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研究 [China's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Policy Researc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内容简介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研究》从公共政策分析的视角研究了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项目的构建背景、必要性、物品属性、规模、运行机制、布局、监管体系及外部性问题。其中,物品属性、规模、运行机制和布局是《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研究》的核心内容。为了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研究》还介绍了少部分国外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运行与监管方面的内容。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研究》适合油气储备机构从业人员、政府能源行业监管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以及研究人员等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董秀成,1962年2月生,辽宁朝阳人,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石油经济与能源管理、技术创新与管理方面的研究。长期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大型石油公司提供战略和政策咨询工作,并经常接受境内外重要媒体专访或采访,被誉为“当今中国*为活跃的专家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国际能源技术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国家能源局重大问题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已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
周仲兵,1984年4月生,湖北恩施人,工学博士,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能源经济、能源政策及公共经济学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过教育部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持并完成过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已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战略石油储备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1.1.2 公共政策分析在我国兴起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回顾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关于战略石油储备的争议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2章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项目的政策问题构建
2.1 政策问题构建的一般程序
2.2 政策问题感知
2.2.1 国际石油地缘政治现状
2.2.2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现状
2.2.3 我国石油行业运行现状
2.2.4 国内外战略石油储备规模
2.2.5 国内外战略石油储备法律制度
2.2.6 国内外战略石油储备管理体系
2.2.7 国内外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对比分析
2.2.8 国内外战略石油储备方式和品种对比分析
2.2.9 国内外战略石油储备资金来源对比分析
2.2.10 国内外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应急机制对比分析
2.3 政策问题搜索
2.4 政策问题界定
2.4.1 石油储备分类
2.4.2 战略石油储备的功能
2.4.3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构成
2.4.4 战略石油储备的物品属性
2.4.5 问题的实质
2.4.6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规范定义
2.5 政策模型
2.5.1 政策目标
2.5.2 政策过程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规模预测
3.1 预测方法概述
3.2 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3.2.1 政治因素
3.2.2 经济因素
3.2.3 社会因素
3.2.4 自然因素
3.3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规模计算模型
3.4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期望规模
3.4.1 参数预测
3.4.2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基准规模
3.4.3 敏感性分析
3.4.4 几点讨论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机制改进
4.1 理论依据
4.2 战略石油储备政策模型的基本假设
4.3 事前分配储备“提取权”
4.4 促进储备油产权主体多元化
4.5 筹资工具多样化
4.6 政府加强与民众的沟通
4.7 改进储备释放机制
4.8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合法化
4.8.1 积极推动石油储备立法
4.8.2 加快制定《石油储备管理条例》
4.8.3 充分利用“决策气球”
4.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组织体系优化
5.1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管理组织优化
5.1.1 组织定位与性质
5.1.2 组织结构形式
5.1.3 参考案例:中央储备粮管理组织体系
5.2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组织优化
5.2.1 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主要任务
5.2.2 组织结构形式
5.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研究
6.1 研究方法选择
6.1.1 设施选址一般方法
6.1.2 石油资源流动研究现状
6.1.3 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研究现状
6.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6.2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现状
6.2.1 第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运行现状
6.2.2 第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与运行现状
6.2.3 第三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筹备现状
6.3 影响储备基地选址的因素
6.4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原则、模型及求解方法
6.4.1 选址原则
6.4.2 选址模型
6.4.3 求解方法
6.4.4 目标规划模型构建
6.5 数据收集与处理
6.5.1 备选储备点的数据准备
6.5.2 储备需求点的数据准备
6.5.3 储备需求点与备选储备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6.5.4 备选储备点的双容量约束设定
6.5.5 应急限制期的设定
6.5.6 选择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数设定
6.6 模型执行与分析
6.6.1 执行软件
6.6.2 执行结果
6.6.3 分情景的基地选址方案分析
6.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监控体系构建
7.1 我国公共政策监控主体及其监控方式
7.2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监控的主要内容
7.2.1 外部监控
7.2.2 内部控制
7.3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监控体系现状
7.4 加强对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监控的建议
7.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8.1 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8.2 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绩效评价客体与主体
8.3 战略石油储备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程序
8.3.1 评价向度
8.3.2 评价内容
8.3.3 评价步骤与方法
8.4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项目绩效评价实验
8.4.1 实验过程
8.4.2 评价结果
8.5 关于实施战略石油储备项目绩效评价的建议
8.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战略石油储备项目外部性探讨
9.1 经典外部性理论
9.1.1 外部性概念
9.1.2 传统经济学中外部性的解决方法
9.2 战略石油储备成本及其外部性
9.2.1 国外学者的观点
9.2.2 国内学者的观点
9.2.3 战略石油储备与替代能源发展的基本关系
9.2.4 战略石油储备对替代能源发展的排挤效应
9.3 我国替代能源发展现状
9.3.1 替代能源的定义
9.3.2 发展现状
9.3.3 存在问题
9.4 战略石油储备成本外部性内部化数学分析
9.4.1 外部性内部化
9.4.2 战略石油储备成本外部性内部化
9.4.3 战略石油储备成本外部性内部化的影响
9.5 内部化的措施
9.5.1 税收和补贴
9.5.2 企业合并
9.6 战略石油储备成本外部性内部化政策建议
9.6.1 引导传统大型能源企业发展替代能源业务
9.6.2 放开替代能源企业参与石油行业
9.6.3 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纳入外部成本
9.6.4 完善税收政策和行业监管
9.6.5 逐渐减少对传统能源行业的政府补贴
9.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总结
10.1 研究回顾
10.2 研究结论
10.3 研究展望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精彩书摘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研究》:
2.2.5国内外战略石油储备法律制度
1.国外战略石油储备法律制度
从各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历史背景来看,战略石油储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十分重视战略石油储备的立法工作,这些法律是确保战略石油储备目标、规模、资金来源、动用机制、管理机构的职责等内容在法律框架中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进行的依据。但各国制定的法律对待民间储备的态度不尽相同,这主要与各国的能源现状相关。例如,日本98%以上的石油需要进口,战略石油储备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一件庞大而繁杂的任务,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战略储备建设是不现实的做法,因此,日本在《石油储备法》中对民间储备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在美国,法律只对政府储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规范,因为美国无论是从自然资源储量,还是能源进口依赖度都与日本国情存在差异。
1975年,《能源政策和节约法案》标志着美国开始建立石油储备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受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扩大了战略石油储备的规模。1985年进行的战略石油储备模拟测试取得了理想的结果,这进一步说明了美国已经具备应对石油危机的能力。1990年,美国政府颁布《能源政策与储备法》(修订版)进一步对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的条件、数量、期限等进行了规定。
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陷入严重的能源危机,20世纪70年代,日本着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确保石油供应来源的稳定性。1962年,日本《基本石油法》对石油储备进行了初步的阐述;1968年,《石油工业法》对私营石油企业规定了承担国家石油储备的义务及政府响应给予的投资和税收补助政策;1975年,政府颁布《石油储备法》,这是一部专门针对战略石油储备的法律法规,明确对战略石油储备的规模、管理机构、运行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说明;1978年,《石油公团法》、《日本国家石油公团法》和《石油开发公团法》进一步强调了石油公团承担国家石油储备建设的义务;1981年颁布的《石油储备法》(修订案)降低了民间企业承担的石油储备义务。2006年提出的《新国家能源战略》和“核国家计划”,以及2007年制定的《原子能政策的课题和对应一一原子能立国计划》旨在降低石油在全国的能源利用比例,计划到2030年将石油依赖度降低到40%,并大力发展核能、原子能等新型替代能源,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到2007年5月,日本的石油储备量满足相当于178天的需求量,其中政府战略储备占54.5%,其余的储备义务由民间企业承担。另外,日本积极寻求稳定的海外供应渠道,一方面加强自主开发,另一方面推动国内核心企业在海外的能源合作项目。为了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日本在《新国家能源战略》中将203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目标设定为80%,并提出大力发展原子能的战略方针;《能源白皮书2006》针对日本能源的现状提出了长期能源发展战略,鼓励开发替代能源,包括太阳能、潮汐能等在内的新能源技术,对推动国家多样化的能源来源战略起到重要作用;2008年,日本经济贸易和产业省提出“核国家计划”,大力推动核能在电力供应的作用。
……
前言/序言
1973年,石油危机让西方国家认识到建立石油储备的重要性。1974年,主要的西方国家成立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规定成员国须建立一定量的应急石油储备,用来遏制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通过限制产量和减少出口配额来抬高石油价格。经过近40年的发展,IEA系统内的应急石油储备规模已达到40多亿桶,约占全球原油年产量的13%。我国已成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所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对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存在较大的现实威胁,需要重新评估现有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我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了石油储备的重要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并于2004年正式开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又明确要加快建设战略石油储备。按照《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2008-2020年)》,在2020年以前,我国将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总规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核心是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公共政策成为政府治理的关键。转型时期利益多元化导致公共政策成为各种利益群体利益平衡的产物,政府必须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变迁的利益协调机制,由统治性、经营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必须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公众的要求,公共政策日益成为政府常用的治理工具,公共政策分析已在我国兴起并逐渐成为重要活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问题成为政策分析的核心内容。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研究 [China's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Policy Research]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研究 [China's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Policy Researc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