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郑毓琳先生(1896年-1967年)是我国现代卓越的针灸家之一。他一生秉承家学,勇于创新,成功地将气功与中国传统针灸针法相融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郑氏针法。《郑毓琳临证金针》内容包括“郑氏临证心法”“郑氏临证医钥”“郑氏临证医话”“郑氏临证医论”“郑氏临证医论”五大部分,系统再现了郑氏针灸的诊疗思路。
目录
郑毓琳生平及学术简介
第一章 郑氏临证心法
一、修功八要
(一)修德
(二)修意
(三)修神
(四)修智
(五)修身
(六)修行
(七)修气
(八)修力
二、八象观变
(一)望神
附:望目神断病
(二)望色
附:儿科“三关诊”歌诀
(三)望形
(四)望态
(五)望坐
(六)望卧
(七)望立
(八)望走
三、八脉断病
精彩书摘
《郑毓琳临证金针》:
(一)龙虎交战手法,最早见于徐凤《针灸大全》(1439年)②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
徐氏比较简单而明确地点出捻转结合九六补泻,即左捻九为龙补;右捻六为虎泻手法。主治疼痛病症。但左右捻转几回未交待清楚。
(二)汪机《针灸问对》(1530年)④龙虎交战:下针之时,先行龙而左转,可施九阳数足,乃首龙尾虎以补泻。此是阴中引阳,阳中引阴,乃反复其道也。又云:先于天部施青龙摆尾,左盘右转,按而添之。亦宜三提九按,即九阳也,令九阳数足。后于地部施白虎摇头,右盘左转,提而抽之。亦宜三按六提,即六阴数,令六阴数足。首龙尾虎而转之,此乃阴阳升降之理,住痛移痛之法也。
这是汪氏在徐氏的基础上作了补充,论述比较详细。在前一段所述的操作法虽与徐氏法同,但其指出此是阴阳相引的反复操作手法,以达阴阳相引的反复操作手法,以达阴阳数足。而后一段所述,则分为天地两段进退针并结合盘转和提按手法。但对左盘几次和右转几次或右盘几次左转几次,以及如何分三提九按和三按六提论述尚不够清楚。
(三)李梃《医学入门》(1575年)⑤龙虎交战:治疟疾先寒后热。一切上盛下虚等症,先浅入针,行四九三十六数,气行觉热,深入行三六一十八数。如疟疾先热后寒,一切半虚半实等症,先深入针,行六阴数,气行觉凉渐退,针九阳数,此龙虎交战法,俾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盖邪气常随正气而行,不交战,则邪不退而正不胜,其病复起。
这是李氏在徐、汪二氏的经验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论述,其操作步骤比较明确,提出了浅深两段进针和反复行九六数,行气达到热补凉泻之目的。若先寒后热症,在浅部行九阳数至气行觉热后再针入深部行六阴数。治疗先热后寒症操作相反。并明确地阐明此法治病的机理是扶正除邪。若不交战,则邪不退而正不胜,其病复起。这对研究补泻手法是有一定价值的。
(四)杨继洲《针灸大成》(1601年)⑥龙虎交战,三部俱一补一泻。歌日:“龙虎交争战,龙虎左右施,阴阳互相隐,九六住痛时。”凡用针时,先行左龙则左捻,凡得九数,阳奇零也。却行右虎则右捻,凡得六数,阴偶对也。乃先龙后虎而战之,以得气补之。故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以住痛之针,乃得反复之道,号日:龙虎交战,以得邪尽,方知其所,此乃进退阴阳也。歌日:“青龙左转九阳宫,白虎右旋六阴通,返复玄机随法取,消息阴阳九六中。”
杨氏继承了徐、汪之法并有发挥,其论述比较清楚。将捻转手法结合九六数分补泻。下针后先左转行九阳数,后右转行六阴数,三部反复操作,一左一右,交替应用。即左转三次得三九二十七数,右转三次得三六一十八数,以达龙补虎泻,阴阳气交通而起治痛作用。
总上四家所述,虽稍有出入,但其大法,左捻九为龙补,右捻六为虎泻是一致的。至于分段进退针和提插等手技则不同。总之,此法不外捻转和九六、深浅和提按八个单式手技相结合的复式动作。捻转结合九六数,此四法为基本动作。针入穴后右手拇指左捻转九次,然后再向右捻转六次,一左一右反复交替捻转的手技、深浅和提按法。是分为三段进针,两段退针,分为深浅结合提按法。如补分三段进针一次退针至天部。若针九分,先针三分,次针三分,最后再针三分,共针九分,然后一次提针,连做三次即三提九按。三按六提,是两段退针。若针六分,先一次针至六分深,分两次提针,先提三分,后再提三分,连做三次,即得三按六提。
……
前言/序言
郑毓琳临证金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