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心理学 [Pain psycholog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痛苦心理学 [Pain psychology]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林昆辉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47293
版次:01
商品编码:11642142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Pain psycholog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正文语种:中文

痛苦心理学 [Pain psychology]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相关图书



痛苦心理学 [Pain psychology]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痛苦心理学 [Pain psycholog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精神疾病家属照护心理学  希望24小时热线:400-161-9995.创办人暨危机干预学术总监林昆辉  带你认识痛苦、获得帮助  痛苦·衰老之苦·疾病之痛·意外伤害之苦·自杀致死·精神疾病预后的心理治疗

内容简介

  《痛苦心理学》旨在定义与说明五种生之痛苦,并以家属为核心,来了解病人之苦、家属之苦,以及家属如何帮助自己、家人与病人之苦。幸福和痛苦的二端之间,炫耀人心的是快乐与否?生死相逼的是值不值得?雄霸衰馁的是成败?安适与贪婪相随的是有与?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十之八九的创伤事件,造成的伤害就是――痛苦。痛苦是什么呢?从不快乐、不幸福,以至痛苦,推着生命从生朝向于死。五种痛苦令人生不如死,什么苦比想死还苦呢?看着想死的亲人,家属之苦难以言表,精神病人家属之苦更以言喻。苦,就怕一个慢字,慢慢受苦,真是折磨。病人之苦,非亲身体验不得而知。病人家属之苦,非至亲至爱罹患重病从同理。至苦的家属照护至苦的病人,堪称痛苦心理学的最终典范。

作者简介

  林昆辉,台湾临床心理师证号00544号台湾内政部警政署心理辅导委员,台湾大观心理治疗所院长`台湾自杀防治协会秘书长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讲师台湾行政院地方研习中心讲座台湾乐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台湾冈山秀传医院前心理治疗室主任台湾人爱医院前临床心理科主任上海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海关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学?顾问与高级督导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学?顾问暨高级督导上海SR非事件心理治疗研究 院长,中国(师资级)团体心理培训师(师资证PXSZ00111080664)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 负责人国际亚健康协会 特聘专家希望24热线 • 华人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中心 学术总监数十年来在台湾致力于企业、学校、家庭、社区积极心理教育与自杀防治的推展,在生命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自杀防治、灾后心理重建与团体动力学等领域自成一家,著述丰硕。开创最新本土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派:非事件量化S-R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派。因其在心理与教育方面卓越的贡献,获台湾教育部推展社会教育有功个人奖。又担任广告业、餐饮业、传销业、营建业、制造业、服务业、流通业、印刷业、彩券业、数十家公司高级咨询顾问、EAP顾问。举办各种企业团体动力培训,心理治疗技?课程、心理治疗、生命教育工作坊与大型动力团体训练营数千场。近三年足迹遍及内地各省市,将生命教育推广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家庭、社区、企业中,并于复旦等多所大学开展多场抗忧郁与自杀防治公益讲座,1115后连办三场灾后心理重建公益讲座,期盼能够在生命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自杀防治、灾后心理重建这一完整的体系架?之下培养各种心理教育、心理治疗人才。

目录

一、序论二、生与死的翘翘板(一)第一层(二)第二层(三)第三层
三、痛苦(一)衰老之苦(二)疾病之苦(三)意外伤害之苦(四)自杀之苦(五)引以为苦1、n值限大2、所不引
四、PSA:衰老之苦(一)切断PRn(二)连结FS1、动力重建(1)错误的回应A、完全否定B、部分否定C、拒绝响应D、攻击反应(2)正确的反应A、完全的承认与接受a、承认b、接受B、完全的肯定与预言a、肯定b、预言2、能力重建(1)抗衰老行动(2)晨昏定省出入报告(3)建构权力感
五、PSB:疾病之痛(一)虑病期1、病人之苦:二种心理现象(1)过虑现象(2)虑病现象2、家属协助病人承受虑病之苦的方法(1)过虑现象A、接受B、锁定C、肯定D、示好(2)虑病现象A、角色认证B、角色心理替代C、角色行为替代D、平行角色发展E、转介心理治疗(二)康复疗养期1、病人的行为征兆(1)第一件事:我是病人(2)第二件事:你们要关心我、让我2、承担病人之苦的方法(1)如何帮助病人A、帮病人贴反向标签B、帮自己贴标签(2)如何帮助自己(三)慢性病期1、慢性病工作者的痛苦(1)工作角色怨恨病人角色(2)病人角色怨恨工作角色2、如何帮助慢性病工作者(1)A类(2)B类(四)绝症期(五)安宁期1、家属如何帮助自己2、家属如何帮助病人(六)精神病期之苦1、第一类:人格疾患之苦(1)家属怎么帮助自己和家人(2)家属如何帮助病人A、专心聆听B、各自表述C、温情体贴D、他不是病人E、心理治疗2、第二类(上):精神官能症(1)焦虑症(2)恐慌症与畏惧症(3)强迫症(4)妄想症(5)家属如何帮助自己与家人(6)家属如何帮助精神官能症的病人A、帮助病人就诊B、帮助病人养病(7)同事如何与精神官能症病人相处3、第二类(下):精神官能症之忧郁症(1)临床心理师的诊断(2)忧郁症病人的病情(3)忧郁症病人的六种痛苦(4)忧郁症病人家属之苦(5)家属如何照护忧郁症病人A、家属一定要做的二件事B、家属一定要说的三句话C、家属一定不能做的八件事4、第三类:精神分裂症(1)急性精神病A、病人如何帮助自己(A)重生管理(B)作息、饮食、运动、工作与休闲管理(C)动机与情绪管理(D)预警系统B、家属如何帮助病人(2)精神分裂症A、门诊阶段B、住院治疗阶段C、出院疗养阶段D、再住院治疗阶段
六、PSC:意外伤害之苦(一)晴天霹雳与危机处理(二)身体的病痛与残疾(三)意外致死(四)当事人如何帮助自己(五)家属如何帮助当事人
七、PSD:自杀致死(一)自虐之苦1、自虐者的痛苦2、家属如何帮助自己与当事人(1)家属不该做的行为(2)家属应该做的行为(二)自残之苦1、割腕者的痛苦2、家属如何帮助割腕者(三)自杀之苦1、自杀者的痛苦(1)精神疾病的自杀者之苦A、意外性自杀B、动机性自杀C、目地性自杀(2)有精神疾病的自杀者之苦:病发性自杀2、家属如何判读生命危机(1)第一系统想死的危机与六大征兆(2)第二系统去死的危机与三大征兆(3)第二系统去死的危机与判读的技巧3、自杀者家属如何帮助自杀者与家人(1)家属如何帮助自己与家人(2)家属如何帮助自杀者
八、结论:最后的叮咛九、附录:精神疾病预后的心理治疗(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病人与家属1、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2、调药:病人以身试药3、调药与规律用药的病人4、精神病人的家属(二)为什么要预后的心理治疗1、要求继续调药吗?2、精神疾病的病因与治疗模式(三)开启预后心理治疗1、心理治疗模式的操作2、预后心理治疗的时机

精彩书摘

  疾病之痛  疾病之痛(PSB)最是苦楚,从长痘子、疹子…,从牙疼、头痛、指甲缝肿痛…,从感冒、胃痛、腹泻…,从世纪三大疾病:癌症、艾滋病、忧郁症,到各种罕见疾病和不治之症。人类从出生起,就有机会承受疾病之痛的侵袭。不同的年龄层,还会好发不同种类的疾病。遇到感染性疾病,还能推因测果引以为殷鉴。遇到遗传性疾病,就只能怨天尤人、悔恨今生。人生最憎恶疾缠身,闻之丧胆者为癌症和爱滋,心碎者为忧郁症。癌症和艾滋病,代表致死之恶疾。忧郁症则代表精神疾病,精神病不是致死的绝症,却令当代人痛不欲生。疾病不只是痛苦,更是灾难。身受疾病之痛的人,又怎生承受这种苦楚呢?  承受疾病之痛苦,区分为疑病期、康复疗养期、慢症期、绝症期、安宁期和精神病期。有人卡在某一期,有人一期渡过另一期。不同时期的人,各有不同自助和助人的方法。  (一)疑病期  不是每个人都有疑病期,只有那些俗称「惜皮仔人」(台语),比较自恋、比较怕死,平常对各种生理刺激或生理反应都比较敏感的人;或者自信心、自我安全感、容易钻牛角尖、习惯对长辈或平辈生气,平日生活较刻板化、猜疑心较重、啥事都要有个原委的人,则较易于病情初发之时,出现心理性的疑病期。疑病期可分为兩种心理现象。  1、病人之苦:兩种心理现象  过虑现象通常发生在生病初期或慢性疾病患者(或家属)身上,虑病现象则发生于虑病症患者身上。  (1)过虑现象:过度担心与焦虑  当事人在病情初发身体不适时,就开始担心「我怎么了?我生病了吗?我生什么病了?我会不会得重病?我的病会不会好?我病了,我的工作(学业、家人…)怎么办?我病了,我就不能…了?我不要生病,我不要打针吃药,我如果治不好怎么办?吃这药会好吗?这个医生行吗?诊断没错吗?检查会不会有问题?」他的担心焦虑,全部焦注在自己的病情与生活之中。  (2)疑病现象:四处看不同科的门诊  当事人如果罹患心身症,就容易出现疑病现象。因为是心理引起的生理症 候群,不是器质性的缺损,而是功能性的间歇性影响,且症状会变化。生理上的检查大抵都在安全值以内,症状也不符合疾病分类的全部要项。医生无法诊断他是什么病,无法告诉他「你得了什么病」,也无法开药给他、告诉他疗程。不是「先开些药,你吃吃看!」,或者「检查起来,没有某某病症。」,就是介绍他「挂某某科再检查看看」。  当事人的病症得不到确认,心理的过虑现象就更加码转为「我怎么了?我到底得什么?连什么病都不知道?生病了,就要知道为什么生病和生的是什么病呀?医生说没病,可是我明明就不舒服呀!」他开始找同一科不同的医生,然后开始挂别的科,看的科别愈来愈多,检查的项目愈来愈多,甚至干脆就做全身检查。结果还是一样「没病」,事实还是一样「我这里痛,那里不舒服」他更慌了「一定哪里不对」「一定要有原因」「看了那么多医生,却不知道我得了什么病,我怎么办?我是不是没救了?我是不是一辈子都会这样?」「医生说还可以检查某些项目,问我要不要检查?我又不是医生,怎么问我要不要检查?到底我是病人还是医生?」  疑病现象的当事人,不但对自己、对自己的病情、对医生、对医院、对检查有疑虑而深度不安,更把这种不确定性引发的焦虑,转移至家人或照顾者身上。他会对家人咆哮或埋怨「你们都不关心我,我生病了知不知道,不用看医生吗?医生说没病,你们就算了吗?检查没怎样,可是我痛苦呀!你们认为无所谓对不对?说我乱想的,不要想就不会痛了是不是?我这么难过,能够不想吗?那个医生竟然叫我看身心科,我疯了呀!我神经病是不是?这些痛都是我瞎编出来的是不是?大姨介绍的那个医生到底要不要去看啦?某某科到底要不要去看啦?到底要不要到另外一家医院重新检查一遍?这一堆药到底吃什么?你们又说随便我?医生也问我要不要检查特别项目?我是医生是不是?我说了你们说我乱想,我不说你们就当我没病、病好了、不会痛了是不是?」。  2、家属协助病人承受疑病之苦的方法  疑病之苦,当事人自己承受不了,家属也无法承受。家属不但面对病人的焦虑与恐惧,还要面对病人的抱怨与攻击。家属怎么劝慰都无效,怎么说怎么做都错,无能为力与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觉,重创每一个家属。家属生气、悲伤、自我激励、耐心陪伴,却又换来一记又一记的重创,看着对自己咆哮的病人,家属却必须知道:家人亲友或照顾者若未伸出援手,当事人会愈陷愈深。过虑只是焦虑并发强烈的情绪状态;疑病则由焦虑转移至强迫症,更非当事人所能自救。家属务必采用「顺向疗法」,才能逐步帮助当事人脱离苦海。顺向疗法,家属务必操作下列程序:  (1)过虑现象  当事人出现过虑现象时,协助者务必执行下列技巧:  A、接受:专心听、表情凝重,口中唯唯诺诺,绝对不怀疑或否定当事人的说词。  B、锁定:表达「我最担心的是……」,询问「你最担心的是……」,完成「分段(逐步)缩小焦虑范围」的操作项目。  C、肯定:对病情的发展,以及治疗的速度,给予正向肯定。  D、示好:表达对当事人的感情、喜爱和能力的崇拜。  (2)疑病现象  当事人出现疑病现象时,协助者务必执行下列技巧。家属或照顾者操作前四种技巧,可有效缩短否认期,有利于转介临床心理师之后的疗程,并减少相互的冲突。  A、角色认证:当事人怀疑的自我状态或病情,全部都把它当真。必须异口同声,相互呼应。  B、角色心理替代:协助者要针对当事人不同时刻述说的不同病情,全部表出过虑现象。让当事人觉得,协助者比他更担心、更慌张、更害怕、更疑惑、更想找到真相,借以「替代」当事人的负向动机与情绪。  C、角色行为替代:协助者要比当事人更主动积极寻找医疗信息,安排同科不同医生与不同科别医生看诊或检查。  D、平行角色发展:每次就医前、中、后阶段,协助者应与当事人扮演相同角色。用第一人称述说与行动,并与当事人充分讨论。  E、转介心理治疗:疑病症心理治疗的关键,在于当事人承认自己患了疑病症。疑病症病人最不能接受家人或医生说「你患了疑病症」,上述角色替代疗法就是缩短「否认期」的方法。临床心理师会操作心理治疗技巧,缩短与完成「否认期:我不可能患疑病症。」的心里历程,而进入「自怜期:怎么是我得这种病?」。次而缩短与完成自怜期的心理历程而进入「羔羊期:为什么我会得疑病症,怎么发生的?谁害的?」。再缩短与完成羔羊期的心理历程,进入「求助期:谁来帮我呢?」给予全面协助而脱离疑病症。有时候,过虑与疑病的人并非病人而是家属,这样子的家属务必求助于临床心理师,避免久而久之又引发了病人产生过虑与疑病现象。  (二)康复疗养期  急症期正当病情急性发作,当事人承受巨大身体病痛与医疗作为,心理上无暇  去觉察或在乎他人的作为与互动。急性症状解除,进入康复疗养期就大不相同了。  1、病人的行为征兆  康复疗养期的最大障碍,就是一直在生活事件互动中找证据,证明下列第一件事,再用第一件事要求第二件事。  (1)第一件事:我是病人  他很注意自己病情发展和身体状况,努力找出自己和家人或其它人互动时体能的差异,每一个差异都是一块标签,他努力给自己贴上一块又一块的标签。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全身贴满写着「我是病人」的立可贴─―这就是康复疗养期的最佳写真。  (2)第二件事:你们要关心我、让着我  向自己和别人展示「我是病人」的标签,为的是要求下列四件事:  A、扩大与持续享受当一个病人的特权。  B、你们的关心不够,你们要用心照顾我、疼我。  C、我生病了,情绪当然不好,你们必须谅解、必须让着我。  D、你们不该对我要求太多,更不可以对我生气,也不可以不理会我。  处于康复疗养期的人,情绪变易性会变大,对刺激的反应程度也会变大。占据家庭权力系统上位的人,易把上述特征都表现出来。但是,领受家庭权力系统下位的人,虽有以上心理历程,却「不敢」展露为外显行为,而处于外表安静低沈,内心却澎湃激荡的状态。  2、承担病人之苦的方法  这个阶段的人,心里可怜兮兮地,外表却易凶巴巴地。他容易宽以待己,却又易严以律人。他容易原谅自己、放纵自己,却要求别人(通常是特定人而非每个人)许多、更多。这种人己间的冲突,造成这个阶段病人与照顾者双方的痛苦。  (1)如何帮助病人  家属要帮助病人渡过这种冲突之苦,就得执行下列两种贴标签作业,来削弱或减轻病人的冲突之苦。贴这种二种标签的最高准则是─―不和病人发生任何冲突。  A、帮病人贴反向标签  病人自己贴的标签是「我是病人,所以我不必~」家属或照顾者或治疗师要帮病人贴反向标签,一样(刪-子)标示他是病人,内容却改为:「你的病还没好,所以不能~」「等你病好了,就可以~」「你若能~,病就会快点好。」「为了让病好起来,所以你要~,我们要一起~」。  B、帮自己贴标签  病人帮自己贴的标签是「我是病人,你要关心我、疼我、让着我~」,家属自己要贴给病人看的标签是「你是病人,所以我要帮你、管你、调整你的作息、饮食、心情……不能让你不小心耽误了病情的疗养」「你是病人,我一定要帮你把病养好,所以我一定要……」「你是病人,我好担心、好关心你,所以我一定要……」。  (2)如何帮助自己  康复疗养期的病人,生活只剩养病一事,往往会因为失去目标感,而不耐烦这种单调沈闷、无趣、乏味的养病生活。养病的人,除了适当的运动外,就是要「静养」。静养之要不在追求高高兴兴的快乐心情,而在于不气不怒、不悲不愁、不哭不怨、不烦不闷,更在于冲虚平和、悠然自得与清净安适。  家属或他人的帮忙,焦点在于下列二项:一是减低病人的「欲求」,二是降低病人与外界的冲突。至于病人能否得到「静养」的实效─―让自己的心境离开极端的正负向动机与情绪,更难、更必要的是上述静养之心的「经验」。欲收静养之功效,只能靠病人自己。病人必须知道这个「知识」,才知道要去做哪些事,来达到这个目标。就不会因为日子挨不过,就找自己或家人开刀胡闹。  (三)慢性病期  慢性病的病人,区分成工作者和非工作者。没有工作或已退休而罹患慢性病的人,就好似康复疗养期的病人一样。慢性病的工作者,则面临社会角色(职场与家庭角色)相对于病人角色的冲突,而破坏自信心与安全感。且会出现以下痛苦:  1、慢性病工作者的痛苦  (1)工作角色怨恨病人角色  当事人认同工作角色,把病人角色当做来找麻烦的,对于慢性症状厌烦至极、仇恨至极。于是把工作角色所有的不顺或挫败,都归因于慢性病之苦。  (2)病人角色怨恨工作角色  当事人认同病人角色,对于工作厌烦至极、仇恨至极。认为我是病人,为什么还要工作(上班、上学、照顾别人……)。于是把慢性病之所以治不好,之所以一直折磨人,都归因于工作之苦。  2、如何帮助慢性病工作者  家人、同事或照顾者,必须有能力辨识,当事人是下述A类或B类。  (1)A类  对于A类的当事人,应该努力帮他贴上A标签「你是了不起的工作者」「有慢性病还能工作真是了不起」「慢性病这样折磨,还能工作、还能工作得这么好,真是了不起」。A类病人不但需要别人知道他身受慢性病之苦,更重要的是肯定他在工作上的努力与成就。所以,工作角色的激励、赞美与肯定,才能帮助他承受慢性病之苦。家属与同事千万不能劝他说:「生病的人,何必工作得这么辛苦?过得去就好,不要太认真,身体健康比较重要。」  (2)B类  对于B类的当事人,应该努力帮他贴上B标签「你是了不起的病人」「没几个这样子发病的人还去工作的」「哪有病人要做这么多事的」「做这么多,病情还能保持稳定,真是了不起啊!」B类病人不但需要别人知道他身受工作之苦,更重要的是肯定他在治疗、养病上的努力与成就。所以,病人角色的激励、赞美与肯定,才能帮助他承受慢性病之苦。家属与同事千万不能劝他说:「工作这么忙,还有时间生什么病呢?又不是多严重的病,干嘛不工作啊!这么一点子病,工作该没问题吧!」  (四)绝症期  知道自己身患绝症的病人,已被告知大概只能再活若干年,所以生命开始倒数,每天都愈靠近死亡。绝症期的人面临死亡的实体威胁,对死亡的畏惧,无法逃避的害怕与焦虑,珍爱的人、事、物都将永别的不舍,让剩下来的这几年或几个月,每天都是折磨,一天比一天更折磨,病未至死,人已恐慌心碎而死。家属或照顾者,务必要求病人接受心理治疗,只有临床心理师给予「二次生涯治疗」,才能帮助绝症期病人承受绝望的死亡之苦。  二次生涯治疗,是由临床心理师协助当事人,把出生至得绝症切断为「第一个生涯」,次把现在至预期死亡的日期建构为「第二生涯」。并对第一生涯进行重建,然后开启第二生涯的目标、价值、苦乐与成败。二次生涯治疗的对象,第一个是当事人,第二个是家属与亲友。当事人采特别心理治疗模式,家属与亲友则采团体治疗模式。二次生涯治疗的程序只能执行一次,第一次若失败当事人会拒绝第二次,故临床心理师宜谨慎行之。  (五)安宁期  安宁病房的病人,区分为有要求和没要求的二类。要求是病人要求照顾者协助他执行某些动作,例如要坐起来、要下床、要走走、要到外面去……等。家属照顾病人,且知病人将不久于人世是苦,病人要求做他做不到的事是苦,拒绝病人是苦,病人被拒绝也是苦,二苦相对滋生怒气、怨气、伤心与痛心都是苦。  1、家属如何帮助自己  家属必须自助或者获得协助,共同确认这个时期不同于加护病房外的等候,共同确认尘埃已落定的当下,家属们该做的是那些事(包括:丧葬事宜、遗物处理、财产继承、医疗保险……等事务;暨家属创伤心理发展的必经心理历程,家属如何互相扶持共度伤恸与难关……等,心理与精神创伤之治疗。)细目包括如下:  (1)家人彼此知道:其它家人都已付出最大努力。  (2)家人彼此相信:其它家人都愿意承担公平的事务负荷。  (3)公平规划每个家人实际承担的工作。  (4)家人彼此知道对方的心理创伤落在「创伤发展阶段」的那个阶段,以及相互慰藉的方法。  (5)共同确认陪当事人走这最后一程的价值为何?各人可以支付的成本?以及必须承受的代价?  2、家属如何帮助病人  家属帮助病人只有一个字,就是「顺」。例如:病人方才恢复意识没几日,就吵着要下床。问题是病人连坐起来都很困难,那可能下床呢?这时就出现病人吵着下床,家属劝着不要下床,病人生气不能下床,家属生气病人闹着要下床,双方气来气去,就有家属气急了哭起来,病人气坏了也哭起来……。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对病人说「好呀!我帮你下床」,病人就会高兴。家属要高兴地、甘愿地、真挚地帮病人撑起身子,协助他做下床的动作。直到病人做不来,自己放弃了,才能停下来。停下来的时候,还要告诉病人说「没关系,晚一些,你想下床时,我们再试试看」「这次还差一点点,下次再试试看好不好」「唉唷!差一些些,下次一定会成功的!」这就是「顺」的方法,如此一来双方都高兴。人都将死,就别再折他的意了。顺意就畅心,高高兴兴地让病人高兴,才是病人与家属承受安宁之苦的真谛。  (六)精神病期之苦  精神疾病的病人可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格疾患,第二类是精神官能症,第三类就是精神分裂症。第一类以他人为苦,第二类自以为苦,第三类不知苦而令人痛苦。  1、第一类:人格疾患之苦  人格疾患俗称人格违常,是指当事人异于常人、常理、常规、常识的念头、言语、表情、动作、声音、行为,其原因源自扭曲的人格结构与内容。这样子的病人没有痛识感、没有是非价值感,苦乐的感觉与反应程度却反而十分强烈。人 痛苦心理学 [Pain psychology]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痛苦心理学 [Pain psycholog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痛苦心理学 [Pain psycholog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痛苦心理学 [Pain psychology]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