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商学院文库:西方经济学说史(第二版)》包括20章内容,对古希腊至20世纪中叶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经济思想演化的历程进行了历史、系统的介绍。《商学院文库:西方经济学说史(第二版)》还对经济学研究方法、各学派和学者之间的关系及历史脉络进行了探讨。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经济学说前史概述
第一节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三章 重商主义
第一节 重商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重商主义的研究方法、发展阶段和一般特征
第三节 西欧大陆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第四节 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历史评价
第四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与演进
第一节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第二节 配第的经济学说
第三节 洛克和诺思的经济学说
第四节 范德林特和休谟的经济学说
第五节 斯图亚特的经济学说
第五章 重农主义
第一节 法国重农主义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
第三节 坎蒂隆的经济学说
第四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
第五节 杜尔阁的经济学说
第六章 斯密经济学说
第一节 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及其理论特征
第二节 分工、交换与货币理论
第三节 价值理论
第四节 分配理论
第五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第六节 经济自由与发展理论
第七章 李嘉图经济学说
第一节 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产生
第二节 价值理论
第三节 货币理论
第四节 分配理论
第五节 自由贸易理论
第六节 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化
第一节 西斯蒙第经济学说
第二节 马尔萨斯经济学说
第三节 萨伊经济学说
第四节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第五节 巴师夏的经济学说
第六节 穆勒的经济学说
第九章 德国历史学派的产生与演进
第一节 德国历史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第三节 德国旧历史学派经济学说
第四节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形成及其方法论
第五节 新历史学派的基本经济观点
第六节 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
第十章 边际主义与奥地利学派
第一节 边际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奥地利学派的概况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
第四节 生产财货价值论
第五节 交换与价格理论
第六节 利息理论
第七节 奥地利学派的影响与发展
第十一章 数理经济学派
第一节 数理经济学派的方法论
第二节 杰文斯的经济学说
第三节 洛桑学派
第十二章 美国的经济学说
第十三章 马歇尔经济学说
第十四章 福利经济学
第十五章 凯恩斯经济学说
第十六章 新古典综合派
第十七章 新剑桥学派
第十八章 新自由主义学派
第十九章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二版后记
精彩书摘
《商学院文库:西方经济学说史(第二版)》:
新历史学派不但和旧历史学派一样否定经济理论,甚至对旧历史学派不敢完全否认的社会发展规律也表示了怀疑。施莫勒曾说:“现在被称为历史规律的不是靠不住的结论就是陈旧的心理概念。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今天我们能够和应该谈论历史规律”。“我们甚至于不能说人类经济生活有任何统一的因素或者相同的发展痕迹或者说它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作为新历史学派的主要领袖,施莫勒反对古典和新古典的演绎式的抽象的研究方法,因而受到继承演绎法传统的奥地利学派的卡尔·门格尔的猛烈进攻。门格尔在1883年出版了《关于社会科学,特别是关于经济学方法的研究》一书,在书中他赞成经济理论的首要地位,并批评了施莫勒的方法论,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应用自然科学的科学方法和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施莫勒在1897年以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时的一篇题为“关于国家和社会的科学中不断变化的理论和确定不移的真理”演说作为回应,从此一场方法论争论(Methodenstreit)即在两代德国经济学家之间展开了。尽管这场争论被熊彼特称为“一段浪费精力的历史”,但是这场争论产生了一大批的著作,并使新历史学派获得了声誉。不论怎样,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实际上,历史主义的方法根本没有产生确定的真理,德国经济学家所缺乏的是提出从中得出指南的原理”
第五节新历史学派的基本经济观点
尽管施莫勒及其追随者没有在他们的史料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但是在应用历史归纳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新历史学派形成了若干基本观点,其特点是强调心理的、道德的和法律的意识形态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并以此来解释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一、强调心理、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施莫勒和谢夫莱是这一观点的最突出的代表。施莫勒认为,过去经济学家只从自然和技术的观点来研究经济而完全忽视了伦理道德的因素。“由始至今无论是谁在经济的活动上总是受到与其时代和种族、与其习俗和教养相适应的一切情感和冲动、一切想象和理想的激发和制约”。因此,他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满足本身物质方面欲望,而还有为满足高尚的、完美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欲望。所以“在国民经济学和一切国家科学中利用心理学的命题,就是人们从自私心、名誉观点、爱的冲动,简言之,就是从一切成熟的心理学的命题出发归纳地找出自己所需的结论。”Ol这样,生产、分配、分工、交换等不仅是技术范畴,而且也是道德范畴。因此,经济组织不能不是为伦理道德规范所制约的一种秩序;经济问题只有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才能得到说明,才能得到解决。
在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上,他认为这也是一种伦理关系,而劳工问题是由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改变而产生的。具体地说,工资也是一个道德范畴,决定于工人“习俗的稳定性”和“工人保持和发展某些生活需要的倾向”。工资的变化受着道德观念变化的影响,工资的水平决定于工人们稳定性格的程度。所以,解决工资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对工人的教育,稳定他们的性格,培养他们的道德等等。
显然,上述观点是在力图掩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力图把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说成是基于道德关系、而不是基于社会经济关系而产生的。这是对伦理道德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扭曲。伦理道德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观点,它是为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服务的。更重要的是,施莫勒等人的目的是企图论证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不需阶级斗争,更不需要革命,而只要依据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标准,通过国家自上而下的恩赐措施就可达到。新历史学派的这种观点是他们的改良主义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二、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瓦格纳最为系统地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个人的经济地位并不像启蒙学者所说的那样决定于“自然权利”,而决定于法律制度。一个时代的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是相互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财产私有制的经济制度下,经济自由、财产权利、契约关系等等都以当时法律为根据,因而都是立法权力能更改的历史变数,因为法律制度是历史的,所以,个人不能成为社会的中心,因为他要受到代表整个社会利益的法律制度的约束。在这个问题上,新历史学派又颠倒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他们企图以此进一步论证他们所主张的改良主义可以通过法律的制订而得到实现。
……
前言/序言
商学院文库:西方经济学说史(第二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