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由上、下两部构成。一、论述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主要围绕其“致良知”的主张进行。耿宁通过对王阳明早中后期言谈文字的仔细研究,划分出王阳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同“良知”概念,并对其做了细致的阐释。总起来看,可以用耿宁的话将这三个“良知”简捷扼要地概括为:王阳明“良知”的概念是“心理-素质的概念”,第二个概念是“道德-批判(判别)的概念”,第三个概念是“宗教-神性的概念”。
与这三个“良知”概念相应,至少应当有三种实现或达到“良知”的方法,亦即三种“致良知”的基本途径。它们都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可以在王阳明本人那里找到。但王阳明并未对致良知的“途径”做出明确的区分。在他那里可以找到各种对致良知途径的解释。对“良知”(本原意识)的理解和阐释可以看作王阳明的本体论思想,而对“致”(实现)的理解与阐释则可以看作王阳明的工夫论思想。因而“致良知”三字,体现了王阳明的本体论与工夫论的统一,包含了他的本体论主张和工夫论诉求两个方面的内容:“良知”是本体;“致”是工夫。王阳明的全部学说,以及阳明后学对他学说的所有一致的和分别的展开,都概括在这三个字之中了。
二、致力于论述欧阳德、王艮、邹守益、钱德洪、王畿、聂豹、罗洪先对“致良知”在本体论、工夫论方面的各种相同的和不同的理解,以及因不同理解而产生的相互论辩,以及通过论辩而得以展示的种种诠释可能和修习可能。在此过程中,阳明心学于各个方向上得到实质性的充实和进一步的展开,当然也同时经历着可能的自身分化与离异。
目录
前言
总引论 明代中期儒者的一些生活状况
第一部分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与他的三个不同“良知”概念
引论
第一章 王阳明的第一个“良知”概念:向善的秉性(“本原能力”)
第二章 王阳明的第二个良知概念:对本已意向中的伦理价值的直接意识(本原意识、良心)
第三章 王阳明的第三个良知概念:始终完善的良知本体
第四章 对王阳明三个良知概念之区分的一个历史证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对于伦理正确的行为而言,良知是否充分的问题:对此还需要附加的认识吗?
第二部分 王阳明后学之间关于“致良知”的讨论
引论
第一章 钱德洪与王畿之间的讨论:“致良知”究竟是通过依照良心的行为,还是通过对“良知本体”的明见?
第二章 王畿通过“觉良知本体”来“致良知”
第三章 聂豹一方面与欧阳德、邹守益,另一方面与王畿进行的讨论:“良知本体”必须在先于所有动的静中实现吗?
第四章 罗洪先与王畿之间的讨论:当下“良知”是具足的,还是需要“收摄保聚”的工夫?
第五章 王畿所列举的在他看来王阳明学派内部不正确的“致良知”观点
结尾的评论与进一步的现象学问题
附论 刘宗周与黄宗羲对王阳明“四句教”的诠释。刘宗周针对王阳明“致良知说”所提出的“诚意说”是否体现了一种哲学的进步?
第一章 刘宗周
第二章 黄宗羲对王阳明“四句教”的诠释
结语
文献索引
概念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套装上下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外封的包装不怎么样,据说内容不错,呵呵
评分
☆☆☆☆☆
不错。翻译得有些不那么完美
评分
☆☆☆☆☆
您破坏和虾松阿婆说
评分
☆☆☆☆☆
本书由上、下两部构成。第一部分论述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主要围绕其“致良知”的主张进行。第二部分致力于论述欧阳德、王艮、邹守益、钱德洪、王畿、聂豹、罗洪先对“致良知”在本体论、工夫论方面的各种相同的和不同的理解,以及因不同理解而产生的相互论辩,以及通过论辩而得以展示的种种诠释可能和修习可能。在此过程中,阳明心学于各个方向上得到实质性的充实和进一步的展开,当然也同时经历着可能的自身分化与离异。
评分
☆☆☆☆☆
好书!!
评分
☆☆☆☆☆
好评
评分
☆☆☆☆☆
一直京东商城网购,公司提倡
评分
☆☆☆☆☆
本书是瑞士汉学家耿宁关于阳明心学的专著。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尝试用现象学方法论解读阳明心学,这种尝试并不是希冀将阳明心学转换为现象学的研究,而是希望现象学作为一种探寻“本心”(阳明心学语“致良知”)的工具能够为人所接受。
评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