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面向海内外的一本介绍中华文化符号的书籍,书中有文化传播的理论介绍,也有文化传播的案例介绍。本书不但为读者提供了一本简单易懂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基础读物,还表达了作者对当代文化元素符号的理解。中华文化符号是整个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质的,对现当代中国仍然有影响的重要精神。书中强调了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朱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师从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中央民族大学季永海教授从事博士研究。2009年,博士后出站后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任教,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先后在《中国电化教育》《新闻与写作》等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篇,国际上发表论文9篇,其中5篇被国际EI检索,专著1本、编著教材l本。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文化部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项目l项等;参与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十一五”项目l项。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一章 背景与目的
第一节 研究背景/3
一 符号/3
二 中华文化符号海外传播/5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9
一 研究目的/9
二 研究意义/10
第二章 符号的界定?文化符号是什么?中华文化符号是什么?
第一节 符号的界定/12
一 何为符号/13
二 符号学研究/17
第二节 文化元素的界定/21
一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22
二 中华现当代文化元素/26
第三节 文化符号的界定/30
一 文化符号概说/30
二 美国文化符号/31
三 英国文化符号/46
第四节 中华文化符号/48
一 中华文化符号/48
二 中华经典文化符号/51
第三章 中华经典文化符号传播分析
第一节 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传播分析/55
一 现状/55
二 分析/58
第二节 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传播分析/63
一 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播主体/63
二 中华文化符号传播途径/67
三 中华文化符号传播的影视、动漫创意产业路径分析/76
四 具体案例分析/81
五 微时代下中华经典文化符号海外传播探析/99
第三节 文化产业对中华经典文化元素符号传承与传播的分析/104
一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06
二 解决方案/109
第四章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元素
第一节 多元文化/118
一 理论依据/119
二 一元文化/120
三 人本主义/121
四 多元文化/121
五 多元文化的国际案例研究:迪士尼的借鉴/123
六 迪士尼多元文化对美国软实力推动/123
第二节 中华文化符号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构建/127
一 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汉语国际教学的启示/127
二 为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新视角/128
三 将影视作品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教学内容的分析/129
第三节 从学习理论看中华文化元素符号/131
一 学习理论/131
二 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理论/132
三 汉语言文化国际教育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假设/142
四 汉语言文化传播信息化建设的意义/145
五 对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汉语言文化国际教育的建议/147
第四节 从文字符号的构造看东西方文化/148
一 分析/148
二 中西文化差异/150
第五章 中华文化经典符号助力中国梦
第一节 理论和应用价值/152
第二节 在传承和创新中挖掘中华文化经典标识元素/154
第六章 从文化符号——网络流行词看思想变迁
第一节 2013年网络流行词分析/156
第二节 2013年网络流行词——文化符号分析/160
第七章 影视作品与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播
第一节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文化根基/163
一 语言的重要性/163
二 研究现状以及走向/164
三 发达国家语言国际教学/164
第二节 中华文化符号/165
第二部分 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图鉴
第八章 中华自然文化元素符号
第一节 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之自然符号/169
一 中华自然文化元素符号之名山符号/169
二 中华自然文化元素符号之江河/174
三 中华自然文化元素符号之动植物/176
第九章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符号之人文篇
第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符号之饮食文化符号/180
一 饮食文化/180
二 茶文化/181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符号之建筑和园林符号/182
一 长城/182
二 北京的建筑符号/184
三 西安兵马俑/190
四 依中华传统哲学、风水而建的建筑群/191
五 总结/194
第三节 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之人物符号/197
一 毛泽东/198
二 成龙/198
三 李小龙/199
四 传统人物符号/199
第四节 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之平常休闲符号/200
一 传统节假日/200
二 四大发明、中国茶、传统手工艺/204
三 其他图鉴/215
结 语/217
参考文献/219
后 记/227
前言/序言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在中华民族处于复兴的时期,国家在硬实力增强的同时,软实力的提高也进入了迫在眉睫的阶段。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应该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在对中华文化元素符号进行传承和海外传播的时候,我们应该挖掘适应当前新时期、适应新的世界形势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在挖掘传统的中华元素符号的同时,也积极开拓对现当代中华元素符号的研究,实现 “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总目标。
为了解决以上所述的紧迫要求,本书拟对中华文化中标识性元素符号进行挖掘和探讨,并且对传承和传播这些经典文化标识元素符号的策略与思路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上,本书对以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对新的中国文化符号进行了深入挖掘。全文对经典文化的挖掘研究,回答了对外传播的路径、传播内容、措施等具体问题。在细节上,本书的第二部分以中华文化图鉴为主要内容,利用解说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并强调了对现当代的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的挖掘。在应用价值上,本书通过对外传播的角度对中国经典文化元素符号进行挖掘,以实际的角度,寻找中国经典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的、国内外普通能够接受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而且这些符号具有代表中国文化的正能量的特性。这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步伐,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文化国际影响力,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机制,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让中国的文化融合到世界文化中。
本书可以作为专业中华文化符号的理论书籍,也可以作为中国经典文化传播分析丛书,同时还可以作为普通大众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基础读物。本书涉及面广,触及的领域多,参阅了多本相关书籍,使用的材料繁杂,在撰写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望读者给予指正。
本书撰写过程中引用了摄影专家的照片,在此表示感谢。特别感谢冯培教授,不仅为本书提供了专业的摄影作品还提供了专业的建议,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从外国学者的角度为中华文化元素符号提出了建议,并专门为本书提供了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照片。感谢中国著名的阿拉伯语学者张洪仪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序,感谢张教授给予的帮助和指导!感谢来自英国的文化学者Gerad Corsane教授和Eric Cross教授为本书提供的建议。感谢王世利无私地为中国文化元素符号提供了大量的照片,可惜由于经费的原因,其中大量照片在此次出版的书籍中没有使用,希望可以在以后出版的系列书籍中刊登。感谢周烈教授对本书出版的资助,感谢李嘉珊教授对本书提供的建议。特别感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资助,
本书为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对外传播视角下的中国文化经典标识元素的挖掘与呈现的研究”(课题基金号:13YJCZH282;项目负责人:朱麟)的研究成果;同时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SQSM201S10034001;项目负责人:朱麟)的前期研究。本书的出版受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涉华舆情监测与受众研究”(项目编号:PXM2014)的资助。
本书的出版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宋静编辑的认真工作以及吴敏编辑的无私帮助。在此对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专家、同行、课题组成员表示感谢!
对外传播视野下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