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4:曹全碑(二)

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4:曹全碑(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曹全碑
  • 铭刻
  • 书法经典
  • 字帖
  • 临摹
  • 楷书
  • 艺术
  • 文化
  • 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54790818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63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4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4:曹全碑(二)》所选法帖多是原文字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价值。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构,赵孟俯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4:曹全碑(二)》字数远非“古刻数行”可比。放大本不仅追求原色,而且尽量做到保持原帖的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见的韵致得以充分展现。如此既利于了学习,也增强了欣赏的多元性。

内页插图

目录

《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 曹全碑 2》目录

前言/序言


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3:张迁碑(一) 系列简介: “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致力于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最权威、最精湛的碑帖范本。本系列精选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碑刻,以超乎寻常的放大倍率和精细的制版技术,最大限度地展现原碑文的细节、刀法肌理与时代风貌。我们深知,书法学习的精髓在于“入微”,只有将古人的笔意、结构、用笔的微妙变化尽收眼底,方能领悟其神韵。本系列旨在打破传统影印本的局限,让学习者得以近距离“触摸”历史的温度,领会金石之气。 卷帙聚焦:《张迁碑》(上卷) 本卷聚焦于东汉晚期(约公元186年)的里程碑式巨作——《张迁碑》。这部碑刻以其独特的隶书风格,雄浑古朴的气象,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后世研习汉隶“蚕头燕尾”之极致的必修之选。 一、 碑帖背景与历史价值: 《张迁碑》全称《汉故тельном议郎张迁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此碑不仅是一件重要的书法艺术品,更是研究东汉地方吏治、丧葬习俗以及隶书演变轨迹的珍贵史料。其书写者虽不可考,但其风格的成熟度与艺术高度,已然超越了许多同时代的官方刻石。 它与《曹全碑》的秀美婉约不同,张迁碑以其雄强厚重、古拙朴茂的风格著称。它代表了汉隶中偏向“碑派”或“金石派”的风格倾向,将隶书的方正、沉稳、博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于渴望掌握汉隶中刚健一派书风的学习者而言,本碑是无可替代的蓝本。 二、 放大解析——洞察刀痕的秘密: 本卷采用本系列标志性的超高精度扫描与制版技术,对碑刻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放大。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字形,更是“过程”的重现。 1. 蚕头燕尾的极限解析: 汉隶的精髓在于横画起笔处的“蚕头”和收笔处的“燕尾”。在普通影印本中,这些微妙的转折和顿挫往往被模糊处理。本系列将这些关键笔画放大至数倍,学习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刀入石的起势、行进中的顿挫,以及收笔时向两侧的飞挑的力度与角度。例如,碑中“之”、“曰”等字的横画起笔,其“入刀”的痕迹犹如斧凿般清晰可见,让人感受到刻工力量的倾泻。 2. 结体的古拙与欹侧: 《张迁碑》的结构多取扁方、紧密之态,字形上略带欹侧,重心下沉,呈现出一种强烈的“金石气”。放大后,我们可以清晰分辨出字与字之间,以及笔画与笔画之间,那种相互挤压、支撑、映带的内在逻辑。观察“建”、“德”等字,其笔画的饱满与紧凑,展现了古人书写时对空间利用的精妙把握。 3. 飞白与苍劲的肌理: 汉碑刻石难免受风化侵蚀,产生自然的“飞白”现象。在《张迁碑》中,这种飞白往往不是偶然的失误,而是刻工在处理某些粗壮笔画时,笔势过快、力度过猛所致,反而增添了苍劲的韵味。本放大本细致入微地捕捉了这些因力度和速度变化产生的毛笔书写痕迹在石刻上的转化,使学习者能体会到书写者在创作时所蕴含的沛然之力。 三、 结构与笔法学习重点(上卷覆盖部分): 本“(一)”卷主要侧重于碑文的前半部分,重点梳理汉隶的基础骨架与典型笔画形态。 横画的饱满度与收尾: 学习如何写出既厚重又灵动的横画,尤其注意“蚕头”的蓄力与“燕尾”的力度变化,避免流于僵硬。 竖画的“腰部”处理: 观察竖画中部常常出现的内敛、略微收缩的处理方式,这使得竖画虽粗但绝不呆滞,保持了内在的弹性。 点画的立体感: 碑中许多点(如“夫”、“今”的下部点)常被刻成菱形或方形,体现了用笔的方折之美。放大后,其立体感如同浮雕一般呈现。 布白与气势的连贯: 虽然隶书多以单字结构为主,但通篇的气息是连贯的。本卷清晰展示了相邻字之间如何通过空间呼应,形成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四、 适合人群: 1. 进阶隶书学习者: 已熟悉隶书基础笔法,希望深入研习汉隶雄强一路风格的学员。 2. 书法研究者: 需要精确观察汉代碑刻细节,进行书风比较和考证的学者。 3. 书法教育工作者: 寻求最清晰、最具说服力的范本,用于教学示范和技术讲解。 结语: 《张迁碑》是汉隶中粗犷与精湛的完美结合体。本《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3:张迁碑(一)》,不仅是提供了一部临摹的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汉代石刻艺术精神深处的窗户。请以敬畏之心,细观其纹理,方能得其精髓。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4:曹全碑(二)》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纸张的选择偏向于略带米黄色的道林纸,触感温润,拿在手中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这对于经常翻阅和临帖的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保护了画面,更让阅读体验提升了一个档次。尤其是放大后的字帖部分,纹理和笔触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些细微的飞白、转折处的提按顿挫,仿佛能直接触摸到汉代书家运笔时的力量与气息。我特别欣赏它对碑帖原貌的尊重,很多地方保留了风化的痕迹,这对于研究碑帖的“金石气”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

我过去临习《曹全碑》时,总觉得原碑拓本太过致密,很多细节在小尺寸的字帖中难以把握,尤其是横画收尾的“蚕头燕尾”和撇捺的姿态,总觉得不得要领。这次拿到这个“放大系列”,真是如获至宝。每一个字都经过了精心的放大处理,每一个结构的点画都像是被放置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一般。这对于我这种注重结构分析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尝试着按照书上提供的特定字进行对比临摹,发现以前忽略的那些细微的结构平衡点,现在变得清晰可见,极大地帮助我理解隶书“形散而神聚”的内在规律。这套书真正做到了“放大”的价值所在,不是简单的尺寸增加,而是对书法精神的深度还原。

评分

从书法理论和鉴赏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编排也颇具匠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临摹用书,更像是一部微型的鉴赏手册。虽然我拿到的只是“二”,但从整体的排版布局和辅助说明的风格来看,就能感受到编者对《曹全碑》这部汉隶代表作的深刻理解。那些旁注的文字,虽然不多,但点到了关键处,比如对“侧锋入笔”的强调,对“方峻”与“圆润”并存特点的分析,都非常到位。它引导我从单纯的“抄写”转向“理解”,去体会汉隶那种庄重古朴中又不失灵动的独特美感,对于提升个人的审美层次大有裨益。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坚持传统书法的学习者,我对工具书的实用性和耐久性有很高的要求。这本《曹全碑(二)》在实用性上做得非常出色。首先,装订方式采用了线装,便于平铺展开,临帖时不用担心书本合拢压住需要观看的部分,这一点对于长时间的练习至关重要。其次,字帖与释文(如果有的话,或者说辅助说明的文字)之间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合理,既不会喧宾夺主,又能保证信息获取的便利性。这种设计体现了出版方对书法学习者实际操作需求的充分考量,而不是仅仅追求视觉上的华丽。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的碑帖版本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让人沉下心来,一笔一画去钻研的精品却凤毛麟角。这套《铭刻系列》的“放大”策略,可以说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它解决了老一辈学习者因为视力或拓本清晰度问题而产生的困扰,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直观、更细致的研究范本。通过这本《曹全碑(二)》,我能更深入地体会到汉隶的骨架和韵味,那些横平竖直中蕴含的生命力,通过放大的线条被赋予了新的解读空间。这本书,无疑是工具书中的佳作,对汉隶的学习者而言,是值得收藏和反复研习的宝贵资料。

评分

细节清晰,不错!店商优惠购得,值!

评分

?

评分

物流比较快,质量也很好。京东购物还是放心的

评分

物流比较快,质量也很好。京东购物还是放心的

评分

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24:曹全碑(二)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评分

印刷质量不错,字体够大

评分

非常大,印刷清晰,好书推介,价格不错

评分

是正版!很好!

评分

字帖质量不错。快递真快,快递小哥态度真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