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對假設係統的挑戰,纔是復雜性帶給我們真正的挑戰。“思考復雜性要使用復雜性思維”。這句話聽上去很好理解,但其實不易。這要求我們從“底層結構”,即“根部思維”,去考慮問題。根部思維的大敵,就是我們業已熟悉的,正在我們腦子裏運轉的“預裝操作係統”。
社會網絡分析顛覆瞭過去社會學跟經濟學、政治學相剝離的傾嚮,齣現瞭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嵌入到社會網絡的過程。社會網絡意味著什麼?社會網絡已經成為社會的底層結構,好比水電煤氣航空高速,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基礎設施一樣。
哈貝馬斯所說的公共領域介乎國傢和社會之間。國傢在這裏代錶一種權力意誌,代錶一種政治學;社會更多地是代錶一種經濟學,代錶一種生産關係。公共領域在這裏則代錶公共輿論,一種媒介的力量。互聯網對公共空間的構建,是一個難得的曆史機遇。但“構建”一語,並非是指我們有能力去畫畫圖紙、大興土木,就可以的。
傳統媒體死不瞭,它一定會重新找到適閤它的新的土壤。
內容簡介
2011~2012年度,作者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為碩士研究生講授瞭一門新課,課程的名稱即為“互聯網前沿思想”,統共為30學時,分為十講。《互聯網思想十講:北大講義》即由該課程的講義整理而來,並對部分素材做瞭更新。
對於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研究生而言,從應用技術角度把握互聯網、使用互聯網,他們已經熟稔於心,將互聯網視作工具、窗口、平颱,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與學習的真實寫照。但是,這股洶湧的曆史潮流意味著什麼?顛覆瞭什麼?又開啓瞭什麼?如果不能放在更加厚重、寬廣的跨學科文化背景中審視,恐怕韆頭萬緒,很難一見端倪。《互聯網思想十講:北大講義》圍繞“互聯網的三個基石與一個睏境”,展開對互聯網思想萌生、激蕩、變異和演進的探索之旅。
作者簡介
段永朝,財訊傳媒集團(SEEC)首席戰略官,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2012-2015)。中國“數字論壇”發起人之一及成員。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高級工程師。三十年IT及媒體從業經驗。主持並參與多項大型企業信息化項目。曾任《中國計算機用戶》、《軟件世界》雜誌常務副社長兼總編輯。獨著《電腦,穿越世紀的精靈》、《比特的碎屑》、《互聯網:碎片化生存》等;閤著《新物種起源一一互聯網的思想基石》。
目錄
第一講 思想的尺度
共在的思想
大尺度看互聯網:人的重啓
誰是互聯網思想傢?
課程概述:領略思想的豐度
第二講 互聯網的思想土壤
夾縫中的阿帕網
六十年代思潮
互聯網早期思想傢
無處不在的2.0,到底指什麼?
互聯網結構主義
第三講 理解消費社會
愜意的消費者
消費社會到底“乾瞭些什麼”?
消費社會:一個不斷祛魅的進程
後消費時代意味著什麼?
第四講 社會係統的重塑
從假設係統看問題
社會建構的假設係統
為什麼會有現代性?
反思現代性
互聯網:現代性抑或後現代?
第五講 互聯網與復雜性
為何討論復雜性?
思想的“帶毒狀態”
復雜性的故事
美妙的集異璧
術語淺釋
復雜性的特徵與流派
復雜性告訴我們什麼?
第六講 社會網絡分析
“社會學的絞肉機”
社會網絡分析
從結構到行為
第七講 隱私與知識産權
“沒有秘密的社會”
從侵權事例看隱私
自由,還是版權?
第八講 公共領域的轉型
公共領域理論的三個人
阿倫特的公共思想
“大門打開瞭”——哈貝馬斯的思想源泉
理論的逃逸
第九講 互聯網與新媒體觀察
熱身問題
格局與態勢
從媒介轉型看路徑之變
案例分析
媒介走嚮何方
第十講 思想的“韆高原”
什麼是“思想”?
迴到身體
互聯網思想的源泉和動力
結束語
後記
精彩書摘
《互聯網思想十講:北大講義》:
17-19世紀,發端於歐洲的啓濛運動,開啓瞭近現代自由、民主精神傳布世界的曆程,也是科學大發展的一個時期。科學精神貫穿於考古發掘、化學實驗、天文觀測和機械設計等各個領域,並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構建現代化美好傢園”的大閤唱。“科學精神”是一個含義非常豐富的語匯。簡單說應當包括理性、探索、求真、求證、批判、協作等層麵。但是,有一個隱含的前提,隨著文藝復興以來“人的解放”進程的明朗化,被有意無意地忽略瞭。這個隱含的假設就是:科學(的思想和方法)是構築世界觀的閤法途徑,是靠得住的。
大傢會覺得,這個隱含的假設現在看起來,還是沒有任何問題呀!我說且慢。現代科學從方法論上說,其總體特徵是還原論、本質主義的,這一點沒什麼爭議。將物質歸於越來越細分的基本粒子,或者堅信世界的本源可以用近現代的數學方程予以刻畫、描寫,這些科學的方法迄今是我們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主流方法。這些方法産生瞭大量毋庸置疑的科學結論和技術成就。但是,世界的復雜性一再地提醒瞭這種方法論的局限性,比如量子、湍流和生命。簡單地將還原論的科學觀作為科學的基調,已經顯示齣其不適。我在《互聯網:碎片化生存》一書裏,將其歸結為笛卡爾主義。這個問題很大,也很復雜,我隻是提齣來,請大傢思考。在第三講裏,我們結閤復雜性還會迴到這裏來。
第二個是作為現代性象徵的城市的崛起。19世紀中期以降,在歐洲和美國,大量幾十萬人的小市鎮,迅速膨脹演變為百萬人口、幾百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大機器生産吸納瞭一波又一波鄉村青年奔赴城市,成為産業工人;到處是腳手架、建築工地、高聳的煙囪和轟鳴的馬達聲。百貨公司、便利店、公共交通網絡、運輸卡車、四處林立的廣告牌和招貼畫,成為電力工業照耀下城市的新景觀。都市人的生活方式注入瞭時尚流行的元素,化學製劑和化學製成品迅速占據傢庭主婦的消費清單,並成為主力。未來充滿熱切的期望和明媚的陽光。這樣的樂觀主義導緻瞭一種進步主義的思潮,用美國第36任總統約翰遜的話來說,就是我們處在締造“偉大社會”的幸福時刻。這種情懷的背後,總括起來就是:科學的魅力令人摺服,科學可以用來解釋一切、衡量一切。科學成為是非好惡乃至醜惡和美善的分水嶺。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知道,19世紀的主流思想都有這樣一個單嚮度的形象:世界就是如此這般地嚮一個光明的未來奔進。
對這種景象的深刻剖析,可以從法蘭剋福學派的諸多思想傢的著作中看到。比如馬爾庫塞《單嚮度的人》,阿多諾1的《啓濛辯證法》,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也可以從韋伯對資本主義祛魅的反思,芒福德2的《技術與文明》的討論,哈耶剋3對資本主義奴役人性的分析中看到大量精闢的論證。
經曆瞭一戰、二戰之後,科學、民主、進步的思想顯然在極度膨脹的極權主義、橫掃全球的反人類的軍國主義中,遭遇瞭更大的挫摺。戰後興起的後現代思潮,對主流文化的閤法性、權力的真實麵目、宏大敘事的虛飾和僞裝、掩蓋在技術文明背後的奴役人性的巨大力量,以及機器時代對大自然的榨取、剝奪和侵蝕,展開瞭全麵的反思。發端於法國巴黎、席捲西方各大城市如倫敦.東京、紐約的“1968年5月風暴”,可以說是這種質疑的一次總爆發。
……
互聯網思想十講:北大講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好書,好快!好書,好快!好書,好快!
評分
☆☆☆☆☆
領導的書,買東西現在隻認京東
評分
☆☆☆☆☆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
好書,豆瓣推薦
評分
☆☆☆☆☆
好………………………
評分
☆☆☆☆☆
送到瞭。送到瞭。送到瞭。
評分
☆☆☆☆☆
哈貝馬斯所說的公共領域介乎國傢和社會之間。國傢在這裏代錶一種權力意誌,代錶一種政治學;社會更多地是代錶一種經濟學,代錶一種生産關係。公共領域在這裏則代錶公共輿論,一種媒介的力量。互聯網對公共空間的構建,是一個難得的曆史機遇。但“構建”一語,並非是指我們有能力去畫畫圖紙、大興土木,就可以的。
評分
☆☆☆☆☆
段永朝先生的經典。推薦大傢讀讀
評分
☆☆☆☆☆
最近很火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