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明末以降,傳教士扮演著中西文化傳遞的角色,他們看待中國的視角深深影響瞭當時正處於啓濛時代的歐洲人。依據長期居留中國的27位耶穌會傳教士的報告、信劄和譯自中文的文稿,一生從未來過中國的杜赫德神甫撰寫瞭鴻篇巨著《中華帝國全誌》。該書成為瞭18世紀歐洲人認識中國的最重要信息來源之一,直至19世紀末仍被視為中國問題的完整知識手冊。本書是法國著名漢學傢藍莉女士關於《中國帝國全誌》一書的研究專著,旨在全麵梳理這部巨著的內容,還原瞭當時歐洲人眼中的中國形象。
內容簡介
傳教士在明末以降的中西文化與宗教交流中扮演瞭極其重要的角色。他們的觀點直接影響到當時歐洲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杜赫德神甫雖一生從未踏上中國土地,但他根據來自27位耶穌會傳教士的相關文獻,整理撰寫瞭深具影響力的《中華帝國全誌》,該書成為歐洲人瞭解中國人。本書正是關於《中華帝國全誌》的研究專著,旨在全麵梳理這部巨著的內容,通過大量文獻和考證,夠瞭齣《中華帝國全誌》的成書過程,探究該書的稿源、選稿標準以及對原稿的增刪和改動,並以大量篇幅查考書中譯文的漢文資料來源,從而揭示齣《中華帝國全誌》與中國經典西傳的關係,還原當時歐洲人眼中的中國形象,從曆史學的長時段觀重新審視瞭當時傳教士在中西方文化與宗教交流上所充當的角色,為讀者重新解讀和深入研究《中華帝國全誌》提供瞭翔實的史料。
目錄
第一章《全誌》及其兩個版本
I.1.同類應時作品中的佳作
I.2.兩個版本的差異
第二章主編與27位供稿人
II.1.杜赫德的職業生涯
II.2.供稿人的生平與活動
附件II.1.杜赫德生平和活動與禮儀之爭的關聯
附件II.2.為《全誌》供稿的27位傳教士名單
附件II.3.27位供稿人的供稿數量錶
第三章時代背景
III.1.反映在獻詞中的1735年
III.2.陷人險境的基督教
III.3.嚮中華帝國滲透
III.4.歐洲對耶穌會傳教政策的看法
III.5.協調保教權
III.6.禮儀之爭偏離正軌
III.7.《全誌》認定的事端挑起者
附件III.1.1700年書檢批文
附件III.2.孔子葬禮1700年10月19日再次舉行
第四章製作工場
IV.1.誰乾瞭什麼?手稿與印製品的異同
IV.2.杜赫德是否對稿件作瞭違背作者原意的改動?
IV.3.編纂和齣版過程
IV.4.審讀人的作用
IV.5.送檢
附件IV.杜赫德在世時刊登在《耶穌會士書簡集》上的來自
中國的信件
第五章與學界的聯係
V.1.將地圖納入《全誌》
V.2.院士們的好奇心
1)1684年科學院提齣的問題匯總
2)1689年萊布尼茨提齣的問題匯總
V.3.耶穌會士在科學院的會議上和齣版物上談論中國
V.4.法蘭西科學院的一位死對頭
V.5.科學上的審慎和大膽
附件V.1684年科學院的問題總匯與《全誌》中迴應此總匯的
相關段落
第六章譯文
VI.1.譯文的功能
VI.2.譯文題錄
第七章信仰與教派
VII.1.宗教類彆
VII.2.第一個崇拜對象
VII.3.對詞義采取開放態度
VII.4.信仰的持久性
VII.5.否定性的質問
VII.6.最早的立法者
第八章迷信
VIII.1.汙染來自何方
VIII.2.文人拒佛
VIII.3.超自然的實體和非宗教的榮耀
第九章品德
Ix.1.真理的種子
Ix.2.孝是所有美德之本
Ix.3.修身
Ix.4.民間文學
第十章駁“中國人是無神論者”
第十一章與古希臘羅馬的文化疊交
結語
附錄
1733年預售簡介
同時代人的評論
迄今尚存的手稿及其收藏處
羅馬教廷關於中國禮儀的曆次決定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I.2.兩個版本的差異
從錶麵上看,兩個版本沒有什麼區彆,通常被認為完全一樣,甚至可以互換。圖書館和研究機構往往隻收藏其中的一個版本,收藏兩個版本的為數不多。海牙版也分成4捲,每捲的篇章編排也與巴黎版一模一樣;每篇文章的篇名以及正文和評注都原封不動。由於海牙版比較容易找到,而且使用比較方便,所以,研究《全誌》的學者一般都使用海牙版。
海牙版與巴黎版的最大差異是開本稍小,圖片全無。由於弄不到地理學傢當維爾監製的木版,海牙版的編者隻能重新刻製巴黎版中的地圖,編輯成冊後於1737年單獨發行。①《特雷武報》闢齣專欄刊登當維爾的抗議,譴責竊取他的成果。②
從1708年起,9位在華傳教士奉康熙皇帝之命進行測量,杜赫德與一位專傢閤作,將這次測量的成果刻製成圖,刊齣在《全誌》中,此事絕非等閑之舉。當維爾當時在製圖方麵已經是一位公認的行傢,盡管他的事業此時剛剛起步,後來纔一步步發展,最終在國王圖書館中設立瞭一個圖版室。1736年版把地圖與《全誌》分離,此事並非無關緊要,而是破壞瞭始祖版中文字與圖版渾然一體的格局,杜赫德的初衷是藉助地圖與文字相映生輝,提高這部著作的使用價值。杜赫德親自撰寫的售書簡介和《全誌》序言以及《特雷武報》,都十分強調地圖非同尋常的價值。讀者不難看齣,盡管地圖中的比例有一些錯誤,但編者堅持把這些地圖插入書中,這顯然是經過精心考慮的重要安排。需要指齣的是,海牙齣版的圖集照抄瞭這些比例上的錯誤。
至於兩個版本在編排方麵的差異,乍看似乎不值一提,其實卻不容忽視。首先,1736年版由於縮小瞭開本,因而便於閱讀,而始祖本每捲的重量超過3公斤,加上開本巨大,非得擺放在書桌上纔能閱讀,所以,不可能同時展開兩捲或兩捲以上。海牙版體量較小,紙張較薄,打開和閤攏都比較方便,從閱讀此捲轉到閱讀彼捲相對容易。這種結構變化帶來瞭對於此書所提供的信息不同的利用方式。巴黎版基本上隻能一頁接著一頁閱讀,很難想象為瞭對兩個相近的主題進行比較或加以補充,可以放下書桌上的這一捲,走到另一張書桌邊上去閱讀另一捲。然而,1736年版的讀者卻可以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從而使書中文獻的工具作用發生變化。杜赫德大概沒有想到存在著隨意翻閱書中某段某節的可能,相反,他為讀者所作的提示都是一頁接一頁從頭讀到尾。第3捲中的一些段落講到瞭皇帝祭天時使用的供獻,想讀懂這些段落就得有必要的知識準備,而這些知識在第2捲介紹中國的經典古籍時已經提供瞭:
我在這裏繼續說說中國的經典古籍是如何講述皇帝祭天的。①
在《全誌》的序言中,杜赫德不惜花費大量筆墨解釋分捲的計劃和理由,由此可見,全書的結構安排絕非隨意為之。書中常常可以讀到“我在彆處說過”或“我在下麵將會說到”之類的錶述;這種提示往往齣現在某個話題尚未全麵展開的地方,海牙版的編者們不得不順藤摸瓜,根據腳注找到這個話題全麵展開的章節。
……
請中國作證:杜赫德的《中華帝國全誌》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