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程·卷2:解读肢体语言

社会工程·卷2:解读肢体语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海德纳吉(Christopher Hadnagy) 著,蔡筠竹 译
图书标签:
  • 社会工程
  • 肢体语言
  • 沟通技巧
  • 心理学
  • 行为分析
  • 人际关系
  • 非语言沟通
  • 欺骗识别
  • 安全意识
  • 影响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82467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49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社会工程是一种操纵他人采取特定行动的技巧,可以通过这一手段获取信息、取得访问权限,或让对方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行事。诈骗分子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但其实社会工程本身无好坏之分,它也能帮助我们实现良好的愿望。
  
  我们每天都会在各种情况下使用社会工程的方法,常见的就是人际间的非语言交流,通过对方的肢体语言读懂他的心理活动。身体的每个动作都能表达情绪,在和目标对象说话时,如果我们能发现肢体语言所呈现出的重要线索,做出正确的解读,就能在交流中占据主动地位,达到更好的交流目的。这正是本书想要阐述的内容。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的社会工程人员,都应该看看这本《社会工程,卷2:解读肢体语言》,定会受益匪浅。
  
  作者在他的另一部著作《社会工程:安全体系中的人性漏洞》中,更全面地剖析了社会工程这一暗箱世界。通过一系列真实案例,揭露了黑客、骗子的社会工程思路和方法,读者有机会从攻击者角度来了解如何加强系统的安全与防护。

内容简介

  《社会工程·卷2:解读肢体语言》介绍社会工程实践中的基本技能——如何了解别人真正想表达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非语言交流是如何运作的,手部、躯干、腿脚等肢体语言是如何揭示情绪的,关于人类面部和大脑的研究以及案例,社会工程的核心——诱导。作者将毕生的研究以及他本人在社会工程实践中如何使用这些知识都囊括在了本书中。
  《社会工程·卷2:解读肢体语言》适合社会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一切希望能取得更好沟通效果的读者。

作者简介

  海德纳吉(Christopher Hadnagy),安全专家,社会工程框架(www.social-engineer.org)的主要开发者。与BackTrack( www.backtrack-linux.org)安全团队一起参与了各种类型的安全项目,有近20年的安全和信息技术实践经验。他也是主动式安全(Offensive Security)渗透测试小组的培训师和首席社会工程专家。著有《社会工程:安全体系中的人性漏洞》,深受读者欢迎。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本书结合了我多年来在人以及人际互动领域的工作成果、前美国特勤局专家保罗·凯利在安全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深刻见解以及Chirstopher在社会工程领域的渊博学识。我们的组合振奋人心,希望你能从中受益。”
  ——保罗·艾克曼博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学名誉教授,保罗·艾克曼集团总裁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概念
第1章 什么是非语言交流
1.1 非语言交流的不同方面
1.1.1 身势学
1.1.2 人际距离学
1.1.3 触摸
1.1.4 眼神交流
1.1.5 嗅觉学
1.1.6 着装
1.1.7 面部表情
1.2 如何使用本书的信息
1.3 总结
第2章 什么是社会工程
2.1 收集信息
2.2 托辞
2.3 诱导
2.4 密切关系
2.5 影响/操纵
2.6 框架
2.7 非语言交流
2.8 社会工程的三种基础形式
2.8.1 成为网钓客
2.8.2 比恶意软件更危险的电话诱导
2.8.3 我不是你想象的那种社会工程师
2.9 使用社会工程技能
2.9.1 积极方面
2.9.2 消极方面
2.9.3 丑陋的一面
2.10 总结
第二部分 破译肢体语言
第3章 了解手的语言
3.1 用手交流
3.1.1 起源
3.1.2 编码
3.1.3 用法
3.1.4 高度自信的手部表现
3.1.5 低自信和按压手部的动作
3.2 理解双手
3.3 总结
第4章 躯干、腿和脚
4.1 腿和脚
4.2 躯干和手臂
4.3 总结
第5章 面部表情背后的科学
5.1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5.2 什么是真相奇才
5.2.1 情绪与感觉
5.2.2 恐惧
5.2.3 惊讶
5.2.4 悲伤
5.2.5 轻视
5.2.6 厌恶
5.2.7 愤怒
5.2.8 开心
5.3 完美的练习造就完美
5.4 总结
第6章 了解舒适和不适的非语言表现
6.1 颈部和脸部的安抚动作
6.2 捂嘴
6.3 嘴唇
6.4 遮住眼睛
6.5 自我安慰和倾斜头部
6.6 总结
第三部分 科学解码
第7章 人类情感处理器
7.1 扁桃核简介
7.2 强行控制扁桃核
7.3 人类所见和所为
7.3.1 解读他人的表情
7.3.2 我们自己的情绪内容
7.3.3 非语言社会认同
7.4 像社会工程师一样强行控制扁桃核
7.5 总结
第8章 关于诱导的非语言方面
8.1 人为时间限制
8.2 同情/帮助
8.3 自我抑制
8.4 询问"怎么样""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
8.5 对话信号
8.5.1 动作单元1:扬起眼眉内侧
8.5.2 动作单元2:扬起眉毛外侧
8.5.3 动作单元4:拉低眉毛
8.6 情绪的对话信号
8.7 分解对话信号
8.7.1 命令信号
8.7.2 强调信号
8.7.3 标点符号
8.7.4 疑问
8.7.5 词汇搜索
8.8 非语言对话信号
8.9 像社会工程师一样使用对话信号
8.10 总结
第四部分 信息整合
第9章 非语言交流及社会工程师人类
9.1 像社会工程师一样运用信息
9.2 用本书来防护
9.3 成为批判性思考者
9.4 总结










精彩书摘

  “舌作语说与耳,手作势说与眼。”
  ——詹姆斯一世
  在交流中对手的广泛而丰富的使用是人类独有的特点。我们的双手是非常神奇的,能够完成很多事情。回想小时候站在父母身旁,当有什么吓人的东西出现时,我们就会抓住父母的手寻求安慰和保护。
  甚至在这之前,我们就用双手来探索身边的世界。当我们长大一些,就学着用双手完成基本的技能,如自己吃饭、穿衣,然后学会更高级的技能,如画画、雕刻、烹饪和操作工具。外科医生会花费数百个小时训练双手,使之做到在拯救生命时精准无误;音乐家则学习指位和击键的技巧,等等。1980年,约翰·内皮尔在他的著作《手》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说我们用眼睛和双手探索周边的世界,但其中只有一个能让我们环顾四周的角落,在黑暗中看见东西。他还说人类是唯一能够用手进行有意义交流的生物。无论你是一位多么熟练的演讲者,都需要借助双手让你的演讲更精彩。
  这即是本章探讨的重点:在跟对方的交流中,我们是如何利用手来进行语言及情绪上的互动的。内皮尔称“手是大脑的镜子”,因为大脑所想不仅表现在面部,也表现在手上。
  我们的情绪和手部动作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1973年,保罗·艾克曼博士和华莱士·弗里森博士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个观点。他们在一篇论文中提到了“手部动作”的概念,分析了手部动作体现出的各种不同的情绪。通过他们的实验以及后期相关的一些实验,我将向你阐述理解、观察和解读手部发出的信号是多么重要。
  3.1 用手交流
  当我们想到用手交流的时候,或许最先想到的就是手语,但本节讨论的内容并非手语。虽然了解这门和大脑相关联进而形成交流方式的学问激动人心,但我更关注人们是如何通过手释放情绪内容的。
  假设你走进客厅看到地板上有饼干屑,你通常会告诉你的儿子不要在饭前吃饼干,因为地板和他的脸上都写着证据。你会像所有家长一样询问这些饼干屑是从哪里来的。当儿子在纠结是否要说谎时,请想象他的手在做什么。
  也可以想一下读高中时你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文或诗歌时的情景。听老师叫到你的名字后,你走到教室的前面。当你用颤抖的双手捧着作文,你的同学可能被你的窘相逗乐了,或者准备在课后嘲笑你。那时你的手在做什么?
  回想一下你准备去面试的经历。你给自己打气让自己显得更自信。你知道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并且你也很需要这份工作。你镇定自若,准备开始回答问题。你自信地回答每一个问题。之后面试官问到了你在一个你从未听说过的领域的工作经验。你需要思考是否要编造一个答案还是坦承自己对此一无所知。那时你的手在做什么?
  最后,再想想你看过的警察审讯的视频。嫌犯得意洋洋地坐在那里,或许他的手还在敲着桌子以显示他的不耐烦。警察首先进行诱导提问:“6月1日在Lazy Tree酒吧,你见过里科和他的女朋友了吗?”
  嫌犯大喊:“没有!我已经说过了,那天晚上没有在那里见到他。”他握紧的拳头敲了桌子一下。
  刑警耸了耸肩,用一支手指指着嫌犯说:“哦,也就是说那天你曾在酒吧出现过。那早些时候你为什么说那天晚上根本没去酒吧?”
  当“呃,哦”的表情出现在嫌犯的脸上时,他的手会做些什么?
  在上述的每个场景中,象征动作、手势、演示性动作或操纵性动作都有所体现。在最后一个审问的场景中,你大概可以想象出嫌犯由于紧张在搓手或者玩弄戒指、衣角的样子。这些场景的区别是什么?分别揭示了嫌犯的什么情绪?
  在艾克曼和华莱士早期提出的研究中,研究员们讨论了我们的手是如何通过象征动作、手势、演示性动作和操纵性动作来体现情绪的。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用来判断情绪状态以及信息的真实性。
  在正常沟通的语境中,学习辨别、解读和使用这种形式的非语言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一名社会工程师来说也是如此。在这项研究中,艾克曼博士参考了大卫·埃弗龙1941年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不但十分精彩,而且经久不衰。这项研究是关于非语言交流的,名称是“手势与环境”。该研究围绕两组居住在纽约的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展开,研究发现对于人们从世代相传的文化中习得的象征动作和肢体语言,文化差异对于这两点的运用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埃弗龙的研究基础上,艾克曼和华莱士创建了一个针对这种形式的肢体语言的理解体系。这个体系分为三个部分:起源、编码和用法。
  ……

前言/序言

  从最初研究人类面部情绪开始,我一直热衷于了解人以及人际互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不仅仔细观察人们是如何表现情绪的,还关注他们是否知道自己的情绪为什么被触发,以及当他们动情时会如何表现。这些工作扩大了我在改善情感生活方面的视野。
  四年多以前,克里斯找到我,表达了他希望能够将我毕生的工作同他关于社会工程的研究相结合的想法。听他谈论他的工作很有意思。他的工作是帮助人们认识到有一些人可能会通过一些狡猾的手段利用他们,他们需要了解如何让自己或者公司对此类手段提高警惕。我和克里斯的共同工作目标就是降低类似的风险。这也是我选择支持克里斯完成本书写作的主要原因。
  克里斯盛赞我的工作并对此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对此谬赞,我实不敢当。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件令我受益的事。他的努力使我的作品为人们所知。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工程领域工作的人们也因此受益。他对我给出的反馈都做了及时的回应。对他的技术审校保罗·凯利(PEG培训师)提供的信息也同样及时反馈。保罗·凯利花费了大量时间反复审核本书并给出建议。他还根据自己在情报和国家安全领域丰富的工作经验提供了很多相关的范例。
  具体来说,你在阅读本书第5章关于面部表情以及8。2节关于会话信号的内容时,就能了解我的工作成果、保罗·凯利的丰富经验和深刻见解以及克里斯在社会工程领域的渊博学识。我们的组合振奋人心、独一无二。同时,也希望你能从中受益。
  愿你有一个愉快的阅读体验。愿本书中的信息以及数十年的科研成果能够帮助你、你的家人和同事,并让你的事业安若泰山。
  保罗·艾克曼博士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学名誉教授
  保罗·艾克曼集团总裁
  2013年11月


《社会工程·卷2:解读肢体语言》 洞悉潜藏的真实,掌握无声的沟通密码 在人际交往的洪流中,语言的力量固然重要,然而,那些不曾言说的信号,那些在言语背后悄然流转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变化,却常常蕴藏着更深层、更真实的意图。它们是心灵的窗户,是情绪的晴雨表,是判断他人真实想法和动机的无声语言。 《社会工程·卷2:解读肢体语言》并非一本单纯的“读心术”指南,而是一本致力于揭示人类非语言沟通复杂性与奥秘的深度探索。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表象,深入理解那些无声的信号如何塑造我们的感知,影响我们的判断,并最终决定我们在社交互动中的成败。我们将摆脱笼统的、流于表面的解读,进入对肢体语言背后心理机制的细致剖析,学会如何区分真实的信号与偶然的动作,如何将零散的观察整合成连贯的判断,从而在各种复杂的社会情境下,做出更明智、更有利的决策。 第一章:非语言沟通的基石——为何肢体语言如此重要? 本章将从根本上确立非语言沟通在人类交流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探讨语言的局限性,以及为何肢体语言在传达情感、态度和真实意图方面往往比口头语言更具说服力。我们将审视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非语言信号起源,理解那些根植于我们基因中的反应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揭示在商务谈判、人际关系、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微妙瞬间,肢体语言如何成为决定性因素,影响着结果的走向。我们将学习区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沟通差异,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社交隔阂。此外,本章还将介绍一些经典的非语言沟通理论,为后续更深入的解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面部表情的万花筒——情绪的真实写照 面部是情绪最直接的表达载体。本书将深入剖析面部肌肉的微小运动如何泄露内心的喜怒哀乐。我们将学习识别并区分那些转瞬即逝的“微表情”,例如眉头微蹙时的不悦,眼角余光闪过的犹豫,或是嘴角不易察觉的上扬。我们将详细探讨七种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轻蔑)在面部上的典型表现,并进一步研究混合情绪的复杂信号。本书将教导读者如何识别“假笑”与真诚的喜悦,如何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来判断对方的兴趣程度,以及如何通过下颌的紧绷来洞察内心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学习如何将面部表情与其他非语言信号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构建一个更全面的对方心理图谱。 第三章:眼神的交流——心灵深处的对话 眼神,被誉为“心灵的窗户”,是传递信息、建立连接、表达情感的关键媒介。本章将详细解析眼神在非语言沟通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学习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通过观察其眼神的游移、回避或是过度的注视。我们将深入研究眼神接触的时长、方向以及瞳孔的变化所蕴含的意义,理解它们如何反映一个人的自信、兴趣、诚实度以及权力欲望。本书将揭示“凝视”的策略性运用,以及如何通过眼神交流来建立信任、施加影响力。我们将探讨不同眼神模式的解读,例如“扫描式”的眼神代表着警惕,“专注式”的眼神则传递着兴趣。此外,我们还会学习如何避免在眼神交流中露出破绽,以及如何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时,占据更主动、更有利的姿态。 第四章:姿态与体态——身体的宣言 我们的身体姿态和整体体态,无时无刻不在向外界传递着关于我们状态、情绪和意图的信息。本章将对身体姿态的语言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我们将学习区分开放式姿态与封闭式姿态的含义,例如双臂交叉是否一定意味着防御,或是身体前倾是否就代表着兴趣。我们将深入研究站姿、坐姿、走姿的细微差别,理解它们如何揭示一个人的自信、放松程度、甚至是内心的支配欲。本书将分析不同身体朝向的含义,例如身体朝向某个方向是否代表着注意力所在。我们将学习识别身体的“微小动作”,例如在紧张时无意识地摆弄手指,或是在思考时抚摸下巴。此外,本章还将关注身体的“镜映效应”,理解为何人们在交流中会不自觉地模仿对方的肢体语言,以及这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第五章:手势的语言——动作中的奥秘 手势,作为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极大地增强或削弱语言表达的效果。本章将对形形色色的手势进行系统性的解读。我们将学习区分具有特定含义的手势,例如“权力姿势”的象征,以及“防御姿势”的信号。我们将深入研究手部动作的细节,例如指尖的指向、手掌的朝向、以及手指的组合所传达的意义。本书将教导读者如何识别那些掩饰真实意图的手势,例如在撒谎时出现的“遮盖嘴部”等动作。我们将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手势的差异,避免因误解而造成的尴尬。此外,我们还将学习如何有效地运用手势来增强自己的表达力,以及如何通过手势来影响他人的感知。 第六章:空间与距离——社交边界的艺术 人们在社交互动中选择的空间距离,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心理信息。本章将深入探讨“空间语言”的奥秘。我们将学习区分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的界限,以及不同距离下人们的情感和互动状态。本书将解析人们在不同情境下对个人空间的“侵犯”与“防御”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代表的心理机制。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对方在空间上的反应来判断其舒适度和接纳程度。此外,本章还将讨论“领地意识”在非语言沟通中的体现,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运用空间来建立信任、施加影响或保持距离。 第七章:服饰与物品——外在信号的解读 我们选择的服饰、佩戴的饰品、以及拥有的物品,都在无声地向外界传递着关于我们社会地位、职业、个人风格和心理状态的信息。本章将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解读这些“外在信号”。我们将学习如何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来推测其性格、职业和经济能力。本书将探讨不同颜色、款式和材质的服饰所传达的象征意义。我们将分析特定物品(例如手表、包包、配饰)在社会交往中的暗示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判断他人品味和身份的线索。此外,我们还将关注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布置和整理,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反映其内在的秩序感或混乱感。 第八章:矛盾信号的识别——当言行不一 在复杂的社会互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言语与肢体语言不一致的情况。本章将专注于识别这些“矛盾信号”,并从中洞察对方的真实意图。我们将学习如何辨别那些“表演式”的微笑,以及那些“夸张式”的肢体动作。本书将教导读者如何关注那些不经意的、不易被察觉的“微小泄露”,它们往往是判断真实情感的关键。我们将深入分析那些隐藏在口头承诺背后的肢体信号,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语言反应来评估其承诺的可信度。此外,本章还将提供一些实用的策略,用于在面对矛盾信号时,保持冷静并做出准确的判断,避免被虚假的表象所迷惑。 第九章:微表情与潜意识——捕捉瞬间的真相 微表情是指那些持续时间极短(通常不到半秒)的面部表情,它们是潜意识情感的真实流露,往往难以被有意识地掩饰。本章将深入探讨微表情的识别与应用。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训练来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表情,例如眉毛的瞬间上扬代表着惊讶,或是鼻翼的轻微抽搐暗示着厌恶。本书将详细介绍微表情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与我们潜意识情感的紧密联系。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微表情在判断谎言、识别隐藏情感以及评估他人反应方面的强大作用。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如何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以便更敏锐地捕捉和解读这些潜意识的信号,从而在与人交往中获得更深刻的洞察力。 第十章:综合运用与策略——构建你的非语言优势 在掌握了肢体语言的各个方面后,本章将引导读者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例如面试、商务谈判、朋友聚会、家庭互动)来调整自己的非语言沟通策略。本书将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帮助读者在保持真诚的同时,能够更有效地展现自信、建立信任、以及影响他人。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非语言信号来“读懂”对方的意图,并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如何利用非语言信号来增强自己的领导力,以及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通过精准的肢体语言解读获得优势。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赋能读者,让你能够自信而从容地驾驭无声的沟通世界,成为一个更具洞察力、更受欢迎、也更成功的社交者。 《社会工程·卷2:解读肢体语言》是一次对人类沟通深层奥秘的探索之旅。它不仅仅是关于“看懂”别人,更是关于“理解”自己。通过对非语言信号的深入剖析,我们将更能理解自身的情感表达,更清晰地认知他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在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掌握主动。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把解锁人际交往潜能的钥匙,让你在每一次互动中,都能洞悉潜藏的真实,掌握无声的沟通密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社会工程学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当我看到这本《社会工程·卷2:解读肢体语言》时,毫不犹豫地把它加入了我的必读清单。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社会工程学的入门知识,知道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骗术,更是一种对人心理的深刻洞察和巧妙运用。而肢体语言,无疑是其中最直接、最原始的沟通方式之一。我一直认为,人们说的话往往可以经过修饰和伪装,但身体却很难完全控制住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意图。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充满了好奇,我迫切地想知道,它会如何揭示那些隐藏在肢体动作背后的秘密。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理论性的框架,帮助我理解不同肢体动作的心理根源,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动作-意义”的对应关系。比如,为什么有些人会在紧张时做出某种特定的动作?这种动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理或心理机制?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在真实的社交场景中,这些肢体语言的解读是如何被应用的,以及它们能带来怎样的效果。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反侦察”的技巧,即如何避免自己的肢体语言暴露弱点,那将是锦上添花。

评分

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只是大概翻了翻封面和目录,感觉内容应该会很丰富。第一卷讲了什么我不太清楚,但从“卷2”的标题来看,应该是对第一卷内容的延续和深化。封面上“解读肢体语言”几个字倒是很吸引我,因为我一直觉得肢体语言是沟通中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略的部分。有时候,对方说的话和他的身体表现出来的意思完全是两码事,如果能读懂这些细微的信号,在日常交流,甚至在一些需要洞察人心的场合,都会非常有帮助。我平时看一些侦探剧或者谍战片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观察里面人物的微表情和肢体动作,总觉得里面藏着很多秘密。所以,我对这本书在解读肢体语言方面能提供多少实用技巧和理论分析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它不仅仅是讲一些常见的肢体动作代表的含义,而是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真实意图。如果里面能有一些实际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评分

拿到《社会工程·卷2:解读肢体语言》这本书,我内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许不安的。期待是因为“社会工程”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而“解读肢体语言”又是其中最直观、也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环。我一直认为,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传递,更多的是通过非语言的信号来表达。所以,如果能够掌握解读肢体语言的技巧,无疑会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动。我很好奇,这本书的“卷2”会比“卷1”在内容上有多大的提升和拓展。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浅显的“这个动作代表那个意思”的层面,而是能够深入剖析肢体语言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的差异。我希望它能够教会我如何在一个复杂的社交环境中,敏锐地捕捉那些微妙的信号,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真实意图,甚至能够预判对方的反应。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训练方法,让我能够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我的肢体语言解读能力,那将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社会工程·卷2:解读肢体语言》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是一本专注于揭示人际交往中那些“看不见”的信号的书。我一直觉得,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光听对方说什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看对方“怎么说”,以及“他的身体在说什么”。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籍,对肢体语言的解读有所了解,但总觉得不够深入,不够系统。我希望这本“卷2”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讲清楚,在不同的社交情境下,同一个肢体动作可能会代表不同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综合分析,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比如,一个人在面试时表现得有些紧张,是正常的,还是他有什么隐瞒?一个谈判对手突然改变了坐姿,这背后是否意味着谈判的僵局或者转机?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套实用的工具,让我能够更自信、更精准地解读他人的情绪、意图和隐藏的信息。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利用肢体语言来增强自身沟通效果的内容,那就更好了,毕竟,了解他人和影响他人是相辅相成的。

评分

拿到《社会工程·卷2:解读肢体语言》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神秘感和技术含量。我对“社会工程”这个概念一直很感兴趣,它听起来就像是掌握了某种“读心术”,能够巧妙地影响和引导他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解读肢体语言”又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我曾经看过一些关于非语言沟通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次,比如“耸肩代表犹豫”,“眼神闪烁代表撒谎”之类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更深入、更系统性的分析。比如,它会不会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肢体语言的差异?或者在特定情境下,肢体语言的解读需要注意哪些陷阱?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高级技巧”,比如如何通过观察微表情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或者如何通过分析坐姿、站姿来判断对方的心理状态。毕竟,在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直接询问对方的想法,这时候肢体语言就成了唯一的线索。这本书如果能教会我一些“潜规则”,让我能更早地察觉到别人的意图,甚至能预判对方的下一步行动,那将是对我个人能力的一次巨大提升。

评分

不错不错,感觉自己一下子变成了老司机

评分

总体感觉不错,努力学习ing~书本很轻,便于携带很方便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非常好,有质感,有内涵,强烈建议购买,非常期待,非常棒!

评分

买了一套,学习不能止步啊!希望对自己有帮助

评分

就是有点贵就是有点贵就是有点贵就是有点贵就是有点贵

评分

方法个电话都好好的京东就到家

评分

特别棒,只是没想到这么薄

评分

很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推动全民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