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术语词典》为“舞蹈普及教育丛书”系列之一,其内容有71个歌舞组合,涵盖了民间舞、古典舞、集体舞、律动、游戏等等。这些组合是根据上海市小学音乐课本(一至五年级)的歌曲编创,将舞蹈融入在音乐的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舞蹈的美感。这也是此书稿的一大亮点,它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舞蹈教学方法。
总序
一、中国古典舞发展述略
二、中国古典舞术语凡例
(一)动律特点
(二)方位区域
(三)上肢动作
(四)下肢动作
三、中国古典舞基本术语
(一)基本形态
1.基本手形
(1)掌式
女掌(兰花掌)
男掌(虎口掌)
(2)拳式
女拳(凤头拳、空心拳)
男拳(虎头拳、实心拳)
(3)指式
女指(兰花指、单指)
⑧男指(佥0指、双指)
2.基本脚形
勾
绷
抓
撇
(二)基本位置
1.基本头位
正中位中上位中下位
左中位左上位左下位
右中位右上位右下位
侧倒位
旋转位
2.基本手位
(1)起始位
自然位
叉腰位
背手位
(2)基本位
按掌
端掌(胸托掌)
山膀
托掌
提襟
扬掌
冲掌
(3)对称位
双山膀
双托掌
双扬掌(斜托掌)
双提襟
双合掌
(4)变化位
山膀提襟
山膀按掌
山膀托掌(顺风旗)
托按掌
护肩位
交叉护肩位
肋旁位
下侧位
平侧位
上侧位
(5)延伸位
按掌前延伸
托掌前延伸
托掌上延伸
3.基本步位
(1)基本站式
正步
八宇步(小、大)
丁字步(丁、大)
踏步(勾、绷)
点步(前、旁、后)
(2)屈伸步位
掖步
弓步(前、旁)
扑步
4.基本舞姿
(1)常规舞姿
吸腿
吸腿旁腰
……
四、道具服饰舞蹈关键词
参考书目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词典”抱持着一丝谨慎的乐观,因为“术语”的固化有时反而会束缚艺术的生命力。然而,当我翻阅其中的一些基础动作的释义时,那种细致入微的描摹方式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手臂如何抬起”这种机械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每一个动作背后所蕴含的“意念”和“轨迹”。比如对“立、圆、拧、倾”这些核心审美的拆解,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心血去梳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不同学派间的侧重点差异。这对我这位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而言,简直是解开了好几个教学死结。以往给学生解释“含蓄”之美时,总觉得语言苍白,现在有了这些精确的词汇支撑,我可以更自信、更有条理地向下一代传达我们这个艺术门类的深度与广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可随时查阅的“心法口诀”,它让抽象的“美感”变得可被解析、可被传递。
评分这部《中国古典舞术语词典》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常年浸淫于中国古典舞学习和研究的人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我从小学戏曲身段起就深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古典舞的精髓,词汇的准确性是基石。过去,我们常依赖口传心授,或者零散地从一些老教材的附录中寻找零星的解释,往往是语焉不详,或者不同流派间对同一术语的理解存在偏差,这极大地阻碍了跨流派交流和理论体系的构建。我记得有一次在研讨会上,关于“圆场”的几种不同处理方式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如果有一个权威、系统化的词典作为参照,那样的争论也许能更具建设性。我尤其期待看到它在“身韵”和“气息”这类抽象概念的解析上,能否提供清晰的、可操作的界定。毕竟,古典舞的魅力在于其内在神韵与外在形态的完美统一,而这些高阶术语的清晰定义,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将帮助我们搭建起一套更坚实、更具规范性的学术框架。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对自身艺术语言的整理和规范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评分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词典中对一些已经濒临失传或在不同地域流派中存在巨大差异的“隐性术语”进行了挖掘和收录。例如,一些仅在特定剧目传承中口口相传的“口诀式”动作要领,也被梳理成了可以被文字记录和分析的术语条目。这体现了编纂者极大的田野调查的努力和对艺术本源的敬畏之心。在我看来,艺术的传承就像一条河流,而这些“隐性术语”就是那些深藏水底、不易被发现的鹅卵石。如果没有这部词典的努力,这些珍贵的技艺细节很可能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离去而永远沉寂。它不仅整理了“现在进行时”的艺术语言,更抢救性地保存了“过去时”的技法精髓。这让它超越了一本普通的参考书,而具有了文化抢救与典藏的重大意义,值得所有致力于弘扬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人们珍视。
评分从一个更宏观的文化传播角度来看,这部词典的价值在于它为“中国古典舞”这一概念提供了一个国际通用的“解码器”。我们常常在国际艺术节上看到,外国专家对我们演员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但往往苦于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语言体系来深入交流和评论。有了这样一套权威的词典,我们在对外交流时,便拥有了一套可以直接对话的学术语言。试想,当我们在介绍“兰花指”的微妙变化时,不再需要冗长的肢体示范,只需精准地说出对应术语的定义,沟通效率和专业深度将得到质的飞跃。我希望未来能看到这本书被翻译成英文或其他主要语种,那将是这项古老艺术走向世界舞台的有力助推器。它不仅仅是为舞者而写,更是为评论家、策展人、乃至所有关注世界舞剧发展的人们准备的语言工具箱。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风格,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沉稳且专业,这与它所承载的内容气质是高度契合的。我特别欣赏它在条目编排上体现出的那种严谨的逻辑性,并非简单的笔画顺序,而是似乎按照了人体结构、动作逻辑或者技法体系的内在关联进行组织的。例如,基础手型、身法、步法,再到复杂的组合技术,层层递进,这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认知路径。我注意到,很多看似简单的术语,后面附带了相关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介绍,这极大地丰富了术语的文化维度。中国古典舞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深深扎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土壤之中,如果脱离了文化语境去孤立地理解“手眼身法步”,那么它就失去了灵魂。这本书巧妙地将“技术”与“文化”编织在一起,让每一个术语都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承载着历史重量和美学哲思的活的语言。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挺好的一本书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挺好的,图片是实图拍摄
评分好
评分很小巧的一本介绍,配了图片,适合刚入门的同学了解
评分作为笔记名录使用,很方便
评分挺好的,图片是实图拍摄
评分挺好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