人中的积极分子)中试讲了中共中央《关于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宣传要点》,这些工人的普遍反映是:“看到了困难,了解了底牌,但思想准备不足,震动比较大。”
  通过宣讲,工人们普遍感到底牌摊足了,困难亮了底。中国自动电讯器材厂一位非党车间主任说:“这次底牌摊得蛮彻底,有困难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工农联盟就有破裂的危险了。”益民食品一厂机动车间团支部书记说:“以前对困难总觉得看不见,摸不着,今天这样摊牌蛮好,这样就好调动大家克服困难的积极性。”同时,工人们也觉得,只有支援农业这条路,别的办法都不行。相当多的人说:“困难已经摆得蛮清爽,国家也动了不少脑筋,别样办法也不来事,大家孵在一道下去坐吃山空也不是路,只有压缩城镇人口,下乡支援农业才是克服困难的办法。”益民食品一厂代乳车间一位工人说:“本来听到外面关厂总觉得不舒服,今天听了报告晓得了,没有任务或者任务少,就不应硬撑,否则就要消耗材料、燃料和电力,多开一个伙仓,就等于给国家增加了困难。”
  这几年,城市职工普遍感到生活水平下降,自然也清楚国家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但是,到底什么样的困难,困难的程度怎样,并不知底。因为当时报纸上、广播里讲的还是大好形势,讲的是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关于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宣传要点》公开承认:“我国的经济存在着严重的困难”,“农业的恢复,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并且明确提出,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劳动力不足,畜力不足,耕地减少,肥料减少,其他一些生产条件也比过去差多了,所以,“从现在起,恢复农业生产,估计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这使许多人感到有些意外。益民食品一厂代乳车间一位团员工人说:“困难不摊不晓得,摊了以后真是大吃一惊!本来我想:箱子底已经翻了两年了,最好不要再翻了。”同一车间的另一位党员工人说:“困难我是晓得,但没想到这么严重!周总理报告(按:指周恩来在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讲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国民经济情况已经开始好转,我总想:像现在这种困难局面最多再保持它二三年,这次一听,恢复要五年,这么长的时间真没想到。”
  对于出现这种严重困难的原因,《关于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宣传要点》中主要是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二是领导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对于领导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宣传要点认为主要是:“没有按照毛主席所指示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和农、轻、重的秩序,来安排国民经济工作;对农业增产的可能性估计过高,过多地抽调了农村劳动力;有关农业生产的一些方针、政策定得也不完全妥当,在一个时期内,农村中刮起了严重的‘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生活特殊化风);对工业的发展要求过高过急,注意了多快,忽视了好省,对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缺乏综合平衡。”这些自然也是对的。但是,造成困难的原因,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一系列“左”倾错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当然不可能对所谓“三面红旗”加以否定,能够公开承认领导工作中出现了缺点和错误,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然而,工人们对宣传要点中的这个解释还是有不同看法的。上海联一橡胶厂二车间一位老工人说:“为啥我们的国家今天变到这种地步?”停了一会,又说:“既然中央已经检讨了,也就不必再追赶了。”益民食品厂冷饮车间党支部书记说:“这个报告中,自然灾害讲得太多,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说服人,我看是个问题。”
  《关于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宣传要点》中,对于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第一条好处,就是“可以增加农业战线所需要的劳动力,增加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农业生产的人多了,对农业的领导加强了,就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听了宣讲的许多工人觉得未必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有的工人说:“原来农民多产以后就可以自己多吃一点,而工人下乡后就要吃掉这部分粮,还不是增加负担吗?”也有的人说:“现在不是去人不去人的问题,而是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问题。”“国家最好想个办法,让农民像爱护自留地那样来爱护公社的田就好了。”还有的人说:“土地到户的办法可以考虑一下,也不要讲人民公社不人民公社的形式,标准应该是产量高。”“当前农村反映是人多地少,乡下顶大的困难是肥料问题,要肥料就要养猪,要养猪就要饲料,这也不是人去了就能解决的。”还有的工人说:“几年来造成的损失,等于付学费,我想不通。怎么能拿六亿五千万人民的生活来付学费呢?太轻描淡写了。你们犯了错误,检讨检讨,有什么用,困难还是要我们克服。”
  1962年6月初,中共天津市委便开始部署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宣传要点》,经过一段时间的骨干培训,从6月10日起,各大中型企业陆续向干部群众作报告宣传。干部、群众总的反映是宣传要点实事求是,入情入理,使人心服口服。很多人说:“过去一做报告,就是大好形势,成绩是主要的,跟实际情况对不上路,听了不解决问题;这回一上来就摆困难,检查缺点,指出办法,听了觉得是那么回事。”
  天津很多干部、群众,以前听报告,老听领导讲“形势好转”“困难到头”,又看到去冬今春雨水较多,农村大力贯彻“农业六十条”,估计夏收可能不错,于是也跟着乐观地认为:“困难大概越来越少”,“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可是5月以后,粮食供应时不再全是米面,而有部分山芋干,接着又宣布大规模地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思想上搞不通,觉得不是形势已经好起来了么?听了报告后说:“困难不是一天造成的,克服困难也不是短期内能够做到的事,应该做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也有的职工说:“过去以为困难只是农业受灾,心想只要夏收连着来几个好收成,困难就能克服;现在才知道造成困难的原因还有城市人口增加过多,工业建设规模太大,看来克服困难需要较长的时间,从多方面努力。”
  有的职工对中共中央和天津市委检讨缺点错误、承担责任,表示满意。有干部群众说:“历朝历代没有哪个领导人敢于向群众承认错误,只有共产党才能做到这点。”有的说:“国家这么大,这个家不好当,过去工作上有问题,大家都有责任。”还有的说:“只要中央有这样大的决心,困难就容易克服了。”不少工人表示:“自己虽有困难,但国家困难更大,要把自己的小困难服从国家的大困难。”“国家遇到了困难,我们人人都来分担一些,困难就好克服了。”天津毛绒厂老工人李福生听了报告后说:“听了报告又痛快,又惭愧。痛快是过去老讲形势大好,实际问题很多,不讲实话,这次报告领导把底交了,心里很痛快;惭愧的是,过去对市场东西供应少,思想也搞不通,有情绪,其实要跟解放前给地主扛长活的日子比起来,现在生活好得多。想想过去,再埋怨现在的生活实在不应该。”这个厂另一位老工人出身的干部说:“现在不管怎么样,没向帝国主义低头,就是不错。我们人穷志不穷。即使粮食有困难,我也痛快,中国的国际地位就是同过去不一样了。”
  自然,天津工人在听了《关于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宣传要点》的报告后,也有不少“模糊认识和抵触情绪”。有人 别无选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别无选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别无选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别无选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职工精简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